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1917阅读:1081来源:国知局
烧制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制炉,其具有:具有由第一绝热件包围了的炉室的炉主体;和炉门,该炉门能够开闭地安装于炉主体,并封堵炉室的开口。炉门具有:门主体;与炉室相向的第二绝热件;以及保持第二绝热件的保持部件。在炉门被关闭的状态下,第二绝热件的与炉室相向的背面的周缘部与第一绝热件接触。保持部件具有板簧,该板簧与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的周缘部接触,且对第二绝热件朝向炉室施力。
【专利说明】
烧制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制炉。【背景技术】
[0002]烧制炉是一种用于在高温下烧制粘土等的成形体的炉,在制作陶艺品、工业品等时被使用。烧制炉例如具有:具有由绝热件包围了的炉室的炉主体;和炉门,该炉门能够开闭地安装于炉主体,并封堵炉室的开口。炉门由门主体;与炉室相向的绝热件;以及保持绝热件的保持部件来构成。在为小型的桌上炉的情况下,炉门配置于炉主体的前面,并在门主体的左右的任一方设置有铰链。[〇〇〇3]在炉门被关闭的状态下,炉门的绝热件的与炉室相向的背面的周缘部与炉主体的绝热件接触。若受绝热件的收缩、形变、或者损伤等的影响,而在炉门的绝热件与炉主体的绝热件之间产生间隙,则致使炉室内的热量泄漏至炉外。因此,提出有以下的烧制炉:烧制炉具有对炉门的绝热件向炉室侧施力的施力单元,通过由施力单元将炉门的绝热件按压于炉主体的绝热件,来抑制热量的漏出(例如,日本特开2001-31616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6-46778号公报)。
[0004]在日本特开2001-316166号公报记载的陶艺用炉的门装置中,卷绕有压缩弹簧24 的螺钉部件212贯通保持板23的下孔,并螺纹固定于内框21的外周凸缘211。内框21包围三层绝热件251?253。绝热件251?253利用压缩弹簧24的作用,通过保持板23向里侧施力。
[0005]在日本特开2006-46778号公报记载的烧制炉中,通过将开闭门29的金属制内壁 21A加工为弯曲形状,对绝热件壁23向烧制室7侧施力。金属制内壁21A与绝热件壁23的前表面的中央部接触,并对绝热件壁23向烧制室7侧施力。
[0006]在日本特开2001-316166号公报记载的门装置中,由于压缩弹簧24与保持板23和内框21是分体的部件,因此存在零件数量增多、安装工时增加等使炉门的制造变得复杂的担忧。在日本特开2006-46778号公报记载的烧制炉中,由于使金属制内壁21A与温度高的绝热件壁23的中央部接触,因此存在热量通过金属性内壁21A向覆盖金属制内壁21A的外侧的罩11A传递,从而热效率降低的风险。并且,在日本特开2006-46778号公报记载的烧制炉中, 由于前表面的中央部被按压,因此存在绝热件壁23变形,或者绝热件壁23破损的风险。【实用新型内容】
[0007]鉴于所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零件数量增多,并提高了炉室的密封性的烧制炉。并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炉门的绝热件变形或者破损,并能够提高炉室的密封性的烧制炉。
[0008]本实用新型中的烧制炉具有:具有由第一绝热件包围了的炉室的炉主体;和炉门, 该炉门被能够开闭地安装于炉主体,并封堵炉室的开口。炉门具有:门主体;与炉室相向的第二绝热件;以及保持第二绝热件的保持部件。在炉门被关闭了的状态下,第二绝热件的与炉室相向的背面的周缘部与第一绝热件接触。保持部件具有板簧,该板簧与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的周缘部接触,并且对第二绝热件朝向炉室施力。
[0009]保持部件具有:与第二绝热件的端面相向的侧板;和支承部,该支承部从侧板的后端向比第二绝热件靠炉室侧延伸,并与第二绝热件的背面的周缘部接触。板簧从侧板的前端向比第二绝热件靠门主体侧延伸,并与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的周缘部接触。
[0010]在比支承部靠第二绝热件的中央侧,板簧与第二绝热件接触。
[0011]板簧与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上的位置接触,该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上的位置是同第二绝热件的背面上的与第一绝热件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的。
[0012]保持部件由分别安装于门主体的两个以上的分体保持部件构成。保持部件的分体保持部件分别位于第二绝热件的不同的端面。
[0013]分体保持部件以夹着第二绝热件的方式相向地配置。
[0014]分体保持部件具有缝,该缝沿从板簧的末端向第二绝热件的端面的方向延伸。
[0015]第二绝热件是矩形。分体保持部件保持第二绝热件的至少一个边。
[0016]在炉门被关闭了的状态下,炉门的第二绝热件封堵炉室的开口的同时,在炉室开口的周缘部与炉主体的第一绝热件接触。第二绝热件通过保持部件的板簧向炉室侧施力。 通过板簧的作用,第二绝热件被按压于第一绝热件,能够提高炉室的密封性。由于保持部件具有板簧,因此同对第二绝热件施力的施力单元与保持部件是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较, 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使制造变得容易。
