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组合及使用该冷凝器组合的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903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凝器组合及使用该冷凝器组合的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用在家用电器特别是电冰箱 上的冷凝器组合。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特别是家用电冰箱、冰柜或者酒柜等,通常采用一个主要包 括压縮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基本组件的封闭式制冷循环系统来实现对家用电器中储藏的食物等的冷藏或者冷冻;其中冷凝器的作用是将从压縮机中流 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转换为温度较低的液态制冷剂,为了散发转换过 程中产生的热量,通常在冷凝器旁设置风扇来驱动空气强制流过冷凝器,从 而更快带走冷凝器散发的热量。美国专利第US6543529B2号与第US7121328B1号分别揭示一种现有的 冷凝器组合,如图1所示,该冷凝器组合包括冷凝管2与排列焊接在冷凝管 2上的若干散热丝3,其中冷凝管2被巻曲成若干排螺旋状排列,散热丝3 沿着冷凝管2的排数方向延伸; 一个封闭盖扣在冷凝器的一端并完全封闭该 端面,使得空气只能从垂直于散热丝3的延伸方向的冷凝器组合的侧面被吸 入到冷凝器中,以便增加散热丝3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提高冷凝器的散热 效率。但是,这种冷凝器组合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冷凝器的一个端面被封闭 盖完全封闭,最靠近该端面的冷凝管2与加热丝3基本上无法与被从侧面吸 入的空气进行对流热交换,导致这部分冷凝管2与加热丝3的热交换效率较 低。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冷凝器组合来克服此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热交换效率的冷凝器组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具有较高热交换效率的冷凝器 组合的家用电器,特别是电冰箱。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冷凝器组合包括被 巻曲成若干层的冷凝管阵列和排列在冷凝管上的若干散热丝,以及至少一个 阻挡元件;其中该冷凝管阵列具有空气流入端与空气流出端,该空气流入端 或空气流出端的一部份被该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封闭,流动空气通过该空气流 入端或空气流出端未被封闭的其他部分流过冷凝管。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包括第一阻挡元件 与第二阻挡元件;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封闭空气流入端的一部分,所述的第 二阻挡元件封闭空气流入端的一部分。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空气流入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设置在第一端面上;所述的空气流入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的第 二阻挡元件设置在第二端面上。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空气流入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的第 一阻挡元件设置在冷凝管阵列里或者冷凝管阵列外靠近第一端面的位置;所 述的空气流入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的第二阻挡元件设置在冷凝管阵列里或 者冷凝管阵列外靠近第二端面的位置。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凝管在冷凝管阵列的横向上呈螺旋 状巻曲成圆形,所述的散热丝在冷凝管阵列的纵向上平行延伸,所述的冷凝 管阵列包括一个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中央通道,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封 闭第一端上的中央通道开口,所述的第二阻挡元件封闭第二端上除中央通道 开口的其他部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家用电器,例如电冰箱,其包括压縮机, 与压縮机相连接的冷凝器,以及设置在压縮机与冷凝器之间的风扇;其中冷 凝器具有靠近风扇的第一端与远离风扇的第二端,风扇的扇叶的转动使得空气通过冷凝器被吸入并被吹出到压縮机上,该家用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 元件,第一端或者第二端的一部分被该阻挡元件封闭;空气通过未被阻挡元 件封闭的第一端或者第二端的其他部分流过冷凝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凝器包括一个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 端的中央通道,所述的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包括第一阻挡元件与第二阻挡元 件,该第一阻挡元件封闭第一端上的中央通道开口,该第二阻挡元件封闭第二端上除中央通道开口的其他部分。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冷凝器组合包括冷凝器主体,该冷凝器 主体包括被巻曲成若干层的冷凝管和排列在冷凝管上的若干金属丝,以及从 冷凝器主体的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径向通道;还包括第一阻挡元件与第二 阻挡元件;其中第一阻挡元件部分封闭冷凝器主体的第一端,第二阻挡元件 部分封闭冷凝器主体的第二端。