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343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及气液分离器,在该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形成的循环回路上设有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分流有第三管路并且该第三管路与该第一管路汇流交接,在该第三管路上设有一压力卸载阀,在该压力卸载阀与第一管路分流第三管路的始端之间设有一换热装置。通过配置有换热装置,使到流经第三管路的冷媒与流经第二管路的冷媒进行换热操作,第三管路的冷媒因吸收了第二管路的冷媒的冷量,其由气态变为气液态或液态,也由此使该第三管路的冷媒的压力降低,流速减缓,从而使到压力卸载阀打开时,冷媒不会因其流速及压力差而致该压力卸载阀产生较大的开启噪音。
【专利说明】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空调系统一般都有压力卸载阀,空调在启动或运行的时候通过系统的控制装置开启,用以调节系统内部的压力范围,防止压力过高或过低。但是,配置有盖压力卸载阀的空调系统,在设计压力卸载阀时,仅仅是为了满足系统的需要而设置,没有考虑到该阀在开启时由于压差作用,加之,气体在管路内高速流动,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无疑给用户造成了不适感及干扰。
[0003]为此,一些研发人员通过对管路结构的改进,以期降低空调系统的压力卸载阀的开启噪音。但是,这些管路结构很难保证气态冷媒能够完全地通过该若干子管道,故此,其分压效果不明显,难以保证其降低噪音分贝的效果。另外,设置多个子管道,会占用空调系统的内部空间,不利于空调系统的内部结构的设计。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之降低压力卸载阀的开启噪音效果差及整体结构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及与该压缩机呈循环回路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在该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形成的循环回路上设有用以将该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流向于该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管路及用以将该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冷媒流回至该压缩机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分流有第三管路并且该第三管路与该第一管路汇流交接,在该第三管路上设有一压力卸载阀,在该压力卸载阀与所述第一管路分流所述第三管路的始端之间设有一用以对流经所述第三管路的冷媒与流经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
[0007]具体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并与该第三管路呈连通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接触于所述第二管路;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具有一与所述第二管路接触的迂曲部;
[0009]优选地,所述迂曲部为螺旋状,并且其缠绕于所述第二管路上。
[0010]具体地,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流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的管路上设有一油分离器,并且该油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呈循环回路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器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流向于所述换热装置的管路上。
[0012]具体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一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室外换热器及室内换热器。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节流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0015]具体地,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
[00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通过配置有换热装置,使到流经第三管路的冷媒与流经第二管路的冷媒进行换热操作,第三管路的冷媒因吸收了第二管路的冷媒的冷量,其由气态变为气液态或液态,也由此使该第三管路的冷媒的压力降低,流速减缓,从而使到压力卸载阀打开时,冷媒不会因其流速及压力差而致该压力卸载阀产生较大的开启噪音。而且该换热装置的安装,不会对空调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布置造成影响。同时,由于第二管路的冷媒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三管路的冷媒进行换热后,其会由液态变为气态或气液态,可以降低其对压缩机造成的液击作用,从而增强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请参阅图1所示,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与该压缩机10呈循环回路连接的气液分离器20、室外换热器80及室内换热器(图中未示出),该气液分离器20主要用于将空调系统100工作后的冷媒气液分离,而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直接回流至压缩机10,以备循环使用;在该压缩机10与气液分离器20形成的循环回路上设有用以将该压缩机10压缩后的冷媒流向于该气液分离器20的第一管路31及用以将该气液分离器20分离后的冷媒流回至该压缩机10的第二管路32,第一管路31分流有第三管路33并且该第三管路33与该第一管路31汇流交接,其中,第三管路33与第一管路31交接有始端34及末端35,始端34靠近于压缩机10,而末端35靠近于气液分离器20,进一步地,在该第三管路33上设有一压力卸载阀40,在该压力卸载阀40与第一管路31分流第三管路33的始端34之间设有一用以对流经第三管路33的冷媒与流经第二管路32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50。通过配置有换热装置50,使到流经第三管路33的冷媒与流经第二管路32的冷媒进行换热操作,第三管路33的冷媒因吸收了第二管路32的冷媒的冷量,其由气态变为气液态或液态,也由此使该第三管路33的冷媒的压力降低,流速减缓,从而使到压力卸载阀40打开时,冷媒不会因其流速及压力差而致该压力卸载阀40产生较大的开启噪音。而且该换热装置50的安装,不会对空调系统100的内部结构的布置造成影响。同时,由于第二管路32的冷媒通过换热装置50与第三管路33的冷媒进行换热后,其会由液态变为气态或气液态,可以降低其对压缩机10造成的液击作用,从而增强压缩机10运行的可靠性。