[0017]在上述的烧制炉中,板簧与第二绝热件的周缘部接触。因此,也可以使施力部件不与温度高的中央部接触,从而从第二绝热件传向门主体的热量的散失较小。炉门的第二绝热件的背面的周缘部与炉主体的第一绝热件接触。另一方面,保持部件的板簧与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的周缘部接触。因此,在所述烧制炉中,变成按压与第一绝热件接触的周缘部, 同使施力部件与第二绝热件的中央部接触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第二绝热件变形或者破损。
[0018]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烧制炉中,能够抑制零件数量增加,并使炉室的密封性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烧制炉中,能够抑制炉门的绝热件变形或者破损,并使炉室的密封性提尚。
[0019]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烧制炉的外视图。[0021 ]图2是示出通过A-A剖切线将烧制炉剖切了的情况的截面的剖视图。[〇〇22]图3是示出炉门的背面的外视图。
[0023]图4是示出通过B-B剖切线将炉门剖切了的情况的截面的剖视图。
[0024]图5是将炉门展开来表示的立体图。[0〇25]图6是保持板的外视图。
[0026]图7是示出通过C-C剖切线将保持板剖切了的情况的截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烧制炉1>
[0028]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烧制炉1的一构成例的外视图。在图1 中,示出横盖型的烧制炉1的正面。图2是示出了通过A-A剖切线将图1的烧制炉1剖切了的情况的截面的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截面的情况。
[0029]烧制炉1是小型的桌上用电炉。烧制炉1具有炉主体10和炉门2。炉主体10具有由第一绝热件12包围了的炉室11。炉门2被能够开闭地安装于炉主体10,并封堵炉室11的开口。
[0030]第一绝热件12配置于炉主体10内。第一绝热件12例如使用由陶瓷纤维形成的板状的绝热板。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热件12由三枚绝热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0031]炉室11是容纳烧制对象物体的烧制室。炉室11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并在前面具有开口部111。第一绝热件12分别配置于炉室11的上面、下面、左侧面、右侧面以及背面。在炉主体10的前面,设置有配置了电源开关等的操作面板6。
[0032]炉门2是配置于炉主体10的前部的前门。炉门2具有:门主体20;与炉室11相向的第二绝热件21;以及保持第二绝热件21的保持板22、23。炉门2通过设置于门主体20的左端部的铰链5,安装于炉主体10。[〇〇33]炉门2在关闭状态下通过设置于门主体20的右端部的锁定部4固定于炉主体10。门主体20是箱状的外框。门主体20在内部容纳第二绝热件21和保持板22、23。在门主体20的前面的右端部设置有开闭用的手柄部3。[〇〇34]第二绝热件21配置于门主体20内。第二绝热件21例如与第一绝热件12相同地,使用由陶瓷纤维形成的板状的绝热板。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热件21由三枚绝热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构成。炉门2的绝热板是矩形。[〇〇35]保持板22、23是分别安装于门主体20的分体保持部件。保持板22、23分别位于第二绝热件21的不同的端面。保持板22保持第二绝热件21的左右这一边,并分别配置于第二绝热件2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另一方面,保持板23保持第二绝热件21的上下这一边,并分别配置于第二绝热件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二绝热件21的背面212与炉室11相向。在炉门2被关闭了的状态下,背面212的周缘部与第一绝热件12接触。
[0036]<炉门 2>
[0037]图3是示出了炉门2的背面的外视图。图4是示出通过B-B剖切线剖切线将图3的炉门2剖切了的情况的截面的剖视图。在图4中,示出从箭头的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图5是将图3 的炉门2展开表示了的立体图。[〇〇38]门主体20具有:前板200、侧框部201、上框部202以及下框部203。前板200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相向。侧框部201、上框部202以及下框部203在铅垂面内包围第二绝热件21。前板200、侧框部201、上框部202以及下框部203例如是金属制品。前板200、侧框部 201、上框部202以及下框部203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冲压加工等,来一体地形成。[〇〇39]如图3和图5所示,侧框部201是门主体20的周缘部,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左端面或者右端面相向。侧框部20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框部202是门主体20的周缘部,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上端面相向。