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929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制冷系统,电机带动压缩机做功,电机是整个循环系统的动力源,也是系统中的高速运转部件,高速运转的电机会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这就需要系统提供冷量去对电机进行冷却,以保证电机的运行可靠性以及电机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降低压缩机的进气温度给电机降温,降低压缩机的进气温度的方式是从干燥过滤器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引出制冷剂,通过喷液管引入压缩机入口端的制冷管路,从而喷液管内的制冷剂与压缩机入口端的制冷剂混合后进入压缩机。传统上,喷液管与干燥过滤器出口管路的连接方式均为垂直连接,包括0°、向上90°或向下90°的垂直连接。其中向下90°属于倒焊,基于焊接工艺的考虑,不允许出现 倒焊,传统上解决倒焊的方法是采用预组件的方式,但由于喷液管较长,预组件不便于移动,焊点被破坏的隐患大。而向上90°虽然符合焊接工艺,但喷液管折弯段多,且基于压缩机组的整体结构,向上90°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喷液管固定,并因为喷液管悬空距离大,存在震断隐患。0°属于平焊,与向上90°类似,其同样具有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固定等缺点。从总装工艺及整机结构出发,喷液管的连接方式应具有工艺可操作性,且应保证整机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中喷液管与干燥过滤器出口管路的焊接连接方式使喷液管占用空间减少。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组、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装置、蒸发器,还包括喷液管,喷液管连通干燥过滤器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和压缩机组入口端的制冷管路,干燥过滤器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包括水平设置的引出直管段,喷液管位于引出直管段下方并包括与引出直管段焊接连接的倾斜直管段。进一步地,倾斜直管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进一步地,倾斜直管段的中心线与引出直管段的中心线垂直相交。进一步地,倾斜直管段的与引出直管段连接的连接端的端面位于引出直管段的内部。进一步地,引出直管段的与倾斜直管段连接的连接管孔为翻边孔。进一步地,翻边孔的翻边高度为I. 2至2. 0mm。进一步地,翻边孔的翻边高度为I. 4至I. 6mm。进一步地,在倾斜直管段的连接端设置用于限定该连接端相对引出直管段的插入位置的定位凸点。进一步地,定位凸点与连接端的端面的距离在4至IOmm之间。进一步地,喷液管是规格为012X1的铜管,引出直管段的与倾斜直管段连接的连接管孔的直径为12. 2_。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由于喷液管位于干燥过滤器出口管路的下方且设置倾斜直管段与干燥过滤器出口管路水平的引出直管段连接,使二者之间形成锐角,这种设置符合焊接工艺,减少了喷液管的弯折,因而减少了喷液管布置的空间。该制冷系统由于弯折少,也有利于喷液管的固定。喷液管向下倾斜还减小了冷媒的流动阻力。由于减少了折弯段的数量,还有效的减小了冷媒在喷液管中的压降。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系统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中干燥过滤器出口端的制冷管路与喷液管连 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组I、冷凝器2、干燥过滤器3、电子膨胀阀4、蒸发器5、气液分离器6,还包括喷液管8,喷液管8连通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和压缩机组I入口端的制冷管路。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具有水平设置的引出直管段7。喷液管8位于引出直管段7下方,具有与引出直管段7焊接连接的倾斜直管段81和与倾斜直管段81连接的水平直管段。其中,倾斜直管段8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优选地在30至60°之间。经实验验证得知,倾斜直管段8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9从30至60°变化过程中,冷媒流动阻力相应减小,对焊接工艺要求提高,45°左右时达到综合性能的最佳值。由于喷液管8位于干燥过滤器3出口管路的下方,且二者的连接部分形成锐角,角度优选地在30至60°之间,因此即符合焊接工艺,又能减少喷液管的弯折,因而减少了喷液管布置的空间。该制冷系统由于弯折少,也有利于喷液管的固定。喷液管向下倾斜还减小了冷媒的流动阻力。由于减少了折弯段的数量,还有效的减小了喷液管中的压降。如图2至5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倾斜直管段81的中心线与引出直管段7的中心线大致垂直相交。在引出直管段7上开设与倾斜直管段81相连接的连接管孔时,在引出直管段7与水平面呈a =90° -0角的引出直管段7的切平面之间的交线上寻找合适的位置点作为打孔的中心,连接管孔的中心线需与该切平面大致垂直,即可实现倾斜直管段81的中心线与引出直管段7的中心线大致垂直相交。为了提高焊接的可操作性,连接管孔优选地为翻边孔71。翻边孔71的翻边高度可以设置为I. 2至2. Omm,优选地设置为I. 4至I. 6mm。如图2和图5所示,倾斜直管段81的与引出直管段7连接的连接端的端面位于引出直管段7的内部。为了快速准确地控制倾斜直管段81伸入引出直管段7的距离,在倾斜直管段81的连接端设置定位凸点82。优选地,定位凸点82与连接端的端面的距离在4至IOmm之间。本实施例中,喷液管8是规格为(M2X I (单位为mm)的铜管。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包括引出直管段7)为铜管,与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的规格相同。引出直管段7上的连接管孔的直径为12. 2mm。喷液管8和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的制冷管路之间装配的方法如下将倾斜直管段81的连接端插入引出直管段7上的翻边孔71,插入深度靠喷液管8上的定位凸点82确定,并保证喷液管8的水平段水平,之后将喷液管8的连接端和引出直管段7焊接在一起。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喷液管位于干燥过滤器出口管路的下方,且二者的连接部分形成锐角,符合焊接工艺,减少了喷液管的弯折,因而减少了喷液管布置的空间。该制冷系统由于弯折少,也有利于喷液管的固定。喷液管向下倾斜还减小了冷媒的流动阻力。由于减少了折弯段的数量,还有效的减小了冷媒在喷液管中的压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组(I)、冷凝器(2)、干燥过滤器(3)、膨胀装置(4)、蒸发器(5),还包括喷液管(8),所述喷液管(8)连通所述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和所述压缩机组(I)入口端的制冷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过滤器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包括水平设置的引出直管段(7),所述喷液管(8)位于所述引出直管段(7)下方并包括与所述引出直管段(7)焊接连接的倾斜直管段(8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直管段(8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在30至6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直管段(81)的中心线与所述引出直管段(7)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直管段(81)的与所述引出直管段(7)连接的连接端的端面位于所述引出直管段(7)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直管段(7)的与所述倾斜直管段(81)连接的连接管孔为翻边孔(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孔(71)的翻边高度为1.2至 2. Omn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孔(71)的翻边高度为1.4至 I. 6mmo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斜直管段(81)的所述连接端设置用于限定该连接端相对所述引出直管段(7)的插入位置的定位凸点(8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点(82)与所述连接端的端面的距离在4至IO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管(8)是规格为^2X1的铜管,所述引出直管段(7)的与所述倾斜直管段(81)连接的连接管孔的直径为12. 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组(1)、冷凝器(2)、干燥过滤器(3)、膨胀装置(4)、蒸发器(5),还包括喷液管(8),喷液管(8)连通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和压缩机组(1)入口端的制冷管路,干燥过滤器出口端的制冷管路包括水平设置的引出直管段(7),喷液管(8)位于引出直管段(7)下方并包括与引出直管段(7)焊接连接的倾斜直管段(8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由于喷液管与干燥过滤器出口管路连接的设置符合焊接工艺,减少了喷液管的弯折,因而减少了喷液管布置的空间,利于喷液管的固定,还减小了冷媒的流动阻力和冷媒在喷液管中的压降。
文档编号F25B43/00GK202470556SQ20122010199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刘刚峰, 刘香桂, 陈锡保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