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径向通道包括一个从第一端延伸到第 二端的中央通道,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封闭第一端上的中央通道开口,所述 的第二阻挡元件封闭第二端上除中央通道开口的其他部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空气流入端或/和空气流出端的一部份上 设置了阻挡元件,使得大部分空气只能从冷凝器的侧面进入到冷凝器里面; 同时,由于冷凝器的端面未被完全封闭,小部分空气也可以从径向进入冷凝 器,从而有效的引导空气在冷凝器中的流动,使得冷凝器中各部分都可以与 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对流,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图1是一种现有的冷凝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合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冷凝器组合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冷凝器组合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冷凝器组合与压縮机、风扇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合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合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2至图4,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合4包括冷凝管5, 金属散热丝6,第一阻挡元件7,以及第二阻挡元件8。其中冷凝管5—般由 金属铜制成,其首先被弯折排列在一个平面内,然后将金属散热丝6间隔一定距离并相互平行地焊接,凝管5的上方或下方,最后将附着有金属散热丝6的冷凝管5巻曲形成一个螺旋形的冷凝管阵列,或者称为冷凝器主体。 这种冷凝管阵列的制造过程在美国专利第US6543529B2号中有详细描述, 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将冷凝管5与金属散热丝6形成的冷凝管阵列的右端定义 为第一端51或者称为空气流入端51,该空气流入端51具有一个垂直于金属 散热丝6的延伸方向的第一端面(图中未标号),将冷凝管阵列的左端定义为 第二端51或者空气流出端52,该空气流出端52具有一个垂直于金属散热丝 6的延伸方向的第二端面(图中未标号);在冷凝管阵列的中央形成一个从第 一端面延伸到第二端面的贯穿冷凝管阵列的径向中央通道53。第一阻挡元件 7是一个大致呈环形的金属片,其以焊接的方式焊接到第一端面的金属散热 丝6的末端,从而封闭第一端面上除中央通道53在第一端面上的开口之外 的其他部分。如图3所示,第二阻挡元件8是一个大致呈圆形的金属片,其 以焊接的方式焊接到第二端面的金属散热丝6的末端,从而封闭中央通道53 在第二端面上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挡元件7和第二P且挡元件8 是金属材质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例如塑料板或者硬纸板。在本实 施方式中,第一阻挡元件7和第二阻挡元件8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到的金属散 热丝6的末端,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用几根穿过第一阻挡元 件7和第二阻挡元件8的细绳将其分别捆扎在第一端面与第二女瑞面上。如图4所示,在空气流入端51,由于第一阻挡元件7的阻挡,只有小部分空气沿着方向A从第一端面上的中央通道53的开口流入冷 疑管阵列中并 与最靠近第一端面的冷凝管5及金属散热丝6进行热交换,而大部分空气从 冷凝管阵列的侧面沿着方向B以垂直于金属散热丝6的方向进入7令凝管阵列 并与空气流入端的大部分冷凝管5及金属散热丝6进行热交换;在空气流出 端52,由于第二阻挡元件8的阻挡,沿着中央通道53流动的空气在靠近第 二端面时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以发散的状态沿着方向C从第二立瑞面上流出 冷凝管阵列。由于第一阻挡元件7与第二阻挡元件在冷凝器阵列中不同位置7错开设置,有效地引导空气沿着不同的方向A、 B、 C流入或者流出冷凝管 阵列,从而让空气在冷凝管阵列中与冷凝管5及金属散热丝6进行热交换进 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大程度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冷凝器组合4安装在一个家用电器的制冷循环系 统中,该家用电器可以是家用电冰箱、冰柜或者酒柜等。该制冷循环系统包 括一个设置在冷凝器组合4的空气流出端52旁边的风扇9,以及设置在风扇 9的正面的压縮机10。冷凝器组合4与风扇9分别安装固定在基座12上。 冷凝管5的一端与压縮机10相连接,冷凝器组合4的空气流入端51上连接 着第一阻挡元件7,空气流出端52上连接着第二阻挡元件8(本视图中不可 见)。风扇9的扇叶转动时,空气自空气流入端51被吸入冷凝器组合4,并 由空气流入端52流出,通过风扇9吹出的空气再吹拂到压縮机10的表面与 压缩机进行热交换,对压縮机进行降温。图6揭示了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合,其与第一实施方式 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阻挡元件8'的位置设置在冷凝器内离开第二端面一段距 离的中央通道53中,实现对流经中央通道53的空气的阻挡;同理,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将第一阻挡元件7'的位置设置在冷凝器内离开第一 端面一段距离的周边位置上,实现在该位置对除中央通道外其他部分的封 闭。图7揭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合,在该实施方式中第 一阻挡元件7"与第二阻挡元件8"均为半圆形并分别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分别封闭第一端面的下半部分及第二端面的上半部分, 达到部分封闭的效果。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阅读了以上实施方式后,在无需创造型劳动的基础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一些调整。例如,本发明的冷凝器组合设置成圆 形螺旋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尺寸或者空间需要,也 可以将冷凝器组合设置成其他形状如方形,或者改变冷凝管的排列方式。又 例如本发明的上述三个实施方式均揭示了第一阻挡元件与第二阻挡元件设 置在冷凝器端面上或者冷凝器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也 可以将阻挡元件设置在冷凝器外非常靠近冷凝器的端面的位置, 一样可以起 到封闭作用。又例如,本发明的上述三个实施方式均揭示了在冷凝器中同时 设置第一阻挡元件与第二阻挡元件,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 需要,也可以在冷凝器组合中只选择设置一个阻挡元件,只要这仅仅一个阻 挡元件可以实现部分封闭的要求即可。