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02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冷冻或冷却装置等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热交换器中,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把供给集管的热交换媒体 均匀分配给热交换用的多根管是重要的。但是,在热交换器、特别是
在蒸发器(汽化器)等中, 一般流入的热交换媒体(冷媒)是包含气 相及液相的两相状态。为此,在集管的内部分离成比重大且易受重力 的影响液体成分、和比重小且难受重力影响的气体成分,容易造成向 热交换用的多根管的冷媒分配不均匀。这样的热交换媒体的分配的不 均匀性在以集管成铅直方向的姿势使用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尤为显著。 为此,谋求一种可使冷媒等的热交换媒体对管的分配更均匀的热交换 器。
众所周知,为了改善冷媒分配的不均匀,作为热交换器,日本专
利公开公报2004-317056号作为现有技术介绍的装有把多根分配管各 自按不同的形状弯曲成三维的分配器的产品。另外,在该文献中公开 了把多根分配管集中于液体冷媒存留的入口集管的一部分进行配置的 热交换器。
在该文献公开的装有分配器的热交换器中,多根分配管必须是各 自不同的形状、且弯曲成三维的复杂形状。因此,部件的数量多,其 制造成本容易增高。进而,由于为了配置三维弯曲形状的分配管而需 要空间,所以集管及热交换器容易大型化。
进而,该文献所述的热交换器具有使用了扁平分配管的冷媒分配 机构,集管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液态冷媒容易存留的集管下部分集中 扁平分配管,使液态冷媒流入热交换部。在这样构造的情况下,多根
扁平分配管的入口的冷媒状态接近均匀,但产生由管的长度差导致的 管的压力损失差,所以不能说向多根管的冷媒分配一定是均匀的。进 而,由于形成配置具有弯曲部的多根扁平分配管的结构,所以很难提 供简单结构的热交换器。
在曰本专利公开公报2000-249428号中公开了一种蒸发器,其装 有入口集管、出口集管、在两集管之间延伸设置的多根管、和夹设 在各邻接的管之间的蛇行散热片。在该蒸发器中,在向着入口集管的 入口设有多个冷媒喷射器。多个冷媒喷射器各自具有喷射节流孔。即 使像该文献所述的蒸发器那样在向着集管的入口设有喷射节流孔,在 集管内整体使冷媒均勻分布地喷射也是困难的,进而,喷射量及分布 容易受流量的影响。很难通过调整节流孔的配置、朝向、进而是向集 管内的管的突出量等,根据流量进行适当分配的结构装在集管上。进 而,对于流量的多少、集管的朝向、管的内压等的条件的变动,也很 难得到适当的冷媒分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是具有多根管、用于对这些管分配热交换媒体 的入口集管、以及用于从这些管回收热交换媒体的出口集管的热交换 器。该热交换器的入口集管包含循环管路,其是流入该入口集管的 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可循环的循环管路,多根管连接在该循环管 路的至少一部分上;产生差压的机构(差压产生机构),其用于把热交 换媒体向循环管路的轴方向吹出,使入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 少一部分沿循环管路强制循环。
根据该热交换器,流入入口集管的(已流入的)热交换媒体(入 口集管中已有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差压产生机构向循环管 路的轴方向吹出,在与多根管连通的循环管路内强制地循环。因此, 可以使构成入口集管的循环管路的内部的热交换媒体的状态成为更均 匀或接近均匀的状态。例如,即使在包含气相及液相的两相状态的热 交换媒体流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热交换媒体在入口集管内分离成
液相成分和气相成分。因此,轴长是某种程度长的入口集管,在沿该 入口集管的轴方向分散的状态下即使连接多根管,也可以对各个管以 更均匀状态分配热交换媒体。
根据该热交换器,可以节省需要三维弯曲的分配管。另外,也可 以省去用于使均匀分配热交换媒体而进行的对管侧的弯曲加工。这不 排除该热交换器包括这些三维的配管、弯曲加工的配管的情况。但是, 利用该热交换器,可以以更简单的结构使分配给各管的热交换媒体的 相状态和流量形成均匀或更接近其状态。因此,可以比较廉价地提供 热交换效率良好的热交换器。
差压产生机构的一例是用泵等的外部动力进行驱动。在冷却系统 等中,有流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媒体事前减压或膨胀的。如果是适用 于这样的系统的热交换器,可以用热交换媒体的能量驱动差压产生机 构。在该情况下,由于一般不需要用于热交换器的动力源以外的新的 动力源,所以是经济的。即,希望差压产生机构通过流入入口集管的 热交换媒体驱动。作为差压产生机构,例如可以使用利用驱动部分的 压力使透平转动,由同轴的压缩机等的差压产生部分(加压部分)强 制地吸入热交换媒体的增压器那样(近似于增压器)的结构。