上框部20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下框部203是门主体20的周缘部,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下端面相向。下框部20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0040]如图3至图5所示,保持板22通过紧固零件24(例如,螺钉等)安装于门主体20的侧框部201。配置在右侧的保持板22安装于右侧的侧框部201。配置在左侧的保持板22安装于左侧的侧框部201。即,右侧的保持板22和左侧的保持板22以从左右方向夹着第二绝热件21 的方式相向配置。[〇〇41]配置在上侧的保持板23配置于门主体20的上框部202与第二绝热件21的上端面之间。配置在下侧的保持板23配置于门主体20的下框部203与第二绝热件21的下端面之间。 即,上侧的保持板23和下侧的保持板23以从上下方向夹着第二绝热件21的方式配置。
[0042]由保持板22、23构成包围第二绝热件21的内框。在第二绝热件21的周缘部处存在厚度比其他的部位薄的部分。在第二绝热件21的背面212的该部位设置有一级台阶。该台阶沿第二绝热件21的端面延伸,并包围炉室11的开口部111。[〇〇43]< 保持板 22>
[0044]图6是示出了图5的保持板22的一个构成例的外视图。图7是示出了通过C-C剖切线将图6的保持板22剖切了的情况的截面的剖视图。在图7中,示出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截面。
[0045]保持板22具有侧板221、板簧222、支承部223、以及安装部225。侧板221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端面相向。[〇〇46]板簧222是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的周缘部接触,并对第二绝热件21朝向炉室11施力。板簧222从侧板221的前端向比第二绝热件21靠门主体20 侧延伸,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的周缘部接触。板簧222在比支承部223靠第二绝热件21的中央侧,与第二绝热件21接触。
[0047]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板簧222的与第二绝热件21的接触位置同炉门2的第二绝热件 21与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的接触区域重叠。即,板簧222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 上的位置接触,该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上的位置是同第二绝热件21的背面212上的与第一绝热件12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的。
[0048]支承部223是与板簧222—起夹持第二绝热件21的爪部件。支承部223从侧板221的后端向比第二绝热件21靠炉室11侧延伸,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背面212的周缘部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侧板221、板簧222和支承部223—体地形成。侧板221、板簧222和支承部223例如能够通过金属板的弯曲加工、冲压加工等,来一体地形成。[〇〇49]安装部225是将侧板221固定于门主体20的侧框部201的板部件,并被安装于侧板 221。安装部225从侧板221的后端向与支承部223相反侧延伸。在安装部225设置有紧固零件 24贯通的贯通孔226。
[0050]在保持板22设置有从板簧222的末端向第二绝热件21的端面方向延伸的缝224。缝 224是向与第二绝热件21的端面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缺口。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板22中,四个缝224在上下方向上隔着恒定的间隔形成。另外,缝224也可以相对于第二绝热件21的端面倾斜。
[0051]在比上述的第二绝热件21的台阶靠第二绝热件21的端面侧,保持板22的支承部 223与第二绝热件21的背面212接触。在比台阶靠中央侧,保持板22的板簧222与第二绝热件 21的前表面211接触。板簧222的截面形状是S字状的曲线。缝224形成至比板簧222的S字状的根部深的位置。[〇〇52]在图6和图7中,虽然对保持板22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保持板23的形状也与保持板22的侧板221、板簧222和支承部223相同。即,保持板23具有侧板(省略图示)、板簧(省略图示)和支承部(省略图示)。保持板23的侧板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端面相向。[〇〇53]保持板23的板簧(省略图示)是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的周缘部接触,并对第二绝热件21向后方施力的施力部件。板簧从侧板的前端向比第二绝热件21靠门主体20侧延伸,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的周缘部接触。保持板23的支承部是与板簧一起夹持第二绝热件21的爪部件。保持板23的支承部从侧板的后端向比第二绝热件21靠炉室11侧延伸,并与第二绝热件21的背面212的周缘部接触。