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597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嵌入式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制冷装置,该嵌入式制冷装置具有一个装置本体和一个装置门,该装置本体和该装置门包围一个被隔热的内室,该嵌入式制冷装置还具有一个家具,该家具包括一个容纳该装置本体的家具壁龛和一个用于封闭该家具壁龛的门。这样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已经普遍公开。通常,装置门耦合在家具门上并且可与该家具门一起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在该打开位置中该内室可被接近,在该关闭位置中该装置门密封地封闭该内室。
很多这样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在装置本体的后侧上承载有一个冷凝器,该冷凝器将从内室导出的热量释放给周围的空气。装置本体的后侧与家具壁龛的后壁之间的容纳冷凝器的中间空间在上部和下部必须是敞开的,由此可使在冷凝器上被加热的空气从上部离开中间空间并且使冷的新鲜空气从下部流入。为了保证通过对流有效冷却,中间空间必须具有数厘米的深度,并且不允许冷凝器直接接触家具壁龛的后壁。因此这样确定这种嵌入式制冷装置的装置本体的尺寸,使得仅当装置本体不过深地插入到家具壁龛中并且在装置本体的后侧上冷却空气通道具有所需的深度时装置门才能无缺陷地关闭。如果装置本体过深地插入到壁龛中,以致不能在冷凝器上实现有效的热释放,则同时装置门由于耦合在家具门上而妨碍完全密封地关闭。这通常引起使用者的注意,由此可以容易地避免制冷装置在这种错误布置中工作。
在装置本体的后侧与家具壁龛的后壁之间应保持的中间空间减小了在家具壁龛尺寸给定的情况下内室所具有的可利用的容积。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位置利用率的嵌入式制冷装置,该嵌入式制冷装置在家具壁龛尺寸给定并且装置本体的壁厚对于期望的隔热质量确定的情况下具有特别大的内室。
该任务这样来解决在开头所述类型的嵌入式制冷装置中,冷凝器和一个用于给冷凝器供应冷却空气的冷却空气通道设置在装置本体下方,装置本体的后侧与壁龛的后壁之间的因此不再必需的距离比为了通过在装置本体的后侧与该后壁之间延伸的对流来导出冷凝器的废热所需的距离窄。由此减小的距离作为增大的深度对内室的容积有益。
装置本体的后侧与后壁之间的距离应优选小于2cm;装置本体的后侧与后壁理想地彼此接触。
冷却空气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优选设置在家具的前侧上。
此外,为了驱动冷却空气流优选设置一个风扇。
一个用于蒸发从内室导出的冷凝水的蒸发壳可有利地设置在冷却空气通道中,优选设置在冷凝器的下游,由此使被冷凝器加热的空气流扫过蒸发壳。
家具在容纳装置本体的壁龛下方具有一个底座区域,在该家具中,冷却空气通道可特别节省位置地被引导穿过底座区域。
如果冷凝器以公知的方式安置在装置本体的后部的留空部中,则在家具的一个使壁龛与底座区域分开的底板中形成至少一个口,冷却空气通道延伸穿过所述口。
特别优选冷凝器安置在一个设置在装置本体下方的组件中,该组件穿过家具的使壁龛与底座区域分开的底板的口与装置本体相连接。由此在壁龛内部不失去用于安置冷凝器的位置,并且可使内室特别宽敞。此外,在将冷凝器安置在底座区域中时与将冷凝器安置在壁龛中相比减少了冷却空气流在穿过冷却空气通道的路径上所经历的方向变化的次数并且由此减小了该冷却空气通道的通流阻力,由此,较小的风扇功率就足以维持必需的冷却空气流量。
冷凝器的组件与装置本体之间的连接可通过该组件的固定在装置本体上的壳体来形成;但是该连接也可仅通过用于制冷剂、电能和信号的柔性的管线形成,这些管线在装置本体与该组件之间延伸。
从下面借助于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说明中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表示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构型的一个制冷装置1的示意性剖面;图2制冷装置1在图1中用线A-A标记的剖切平面中的垂直剖面;图3制冷装置1在图2中用线B-B标记的剖切平面中的以向上的视线方向观察到的水平剖面;图4以与图2相应的剖面视图示出的一个制冷装置1的第二构型的示意性剖面;图5以与图2或图4相应的剖面视图示出的一个制冷装置1的第三构型的示意性剖面;图6以与图2、图4或图5相应的剖面视图示出的一个制冷装置1的第四构型的示意性剖面;图7以与图1相应的视图示出的一个制冷装置1的第五构型的示意性垂直部分剖面;图8图7的制冷装置的底座区域的水平剖面;图9制冷装置的第六构型的示意垂直部分剖面。