用于由流入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吸引已经流入到入口集管中的 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使流入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和已经流 入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混合并吹出的机构,作为差 压产生机构更为理想。这样机构的一例是喷射器,在从喷射器喷嘴(节 流孔/节流部)以高速喷出热交换媒体(流入入口集管)时,喷嘴内部 减压。通过该减压,流入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已有的热交换媒体) 的至少一部分被吸引,流入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和流入入口集管的 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混合,通过循环管路,流入入口集管的热交 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强制地循环。另外,在喷射器中也包括利用通过 从喷嘴吹出热交换媒体产生的压力下降来吸引在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 体并混合的类型。
入口集管的循环管路其至少一部分由双重管或多孔管(多重管、
多流路管)构成。最好在双重管或多重管的一个端部设有差压产生机 构,该双重管或多重管的另一端部以连通的方式构成。通过这样作, 可以把双重管或多重管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循环管路。
可以把差压产生机构从入口集管及/或热交换器分离供给。从而,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具有多根管、用于对这些管分配热交换媒体的 入口集管、以及用于从这些管回收热交换媒体的出口集管的热交换器,
该入口集管包含循环管路,其是流入该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 少一部分可循环的循环管路、多根管连接在该循环管路的至少一部分 上。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用于把热交换媒体分配给多根管的集 管。该集管具备流入到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循环的 循环管路,在该循环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上装有连接多根管。在该集管 上可以设置由流入的热交换媒体驱动的差压产生机构。差压产生机构 最好从该差压产生机构向循环管路的轴方向吹出热交换媒体。另外, 差压产生机构最好是喷射器,其用于用流入到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吸 引混合流入到该集管(已流入)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向循环 管路吹出。
进而,本发明包括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热交换器和向热交换 器供给热交换媒体的装置(媒体供给系统)的热交换系统。这样的热 交换系统或系统包括冷却循环或冷冻循环及包含这样的循环的冷冻 装置、冷却装置、空调装置、存放库、陈列柜等。作为冷却循环或冷 冻循环最适合的系统把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具 有对从该蒸发器回收的热交换媒体加压的装置及冷却加压后的热交换 媒体的冷凝器。
喷射器也作为使加压后的热交换媒体减压并供给蒸发器的膨胀机 构发挥功能。因此,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集管包含循环管路和用于通 过流入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吸引混合已流入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 媒体的至少一部分而向循环管路吹出的喷射器,所述热交换器适于把 冷媒作为热交换媒体进行循环的循环及/或系统。包含该热交换器的系器的膨胀机构,也可以省略。


图l是表示包含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装有类型不同的喷射器的例图。
图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集管剖面的图。
