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无需工具即可拆装的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机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制冰机中分水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商用制冰设备一般生产纯净立方体冰块而不是有暗影的冰块。一般在家用制冰机、冰箱等中制成的冰块会出现暗影,因为家用制冰机通过把水注入到加装在蒸发器或制冰盘上的模具以及沉积时的冻结制成冰块,在水冻结时空气和杂质会进入水中,因而造成冰块中有暗影。
制纯净冰机是把水流过冰冻表面制成冰块。当水流过冰冻表面时,冰层就会形成而空气不会进入。在典型的商用制冰机中,水流过垂直布置的蒸发器,蒸发器装有多个用于制成冰块的蒸发腔或蒸发室。将蒸发器加热到足够温度时,蒸发室中制好的冰块从蒸发室中释出而进行收取。这样的系统已被公开,如5586439的美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自动制冰机,该制冰机有一个冷却/制冷系统,一个水/冰系统,清洁/消毒系统和一个微处理器操作控制系统来相互连接上述系统。该制冰机能实现上述制冰和收集过程。
在多数商用制纯净冰系统中,水通过水循环泵从蓄水箱抽取入系统进行循环。水通过泵抽吸到分水器中,该分水器将水分流过蒸发器板或制冰模具。未冻结的水流经模具表面,水帘板会捕获溅起的水沫,仍未冻结的水流回蓄水箱。冰块厚度感测器用来检测模具上形成的冰的厚度。当达到所需厚度时,此感测器将信号发送给制冰机以终止冰冻过程并开始收取冰块。
这种商用制冰机系统在图1中进行说明。垂直装在制冰机上的供水装置给水池12供水,该水泵装有水位控制器14,排放管道16装有电磁排水阀18,水泵20把来自水池12的水循环输送到分水器22中。从分水器22流出的水直接流过制冰模具24,首次流过制冰模具24没有结冰的水流入水池12,水帘板26集聚喷溅水并也把它直接输入水池12中。
如图1所示,分水器22实际上是一种管套管设计。内管28由两种分开模铸的部件制成,安装在外管30中。用水泵20抽取的水流入内管28,该管下半部分有若干开口,水从该内管流入到内管28和外管30之间的环形空隙中。该外管在下半部分也有若干开口,通过这些开口水流入到制冰模具24中。
当分水器22开始把十分均匀的水流以充满整个制冰模具24的宽度方向时,有必要给内管28施加相当大的水压以便把水送入到制冰模具24中。而且如按图1所示的制冰装置需要定期的清洁以确保纯净冰不会被污染。分水器的彻底清洗需要拆除分水器,虽然分水器的拆除步骤很简单,但重新安装时,需要细心对准和O形环的精确嵌入以确保分水器内不同部分的密封性。同时必须用小刷子清洗水流出内外管用的细孔。而且,这些管子在同心模铸时,加工复杂且管的长度受到限制。因此,这样一旦需要清洗,完成清洗过程就需要有足够时间来清洗以及完成重装过程。
制纯净冰机的非管状分水器是为把水输入制冰模具而设计的,如6148621的美国专利对非管状分水器进行说明。该专利描述把水引入到装有若干栅栏的基板上用的分水器,由泵吸入分水器中的水流经基板后缘之后流到制冰模具上。该专利说明的制冰装置是为每天约有30至50磅制冰产量的低容积制冰机而设计的,这种低容积系统不具备大型商用系统的水处理能力。当该专利中所说明的分水器开始把水输送到小型系统中的制冰模具上时,就不适合在低水压下操作,仍需按大型商用制冰装置的使用要求把水均匀分流以流过制冰模具。这种装有宽20英寸或更大宽度制冰模具的大型制冰机一般具有每天约200至250磅的制冰产量。同时,该分水器需要易于拆卸和重装以便于清洗,并且水流流动阻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工具即可拆装的分水器,该分水器易于拆卸和重装,清洗十分方便,水流分布均匀、气泡少,制冰机制成的冰块纯净无阴影,制冰机制冰量大、使用寿命长。
一种无需工具即可拆装的分水器,分水器安装在制冰机内部的制冰模具上方,分水器的一种构成为(a)进水口;
(b)与进水口连接的水槽,该水槽设有内壁和外壁,外壁底边上有多个水渠;(c)与外壁隔开的配合件,该配合件在底边中有多个切槽;切槽要与水渠配合以便形成出水口;(d)支撑水槽和配合件的托架,该托架由包围进水口的开口、托架底板和与托架底板构成一个整体及装在出水口下面的泄流道组成。
所述的托架从进水口两侧的外壁伸展并紧靠在配合件的内表面上。
