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821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热水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贮水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水机。所述热水机,包括涡轮机和磁发热装置,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磁发热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磁发热装置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磁发热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磁发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相连通。通过在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设置第二出水管,可以将从涡轮机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分为冷水和待加热的水,其中,冷水流入第二出水管,待加热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流入磁发热装置,由磁发热装置对其进行加热后,在磁发热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专利说明】
热水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贮水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水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种电器越来越朝向节省能源、使用方便、节约空间、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热水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电器也不例外。
[0003]通常的热水机主要有燃气式热水机、电热式热水机、太阳能热水机和空气能热水机。其中,燃气式热水器又分为:直排式、烟道式、强排式和平衡式,直排式热水器在燃烧时所需氧气取于室内,且废气也放于室内,属淘汰产品;烟道式热水器用烟道将废气排于室夕卜,用处比较广,但是其体积较大,在安装时有一定困难;强排式热水器用电机强排风,但是要求使用交流电,停电时无法使用,且价格较高;平衡式热水器对室内空气既不消耗,也不污染,但安装这样的热水器需要像安装空调一样预留通道,且价格比较昂贵。总而言之,燃气式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靠燃气来加热,由于燃气泄漏引起的火灾屡屡发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时刻危及着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电热式热水器由于功率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随着国家能源的不断减少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像这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将逐步退出市场。另外,太阳能热水器受天气条件的制约,热水限量,安装繁琐,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空气能热水器也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并且存在安装繁琐、占用空间大、热水限量等缺点。
[0004]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热水机,电能消耗高,能源利用率低,而且无法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能源、即开即用的热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水机存在的电能消耗高,能源利用率低,而且无法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水机,包括涡轮机和磁发热装置,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磁发热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磁发热装置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磁发热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磁发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磁发热装置包括永磁转子和发热管,所述永磁转子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永磁转子的磁场内,且所述发热管能够切割所述永磁转子的磁感线;所述涡轮机用于驱动所述永磁转子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形成一管状内腔,所述永磁转子穿设在所述管状内腔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由铜或纳米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磁发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管和发电机,所述电加热管和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涡轮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管设置有流量阀;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积由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向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逐渐缩小。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所述涡轮机和所述磁发热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磁发热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控温器,用于调节水温。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有出水阀。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均为不锈钢波纹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水机,包括涡轮机和磁发热装置,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磁发热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磁发热装置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磁发热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磁发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无需消耗外部的电能,就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在使用时,将自来水管与涡轮机相连通,打开自来水管,先将全部的自来水冲击到涡轮机上,可以保证通过涡轮机的水流量更大,从而带动涡轮机高速旋转,涡轮机的旋转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磁发热装置高速旋转,从而对磁发热装置中的水进行加热;通过在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设置第二出水管,可以将从涡轮机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分为冷水和待加热的水,其中,冷水流入第二出水管,待加热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流入磁发热装置,由磁发热装置对其进行加热后,在磁发热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热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热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1-涡轮机;102-磁发热装置; 103-永磁转子;