图IO是表示展开集管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表示包含热交换器的系统50。该系统(热交换系统)50包括 空调装置或冷冻装置,作为此外的系统包括被称为冷却循环或冷冻循 环的热交换循环及热交换循环的系统。例如,系统50在作为空调系统 时,该系统(热交换系统)50进行液态(液体)的热交换媒体(以下 称为冷媒)R和外部流体(例如室外的空气)F的热交换。系统50具 有通过与冷媒R的热交换冷却室内的空气G的汽化器(蒸发器)100、 和进行被压缩了的气体状的冷媒R和外部流体F的热交换而使冷媒R 成液态的冷凝器(凝缩器)200。
另夕卜,作为使冷媒R循环、向汽化器IOO供给冷媒R的媒体供给 系统55,系统50除冷凝器200之外,还具有对冷媒R加压的压缩机 51、临时储存冷媒R的贮液器52、使供给汽化器100的冷媒R膨胀 的膨胀阀53等设备。在该系统50中,汽化器100内的冷媒R从该汽 化器100的冷媒出口流出,通过贮液器52、压缩机51、冷凝器200、 膨胀阀53进行循环,以便从汽化器100的冷媒入口再次流入到该汽化
器100内。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a。该热交换器 100a可以作为系统50的汽化器100使用。该热交换器100a具有包含 冷媒入口 6的入口集管1、包含冷媒出口 5的出口集管2、和热交换部 20。入口集管l及出口集管2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成互相平行。 热交换部20是用于在冷媒R和空气G等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空气 G等的设备。热交换部20具有以使入口集管1和出口集管2连通的方 式在水平方向相互平行配置的多根管4、和与管4正交的沿上下方向 延伸的散热片3。
典型的管4其剖面为圆形,但也可以是剖面扁平的扁平管,进而, 也可以是管的内部分割成多个的多孔管(多重管)。典型的散热片3 是相互平行配置、以贯通管4的方式安装的多个板状的散热片。散热 片3也可以是在管4之间蛇行同时连接的波紋管型的散热片,呈从管 4突出的散热片状或销状。
入口集管1具有作为用于向热交换部20的多根管4分配冷媒R 的分配器的功能。出口集管2具有从各自的管4回收冷媒R的功能。 各管4其一端分别与入口集管1连接,其另 一端与出口集管2连接。 多根管4通过采用扁平管可以加大由管自身形成的热交换面积,另外, 通过设置散热片3可以进一步提高与空气G等的热交换面积(接触面 积),提高热交换效率。为了避免结冰、结霜等的影响,也有不设散热 片或减少散热片所占面积的情况。
入口集管l装有用于使流入该入口集管1的冷媒R的至少一部分 强制循环的循环管路10和差压产生机构11。循环管路10包括直管状 的往路10a、和从该往路10a的一端连接到另一端的大体U字型的返 路10b。往路10a从一端的冷媒入口 6向相反侧一端引导冷媒R。返 路10b相反,从往路10a的相反侧端向冷媒入口 6引导冷媒。因而, 通过包含往路10a及返路10b的循环管路10可以使流入入口集管1 的冷媒R的至少一部分循环。
差压产生机构11是装有节流部7和吸引部8的喷射器,设在入口
集管1的冷媒入口 6的附近。循环管路10的返路10b设置成将入口集 管1的与冷媒入口 6相反侧的里侧的端部(上端部)15的附近同差压 产生机构11的吸引部8连在一起。从而,差压产生机构11由流入入 口集管1的冷媒R驱动,通过返路10b吸引混合已经流入入口集管1 的冷媒(已有的冷媒)R的至少一部分,向往路10a吹出。在该热交 换器100a的入口集管1中,多根管4连接在作为循环管路10的一部 分的往路10a上。即,在成为循环管路10的返路10b的分支的吸引路 径9和差压产生机构ll之间按大致等间隔连接多根管4。
在作为热交换系统50的蒸发器适用的热交换器100a中,由于贮 液器52、压缩机51、膨胀阀53等的作用,气体和液体混合的双相状 态的冷媒R从冷媒入口 6供给入口集管1,通过吸引部8的节流部7。 在冷媒R经由节流部7以高速流入入口集管1内时,节流部7的内部 被减压。通过该减压,吸引借助返路10b流经吸引部8流入入口集管 1的已有的冷媒R的至少一部分。然后,流入入口集管1的冷媒R和 已流入到入口集管1的至少一部分的冷媒R混合,如图2中的箭头所 示,冷媒R从差压产生机构ll到入口集管1的内部沿循环管路10的 轴L的方向喷出。然后,其一部分再次通过往路10a及返路10b返回 吸引部8。因此,冷媒R的至少一部分在集管1的内部被强制循环, 由此,即使是轴长的长管状的入口集管1,在其内部的冷媒R的状态 也均匀。即,通过提供给在集管1内使冷媒R强制循环的压力差,可 以事先防止在静止状态下形成由压头差产生液相和气相分离的状态。
因而,在该热交换器100a中,在冷媒R由下方向上方流动的往 路10a的途中以大致等间隔连接多根管4。由入口集管1向各管4分配冷媒R的一部分,可以使分配到各个的管4的冷媒R的状态为均匀。 另外,在往路10a上的冷媒R的状态也包含气液混合的状态并被均匀 化,所以实现分配到各管4的冷媒R的量的均匀化。
这样,均匀分配到各管4的冷媒R通过多根管4、多片散热片3 与空气G等进行热交换,向出口集管2输出,从冷媒出口 5向系统50 的系统内流出。从而,使各管4的热交换负荷均匀化,得到热交换效