图1以一个示意性剖面视图示出了一个嵌入式制冷装置1,该嵌入式制冷装置具有一个隔热的装置本体3,该装置本体与装置门5一起包围一个被隔热的内室4,在该内室中可存放待冷藏的物品。在前侧,装置门5通过一个属于家具20的家具门6遮盖。在内室4的后壁上设置有一个板式的蒸发器8,为了冷却内室4,制冷剂被引导通过该蒸发器。蒸发器8是制冷装置1的制冷回路的一部分,该制冷回路还包括一个在图2中示出的压缩机9和一个冷凝器10。压缩机9和冷凝器10设置在机器空间12内部,该机器空间呈平行六面体状地从装置本体3的后下部分中空出。
装置本体3和装置门5容纳在家具20的壁龛21中。壁龛21由两个可从图2中看出的侧壁22和23、一个顶板24、一个底板25和一个后壁26构成,它们用木板制成。底板25作为用于装置本体3的支承面使用。壁龛21的深度和宽度各为60cm,这符合目前通常的用于厨房器具嵌入式家具的标准。
在底板25的下侧上固定着四个支脚27,这些支脚承载着家具20。由此在安置空间的地板17与家具20的底板25之间形成一个底座空间28,该底座空间朝家具20的前侧通过一个底座板条29封闭。必要时,家具20也包括使底座空间28在侧面闭合的底座板条,但未示出这些底座板条。底座板条29相对于家具20的家具门6向后错位。支脚27构造成高度可调节的。
此外,为了对冷凝器10通风,制冷装置1具有一个风扇14,该风扇在机器空间12中设置在冷凝器10与压缩机9之间。使冷凝器10冷却所需的空气通过家具20的底座空间28中的冷却空气通道11到达机器空间12并从该机器空间中导走。通过家具20的底座空间28引导冷却空气具有优点,即在壁龛21内部不必预先提供用于引导冷却空气的位置。尤其是可使装置本体3的后侧与后壁26之间的距离非常窄;只要加工精度、尤其是装置本体3的后侧的平面度允许,装置本体3的后侧与后壁26优选大面积地直接接触。在壁龛21内部节省的容积可用于改善装置本体3或装置门5的隔热——这可引起能量的节省,或者可用于增大内室4的容积。
底座空间28中的冷却空气通道11通过一个向上敞开的池30构成,该池通过一个垂直的分隔壁32分成两个平行六面体状的格33和34。图2中所示的右侧的格33用作通到机器空间12的进气通道33,左侧的格34用作排气通道34。进气通道33和排气通道34各具有矩形横截面。如可从图3中看到的那样,在底座板条29中各形成冷却空气通道11的各呈一组水平缝隙的形式的一个入口18和一个出口19。
池30悬置地安置在底板25的下侧上。可拆卸的连接装置、例如卡锁连接装置或轨道导向装置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使池30持久地例如通过粘接来固定在底板25上的可能性。
如可从图3中看到的那样,进气通道33和排气通道34在底座空间28的整个深度上延伸。由家具20的底板25在底板25的这样一个区域中空出进气口38和排气口39,在该区域中机器空间12与底板25邻接。机器空间12本身在其底部13中也包括留空部15和16,这些留空部各作为用于冷却空气的进入口和排出口使用。
在风扇14工作时,冷的空气通过底座板条29的入口18到达进气通道33中并且从那里经家具板25中的进气口38和机器空间12的底部13中的留空部15到达冷凝器10。由冷凝器10加热的空气从压缩机9旁边流过——在那里该空气被继续加热,并且通过机器空间12的底部13中的留空部16和底板25中的排气口39到达排气通道34中。在出口19处,被加热的冷却空气离开冷却空气通道11。
来自制冷装置1的内室4的在蒸发器8上产生的融化水或冷凝水通过捕集槽40和连接在捕集槽40的最深点上的融化水管路41引导到一个蒸发壳43中,如可从图1和图2中看到的那样,该蒸发壳设置在池30的排气通道34中。蒸发壳43是一个与池30分开的装入到排气通道34中的部件。因此,该蒸发壳可在移去底座板条29之后从排气通道34中取出来以及必要时排空和清洁或者更换。通过在排气通道34中流动的热空气使蒸发壳43中的融化水蒸发并且由此释放到制冷装置1的周围环境中。蒸发壳43基本上占据排气通道34的整个底面。由此可实现大的蒸发面积。通过将蒸发壳直接设置在冷却空气通道11的出口19的流体上游,热的潮湿的空气可直接释放给制冷装置1的周围环境。由此避免冷却空气通道11中的不期望的再冷凝。
