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557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壳体,壳体的壁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壳体内、且设置于壳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换热器;位于壳体内的加湿器;位于壳体内、与加湿器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的蒸汽分配管,蒸汽分配管的壁体上设有出气孔;蒸汽分配管设置于换热器与壳体的出风口之间。上述空调中,加湿器内产生的水蒸气可以从蒸汽分配管流出,由于蒸汽分配管设置于出风口一侧,因此,从蒸汽分配管流出的水蒸气不会流经换热器,进而,可以避免水蒸气在换热器的盘管上液化为液态,从而,上述空调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蒸气在其内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量。因此,上述空调的加湿效率较高、加湿效果较好。
【专利说明】
一种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0002]为了稳定数据机房的温度和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许多的机房精密空调内都会配置加湿器,以实现在温度调节的同时实现湿度调节。目前,大多数配制加湿器的精密空调中,加湿器安装在空调机组的进风口侧,当加湿器运行时,从加湿器出来的水蒸气需要经过换热器盘管后再随气流排出;然而,由于空调制冷时,换热器盘管表面的温度比较低,当盘管表面的温度接近于或低于水蒸气的露点温度时,经过换热器盘管的水蒸气就很容易在盘管上液化成液态水,从而导致最终空调的蒸汽排出量大大减少,进而严重影响空调的加湿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加湿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空调,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的壁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7]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换热器;
[0008]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加湿器;
[0009]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加湿器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的蒸汽分配管,所述蒸汽分配管的壁体上设有出气孔;所述蒸汽分配管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之间。
[0010]上述空调中配置有加湿器,且设置有与加湿器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的蒸汽分配管,加湿器内产生的水蒸气会通过蒸汽出口进入到蒸汽分配管,并通过蒸汽分配管的出气孔流出,由于该蒸汽分配管设置于换热器与壳体的出风口之间,因此,从蒸汽分配管的出气孔散出的水蒸气可以直接随气流从空调的出风口排出,从而可以避免水蒸气经过换热器,进而避免水蒸气在换热器的盘管上液化为液态,因此,上述空调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蒸气在空调内流通过程中的损失量。因此,上述空调的加湿效率较高、加湿效果较好。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壁设有进风口、底壁设有出风口。
[0012]优选地,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空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加湿器和所述蒸汽分配管相连通的蒸汽通道。
[0013]优选地,所述加湿器包括位于所述加湿器的顶壁上的一个通气口和位于所述加湿器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蒸汽出口 ;所述空调包括与所述两个蒸汽出口一一对应的两个蒸汽分配管,每一个所述蒸汽分配管和与其对应的蒸汽出口通过一个所述蒸汽通道相连通。
[0014]优选地,所述蒸汽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与所述加湿器的蒸汽出口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蒸汽分配管之间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为直线管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蒸汽分配管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蒸汽分配管相连的一端靠近壳体底部一侧的壁体上设有开孔。
[0015]优选地,所述蒸汽管道还包括与所述开孔相通的排水软管。
[0016]优选地,所述蒸汽分配管为直线管道,所述蒸汽分配管与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二部分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
[0017]优选地,所述蒸汽通道为密闭通道。
[0018]优选地,所述蒸汽通道的壁体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铝。
[0019]优选地,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部分壁体包括内侧板的部分板面。
[0020]优选地,所述蒸汽通道的外部包裹有保温材料。
[0021]优选地,所述蒸汽分配管的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
[0022]优选地,所述蒸汽分配管的出气孔设置于所述蒸汽分配管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壁体上。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加湿器、蒸汽通道和蒸汽分配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考图1?图2。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包括:
[0028]壳体I,壳体I的壁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29]位于壳体I内、且设置于壳体I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换热器2;
[0030]位于壳体I内的加湿器3;
[0031]位于壳体I内、与加湿器3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的蒸汽分配管4,蒸汽分配管4的壁体上设有出气孔41;蒸汽分配管4设置于换热器2与壳体I的出风口之间。
[0032]上述空调中配置有加湿器3,且设置有与加湿器3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的蒸汽分配管4,加湿器3内产生的水蒸气会通过蒸汽出口进入到蒸汽分配管4,并通过蒸汽分配管4的出气孔41散出,由于该蒸汽分配管4设置于换热器2与壳体I的出风口之间,因此,从蒸汽分配管4的出气孔41散出的水蒸气可以直接随气流从空调的出风口排出,从而可以避免水蒸气经过换热器2,进而避免水蒸气在换热器2的盘管上液化为液态,因此,上述空调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蒸气在空调内流通过程中的损失量。因此,上述空调的加湿效率较高、加湿效果较好。
[0033]如图1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中,进风口可以设置于壳体I的顶壁11、出风口可以设置于壳体I的底壁12;此时,蒸汽分配管4设置于换热器2与壳体I的底壁12之间;具体地,换热器2在壳体I内可以倾斜设置,且可以将壳体I内空间分隔为位于空调前侧、与进风口相通的进风口一侧和位于空调后侧、与出风口相通的出风口一侧,蒸汽分配管4位于出风口一侧、且蒸汽分配管4可以固定于空调壳体I后侧壁的竖粱13上。