率良好的热交换器100a。进而,不必为了对各管均匀分配冷媒而将多 根分配管两维或三维地弯曲成各自不同的形状,能够以简单紧凑的结 构提供比较廉价的热交换效率良好的热交换器。另外,由于可以把各 管4的形状做成相同,所以可以防止在各管4中的压力损失差的产生, 这点也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根据该热交换器100a,在入口集管1中可以防止由压头差 导致的相分离。因此,可以自由设定热交换器100a的入口集管1的配 置方向(朝向)。从而,热交换器100a即可以以把入口集管1沿水平 方向配置的姿势使用,也可以以把入口集管1沿铅直方向配置的姿势 使用。进而,在把入口集管1沿铅直方向配置使用的情况下,既可以 使冷媒R从入口集管1的下侧流入,也可以使冷媒R从入口集管1的 上方流入。进而,可以按与这些姿势不同的包括使入口集管1倾斜配 置的各种姿势使用热交换器100a,在按这些姿势使用热交换器100a 时,可以向多根管4均匀分配冷媒R。
进而,由于热交换器100a的小型化容易,所以可以紧凑布置装有 该热交换器100a的冷却系统50。进而,由于该热交换器100a釆用使 用了喷射器效果的差压产生机构11,所以不需要一般用于热交换器的 动力源、例如除压缩机51的动力以外的新的动力源。从而是经济的。 而且,通过把由膨胀阀53产生的压损的一部分分配给作为差压产生机 构的喷射器11,可以使系统50的经济性没有损失,实现提高热交换 效率。另外,若由喷射器ll产生的膨胀(压力损失)足够,也可以省 略膨胀阀53。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b。该热交换器 100b也可以作为上述那样的热交换系统50的汽化器100使用。在该 热交换器100b中,多根管4按大致相等间隔连接在入口集管1的循环 管路10的返路10b上。在使至少一部分的冷媒R强制循环的循环管 路10中,并不限于往路10a,在返路10b中,冷媒R的状态大致为一 定。从而,即使各管4连接在返路10b上,也可以在各管4大致均匀 分配冷媒R。另外,稍微离开节流部7的位置例如返路10b—方相比
喷射器11的节流部7的正后方位置,吸引混合的冷媒R的相状态更 为容易稳定。在该热交换器100b中,由于各管4连接在返路10b上, 所以具有节流部7的喷射器11与各管4之间分离。从而,可以在各管 4分配相状态稳定的冷媒R。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c。该热交换器 100c也可以作为上述的热交换系统50的汽化器100使用。在该热交 换器100c中,入口集管1包括含2根直管部的U字型的管子,进而, 该U字型的开放侧由吸引路径9连接。从而,入口集管l包含循环管 路(循环回路)10,在该循环管路10的往路10a及返路10b两方上都 连接多根管4。从而,可以对往路10a及返路10b的两列并行的多根 管4以大体均匀的状态供给冷媒R。根据该热交换器100c,可以不改 变热交换部20的平面的面积(投影面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部20 中的热交换率。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d。该热交换器 100d具有两个热交换部20a及20b,可以作为上述热交换系统50的 汽化器100使用。在该热交换器100d中,热交换部20a及20b具有 共同的入口集管1,在该集管l的循环管路10的往路10a上连接一个 热交换部20a的多根管4,在返路10b上连接另一个热交换部20b的 多根管4。从而,可以分别对多个热交换部20a及20b的管4用一个 入口集管1均等分配冷媒R。在一个入口集管上所能连接的热交换部 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e。该热交换器 100e也可以作为上述热交换系统50的汽化器100使用。该热交换器 100e的入口集管1包含双重管12,差压产生机构(喷射器)11设在 双重管12的下端部。另外,双重管12的上端部的内管12a和外管12b 相互连通。在该入口集管1中,设置可沿双重管12内侧的内管12a 的轴方向吹出冷媒R的喷射器11。从而,双重管12的内管12a构成 往路,外管12b形成返路,由此构成循环管路10。而且,多根管4连 接在作为返路的外管12b上。在该热交换器100a,由于可以在一个的
管的内部构成循环管路IO,进而可以提供具有紧凑简单的外观的热交 换器。为了用一体的管实现循环管路IO,并不限于双重管,也可以使
用在内部装有适当数量隔壁的多重管(多孔管)。
图7表示差压产生机构11的不同的例子。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差 压产生机构11是在文丘里管的节流部7设置吸引部8的喷射器。与此 相对,图7所示的差压产生机构11是喷雾型的喷射器。该差压产生机 构ll在集管l的冷媒入口 6的附近具有用于产生吸引用的差压的吸引 喷嘴17,使流入集管1的冷媒R减压,向循环管路的往路10a的轴方 向吹出。在往路10a的吸引喷嘴17的附近设有用于从返路10b吸引已 经流入集管1的已有的冷媒R的吸引孔18。因此,通过从吸引喷嘴 17吹出的冷媒R产生的压力下降,从返路10b,流入集管1的冷媒R 被吸入往路10a,向往路10a的轴方向吹出。因此,冷媒R由差压产 生机构11在构成集管1的循环管路10中被强制循环。
