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468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它解决了现有超导管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包括两端封闭的超导管体,超导管体内设有连接导管,连接导管沿着超导管体轴向延伸且连接导管的上端延伸至超导管体外侧,超导管体的上端还设有导热工质出口,超导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器,另一端设有第二换热器,连接导管与导热工质出口之间设有振荡导流机构,超导管体上设有胀缩气囊。优点在于:可以根据需求在两个端点之间实现自由的热量传递;导热介质中的纳米粒子在周期的运动中保证其良好的导热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冷热传输距离大大加长,实现超远距离的热量传输,无需日常维护,在工业换热节能,建筑物内冷暖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
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传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类的生活中,热能的应用和热量的传输无处不在,而换热设备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通常,人们将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制药、机械、食品加工、动力以及原子能工业部门等,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利。换热装置中最常见的传热方式有导热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这三种传热方式有时候单独应用,有时候共同进行,与不同的功能和结构相结合,演化出各种各样的换热设备。
[0003]近年来,有一种具有超级导热技术的无机高效热管非常引人瞩目,目前已开始应用在各个工程领域。无机高效热管是指采用多种无机元素的混合物作为主要导热介质注入到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管状、板状腔体内,经密封成型后,形成具有高速传热性能的一种新型热传导换热装置。其介质为液态混合物,多为含纳米粒子的复合液体方式或者气体方式,介质受热激发后沿腔壁将受热端热能向冷端传递。元件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热阻几乎为零。该换热装置虽然具备及其突出的超级导热性能,同时也存在有以下问题:1、在冷热两端高度差较大时,只能由低处的热端向高处的冷端传热,不可由高处热端向低处的冷端传热;
2、装置在停止使用时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再重新开始启用时会有导热纳米粒子沉降,导致换热效率差;3、冷热传输距离受限制。而上述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由于该换热装置中无机高效热管内部导热介质多为液态混合物或者气态混合物,在受热后易聚集于热管顶端,在内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只能在低处吸热,高处释热;2、该换热装置中的导热介质中含有的纳米粒子在长时间的静置后会逐渐沉降聚团,使得均匀的导热介质失去其均匀性,在细长且具有较大高差的管路中,会产生难以重新恢复的状况,导致导热性能大大降低。3、当换热装置的冷热传输距离太长时,循环导热介质的自身流动和纳米粒子的运动距离受限,导致冷热传输距离不可太长。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导发热管[申请号:200810035470.6],它包括一根两端封闭而内腔储有导热介质的金属外管,其下端内套装着一个下端开口而内端封口的金属内管,该两管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中注满导热介质,金属外管的外壁上固定装有散热片,金属内管的内腔紧配一根电热棒,导热介质的组份按重量计的配比是:100克导热介质中含有无水氯化钙2?4克,硼酸I?3克,过硼酸钠I?3克,余量为蒸馏水。
[0005]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超导管热传导效果差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1、在冷热两端高度差较大时,只能由低处的热端向高处的冷端传热,不可由高处热端向低处的冷端传热;2、装置在停止使用时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再重新开始启用时会有导热纳米粒子沉降,导致换热效率差;3、冷热传输距离受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由高处热端向低处的冷端传热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振荡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超导管体,所述的超导管体内设有能将超导管体外的导热工质自其上端流入并从其下端流出从而使导热工质进入超导管体内的连接导管,所述的连接导管沿着超导管体轴向延伸且连接导管的上端延伸至超导管体外侧,所述的超导管体的上端还设有能使超导管体内的导热工质流出的导热工质出口,所述的超导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器,另一端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的连接导管延伸至超导管体外侧的一端与导热工质出口之间设有能对超导管体内部进行加压或降压从而加速导热工质循环流动的振荡导流机构,所述的超导管体上设有当超导管体内部被加压或降压能膨胀或收缩的胀缩气囊。