这些调整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 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凝器组合,其包括被卷曲成若干层的冷凝管阵列和排列在冷凝管上的若干散热丝,其中该冷凝管阵列具有空气流入端与空气流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元件,该空气流入端或空气流出端的一部份被该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封闭,流动空气通过该空气流入端或空气流出端未被封闭的其他部分流过冷凝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阻挡元件 包括第一阻挡元件与第二阻挡元件;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封闭空气流入端 的一部分,所述的第二阻挡元件封闭空气流入端的一部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流入端具有第 一端面,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设置在第一端面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流入端具有第 一端面,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设置在冷凝管阵列里或者冷凝管阵列外靠近 第一端面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流入 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的第二阻挡元件设置在第二端面上。
6.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流入 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的第二阻挡元件设置在冷凝管阵列里或者冷凝管阵 列外靠近第二端面的位置。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管在冷凝管阵 列的横向上呈螺旋状巻曲成圆形,所述的散热丝在冷凝管阵列的纵向上平 行延伸。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管阵列包括一 个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中央通道。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封闭 第一端上的中央通道开口。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阻挡元件 封闭第二端上除中央通道开口的其他部分。
11. 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是电冰箱,其包括压縮机,与压縮机相连接的冷凝器, 以及设置在压縮机与冷凝器之间的风扇;其中冷凝器具有靠近风扇的第一 端与远离风扇的第二端,风扇的扇叶的转动使得空气通过冷凝器被吸入并被吹出到压缩机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元件,第一端或者 第二端的一部分被该阻挡元件封闭;空气通过未被阻挡元件封闭的第一端 或者第二端的其他部分流过冷凝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具有第一端 面,所述的至少一个阻挡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端面上;或者设置在冷凝器里 或冷凝器外靠近第一端面的位置。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具有第 二端面,所述的至少一个阻挡元件设置在该第二端面上;或者设置在冷凝 器里或冷凝器外靠近第二端面的位置。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包括一个从 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中央通道。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阻挡元件 包括第一阻挡元件,该第一阻挡元件封闭第一端上的中央通道开口。
16.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阻挡 元件包括第二阻挡元件,该第二阻挡元件封闭第二端上除中央通道开口的 其他部分。
17. —种冷凝器组合,其包括冷凝器主体,该冷凝器主体包括被巻曲成若干层 的冷凝管和排列在冷凝管上的若干金属丝,以及从冷凝器主体的第一端延 伸到第二端的径向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阻挡元件与第二阻挡元 件;其中第一阻挡元件部分封闭冷凝器主体的第一端,第二阻挡元件部分 封闭冷凝器主体的第二端。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通道包括一 个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中央通道。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阻挡元件封 闭第一端上的中央通道开口。
20. 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冷凝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阻挡元 件封闭第二端上除中央通道开口的其他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冷凝器组合,其包括被卷曲成若干层的冷凝管阵列和排列在冷凝管上的若干散热丝,以及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其中该冷凝管阵列具有空气流入端与空气流出端,该空气流入端或空气流出端的一部份被该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封闭,流动空气通过该空气流入端或空气流出端未被封闭的其他部分流过冷凝管,从而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文档编号F25D11/00GK101324389SQ200710024348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3日
发明者朱启武, 柏玉发, 若普·亚历山大, 锋 陶 申请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