所述的水槽还包括许多端壁,每个端壁都伸展到水槽底部表面并紧靠托架底板。水槽还包括从水槽底部表面伸展到进水口两侧的支脚,以便出水口能安装在托架底板上。
所述的泄流道还包括一个凹面,用于与出水口配合均匀分布水流从出水孔流出。分水器的外壁还包括一个薄片状流道表面,其中外壁底边中的多个水渠构成薄片状流道表面中的半圆形凹槽,这些半圆形凹槽沿着薄片状流动表面按照预定的长度从水槽底边伸展到外壁上边缘。所述的分水器水槽配合件中切槽与薄片状流道表面的凹槽相配合以便能形成一个浑圆的出水口。
所述的分水器的外壁上边缘设有的导流坝组,用来调节水流;导流坝与薄片状流道表面组合及托架上的泄流道组合以便从分水器制造非紊流的水流分流。
本实用新型分水器的另一种构成为(a)装有外壁的第一水室,该外壁上具有大量水渠;(b)从第一水室延伸出去的进水管;(c)第二水室和外壁之间以一定间距隔开,第二水室边缘上有大量的切槽,第一和第二水室安装时这些切槽与众多的水渠对齐以形成出水口,这些出水口通过拆卸第一和第二水室对半分开;(d)第一水室还包括内壁,该内壁和第二水室保持一定距离,水流可以从内壁和第二水室之间流向出水口;(e)支撑第一和第二水室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一个位于出水口下方的泄流道。
所述的托架还设有由托架伸展出去并紧靠进水管的舌位,该舌位引导从第一水室内部区域泄漏出来的水流经过托架的底边并流至泄流道。
所述的托架还包括一个环绕进水管的紧固件,该紧固件保证进水管嵌入墙壁结构,并且有一环形凹槽以嵌入托架的舌位。
本实用新型的分水器通过设有包括装有外壁的首配合件,外壁中开出多个水渠,次配合件要与外壁隔开并在底部空白中开出大量切槽;切槽与水渠配合以便形成出水口,这样出水口可通过拆掉首次配合件分开。
本实用新型的分水器很容易拆卸进行清洗。而且,分水器的设计特点是通过把压力增加减低到最小来避免对水循环系统的过度背压,因而也有必要减低对流过制冰装置的循环水的泵吸力或输出压力。而且,因为拆卸和重装可快速进行,分水器拆卸简单的有利之处在于系统的清洗维护所需时间较少,通过减少执行清洗维护的时间,装有制冰组件的制冰机可从频繁的清洗中获利这样就可提高制冰机的总效率。而且,分水器设计为开放式结构,与管套管结构不同,这种制冰机尽管清洗维护不充分仍能高效运转。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渡从分水器流出的平缓水流并使其里面的气泡减到最少,以此来提高制冰机所制冰纯度。而且,使水均衡流过制冰模具也可以提高制冰效率。
图1为按现有技术配置的制冰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案的分水器分解图;图3为图2中说明的分水器的水槽或持水装置立体视图;图4a为图3中所示的水槽外壁侧视图;图4b为图4a中说明的A部分外壁部分放大图;图5为图2中沿V-V剖面线截取的配合件的横截面图;图6为图2中配合件的局部底视图;图7为图2中水槽和配合件部分的局部立体视图;图8为图2中水槽和配合件的底视图;图9为图2中托架的立体视图;图10为图2中分水器的装配图;图11为图10中沿XI-XI剖面线截取的已组装分水器的横向截面图;图12为图10中XII-XII剖面线截取的分水器32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3为包括在图2-11中说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装在制冰模具上方的分水器的制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分水器的结构分解图;图14b为图14a中说明的分水器的剖视图;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案的分水器的结构分解图;图15b为图15a中说明的分水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的分水器仅由三个模铸的塑料部件组成以用于形成原有分水器中的管子部分,这使分水器的制造更容易。图2描述的是按本实用新型方案要求配置的分水器32的分解图。分水器32的持水装置包括水槽34、配合件36和托架38,水槽34包括插入托架38开口42中的进水管40。水槽34也包括安装在进水管40两侧及对壁上的支架44。带螺纹的黄铜嵌圈45嵌入到支架44中以便配合件36的配件能用通过螺纹旋入到嵌圈45的螺丝连接到水槽34上。紧固件55与进水管40耦接,紧固件55带有与制冰机中内支架内外表面紧靠的凸缘。