[0008]该振荡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在工业换热节能,建筑物内冷暖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振荡装置由于振荡导流机构能对超导管体内部进行加压或降压以及胀缩气囊的收缩膨胀,带动导热工质在装置中的运行,具有膨胀功能和振荡特性,亦具有压缩机和栗/风机的功能,同时其运动也具有间歇特性,可以实现长距离、大高差下的两端冷热传输。可以通过振荡装置的运动,带动导管内的循环导热工质运动,本装置工作时,使得导热介质中的纳米粒子在周期性的压缩膨胀中加速碰撞,具备超高的导热性能;同时,由于振荡装置为连接导管中的导热工质提供了动力,使其冷热传输距离大大加长,不受介质本身特性限制,本装置中的振荡导流机构可以采用活塞栗,即当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无高差时,传热通过导热工质的自身运动而进行,活塞栗不启动;当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有高差时,通常活塞栗设置在相对较高的第一换热器;当第一换热器的温度低于第二换热器温度时,活塞栗不启动,超导管体依靠管内导热工质的超导作用实现热量的超级传导,将低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高处;当第一换热器的温度高于第二换热器温度时,活塞栗启动,通过活塞栗的往复运动带动超导管体内导热工质的流动,让管内导热工质按照设定方向不停循环,将高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低处。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性:1、该装置具有膨胀功能和振荡特性,通过活塞栗的往复运动,装置中的压力不断的变大缩小,胀缩气囊也相应的收缩膨胀,使得导热工质不断的压缩和膨胀,加剧导热工质中纳米粒子的碰撞,加速热量的传导和传输。2、该振荡装置具有压缩机特性:振荡装置中的活塞栗在向前推进的同时,导热工质受到压缩,压力增加的同时向前流动,由于胀缩气囊也受到压缩,其在膨胀的同时缓冲导热工质受到的压力,使其压力降低的同时向前流动,整个流动过程中,活塞栗和胀缩气囊的功能等同于一个压缩机,在为循环提供动力。3、该振荡装置具有栗/风机功能的特性:振荡装置中的活塞栗在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导热工质在整个装置中的循环,即给装置中的工质提供动力,具有栗/风机的功能。4、该振荡装置的运动具有间歇特性,在振荡装置中,当热量从低处的热端向高处冷端传导时,不需要开启活塞栗提供外在动力,当热量从高处的热端向低处的冷端传导时,活塞栗启动,为振荡装置提供外在动力,即流体介质的振荡并非一直进行,而是根据外部需求间歇使用。
[0009]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振荡导流机构包括与导热工质出口相连的循环管路,所述的循环管路与连接导管之间设有进液口与出液口的活塞栗,且所述的活塞栗的进液口与循环管路相连,所述的活塞栗的出液口与连接导管位于超导管体外侧的一端相连通,在活塞栗内设有位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活塞体,且所述的活塞体连接有能驱动活塞体沿活塞栗轴向往复移动的活塞驱动机构。
[0010]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活塞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活塞体相连的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另一端延伸至活塞栗外侧,且所述的活塞杆连接有能驱动活塞杆轴向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的活塞栗为卧式往复栗、立式往复栗与斜式往复栗中的任意一种。
[0011]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活塞栗与循环管路之间以及活塞栗与连接导管之间均设有能防止导热工质回流的单向导流结构。
[0012]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单向导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活塞栗的进液口与循环管路之间第一止回阀,所述的活塞栗的出液口与连接导管之间设有第二止回阀,且所述的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分别为不锈钢材料、铜材料、铝材料与塑料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地,这里的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能与连接截面密切吻合,实现流体的单向流动。
[0013]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工质;所述的胀缩气囊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的胀缩气囊与超导管体内部相连通,且当胀缩气囊胀缩时能加剧纳米颗粒超导工质中的纳米粒子的碰撞。优选地,这里的导热工质主要成分为粒径I?20纳米的碳粒子/ 二氧化钛/R123/水/溴化锂溶液/R134a,灌注量为超导管体内容积的3?100%;另外一方面,其他能制成本振荡装置中胀缩气囊的材料也可以适用,可以设定压力在某个标准压力值区间,同时不断检测超导管体中的压力值,当超导管体中的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最小值时,胀缩气囊收缩为超导管体补气至达到设定值范围以内,当超导管体中压力大于设定值时,胀缩气囊逐渐膨胀,使超导管体中压力逐渐减小至设定值范围以内,且使得导热介质中的纳米粒子在周期性的压缩膨胀中加速碰撞,具备超高的导热性能。