图8、图9及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f 的集管1附近的结构。该热交换器100f也可以作为上述的热交换系统 50的汽化器100使用。该热交换器100f的入口集管1由具有内管12a 和外管12b的双重管12构成,内管12a和外管12b在集管1的上部 连通。进一步具体地说,外管12b由通过挤压和切削形成的剖面为半 圆形的两个部件13a及13b组成。在内侧的部件13b上安装多根扁平 管14,这些扁平管14与没有图示的出口集管连在一起。在外侧的部 件13a上安装剖面为半圆形的部件15而构成内管12a。构成外管12b 的两个部件13a及13b的两端由盖16塞住。在内管12a的下端上安装 喷嘴17,向内管12a的内部吹出流入集管1的冷媒R。该喷嘴17成 为差压产生机构11,由从内管12a之下向上吹出的冷媒R的吸引力, 经由内管12a的下侧的间隙18,从外管lb向内管12a吸引已有的(已 流入的)冷媒R。
在该热交换器100f中,集管1包含内管12a及外管12b,具有与 管14连通的循环路径10,冷媒R在循环路径10中被强制地循环。因 此,集管1内部的冷媒R的状态可以更均匀,可以提供热交换效率高
的热交换器。
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以集管沿铅直方向配置的姿势使 用的热交换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热交换器也可以按沿水平方向配置 集管的姿态使用。
另外,上述第一至第六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循环机构,其具备由流 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驱动的差压产生机构、和用于使流入集管的热交 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循环的循环管路,但循环机构并不限于此。循环机 构只要是使流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冷媒)的至少一部强制循环的机 构就行。
具有喷射器喷嘴(节流孔、节流部)的差压产生机构,作为本发 明的适合的例子,通过设在集管的冷媒入口附近,可以用向入口集管 流入的冷媒吸引混合已流到入口集管的冷媒的至少一部分,向集管吹 出混合状态的冷媒。从而,适于把热交换器的内压设定得低的、包含 使上述冷媒循环的循环及包含循环的系统。
用流入集管的冷媒驱动的差压产生机构的另一例是用驱动部分的 压力使透平转动,用同轴的压缩机等的差压产生部分(加压部分)强 制吸入热交换媒体的增压器那样的结构。与该增压器近似的结构,有 驱动部分和差压产生部分(加压部分)分离而机械地连接的结构。进 而,也可以釆用利用其它动力驱动的泵那样的差压产生机构。即,差 压产生机构也可以是不把在入口集管内循环的冷媒与流入到入口集管 的冷媒混合就送出的机构。泵那样的差压产生机构是把入口集管内的 冷媒加压、进行强制循环的机构,差压产生机构也可以不设在集管的 冷媒入口附近。这样的差压产生机构也可以设在循环管路的途中、例 如在往路或返路中的不连接集管的管路、这些管路的连接路径等上。 另外,也可以采用能相对集管的循环管路装拆差压产生机构的结构。
进而,相对冷媒不循环型的集管,通过追加作为往路或返路发挥 功能的管路和适当的差压产生机构,也可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 包含的热交换器及热交换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热交换部具有板状的散热片的热交换器为例
进行了说明,但散热片的形状不限于板状。另外,热交换部只要是能 在冷媒(热交换媒体)和空气等的外部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就行,热 交换部的形状和结构也不限于此。
另外,本发明的系统不限于空调,还包括包含把散热器、各种冷 却装置、各种冷冻装置等多种多样的热交换作为功能的一部分的装置、 系统。
权利要求
1. 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多根管,用于对所述多根管分配热交换媒体的入口集管,和用于从所述多根管回收热交换媒体的出口集管;所述入口集管包括: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是已流入到该入口集管中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行循环的循环管路,所述多根管连接在该循环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上,和差压产生机构,该差压产生机构将热交换媒体向所述循环管路的轴方向吹出,使已流入到所述入口集管中的所述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循环管路内强制循环。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产生机 构由流入所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驱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产生机 构是用于利用流入所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来对已流入到所述入口 集管中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 一部分进行吸引混合并吹出的机构。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集管具 有构成所述循环管路的至少一部的双重管或多重管,所述差压产生机 构设在所述双重管或多重管的一端部,所述双重管或多重管的另一端 部连通。