水槽34的更详细视图在图3的立体视图中描述。水槽34包括端壁46和支脚48。分水器32的安装请参考图2和图3,端壁46和支架48紧靠在托架38底板50上。而且,进水管40插入到开口42中,配合件36的翼片52紧靠托架38的落水台54,翼片52中的孔对准落水台54中的孔以便配合件36的附件能装到托架38上。落水台54中的孔也配有带螺纹的黄铜嵌圈。托架38也包括从落水台54向外伸展的支脚59。支脚59包括用于把水帘板(没有图示)挂在制冰模具96(按图13所示)前面的安装孔。在配合件36外表面上的毂33和35包括吊挂冰块厚度感测器用的安装孔。
按图3所示,水槽34包括突出支架44和端壁46部分的外壁56。端壁46和支架48伸展到底面或水槽34底板49以下。支架44、端壁46和支架48靠在托架38内表面上以支撑托架内的水槽34。
沿图3 IV-IV剖面线截取的外壁56截面图在图4a中进行描述。外壁56在上边缘60上装有导流坝58,可用作导水沟或其它类型的开口。外壁56在底边64中也有多个水渠、锯齿状凹口或凹槽。导流坝58调节来自水槽34流经外壁56的流道表面66的水流。水渠62在从底板49向下伸展的导流板67中形成并构成外壁56的下半部分。
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的要求,导流坝58的数目及其固定位置可沿外壁56上边缘60进行改动。而且,其高度和宽度可按水流要求进行变动。按图4a所示,内导流坝68的高度要超过外导流坝70。内外导流坝之间的高度差用于弥补与进水管40间距有关的水槽34中的侧向水流速的差异。为了保持流过水槽34的水流的均衡性,在进水管40附近流速较快的水流比外壁46附近流速较慢的水流需要更多和更大的导流坝。
在底边64,水渠62由多个流道表面66中的凹槽形成。这种水渠69的扩大图在图4b中显示。水渠69是在流道表面66中形成的半圆形凹槽或锯齿状凹口。水渠69包括半圆形边缘71和沿外壁从底边64向上边缘60伸展的内表面72。内表面72的长度会按水槽34的特定设计参数进行变动。
沿图2 V-V剖面线截取的配合件36截面图在图5中进行描述。配合件36包括顶部74,侧部76和成型配合部分78。该顶部位于用来关闭水槽内水渠的水槽34上方,侧部与水槽34的外壁56隔开并与支架44和端壁46邻接,成型配合部分包括与外壁56的底边64紧密配合的底边80。配合件36的局部底视图在图6中说明。底边80中有若干切口或切槽82。切槽82为沿底边80分隔开的半圆形切槽。在特别用图示说明的装置中,切槽82沿底边80以一定间距隔开。
切槽82可沿底边80以不规则的间距隔开并可设计成不同的几何形体,如切槽82可以是椭圆形、狭长槽形和长方形等。
图7对水槽34和配合件36部分进行图解说明,其中水渠62和切槽82在安装之前要先对准。每一水渠62在配合件36和水槽38为装入托架38进行组装时要与切槽82对准。在安装过程中,配合件36的底边80和外壁56的底边64结合,这样切槽82能与水渠62对准和配合件36的顶部74能滑过水槽34的外壁56和内壁57的顶端。图7也描述了在外壁56中进水口40前的斜V形通道49,其对水槽34两侧的水流的分流起辅助作用。
图8是水槽34与配合件36的底部装配图。一旦配合件36的底边80与外壁56的底边64配好之后,一组出水口84就可沿装置底边排列。在图示说明的装置中,出水口排成一个全圆并沿装置底边80以一定间距分隔。出水口也允许沿装置底边以不规则间距分隔,其形状与图8中所示的圆形出水口不同。如出水口84可以是椭圆形的,长方形的和正方形的等等。出水口84的具体几何形状取决于配合件36里的切槽82的形状和水渠34里的水渠62的截面形状。
水槽34与配合件36应设置好以便容易组装,这样水槽和配合件的各个部分就能紧密啮合。回看图2和图5,螺丝及其它固紧器能穿过配合件36的侧部76进行固定并插入到水槽34的支脚44嵌圈45孔中。这样配合件和水槽就得以完全紧密物理连接以确保各个组件不会在制冰机运行过程中突然自行分离。
图9是托架38的立体视图。泄流道86以预定的倾斜角度从托架底板50伸展开来,泄流道86开有包含多个水渠88的凹槽面。泄流道86还装有用于保护托架的开口90,这些开口通向装在分水器32下面的制冰模具。泄流道86从托架底板50向外倾斜,以助水流流出出水口84并流至制冰模具。在图示的具体装置中,水渠88是由泄流道表面凹槽而形成的,每一凹槽都以在泄流道86表面上形成的隆起线为界限。水渠88也可由泄流道86表面生成的低气压或锯齿状凹口等形成。
顶板91(按局部图所示)紧靠托架38上边缘。分水器32被安装入制冰机后,顶板91与构件组合以用于保护分水器32的后部(见图13)。同样如图9所示,落水台54的下表面向泄流道86倾斜。因而,任何配合件边缘周围的漏水都会被落水台54直接导入泄流道86。