[0023]104-发热管;105-进水管;106-壳体;
[0024]107-流量阀;108-出水阀;109-第一出水管;
[0025]110-第二出水管;111-电加热管;112-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0]实施例一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热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热水机,包括涡轮机101和磁发热装置102,涡轮机101与磁发热装置102传动连接;磁发热装置102用于对水进行加热;涡轮机101的出水口与磁发热装置102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109相连通;磁发热装置102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10,且第二出水管110与涡轮机101的出水口相连通。
[0032]该实施例中,涡轮机101的出水口连通有三通管件,三通管件的其余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管109的一端和第二出水管110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出水管109的另一端与磁发热装置102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出水管110的另一端与磁发热装置102的出水口相连通。
[0033]该实施例中,磁发热装置102包括永磁转子103和发热管104,发热管104的进水口与磁发热装置102的进水口相连通,发热管104的出水口与磁发热装置102的出水口相连通,永磁转子103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发热管104位于永磁转子103的磁场内,且发热管104能够切割永磁转子103的磁感线;涡轮机101与永磁转子103通过传动轴连接,用于驱动永磁转子103转动。该磁发热装置的永磁转子转动后,发热管切割永磁转子的磁感线,利用涡流效应来使发热管产生热量,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再被其管内的水吸收,从而达到对水加热的目的。
[0034]永磁转子103可以选用现有的由耐高温的烧结汝铁硼永磁材料制成的永磁转子103,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永磁转子103进行选型,以保证永磁转子103的稳定运行。
[0035]由于永磁转子103的固有特性,它经过预先磁化以后,不再需要外加能量就可以建立能量相互转化所需的磁场,同时又能够节约能源。
[0036]闭合铁芯(或一大块导体)处于交变磁场中,交变的磁通量使闭合铁芯(或一大块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形成涡电流。假如铁芯(或导体)是纯铁(纯金属)的,则由于电阻很小,产生的涡电流很大,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使铁(或金属)的温度达到很高的,甚至是铁(或金属)的熔点,使铁熔化。这种现象叫做涡流效应。
[0037]利用永磁转子的涡流效应进行加热,具有以下优点:
[0038](I)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永磁转子结构省去了励磁式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碳刷、滑环结构,整体结构简单,避免了励磁绕组易烧毁、断线,碳刷、滑环易磨损等故障,可靠性大为提尚O
[0039](2)体积小、重量轻、比功率大。永磁转子结构的采用,使得热水机的内部结构排列得很紧凑,体积、重量大为减少。永磁转子结构的简化,还使得转子转动惯量减少,实用转速增加,比功率(即功率、体积之比例)达到一个较高的值。
[0040](3)发热效率高。永磁转子结构免去了产生转子磁场所需的励磁功率和碳刷、滑环之间磨擦的机械损耗,使得发电效率大为提高。
[0041]该实施例中,在实际生产时,可以对现有的涡轮机101进行选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涡轮机101的导叶开合角度、输出功率以及调速大小进行加工。
[0042]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热水机,无需消耗外部的电能,就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在使用时,将自来水管与涡轮机101相连通,打开自来水管,先将全部的自来水冲击到涡轮机101上,可以保证通过涡轮机101的水流量更大,从而带动涡轮机101高速旋转,涡轮机101的旋转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永磁转子103高速旋转,发热管104位于永磁转子103的磁场内,且发热管104能够切割永磁转子103的磁感线,产生涡电流,从而迅速产生热量,所产生的热量又被发热管104中的水所吸收,从而达到使水迅速升温的目的。
[0043]通过在所述涡轮机101的出水口设置第二出水管110,可以将从涡轮机101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分为冷水和待加热的水,其中,冷水流入第二出水管110,待加热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109流入发热管104,由发热管104对其进行加热后,在发热管104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110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0044]优选地,发热管104为铜管,发热管104呈螺旋状,形成一管状内腔,永磁转子103穿设在管状内腔中。
[00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可选方案中,发热管104的形状不仅局限于螺旋状,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加工情况自由选取其他形式的发热管104,用以实现切割永磁转子103的磁感线的功能;对于其他形式的发热管104本实施例一不再--具体赘述。
[0046]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发热管104也可以由纳米材料制成,由纳米材料制成的发热管104,传热速度快,发热效率高,能够实现对自来水的快速加热。
[0047]该实施例提供的热水机还包括进水管105,进水管105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通,进水管105的出水口与涡轮机101的进水口相连通,进水管105设置有流量阀107 ;进水管的横截面积由进水管105的进水口向进水管105的出水口逐渐缩小,从而在水流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缩小进水管105的横截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对涡轮机101产生更大的冲击力,使涡轮机101高速旋转,从而带动永磁转子103高度旋转,当发热管104切割永磁转子103产生的磁感线时,能够产生涡电流,从而迅速产生热量,所产生的热量又被发热管104中的水所吸收,从而达到使水迅速升温的目的。
[0048]该实施例提供的热水机还包括壳体106,涡轮机101和磁发热装置102均设置在壳体106的内部,壳体106的内壁上可以设置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散失。
[0049]第二出水管110设置有出水阀108,由磁发热装置对其进行加热后,在磁发热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0050]优选地,出水阀108可以采用市售的混水阀或三角阀等。
[0051]该实施例中,第一出水管109和第二出水管110均可以采用不锈钢波纹管。不锈钢波纹管作为一种柔性耐压管件安装于液体输送系统中,可以用来补偿管道或机器、设备连接端的相互位移,吸收振动能量,能够起到减振、消音等作用,具有柔性好、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耐高温等特点。