[〇〇54]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板23的这些侧板、板簧与支承部一体地形成。保持板23的这些侧板、板簧与支承部例如通过金属板的弯曲加工、冲压加工等一体地形成。但是,保持板 23不具有将侧板固定于门主体20的上框部202或者下框部203的安装部。在保持板23中不形成缝。[〇〇55]通过由紧固零件24将安装部225固定于门主体20的侧框部201,来限制保持板2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在炉门2被关闭,并且炉门2的第二绝热件21被按压于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的状态下,如果通过第一绝热件12向前方按压第二绝热件21,则仅第一绝热件 12向前方移动。由于保持板22的板簧222在这样的状况下,也相对于门主体20通过规定的按压力对第二绝热件21向后方施力,因此能够维持炉室11的密封性。[〇〇56]另外,保持板23不被固定于门主体20的上框部202或者下框部203。因此,保持板23 不是相对于门主体20对第二绝热件21朝向炉室11施力的施力单元。[〇〇57]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烧制炉1的各零件如上所述。以下,对这些零件的相互关系及其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详细地说明。[〇〇58](1)提高密封性
[0059]在炉门2被关闭的状态下,炉门2的第二绝热件21封堵炉室11的开口的同时,在炉室开口的周缘部与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接触。第二绝热件21通过保持板22的板簧222 向炉室11侧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板簧222的作用将第二绝热件21按压于第一绝热件12,来提高炉室11的密封性。
[0060]特别是,在比支承部223靠第二绝热件21的中央侧,板簧222与第二绝热件21接触。 因此,板簧222在对第二绝热件21施力时能够施加适当的按压力。由于通过多个分体保持部件施力,因此能够沿第二绝热件21的周缘而均等地将第二绝热件21按压于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保持板22以夹着第二绝热件21的方式相向地配置。因此,能够将炉门2的第二绝热件21平衡良好地按压于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
[0061]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板22的板簧222施加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的按压力能够通过缝224的数量、尺寸等来调整。因此,能够将炉门2的第二绝热件21进一步均等地按压于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〇〇62] (2)制造变得容易
[0063]炉门2的组装如以下那样来进行。首先,两个保持板22和两个保持板23分别安装于第二绝热件21的上下左右的各端面。接下来,在安装有保持板22、23的状态下,将第二绝热件21容纳于门主体20内。然后,使用紧固零件24将保持板22的安装部225固定于门主体20的侧框部201。由此,能够制造炉门2。[〇〇6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施力部件的板簧222与保持板22—体化。因此,与施力部件与保持部件是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较,零件数量被减少,能够容易地制造烧制炉1。特别是, 保持部件由分别安装于门主体20的两个以上的保持板22和两个以上的保持板23构成。因此,仅通过将保持板22、23安装于第二绝热件21并容纳于门主体20内,且从背面侧螺纹固定保持板22、23,就能够组装炉门2。因此,与保持部件由包围第二绝热件21的一个框体构成, 且将卷绕有螺旋弹簧的紧固零件安装于保持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组装炉门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烧制炉1中,能够容易地更换第二绝热件21。[〇〇65](3)抑制热量的泄漏
[0066]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222与第二绝热件21的周缘部接触。因此,可以使施力部件不与第二绝热件21的温度高的中央部接触,能够抑制热量从第二绝热件21向门主体20传递。由此,抑制热量从炉主体10内向烧制炉1的外部散失。[〇〇67](4)防止绝热件破裂
[0068]第二绝热件21的背面212的周缘部与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接触。保持板22的板簧222与第二绝热件21的前表面211的周缘部接触。因此,板簧222按压与第一绝热件12接触的第二绝热件21的周缘部。其结果是,同施力部件与第二绝热件21的中央部接触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第二绝热件21的变形、破损等。[0069 ]在炉主体10的内部,常温状态与比常温温度高的高温状态交替。因该炉主体10内的温度变化,第二绝热件21变得容易劣化、破裂。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二绝热件21的变形、破损等被抑制。因此,防止热量从炉主体10内向烧制炉1的外部散失。
[0070](5)变得节省空间