图10是分水器32的组装立体视图。如图8所示的水槽34与配合件36的组件被插入托架38,以使配合件36的翼片52紧接托架38的落水台54。螺丝和其它固紧器可用于固定配合件36到托架38上。同样,螺丝和其它固紧器也能插入开口92以加装配合件36到支架44上(如图2、3所示)。组装时,分水器32可插入到制冰机中,供水管被加装到进水管紧固件55上。
图11是沿着图10XI-XI剖面线截取的分水器32的横截面图。配合件36的顶部74位于外壁56、内壁57以及进水管40的上方,托架38包括与进水管40紧靠并与紧固件55中凹槽89相吻合的舌位87。配合件36的侧部76与流道表面66隔开,配合部位78朝流道表面66的方向向内弯曲并与水渠62一起形成一道把水导向出水口84的水流路径。
在运行过程中,如图11中箭头方向所示,水流穿过进水管40,流入水槽34,充满由底板49、外壁56、内壁57和端壁46组成的蓄水箱。当水面达到外壁56的上边缘60的高度时,水就会流过导流坝58(包括导流坝68和70),然后向下沿着流道表面66流动。导流板67支撑流道表面66并形成外壁56的持续低端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中,水流过流道表面66,导流板67由导流坝58进行调节,以形成薄片状水流,并且水流在流道表面66上不受阻碍。当水流至流道表面66的低端部分时,就会流入水渠62。水渠62被用作导流向下至开口84并直至托架底板50上。如前所述,端壁46和支脚48部分与托架底板50相连接,以使出水口84位于托架底板50上方并与之以一定间距隔开。
所有从水槽34流出在进水管40、配合件38和紧固件55的连接处漏出的水都会经由后水渠65被导流至托架底板50,舌位87用于避免托架38外部的漏水。后水渠65里的水流会在外壁56的底边64处与流过流道表面66的水再次汇合。后水渠65的形成是通过端壁46和水槽34的支脚48(见图3)与托架38的连接而实现的,这使水槽34与托架38相隔开。因此,水槽34与配合件36之间是不需要水密封的。
水流出出水口84之后,水沿托架底板50流至水槽配合件36的底边80下方并流至泄流道86。一旦水流至泄流道86,就会穿过水渠88并流过泄流道86的边缘93。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要求,泄流道86位于出水口84下方,以使水渠88(如图9所示)与出水口84配合以提供均匀分流的水流过泄流道86的边缘93。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方案中,导流坝或导流沟58与水流面66、出水口84和泄流道86配合制造出流过泄流道86的边缘93的均衡水流。技术熟练者能够引渡从分水器32流出的平缓水流并其里面的气泡减到最少,以此来提高制冰机所制冰纯度。而且,使水均衡流过制冰模具也可以提高制冰效率。
图12是沿着图10中XII-XII剖面线截取的分水器32的局部截面图。此图对在托架38内水槽34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如图所示,支脚48处于托架底板50上,与端壁46组合(如图2、3、8所示)并支撑托架38内的水槽34。同样,支脚44紧靠配合件侧部76的内壁。这样,水渠62(以及出水口84)一般可与泄流道86内的水渠88对准。配合件36的顶部74压在外壁56的上边缘60上,使水穿过导流坝58,经过流道表面66直至流入水渠62。
图13是按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分水器方案要求设计的制冰装置的立体视图。在制冰装置94中,分水器32安装在制冰模具96的上方。托架38通过安装在泄流道86出口90中的固紧器加装在制冰模具96上。托架59用来平行伸展到构件100并提供对挂在制冰模具96前面的水帘板(未显示)的支撑。顶板91的作用在于把来自分水器32后部的活动水流与制冰机内正在进行的制冰过程进行隔离。
制冰模具96包含大量纵向和横向排列的小室102。在制冰机运行时纯净冰块在每个小室102里形成。在图示的方案中,水渠88和泄流道86与制冰模具96的纵列基本对准。水渠88与制冰模具96纵列对准促使水流从泄流道86流经每一纵列进入小室102。按技术熟练者所知的一种方法,多余的水流入集水池并在净化后通过水泵和水再循环管路被送至分水器32。