[0052]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变形例,可以在发热管104的进水口设置三通管件,三通管件的其余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出水管109和进液管,且在第一出水管109和进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该变形例提供的磁发热装置102不仅可以加热来自涡轮机101的出水口的水,还可以加热来自进液管的其他液体。
[0053]具体操作方式是:将自来水管与涡轮机101相连通,打开自来水管,同时关闭第一出水管109上的阀门,先将全部的自来水冲击到涡轮机上,可以保证通过涡轮机101的水流量更大,从而带动涡轮机1I高速旋转;然后自来水从涡轮机101的出水口流入到第二出水管110。打开进液管上的阀门,待加热的水等液体经过进液管流入发热管104,由发热管104对其进行加热后,在发热管104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110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005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无需消耗外部的电能,就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在使用时,将自来水管与涡轮机101相连通,打开自来水管,先将全部的自来水冲击到涡轮机101上,可以保证通过涡轮机101的水流量更大,从而带动涡轮机101高速旋转,涡轮机101的旋转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永磁转子103高速旋转,发热管104位于永磁转子103的磁场内,且发热管104能够切割永磁转子103的磁感线,产生涡电流,从而迅速产生热量,所产生的热量又被发热管104中的水所吸收,从而达到使水迅速升温的目的。通过在所述涡轮机1I的出水口设置第二出水管110,可以将从涡轮机1I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分为冷水和待加热的水,其中,冷水流入第二出水管110,待加热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109流入发热管104,由发热管104对其进行加热后,在发热管104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110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0055]实施例二
[005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热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该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热水机,该实施例的热水机描述了磁发热装置102的另一种实现方案,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
[0057]与实施例一相区别的是,磁发热装置102包括电加热管111和发电机112,电加热管111和发电机112电连接。
[0058]电加热管111和发电机112均采用现有的市售产品进行安装,其中,电加热管也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装置,例如带电阻丝的电加热装置。
[0059]在使用时,将自来水管与涡轮机101相连通,打开自来水管,先将全部的自来水冲击到涡轮机101上,可以保证通过涡轮机101的水流量更大,从而带动涡轮机101高速旋转,涡轮机101的主轴通过传动轴与发电机112的转子相连接,发电机11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加热管111或者其他电加热装置相连接。电加热管111或者其他电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即为磁发热装置102的出进水口,电加热管111或者其他电加热装置的出水口即为磁发热装置1 2的出水口。涡轮机1I的旋转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发电机112的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电力,产生的电力通过导线输入到电加热管111或其他电加热装置中,从而对流经电加热管111或其他电加热装置的水进行加热;通过在所述涡轮机101的出水口设置第二出水管110,可以将从涡轮机101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分为冷水和待加热的水,其中,冷水流入第二出水管110,待加热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109流经电加热管111或其他电加热装置,由电加热管111或其他电加热装置对其进行加热后,在电加热管111或其他电加热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110中的冷水混合,从而实现出水温度的自由、快速调节。
[0060]该实施例中,磁发热装置102的外部设置有控温器,用于调节水温。控温器与电加热管111或其他电加热装置电连接,能够对水温进行调节,将热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其中,温控器采用现有的市售产品进行安装。
[00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热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机和磁发热装置,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磁发热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磁发热装置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磁发热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磁发热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涡轮机的出水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发热装置包括永磁转子和发热管,所述永磁转子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永磁转子的磁场内,且所述发热管能够切割所述永磁转子的磁感线;所述涡轮机用于驱动所述永磁转子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形成一管状内腔,所述永磁转子穿设在所述管状内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由铜或纳米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发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管和发电机,所述电加热管和所述发电机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涡轮机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管设置有流量阀;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积由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向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逐渐缩小。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涡轮机和所述磁发热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发热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控温器,用于调节水温。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有出水阀。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均为不锈钢波纹管。
【文档编号】F03B13/00GK205669877SQ201620591977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俞晓敏
【申请人】俞晓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