[0014]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循环管路上设有位于导热工质出口和活塞栗之间且能用于检测循环管路中导热工质的浓度值以及将测得的导热工质浓度值与设定值相对比从而产生对比值信号的浓度测控装置。优选地,这里的浓度测控装置中可以设定3% —100%的某个浓度标准值,同时不断检测循环管路中导热工质的实际浓度,将两者的差值转变为控制信号输出给导热工质补充装置。
[0015]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所述的连接导管上连接有能根据浓度测控装置产生对比值信号来控制开启或关闭从而向连接导管内补充导热工质的导热工质补充装置。优选地,这里的导热工质补给装置与连接导管相连接,根据浓度测控装置提供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启关闭,将导热工质补给装置中的导热工质补充到振荡装置的循环回路中。
[0016]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连接导管与超导管体分别呈直管状或弯曲状,且所述的连接导管固定设置在超导管体内或者所述的连接导管可转动设置在超导管体内,所述的超导管体与连接导管分别为钢管、铜管、塑料金属复合管和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这里的连接导管与超导管体均具有气密性,耐压值20.2MPa。
[0017]在上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分别为钢管、铜管与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分别为直管或蛇形盘管,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分别呈光管结构或呈带金属翅片的散热管结构。
[00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的优点在于:1、该振荡装置可以解决无极高效导管只能在低处吸热、高处释热的问题,实现从高处吸热、低处释热,因此可以根据需求在两个端点之间实现自由的热量传递;2、通过振荡装置的运动,带动导管内的循环导热工质运动,使得导热介质中的纳米粒子在周期的运动中保证其良好的导热性,保证无机高效导管在经过长时间的静止后仍能快速恢复高效的导热能力,不至于慢慢失效,延长其使用寿命;3、振荡装置可以为导管提供动力,使其冷热传输距离大大加长,不受介质本身特性限制,实现超远距离的热量传输,A端至B端的实际安装位置的高度差可达100米,延伸长度可达1000米以上;4、使用简单安全,无需日常维护,在工业换热节能,建筑物内冷暖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超导管体1、导热工质出口11、连接导管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振荡导流机构5、循环管路51、活塞栗52、进液口 521、出液口 522、活塞体523、活塞杆524、驱动器525、胀缩气囊6、单向导流结构7、第一止回阀71、第二止回阀72、浓度测控装置8、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超导管体I,超导管体I内设有能将超导管体I外的导热工质自其上端流入并从其下端流出从而使导热工质进入超导管体I内的连接导管2,连接导管2沿着超导管体I轴向延伸且连接导管2的上端延伸至超导管体I外侧,超导管体I的上端还设有能使超导管体I内的导热工质流出的导热工质出口 11,超导管体I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器3,另一端设有第二换热器4,连接导管2延伸至超导管体I外侧的一端与导热工质出口 11之间设有能对超导管体I内部进行加压或降压从而加速导热工质循环流动的振荡导流机构5,超导管体I上设有当超导管体I内部被加压或降压能膨胀或收缩的胀缩气囊6,该振荡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在工业换热节能,建筑物内冷暖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振荡装置由于振荡导流机构5能对超导管体I内部进行加压或降压以及胀缩气囊6的收缩膨胀,优选地,这里的振荡导流机构5可以采用活塞栗62,这样可以带动导热工质在装置中的运行,具有膨胀功能和振荡特性,亦具有压缩机和栗/风机的功能,同时其运动也具有间歇特性,可以实现长距离、大高差下的两端冷热传输。可以通过振荡装置的运动,带动连接导管内的导热工质运动,本装置工作时,使得导热介质中的纳米粒子在周期性的压缩膨胀中加速碰撞,具备超高的导热性能;同时,由于振荡装置为连接导管2中的导热工质提供了动力,使其冷热传输距离大大加长,不受介质本身特性限制。
[002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振荡导流机构5包括与导热工质出口11相连的循环管路51,循环管路51与连接导管2之间设有进液口 521与出液口 522的活塞栗52,且活塞栗52的进液口 521与循环管路51相连,活塞栗52的出液口 522与连接导管2位于超导管体I外侧的一端相连通,在活塞栗52内设有位于进液口 521与出液口 522之间的活塞体523,且活塞体523连接有能驱动活塞体523沿活塞栗52轴向往复移动的活塞驱动机构,其中,这里的活塞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一端与活塞体523相连的活塞杆524,活塞杆524另一端延伸至活塞栗52外侧,且活塞杆524连接有能驱动活塞杆524轴向移动的驱动器525;活塞栗52为卧式往复栗、立式往复栗与斜式往复栗中的任意一种。