图14a和14b中描述按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设计的分水器。此分水器包括有空腔112的托架110、带进水管116的加长分水管114、大量出水口118和导流板120,此外还有加装在用来封闭空腔112内的加长分水管的托架110上的配合件122。该配合件使用螺丝124安装在托架110上,该螺丝通过孔126插入配合件122的凸缘128并直至螺丝孔130中。当分水管114处于空腔112内部时,进水管116被插入在进水口112的空腔后壁134的开口132中。配合件122含有一个或更多的支撑杆136,该支撑杆在配合件122连接到托架110时抵住分水管114。
配合件122通常的形状是一根带上臂138和下臂140的加长导流管。上臂138和下臂140被垂直面142隔开。垂直面的高度通常取决于分水管114的直径,以便当配合件122与托架110组装时配合件122能与分水管114耦合。
图14b是在图14a中所示的分水管的截面图。分水管114被配合件122封闭在空腔112内,配合件122的上臂138插入分水管114和托架110的上臂144之间,下臂140通常位于出水口118之下。唇缘146依附在配合件122的下臂140上并与导流板120保持一定间距,导流板120和唇缘146的组合形成加长出水管148。托架110的斜构件150位于加长出水管148下方并包含一个接水面152。
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进水管116进入分水管114的水从出水口118流出至导流板120上,接着流至导流板120上的水流经加长出水管148到达接水面152。斜构件152引导在接水面152上激起的水至斜构件150下方的蒸发器(没有图示)上。
本领域技术熟练者知道图14a与14b中的分水器可按与图13中所示的相同方式安装在制冰机的制冰装置中,而且,在不违背该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该分水器做各种改动。如除了在图14a中所示的直线形状以外,出水口118可以被改成不同的几何形状。而且,出水口118可被安置在分水管114的端壁上,配合件122也能通过不同的附属设备如夹钳、活动夹钳和紧固器等与托架连接。
因此,按图14a与14b中所示的具体方案设计的分水器包括第一水室154和第二水室156。当配合件122与托架110连接时第二水室156在所生成的空间中形成。一旦组装,垂直面142与分水管114应保持一定的间距,该间距至少部分由上臂138的长度决定。在图14a与14b中所示的具体方案中,分水管114用于接收流入的水流、进行侧向分流和有控制地放水后流过出水口118,第二水室156的作用是接收从第一水室154流出、流经出水口118的水流并使其穿过加长出水管148到达接收面152。虽然出水管148被描述成加长出水管,但导流板120和下臂140可形成一组与上述优选方案相似的出口,或形成分隔,使水通过管子114排出。
图15a与15b中描述按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方案设计的分水器。分水器包括有空腔162的托架160,水渠164处于空腔162的后部,水渠164装有包括开口168的后壁166;配合件170包括带背壁174和前壁176的水槽172,侧鳍178以与水槽172相反方向从背壁174伸展开来。配合件170通过固定螺丝180与托架160相连,该螺丝180穿过孔182插入凸缘184并直至托架160中的螺纹口186中。
图15b中描述的是按图15a所示的分水器的截面图。当配合件170插入空腔162时,背壁174的下半部分紧接托架160的凸耳180,侧鳍178伸展至水渠164内并把水渠164分隔后进入水室182和通道184中。配合件170的前壁安装在托架160的斜构件186上。
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开口168进入托架160的水充满水室182,流经越过背壁174的通道184进入水槽172。当足够多的水溢过背壁174时,水槽172的水位上升直至溢过前壁176,溢过前壁176的水流沿前壁176外表面流至斜构件186的接收面188。如图15a、15b中所示,前壁176的垂直高度要远小于背壁174的垂直高度。
水槽172在末端有排水孔190。当到分水器的水流被停止或中止时,排水孔190排空水槽172内的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设计方案,图15a和15b中所示的分水器包括第一水室和用于接收流入的水流、进行侧向分流和有控制地放水后流经通道184及溢过背壁174的水室182。分水器宜进一步以配合件170包含第二水室(水槽172)的方式进行配置,以便其能接收从水室182流入的水流并进行有控制地放水流至接收面188上。