[0034]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加湿器3可以设置于换热器2与壳体I的顶壁11之间,即位于空调的进风口一侧;具体地,加湿器3可以通过支架固定于空调壳体I的顶壁11;加湿器3位于进风口一侧、蒸汽分配管4位于出风口一侧,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加湿器3和蒸汽分配管4都位于出风口一侧导致结构紧凑、出风不良;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换热器2前后的压差(即进风口一侧与出风口一侧之间的压差)实现驱动加湿器3中产生的水蒸气流向蒸汽分配管4内,进而实现最终水蒸气从蒸汽分配管4的出气孔41散出。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当加湿器3设置于换热器2与壳体I的顶壁11之间时,该空调中还可以包括跨过换热器2前后、并分别与位于换热器2前侧的加湿器3和位于换热器2后侧的蒸汽分配管4相连通的蒸汽通道5,通过该蒸汽通道5可以实现加湿器3和蒸汽分配管4的连通。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中,加湿器3优选为红外加湿器,当然,也可以选用电极加湿器或其它比较适合的加湿器;当加湿器3选用红外加湿器时,加湿器3内可以包括接水盘31、用于向接水盘31内注入水的注水电磁阀32,以及使接水盘31内的液态水加热气化的红外灯管等;具体地,加湿器3还包括位于加湿器3的顶壁上的一个通气口和位于加湿器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蒸汽出口33;优选地,加湿器3的通气孔上设有过滤网34、以避免灰尘进入加湿器3内影响红外灯管的寿命O
[0037]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的壳体I中可以包括与加湿器3的两个蒸汽出口 33—一对应的两个蒸汽分配管4,每一个蒸汽分配管4通过一个蒸汽通道5和与其对应的蒸汽出口 33相连通;优选地,两个蒸汽分配管4和与其连通的蒸汽通道5可以相对于加湿器3对称设置。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中,蒸汽通道5可以包括:位于换热器2与壳体I的顶壁11之间、与加湿器3的蒸汽出口33相连的第一部分51,以及连接第一部分51和蒸汽分配管4之间的第二部分52;其中,蒸汽管道5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都为直线管道,且第一部分51的与第二部分52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与加湿器3的蒸汽出口 33相连的一端);第二部分52的与蒸汽分配管4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与第一部分51相连的一端);并且,第二部分52与蒸汽分配管4相连的一端靠近壳体I底部一侧的壁体上设有开孔520。
[0039]优选地,蒸汽管道5还可以包括与开孔520相通的排水软管。进一步优选地,该排水软管可以延伸至加湿器3内的接水盘31,且可以实现将开孔520内排出的液化水导入加湿器3内的接水盘31中。
[0040]上述蒸汽通道5结构中,第二部分52与蒸汽分配管4相连的一端为整个蒸汽通道5的最低端,在该最低端靠近壳体I底部一侧的壁体上设置开孔520,则整个蒸汽通道5内的水滴都可以从该开孔520流出,进而可以避免蒸汽管道5内液化的水滴聚集导致水蒸气通道堵塞。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蒸汽分配管4也为直线管道,蒸汽分配管4的与蒸汽通道5的第二部分52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此时,蒸汽分配管4内产生的液化水也将流向其与蒸汽通道5的第二部分52相连的一端(蒸汽通道5的最低端),进而,蒸汽分配管4内产生的液化水可以从开孔520处流出。
[004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蒸汽通道5为密闭通道。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为避免生锈,蒸汽通道5的壁体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或者铝,当然,蒸汽通道5的壁体并不限于上述材料。
[0043]如图1所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最大程度上节省空间和提高材料利用率,该蒸汽管道5的第二部分52壁体可以包括内侧板521的部分板面,即可以利用空调的内侧板521的部分板面作为蒸汽通道的第二部分52的一部分壁体结构;如图1所示,内侧板521为用于固定换热器2的板状结构,因此,可以将一个长方形的盖板522结构罩在内侧板的外部,并利用长方形的盖板522和内侧板521所围成的通道作为蒸汽通道5的第二部分52;此时,内侧板521上设有分别用于与蒸汽通道5的第一部分51和蒸汽分配管4相通的开口。
[0044]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蒸汽通道5的壁体外部可以包裹有保温材料,如采用保温棉包裹;这样可以避免蒸汽通道5壁体温度降低、进而可以减少蒸汽通道5内的水蒸气的液化量、提高空调的加湿效率。
[0045]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蒸汽分配管4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当然,蒸汽分配管4的横截面并不限于上述形状。
[0046]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蒸汽分配管4的出气孔41设置于蒸汽分配管4朝向换热器2的一侧壁体上,此种设置,可以使水蒸气从蒸汽分配管4的出气孔41散出时,首先与从换热器2侧流出的气流进行混合,然后再从空调出气口输出,从而,可以使空调最终输出的气流中的水蒸气分布更加均匀。
[004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壁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换热器;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加湿器; 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加湿器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的蒸汽分配管,所述蒸汽分配管的壁体上设有出气孔;所述蒸汽分配管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壁设有进风口、底壁设有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空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加湿器和所述蒸汽分配管相连通的蒸汽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包括位于所述加湿器的顶壁上的一个通气口和位于所述加湿器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两个蒸汽出口; 所述空调包括与所述两个蒸汽出口一一对应的两个蒸汽分配管,每一个所述蒸汽分配管和与其对应的蒸汽出口通过一个所述蒸汽通道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包括: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与所述加湿器的蒸汽出口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蒸汽分配管之间的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为直线管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蒸汽分配管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蒸汽分配管相连的一端靠近壳体底部一侧的壁体上设有开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还包括与所述开孔相通的排水软管。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管为直线管道,所述蒸汽分配管与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二部分相连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为密闭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的壁体材料为不锈钢或者招O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部分壁体包括内侧板的部分板面。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的外部包裹有保温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管的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管的出气孔设置于所述蒸汽分配管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壁体上。
【文档编号】F24F13/20GK205655400SQ201620335408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公开号201620335408.9, CN 201620335408, CN 205655400 U, CN 205655400U, CN-U-205655400, CN201620335408, CN201620335408.9, CN205655400 U, CN205655400U
【发明人】刘科伟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