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632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制冷系统的油 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它由上盖、筒体、出气管、进气管、滤网和回油 管组成,上盖和筒体连接形成的空腔作为储油的地方,可以称之为储油腔。在实际应用中, 上述结构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紧急缺油时,油气分离器无法对压缩机应急供油,从而导致 压缩机内油位波动大,无法处于压缩机自身运行参数所要求的合理油位范围内,严重的会 导致压缩机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压缩机应急供油,进而将压缩机内 油位控制在压缩机自身运行参数所要求的合理范围内的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它由上盖、筒体、出气管、进 气管、滤网和回油管组成,上盖与筒体连接形成空腔,它还包括隔板,隔板与筒体连接将所 述空腔分隔为主储油腔和副储油腔;副储油腔通过设于隔板的开口与主储油腔保持连通; 所述回油管作为主回油管与主储油腔连通,副储油腔设有副回油管,副回油管与副储油腔 连通,开口高于副回油管的进油口。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通过隔板将所述空 腔分隔为主储油腔和副储油腔,副储油腔通过设于隔板的开口与主储油腔保持连通;所述 回油管作为主回油管与主储油腔连通,副储油腔设有副回油管,副回油管与副储油腔连通, 开口高于副回油管的进油口,不管是主回油管还是副回油管,其回油是回给压缩机,当设置 副储油腔后,能够调节流向压缩机的回油量,即在压缩机油位低的时候主储油腔和副储油 腔同时给压缩机供油,实现应急供油,在压缩机油位高的时候副储油腔停止给压缩机供油, 且副储油腔由于自身会收集一部分主储油腔中的油,所以会降低主回油管流出的油的流 量,这样,压缩机油位就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实际应用本发明时,通过在副回油管 与压缩机间设置电磁阀来控制副回油管的通断,从而起到调节作用,使副储油腔参与到整 个制冷系统的工作中去,所以本发明具有能够对压缩机应急供油,进而将压缩机内油位控 制在压缩机自身运行参数所要求的合理范围内的优点。作为改进,上盖上打有两个供出气管、进气管穿过使用的通孔,且在穿过部位,出 气管和进气管分别与上盖连接,所述滤网设有中空部位,所述出气管与中空部位连通;所述 滤网与上盖连接,这样,就不需要对滤网打孔之类的操作,在装配时,首先将出气管、进气管 和滤网全部安装到上盖上,然后再将上盖与筒体连接,十分方便,更有利于本发明的实施及 性能的提高。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网为圆柱形滤芯,所述中空部位为圆柱形滤芯的轴向通孔;所述滤网与上盖连接是指所述圆柱形滤芯的上端面与上盖的内顶面连接;它还包括方 便漏油的多孔板,多孔板与圆柱形滤芯的下端面连接,因为圆柱形滤芯可由普通滤网卷制 而成,其轴向通孔的大小容易控制,制作方便、成本低,圆柱形滤芯过滤效果好,且在漏油 上,圆柱形滤芯的小油滴首先集中在多孔板上,当集中一定量时就会低落下来,方便漏油, 所以上述结构更有利于本发明的实施及性能的提高。


图1是现有技术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轴向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轴向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隔板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多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上盖,2、筒体,3、出气管,4、进气管,5、滤网,6、主储油腔,7、主回油 管,8、副储油腔,9、副回油管,10、中空部位,11、多孔板,12、隔板,13、开口,14、底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或2所示为现有技术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它由上盖1、筒 体2、出气管3、进气管4、滤网5和回油管组成,滤网5横向安装在筒体2中,从而将上盖1 和筒体2连接形成的空腔分隔成上下空腔,筒体2安装在底座14上,滤网5上打有三个通 孔,其中两个是供出气管3穿过使用,目的是使出气管3的弯曲段位于下空腔,而出气管3 的进气口位于上空腔,剩下的通孔供进气管4穿过使用,使进气管4的出气口位于下空腔, 上盖1上打有两个通孔,分别供出气管3、进气管4穿过使用,使出气管3的出气口、进气管 4的进气口露在外面以方便连接制冷系统的其他部件(比如进气管4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 的出气口),且在穿过部位,出气管3和进气管4分别与上盖1连接。