[0020]具体地,换热装置50包括一设于第三管路33上并与该第三管路33呈连通设置的换热管51,换热管51接触于第二管路32 ;通过将换热管51接触于第二管路32,只要驱使第三管路33的冷媒流入换热管51,这样,第三管路33的冷媒与第二管路32的冷媒便可以进行换热操作,简单有效地使到使该第三管路33的冷媒的压力降低,流速减缓。进一步地,换热管51具有一与第二管路32接触的迂曲部52,其中,该迂曲部52为螺旋状,并且其缠绕于第二管路32上,借由其螺旋结构,除了可以增加冷媒在换热管51内流动的阻力,以此达到降低冷媒流速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大其与第二管路32的接触长度,相对于增大其与第二管路32的冷媒的换热时间,使其能够充分换热,借以提高第三管路33的冷媒的过冷度,从而较好地降低压力卸载阀40的开启噪音。可选择地,迂曲部52为回形状,并且其环绕于第二管路32上,而采用回形状,也是相当于加长了换热管51,使其内部的冷媒能够与第二管路32上的冷媒充分接触,保证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迂曲部52优选采用螺旋状,下面也以此结构作为述说。
[0021]较佳地,在压缩机10的冷媒流向空调系统100的室外换热器80的管路上设有一油分离器60,并且该油分离器60与压缩机10呈循环回路连接。油分离器60主要用于分离由压缩机10制备的冷媒所附带的油脂,以避免影响冷媒的传热效果。另外,该油分离器60的工作原理为:压缩机10出来的冷媒(含有润滑油),进入油分离器后,再进入油分离器60的导向叶,然后沿导向叶呈螺旋状流动,凭靠离心力和重力,将润滑油从工质气体中分离出来,沿着筒体的内壁流下。工质气体经多空挡板由中心的管子引出油分离器60。分离出的润滑油,集中于油分离器的下部,可定期排出,或者利用浮球阀,使润滑油自动回到压缩机10的曲轴箱中。进一步地,油分离器60设于压缩机10的冷媒流向于换热装置50的管路上,具体地,该油分离器60位于第一管路31与该第一管路31分流第三管路33的始端34之间,从而使到流入换热装置50的冷媒分离出油脂,保证冷媒的过冷度。
[0022]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四通阀70,四通阀70的四个接口分别对应连接于空调系统100的压缩机10、气液分离器20、室外换热器80及室内换热器,其中,利用四通阀70,可以较好地控制冷媒的换向。进一步地,在室外换热器80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节流装置90。更进一步地,节流装置91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0023]其中,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温度、乐力等信号,由电子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电动方式自动调节节流流速。
[0024]毛细管的设置可使得空调系统100在制冷时,由毛细管将从室外换热器80出来的高压液态冷媒,通过节流膨胀使其成为低压的液态冷媒,再进入室内换热器。
[0025]具体地,在室外换热器80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11,在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10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12。其中,第一截止阀11为高压截止阀,而第二截止阀12为低压截止阀,具体为,当从节流装置91节流通过的冷媒经过第一截止阀11时,若该冷媒的压力过高,第一截止阀11会截断流向室内换热器的通路;同理地,当从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在经过第二截止阀12时,若该冷媒的压力过低,第二截止阀12会截断流向四通阀70的通路。
[0026]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降低空调系统100的压力卸载阀40的开启噪音的结构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在图1中,自压缩机10制备的气态冷媒,先经过油分离器60分离出油脂,接着,气态冷媒进入第三管路33,并通过换热装置50的换热管51与流经第二管路32的冷媒进行换热,在第三管路33上的冷媒经换热后由气态变为气液态或液态,而在第二管路32的冷媒由液态变为气液态或气态;之后,经换热后的冷媒会流向压力卸载阀40,那么,当空调系统100的内部压力过大时打开压力卸载阀40,因在第三管路33上的冷媒经换热后提高一定过冷度,并且其流速得到缓冲,故此,打开压力卸载阀40后,冷媒不会因其流速及压力差在压力卸载阀40的开口处产生噪音,继而达到降低空调系统100的压力卸载阀40的开启噪音的目的。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及与该压缩机呈循环回路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在该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形成的循环回路上设有用以将该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流向于该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管路及用以将该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冷媒流回至该压缩机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分流有第三管路并且该第三管路与该第一管路汇流交接,在该第三管路上设有一压力卸载阀,其特征在于,在该压力卸载阀与所述第一管路分流所述第三管路的始端之间设有一用以对流经所述第三管路的冷媒与流经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并与该第三管路呈连通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接触于所述第二管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具有一与所述第二管路接触的迂曲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迂曲部为螺旋状,并且其缠绕于所述第二管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流向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的管路上设有一油分离器,并且该油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呈循环回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流向于所述换热装置的管路上。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一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室外换热器及室内换热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节流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
【文档编号】F25B40/00GK203375659SQ201320304090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9日
【发明者】王茹翰, 张光鹏, 李洪生, 薛晓 申请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