5. —种系统,该系统具有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交换器、和对所 述热交换器供给热交换媒体的媒体供给系统。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供给系统具 有对从所述热交换器回收的热交换媒体进行加压的装置、和对被加压 了的热交换媒体进行冷却的冷凝器。
7. —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 多根管, 用于对所述多根管分配热交换媒体的入口集管,和用于从所述多根管回收热交换媒体的出口集管;所述入口集管包含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是已流入到该入口集管 中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行循环的循环管路,所述多根管 连接在该循环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上。
8. —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 多根管,用于对所述多根管分配热交换媒体的入口集管,和 用于从所述多根管回收热交换媒体的出口集管; 所述入口集管包括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是已流入该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 一部分能够循环的循环管路,所述多根管连接在该循环管路的至少一 部分上,和喷射器,该喷射器用于利用流入所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对已 流入所述入口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吸引混合并向所述 循环管路吹出。
9. 一种热交换系统,该热交换系统具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 换器、和将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供给热交换媒体的媒体供给系统;所述媒体供给系统具有对从所述蒸发器回收的热交换媒体进行加 压的装置、和冷却被加压后的热交换媒体的冷凝器。
10. —种集管,该集管用于对多根管分配热交换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是已流入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 一部分能够循环的循环管路,所述多根管连接在该循环管路的至少一 部分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差压产 生机构,该差压产生机构利用流入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向所述循环 管路的轴方向吹出包含已流入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热 交换媒体。
12.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集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喷射器, 该喷射器利用流入该集管的热交换媒体,对已流入该集管的热交换媒 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吸引混合并向所述循环管路吹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0a)具有多根管(4)、用于对这些管(4)分配冷媒的入口集管(1)、用于从这些管(4)回收冷媒的出口集管(2)。入口集管(1)包含可使流入该入口集管(1)的冷媒的至少一部分循环的循环管路(10),多根管(4)连接在循环管路(10)的往路(10a)侧。进而,入口集管(1)包含由流入到入口集管的冷媒对已流入到入口集管中的冷媒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吸引混合并吹出的喷射器(11)。该入口集管(1)可以对连接在循环管路(10)上的管(4)供给更均匀状态的冷媒。
文档编号F25B39/02GK101384868SQ200780005179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5日
发明者中坊正, 前泽隆英, 守屋彻 申请人:Gac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