按图15a和15b所示,配合件170能以与侧向分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从托架160分离。技术熟练者懂得配合件170可以通过除螺丝180以外其它多种方式与托架160相连,如配合件170可以通过如夹钳、活动夹钳、扣件等与托架160相连接。
不同具体方案的分水器能把限制水流的组件的使用和对制冰机的水再循环系统内水压的增加减低到最小。为了避免在分水器中出现过高水压,有必要减少流过分水器的水的泵吸力。因此,我们应该使用比优选商业分水系统中所用水泵更小的水泵。消耗能源较少的小水泵能够减少制冰机的总运行费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中,分水器的组件是最好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模制成的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可通过各种制模过程制造。也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塑料,如聚氯乙烯(PVC)、聚脂薄膜如MYLAR,聚四氟乙烯材料如TEFLON以及相似材料用来制作分水器组件。或分水器的部分或全部组件可由金属、金属化塑料以及相似材料制成。另外,分水器的部分或全部组件可由抗菌的聚氨酯材料如ALPHASAN制成,以减少与水接触表面上生物膜的形成。
本领域技术熟练者知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制造、易组装的分水器。并且分水器拆卸和清洗也很方便,因为分解部件只需拆除两颗螺丝,而螺丝可用翼形螺丝。而且,在优选方案中全部孔都不必洗刷。此外,所有需清洗的表面都是易见的部位。在短暂用的分水器中,分水器应这样拆卸以便出水口能被一分为二。此外,配合件与水槽连接处也不需要通过O环和内封圈进行密封。根据以上所述,任何水之泄漏都能在托架内部被接取并被导入制冰模具。
尽管根据以上所述分水器包括三个不同的组件水槽、配合件以及泄流道,但是技术熟练者可以发现其他设计也是可行的,例如,水槽和配合件可不通过构件或其它水处理结构独立执行分水功能。在此类情况下,扩充部件或其它配件可组合成水槽或配合件或两者,以使水槽和和配合件加装到制纯净冰机中的构件上。
此外,根据以上所述配合件或于水槽相接的配合件需要在特定的几何设计条件下进行说明,但其他配置也是可行的。例如,当上边缘在没有越过水槽顶部就能终止时,配合件可以被设置成与水槽相邻以形成出水口。
而且,配合件的功能可由不止一个的整体结构组件执行,例如,一个独立组件能被设定在水槽配合件上,独立组件也可设置成与外壁相连以形成出水口。因此,水槽和配合件的特定几何设置和排列可以与图中描述的方案有所不同。
本领域技术熟练者也知道水槽的形状可与图中所示方案不同。例如,水槽可以被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隔间,每段都在水被传输至制冰模具之过程中提供蓄水箱。此外除了正方形截面设置以外,水槽也可被设计成圆形或半管形状等。
本领域技术熟练者知道制冰工业的趋势是制造清洁度符合国家有关食物储备和处理设备的严格规定的设备。在以这些高标准为目标的不断努力中,实用新型者希望对在此描述的分水器的首选设计做进一步的改进。
显而易见,按本实用新型方案设计的是这种制冰机装有包含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的分水器的制冰装置。技术熟练者知道在不违背此设计原理的条件下人们可以做若干改动,例如,制冰装置除了用于商业用途外也可用作民用。因此,我们希望所有这样的更改和改进都能被包括在附加说明及类似文件中。