具体结构如图1或2 所示,该图中,筒体2由柱体和下盖两部分连接而成,下盖与底座14连接,目的在于方便回 油管的安装。。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它由上盖1、筒体2、出气管3、进气管4、滤网5和 回油管组成,上盖1与筒体2连接形成空腔,它还包括隔板12,隔板12与筒体2连接将所述 空腔分隔为主储油腔6和副储油腔8 ;副储油腔8通过设于隔板12的开口 13与主储油腔6 保持连通;所述回油管作为主回油管7与主储油腔6连通,副储油腔8设有副回油管9,副 回油管9与副储油腔8连通,开口 13高于副回油管9的进油口,本例中开在隔板12的最上 部。上盖1上打有两个供出气管3、进气管4穿过使用的通孔,且在穿过部位,出气管3 和进气管4分别与上盖1连接,所述滤网5设有中空部位10,所述出气管3与中空部位10 连通;所述滤网5与上盖1连接。筒体2由柱体和下盖两部分连接而成,下盖与底座14连接。所述滤网5为圆柱形滤芯,所述中空部位10为圆柱形滤芯的轴向通孔;所述滤网5与上盖1连接是指所述圆柱形滤芯的上端面与上盖1的内顶面连接。它还包括方便漏油的多孔板11,多孔板11与圆柱形滤芯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出气管3的进气口通过设于多孔板11的中心孔伸入到圆柱形滤芯的轴向通 孔中以使出气管3与中空部位10连通,出气管3的外壁与中心孔、轴向通孔的内壁既可以 有间隙,也可以相互紧贴以实现一定的密封,本例中,出气管3的外壁与中心孔的内壁紧 贴,出气管3的外壁与轴向通孔的内壁间有间隙。上述的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如图3或4或5或6所示。
权利要求
一种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它由上盖(1)、筒体(2)、出气管(3)、进气管(4)、滤网(5)和回油管组成,上盖(1)与筒体(2)连接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板(12),隔板(12)与筒体(2)连接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主储油腔(6)和副储油腔(8);副储油腔(8)通过设于隔板(12)的开口(13)与主储油腔(6)保持连通;所述回油管作为主回油管(7)与主储油腔(6)连通,副储油腔(8)设有副回油管(9),副回油管(9)与副储油腔(8)连通,开口(13)高于副回油管(9)的进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1)上打有两个供 出气管(3)、进气管(4)穿过使用的通孔,且在穿过部位,出气管(3)和进气管(4)分别与上 盖(1)连接,所述滤网(5)设有中空部位(10),所述出气管(3)与中空部位(10)连通;所 述滤网(5)与上盖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5)为圆柱形 滤芯,所述中空部位(10)为圆柱形滤芯的轴向通孔;所述滤网(5)与上盖⑴连接是指所 述圆柱形滤芯的上端面与上盖(1)的内顶面连接;它还包括方便漏油的多孔板(11),多孔 板(11)与圆柱形滤芯的下端面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对压缩机应急供油,进而将压缩机内油位控制在压缩机自身运行参数所要求的合理范围内的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它由上盖(1)、筒体(2)、出气管(3)、进气管(4)、滤网(5)和回油管组成,上盖(1)与筒体(2)连接形成空腔,它还包括隔板(12),隔板(12)与筒体(2)连接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主储油腔(6)和副储油腔(8);副储油腔(8)通过设于隔板(12)的开口(13)与主储油腔(6)保持连通;所述回油管作为主回油管(7)与主储油腔(6)连通,副储油腔(8)设有副回油管(9),副回油管(9)与副储油腔(8)连通,开口(13)高于副回油管(9)的进油口。
文档编号F25B43/02GK101881533SQ20101021629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郑坚江, 魏爱国 申请人: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