在图4中所示的第二构型中,分隔壁32与图2相比向右错位。由此使排气通道34的通流横截面与图2的构型相比在牺牲进气通道33的通流横截面的情况下增大。因此,蒸发壳43可具有与图2相比增大的蒸发面,由此实现高的蒸发率。
制冷装置1的在图5中所示的第三构型与图1至图3的构型的区别在于,池30不是悬置地安置在底板25上,而是通过高度可调节的支脚47安置在地板17上。通过支脚47的高度可调节性可使底座单元30与底板25的高度相适配并且靠置在该底板的下侧上。
图6示出了第四构型,在该第四构型中,进气通道33和排气通道34通过垂直设置的板49构成,这些板在底座空间28的整个深度和高度上延伸并且由此承担引导空气流的功能,该功能在上述构型中由池30的侧壁和分隔壁32完成。板49可通过螺纹连接或卡锁连接固定在底板25上。与具有三个板49的所示构型不同,也可考虑设置仅一个、即中间的板49,以便避免冷的流入的冷却空气与热的流出的冷却空气在底座空间28中混合。
在图1至图6的构型中,装置本体3直接接触在家具20的底板25上。但也可考虑一个在此未示出的构型,在该构型中,装置本体3支承在一个位于底板25上方的且与该底板通过另一个家具壁龛间隔开的板上。在该构型中则应一方面在底座空间28中的进气通道33与机器空间12之间另一方面在机器空间12与底座空间28中的排气通道34之间设置相应的延伸穿过所述附加的壁龛的连接通道。这些连接通道则有利地与家具20的后壁26邻接。
在另一个未示出的构型中,冷却空气通道11不是与壳体单元7分开的底座单元30的一部分,而是在中间没有家具板的情况下直接在装置本体下方延伸。该构型适用于这样的嵌入式装置当没有位置可供上述连接通道使用时,这些嵌入式装置应嵌入到家具的不同于最下方嵌入壁龛的另一嵌入壁龛中。
根据本发明的嵌入式制冷装置的另一个构型在图7中以与图1的剖面类似的垂直剖面示出并且在图8中以剖切底座空间的水平剖面示出。与上述构型相同的部分标记以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就这些部分不具有该构型所特有的特征而言不再重新描述。在装置本体3的下侧上固定着一个壳体50,压缩机9、冷凝器10和风扇14在安置该壳体中。壳体50延伸穿过底板25的朝前棱边敞开的槽口52,该槽口在图7中不可见,因为该槽口位于图7的在图8中用C标记的剖切平面之外并且在图8中以点划线轮廓示出。
通过将压缩机9、冷凝器10和风扇14移位到底座空间28中而家具壁龛21中节省出位置,该位置可用于增大内室4。此外,冷却空气流在冷却空气通道11中的偏转次数减少,因为该冷却空气通道只是延伸穿过底座空间28,而不再延伸到家具壁龛21中,由此也减少了冷却空气通道11的通流阻力并且因此风扇14的较小的功率足以实现用于使冷凝器10冷却和用于使蒸发壳43中的水蒸发的给定空气流量。
融化水管路41在底座空间28中具有弯曲的走向并且可在在图8中用虚线画出的位置与用实线画出的位置之间摆动,在所述用虚线画出的位置中该融化水管路不从壳体50中伸出并且装置本体3与装配在其上的壳体50可插入到家具20中,在所述用实线画出的位置中融化水管路41的出口端部位于蒸发壳43上方。
底板25中的大面积的槽口52可能影响家具20的稳定性,由此可能需要较厚较贵的板,以便获得家具20的预给定的承载能力。在图9中以与图7的剖面类似的垂直剖面示出的构型避免了该问题。如在图1至图5的构型中那样,在此在底座空间28中设置有一个池30,但该池在此除了容纳蒸发壳43之外还容纳(该图中未示出的)压缩机9、冷凝器10和风扇14。装置本体3与池30仅通过部件9、10、14工作所需的用于制冷剂、电能和信号的柔性的管线彼此相连接。为了将装置本体3和池30装配在一个家具中,足够的是,容纳装置本体3的家具壁龛21的底板25具有一个窄的、朝前棱边敞开的缝隙,所述管线可插入到该缝隙中。
融化水管路41在装置本体3的下侧上的一个留空部53中在底板的口54和蒸发壳上方终止。因为融化水管路41不突出超过装置本体3的底部,因此不存在在装配装置本体3时损坏该融化水管路的危险。冷凝水可通过口54自由地滴到蒸发壳43中。
另一个未示出的构型组合了图7至图9的构型的优点,其方式是一个壳体50仅在前部区域中固定在装置本体3上,该壳体容纳冷凝器10、压缩机9和风扇14并且填充了两个板49之间的中间空间,并且该壳体可在家具20的大部分深度上延伸。由此可保持底板25中的槽口52很小并且可保持家具20稳定。如图9中所示,附加地在底板25的后部区域中在蒸发壳43上方形成一个口54,并且融化水管路41在装置本体的下侧上的一个留空部53中终止,当该装置本体正确地定位时,该留空部与口54相交。
权利要求