[002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导热工质在输送过程中产生回流现象,这里的活塞栗52与循环管路51之间以及活塞栗52与连接导管2之间均设有能防止导热工质回流的单向导流结构7,其中,单向导流结构7可以包括设置在活塞栗52的进液口 521与循环管路51之间第一止回阀71,活塞栗52的出液口 522与连接导管2之间设有第二止回阀72,且第一止回阀71与第二止回阀72分别为不锈钢材料、铜材料、铝材料与塑料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第一止回阀71与第二止回阀72能与连接截面密切吻合,实现流体的单向流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导管2与超导管体I可以分别呈直管状,同时呈弯曲状也是可以的,均具有气密性,耐压值2 0.2MPa,且连接导管2固定设置在超导管体I内或者连接导管2可转动设置在超导管体I内,超导管体I与连接导管2分别为钢管、铜管、塑料金属复合管和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而对于设置在超导管体两端的换热器而言,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为钢管、铜管与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且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为直管或蛇形盘管,且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呈光管结构或呈带金属翅片的散热管结构。
[0025]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工质,主要成分为粒径I?20纳米的碳粒子/二氧化钛/R123/水/溴化锂溶液/R134a,灌注量为超导管体内容积的3?100%;胀缩气囊6由橡胶材料制成且胀缩气囊6与超导管体I内部相连通,且当胀缩气囊6胀缩时能加剧纳米颗粒超导工质中的纳米粒子的碰撞,其他能制成本振荡装置中胀缩气囊的材料也可以适用,胀缩气囊6在使用时可以设定压力在某个标准压力值区间,同时不断检测超导管体I中的压力值,当超导管体I中的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最小值时,胀缩气囊6收缩为超导管体I补气至达到设定值范围以内,当超导管体I中压力大于设定值时,胀缩气囊6逐渐膨胀,使超导管体I中压力逐渐减小至设定值范围以内,且使得导热介质中的纳米粒子在周期性的压缩膨胀中加速碰撞,具备超高的导热性能;也就说胀缩气囊6起到压力测控和定压的作用,当循环管路气压下降时,对管路进行补气和恒压,保持管路压力在设定值范围以内,以实现超导管持续的导热效果。
[0026]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循环管路51上设有位于导热工质出口11和活塞栗52之间且能用于检测循环管路51中导热工质的浓度值以及将测得的导热工质浓度值与设定值相对比从而产生对比值信号的浓度测控装置8,可以将浓度测控装置8中可以设定3% —100%的某个浓度标准值,同时不断检测循环管路51中导热工质的实际浓度,将两者的差值转变为控制信号输出给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同时,这里的连接导管2上连接有能根据浓度测控装置8产生对比值信号来控制开启或关闭从而向连接导管2内补充导热工质的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也就是说,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可以根据浓度测控装置8提供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启关闭,将导热工质补给到振荡装置的循环回路中。
[0027]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本振荡装置具有多种工作模式,1、当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无高差时,传热通过导热工质的自身运动而进行,活塞栗52不启动;2、当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有高差时,通常活塞栗52设置在相对较高的第一换热器3;3、当第一换热器3的温度低于第二换热器4温度时,活塞栗52不启动,超导管体I依靠管内导热工质的超导作用实现热量的超级传导,将低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高处;4、当第一换热器3的温度高于第二换热器4温度时,活塞栗52启动,通过活塞栗52的往复运动带动超导管体I内导热工质的流动,让管内导热工质按照设定方向不停循环,将高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低处。
[0028]本振荡装置具有以下特性:1、该装置具有膨胀功能和振荡特性,通过活塞栗52的往复运动,装置中的压力不断的变大缩小,胀缩气囊6也相应的收缩膨胀,使得导热工质不断的压缩和膨胀,加剧导热工质中纳米粒子的碰撞,加速热量的传导和传输。2、该振荡装置具有压缩机特性:振荡装置中的活塞栗52在向前推进的同时,导热工质受到压缩,压力增加的同时向前流动,由于胀缩气囊6也受到压缩,其在膨胀的同时缓冲导热工质受到的压力,使其压力降低的同时向前流动,整个流动过程中,活塞栗52和胀缩气囊6的功能等同于一个压缩机,在为循环提供动力。3、该振荡装置具有栗/风机功能的特性:振荡装置中的活塞栗52在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导热工质在整个装置中的循环,即给装置中的工质提供动力,具有栗/风机的功能。4、该振荡装置的运动具有间歇特性,在振荡装置中,当热量从低处的热端向高处冷端传导时,不需要开启活塞栗52提供外在动力,当热量从高处的热端向低处的冷端传导时,活塞栗52启动,为振荡装置提供外在动力,即流体介质的振荡并非一直进行,而是根据外部需求间歇使用。