权利要求1.一种无需工具即可拆装的分水器,分水器安装在制冰机内部的制冰模具上方,其特征在于分水器构成如下(a)进水口;(b)与进水口连接的水槽,该水槽设有内壁和外壁,外壁底边上有多个水渠;(c)与外壁隔开的配合件,该配合件在底边中有多个切槽;切槽要与水渠配合以便形成出水口,(d)支撑水槽和配合件的托架,该托架由包围进水口的开口、托架底板和与托架底板构成一个整体及装在出水口下面的泄流道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从进水口两侧的外壁伸展并紧靠在配合件的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还包括许多端壁,每个端壁都伸展到水槽底部表面并紧靠托架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还包括从水槽底部表面伸展到进水口两侧的支脚,以便出水口能安装在托架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流道还包括一个凹面,用于与出水口配合均匀分布水流从出水孔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器的外壁还包括一个薄片状流道表面,其中外壁底边中的多个水渠构成薄片状流道表面中的半圆形凹槽,这些半圆形凹槽沿着薄片状流动表面按照预定的长度从水槽底边伸展到外壁上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器水槽配合件中切槽与薄片状流道表面的凹槽相配合以便能形成一个浑圆的出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器的外壁上边缘设有的导流坝组,用来调节水流;导流坝与薄片状流道表面组合及托架上的泄流道组合以便从分水器制造非紊流的水流分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分水器构成为(1)所述的水槽为装有进水口、底板和外壁的加长水槽,沿外壁上边缘装有多个槽道;(2)伸展在底板下的导流板,该导流板装有许多凹槽;(3)有多个切槽的配合件与导流板的多个凹槽排成一行以形成出水口;(4)支撑加长水槽及配合件的托架,该托架由与进水口相配的开口、托架底板和与托架底板构成一个整体及装在出水口下面的泄流道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的凹槽为从其底边伸展预定长度的锯齿状凹口;所述的托架包括位于出水口下面的泄流道;所述的加长水槽还包括从进水口两侧底板伸展的支脚,以使出水口能位于泄流道的上方。
11.一种无需工具即可拆装的分水器,分水器安装在制冰机内部的制冰模具上方,其特征在于分水器构成如下(a)装有外壁的第一水室,该外壁上具有大量水渠;(b)从第一水室延伸出去的进水管;(c)第二水室和外壁之间以一定间距隔开,第二水室边缘上有大量的切槽,第一和第二水室安装时这些切槽与众多的水渠对齐以形成出水口,这些出水口通过拆卸第一和第二水室对半分开;(d)第一水室还包括内壁,该内壁和第二水室保持一定距离,水流可以从内壁和第二水室之间流向出水口;(e)支撑第一和第二水室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一个位于出水口下方的泄流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还设有由托架伸展出去并紧靠进水管的舌位,该舌位引导从第一水室内部区域泄漏出来的水流经过托架的底边并流至泄流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还包括一个环绕进水管的紧固件,该紧固件保证进水管嵌入墙壁结构,并且有一环形凹槽以嵌入托架的舌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冰机的无需工具即可拆装的分水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形成第一水室的结构组件,第一水室设置好以便吸收流入的水以用于水的横向分流和有控制地放水;配合件与一个或多个结构组件相配以便形成第二水室;第二水室设置好以便接入来自第一水室的水流并有控制地把水放入到接收表面上;配合件要设置好以便与以垂直方向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组件分开直至横向分流方向。该分水器易于拆卸和重装,清洗十分方便,水流分布均匀、气泡少,制冰机制成的冰块纯净无阴影,制冰机制冰量大、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25C1/00GK2727657SQ20042009030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6日
发明者理查德·T·米勒, 马蒂·J·拉弗德, 霍华德·G·冯克 申请人:马尼托瓦(中国)制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