1.嵌入式制冷装置(1),该嵌入式制冷装置具有一个装置本体(3)和一个装置门(5),该装置本体和该装置门包围一个被隔热的内室(4),该嵌入式制冷装置还具有一个家具(20),该家具包括一个容纳该装置本体(3)的家具壁龛(21)和一个用于封闭该家具壁龛(21)的门(6),该门耦合在装置门(5)上并且可与该装置门一起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在该打开位置中该内室可被接近,在该关闭位置中该装置门(5)密封地封闭该内室(4),其特征在于一个冷凝器(10)和一个用于给该冷凝器(10)供应冷却空气的冷却空气通道(11)设置在该装置本体(3)下方;该装置本体(3)的后侧与该壁龛(21)的后壁(26)之间的距离比为了通过在该装置本体的后侧与该后壁之间延伸的对流来导出该冷凝器(10)的废热所需的距离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本体(3)的后侧与该后壁(26)之间的距离小于2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本体(3)的后侧与该后壁(26)彼此接触。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空气通道(11)的入口(18)和个出口(19)设置在该家具(20)的前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给该冷却空气通道(11)配置一个风扇(14)。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蒸发壳(43)设置在该冷却空气通道(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壳(43)设置在该冷凝器(10)的下游。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家具(20)在该壁龛(21)下方具有一个底座区域(28);该冷却空气通道(11)延伸穿过该底座区域(2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10)安置在该装置本体(3)的后部的留空部(12)中;在该家具(20)的一个使该壁龛(21)与该底座区域(28)分开的底板(25)中形成至少一个口(38,39),该冷却空气通道(11)延伸穿过所述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10)安置在一个设置在该底座区域(28)中的组件中,该组件穿过该家具(20)的使该壁龛(21)与该底座区域(28)分开的底板(25)的口(52)与该装置本体(3)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具有一个壳体(50),该壳体穿过该口(52)固定在该装置本体(3)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嵌入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件与该装置本体(3)之间的连接是柔性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制冷装置(1),该嵌入式制冷装置包括一个装置本体(3)和一个装置门(5),该装置本体和该装置门包围一个被隔热的内室(4),该嵌入式制冷装置还具有一个家具(20),该家具包括一个容纳该装置本体(3)的家具壁龛(21)和一个用于封闭该家具壁龛(21)的门(6),该门耦合在装置门(5)上并且可与该装置门一起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在该打开位置中该内室可被接近,在该关闭位置中该装置门(5)密封地封闭该内室(4)。一个冷凝器(10)和一个用于给该冷凝器(10)供应冷却空气的冷却空气通道(11)设置在该装置本体(3)下方。该装置本体(3)的后侧与该壁龛(21)的后壁(26)之间的距离比为了通过在该装置本体的后侧与该后壁之间延伸的对流来导出该冷凝器(10)的废热所需的距离窄。
文档编号F25D23/00GK101069052SQ200580041284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日
发明者H·科诺帕, M·诺伊曼, W·努伊丁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