[002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超导管体1、导热工质出口11、连接导管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振荡导流机构5、循环管路51、活塞栗52、进液口 521、出液口 522、活塞体523、活塞杆524、驱动器525、胀缩气囊6、单向导流结构7、第一止回阀71、第二止回阀72、浓度测控装置8、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振荡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超导管体(I),所述的超导管体(I)内设有能将超导管体(I)外的导热工质自其上端流入并从其下端流出从而使导热工质进入超导管体(I)内的连接导管(2),所述的连接导管(2)沿着超导管体(I)轴向延伸且连接导管(2)的上端延伸至超导管体(I)外侧,所述的超导管体(I)的上端还设有能使超导管体(I)内的导热工质流出的导热工质出口(11),所述的超导管体(I)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器(3),另一端设有第二换热器(4),所述的连接导管(2)延伸至超导管体(I)夕卜侧的一端与导热工质出口(11)之间设有能对超导管体(I)内部进行加压或降压从而加速导热工质循环流动的振荡导流机构(5),所述的超导管体(I)上设有当超导管体(I)内部被加压或降压能膨胀或收缩的胀缩气囊(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导流机构(5)包括与导热工质出口(11)相连的循环管路(51),所述的循环管路(51)与连接导管(2)之间设有进液口(521)与出液口(522)的活塞栗(52),且所述的活塞栗(52)的进液口(521)与循环管路(51)相连,所述的活塞栗(52)的出液口(522)与连接导管(2)位于超导管体(I)外侧的一端相连通,在活塞栗(52)内设有位于进液口(521)与出液口(522)之间的活塞体(523),且所述的活塞体(523)连接有能驱动活塞体(523)沿活塞栗(52)轴向往复移动的活塞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活塞体(523)相连的活塞杆(524),所述的活塞杆(524)另一端延伸至活塞栗(52)外侧,且所述的活塞杆(524)连接有能驱动活塞杆(524)轴向移动的驱动器(525);所述的活塞栗(52)为卧式往复栗、立式往复栗与斜式往复栗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栗(52)与循环管路(51)之间以及活塞栗(52)与连接导管(2)之间均设有能防止导热工质回流的单向导流结构(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导流结构(7)包括设置在活塞栗(52)的进液口(521)与循环管路(51)之间第一止回阀(71),所述的活塞栗(52)的出液口(522)与连接导管(2)之间设有第二止回阀(72),且所述的第一止回阀(71)与第二止回阀(72)分别为不锈钢材料、铜材料、铝材料与塑料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入口 ο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工质;所述的胀缩气囊(6)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的胀缩气囊(6)与超导管体(I)内部相连通,且当胀缩气囊(6)胀缩时能加剧纳米颗粒超导工质中的纳米粒子的碰撞。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管路(51)上设有位于导热工质出口(11)和活塞栗(52)之间且能用于检测循环管路(51)中导热工质的浓度值以及将测得的导热工质浓度值与设定值相对比从而产生对比值信号的浓度测控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连接导管(2)上连接有能根据浓度测控装置(8)产生对比值信号来控制开启或关闭从而向连接导管(2)内补充导热工质的导热工质补充装置(9)。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导管(2)与超导管体(I)分别呈直管状或弯曲状,且所述的连接导管(2)固定设置在超导管体(I)内或者所述的连接导管(2)可转动设置在超导管体(I)内,所述的超导管体(I)与连接导管(2)分别为钢管、铜管、塑料金属复合管和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管测控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为钢管、铜管与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为直管或蛇形盘管,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分别呈光管结构或呈带金属翅片的散热管结构。
【文档编号】F28D15/00GK205425911SQ201521028665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发明人】王盼, 王憬, 石磊
【申请人】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