[0071]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由板簧222、侧板221以及支承部223构成。因此,没有必要在比侧板221靠外侧的位置设置用于配置施力部件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炉门2大型化。 [〇〇72](6)热膨胀的对应变得容易
[0073]炉主体10的第一绝热件12因加热而膨胀,并向前方顶出炉门2。在以往的烧制炉中,需要在铰链5设置间隙来缓冲炉门2的移动。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烧制炉1中,保持板22的板簧222能够容许第二绝热件21的向前方的移动。因此,在烧制炉1中,不需要在铰链 5设置考虑了热膨胀的间隙,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铰链5的设计。
[0074]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为上述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使保持第二绝热件21的上下的端部的保持板23具有与保持板22相同的功能,由保持板23对第二绝热件21的上下的端部朝向炉室11施力。并且,也可以将包围第二绝热件21的一个框体作为保持部件,并在框体的两个以上的边设置板簧,该板簧对第二绝热件21朝向炉室11施力。 [〇〇75]并且,上述的烧制炉1是所谓的横盖型的烧制炉。但是,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适用于上盖型的烧制炉。炉室2的开口部111的形状和第二绝热件21的形状不像上述那样限定为矩形。例如,炉室11的开口部111的形状也例如也可以是矩形、八边形、十二边形等的多边形; 以及包括椭圆的圆形等。第二绝热件21的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以及包括椭圆的圆形等。第二绝热件21的形状优选是与炉门2的形状和开口部11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〇〇76]另外,上述结构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可以恰当地组合。
【主权项】
1.一种烧制炉,具有:炉主体,所述炉主体具有由第一绝热件包围了的炉室;以及炉门,所述炉门被能够开闭地安装于所述炉主体,并封堵所述炉室的开口,所述烧制炉的特征在于,所述炉门具有:门主体;第二绝热件,所述第二绝热件与所述炉室相向;以及 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二绝热件,在所述炉门被关闭了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绝热件的与所述炉室相向的背面的周缘部与 所述第一绝热件接触,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板簧,所述板簧与所述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的周缘部接触,并且对 所述第二绝热件朝向所述炉室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绝热件的端面相向;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侧板的后端向比所述第二绝热件靠炉室侧延伸,并与所述 第二绝热件的背面的周缘部接触,所述板簧从所述侧板的前端向比所述第二绝热件靠门主体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绝热 件的前表面的周缘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制炉,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支承部靠所述第二绝热件的中央侧,所述板簧与所述第二绝热件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与所述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上的位置接触,所述第二绝热件的前表面上的位 置是同所述第二绝热件的背面上的与所述第一绝热件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的。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由分别安装于所述门主体的两个以上的分体保持部件构成,所述保持部 件的所述分体保持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绝热件的不同的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保持部件以夹着所述第二绝热件的方式相向地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保持部件具有缝,所述缝沿从所述板簧的末端向所述第二绝热件的端面的方 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热件是矩形,所述分体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二绝热件的至少一个边。
【文档编号】F27D1/18GK205619770SQ201620290749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栗城基, 东辻正哉
【申请人】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