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289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饮水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水机,使储水容器相对于框体的下部进出的作业性优良。利用拉出部(4)使储水容器(3)进出,利用固定于框体(1)的引导部(16)来水平地引导拉出部(4)的里侧,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对其进行支撑,即使将储水容器(3)载置于拉出部(4),也能够在框体(1)倾倒前且在拉出部(4)与供框体(1)立起的地面(A)相碰前,利用脚轮(19)来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支承脚轮(19)的轮轴(20)的轴承面(21)构成为包含:在近前侧支承轮轴(20)的近前侧支承部(28);在里侧支承轮轴(20)的里侧支承部(29);以及从近前侧支承部(28)到里侧支承部(29)引导轮轴(20)的路径部(30),在地面(A)滚动的脚轮(19)与阶梯相撞,从而使轮轴(20)位移至里侧支承部(29)。
【专利说明】饮水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从填充有矿泉水等饮用水的更换式的储水容器供给饮用水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0002]主要能够在办公室、医院等利用饮水机,但近年来,由于对于水的安全、健康的关心的增高,所以饮水机在一般家庭也在普及。这种饮水机向温度调整箱输送储水容器内的饮用水,并通过用户操作而将温度调整箱内的饮用水向杯子等注水。
[0003]储水容器的容量较大,用户将较重的新储水容器放置于框体的上部时的作业负担较大。因此,提出了在框体的下部收纳储水容器、并利用泵将储水容器内的饮用水向温度调整箱汲取的饮水机。在这种饮水机中,为了使储水容器相对于框体的下部进出的作业容易,具备在载有储水容器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框体的下部进出的台车(下述专利文献1、2)。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3523号公报(特别是段落0021、0022,图2、图3)
[000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02299号公报(特别是图6、图7)
[0006]在采用台车的饮水机中,使储水容器相对于框体的下部进出的用户作业为如下顺序:将台车的载货部向框体外拉出而将使用完的储水容器取下,将新储水容器载于载货部,推压台车而使载货部回到框体内。当一般家庭的用户在夏季引进饮水机时,大多情况下将框体立于地面,而不在该地面的框体近前铺设任何东西。在该情况下,当使台车进出时,台车的脚轮在供框体立起的地面滚动。但是,在冬季来临而在该地面的框体近前铺设地毯的情况下,地毯的边缘相对于地面形成阶梯。使载有较重的新储水容器的台车的脚轮上到地毯上或从地毯下去并适当地维持行进方向的操作对于老年人、女性来说比较困难,作业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7]鉴于上述背景,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在于实现储水容器相对于框体的下部进出的作业性优良的饮水机。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在框体的下部具备拉出部,在该拉出部载置储水容器并能够使其相对于框体的下部进出。拉出部的里侧被固定于框体的引导部沿进出方向引导,因此用户不决定拉出部的行进方向。
[0009]本发明使拉出部的进出方向为沿着水平一直线的方向,从而当较重的新储水容器载置于拉出部时,防止因储水容器的重量而使拉出部随意移动。
[0010]若使拉出部的进出方向为沿着水平一直线的方向,则能够利用引导部在上下方向上支撑拉出部的里侧。将基于引导部的拉出部的引导、支承高度设定为比框体的外底面(在地面立起框体时,与该地面接触的框体表面部分)高,若拉出部的近前侧的部分完全从地面浮起,则能够防止地面的损伤,但是留有如下担心:框体会不会因将较重的新储水容器粗暴地载置于拉出部时的冲击而向近前侧倾倒,并且在因该倾倒举动而使拉出部的近前侧的部分与地面相碰时会不会给引导部带来过大的负担。
[0011]因此,本发明采用能够将无法利用引导部来支撑的拉出部的近前侧支撑于地面,并且难以损伤地面的支承部。即,在拉出部的近前侧安装脚轮。
[0012]将拉出部与引导部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引导间隙设定得越大,则拉出部相对于框体的允许仰角以及允许俯角就越大,从而引导接触区域成为局部的而产生较大的应力,或容易招致进出的操作性的变差。因此,优选上述引导间隙尽可能设定得较小。这样,在框体的外底面置于地面、并在该地面的框体近前铺设有地毯的情况下,无法使拉出部整体倾斜而使脚轮上到地毯上或从地毯下去,从而不能将拉出部从框体的下部拉出。若能够在用户这一侧调节脚轮滚动的高度、例如能够在多个阶段选择脚轮的轮轴的安装位置或者能够变更脚轮的轮径,则能够将针对地毯的对应性赋予饮水机。
[0013]在一般家庭的使用中,在冬季铺设的地毯的撤除后,担心用户无法适当地再调节脚轮的高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脚轮不发挥作为框体的翻倒防止用的支承部的作用,因此不优期待选用户侧的调节作业。
[0014]因此,本发明利用无需用户每次作业的脚轮的安装构造来赋予针对地毯的对应性。即,支承脚轮的轮轴的轴承面构成为包含:在近前侧支承轮轴的近前侧支承部;在里侧支承轮轴的里侧支承部;以及从近前侧支承部到里侧支承部引导轮轴的路径部,当轮轴被近前侧支承部支承时,脚轮与框体的外底面成为相同的高度,当轮轴被里侧支承部支承时,脚轮比框体的外底面高,当拉出部从框体的下部被拉出时,脚轮在拉出方向上发生碰撞,从而使轮轴从近前侧支承部位移至里侧支承部。在本发明中,高度的概念是指相距与外底面接触的水平面的高度。在轮轴被近前侧支承部支承时,脚轮在与框体的外底面所接触的地面相同的地面滚动,另外,能够在该地面支撑拉出部的近前侧。因此,在没有地毯的一般的使用条件下,在载置储水容器时,脚轮迅速地与引导部一起支承拉出部而防止框体的翻倒,能够减轻引导部的负担。另一方面,在上述地面的框体近前铺设有地毯的情况下,在拉出部从框体的下部被拉出期间,脚轮与地毯的边缘相碰。在发生该碰撞时,轮轴能够经由路径部而位移至里侧支承部。在轮轴被里侧支承部支承时,脚轮在比框体的外底面高的道路滚动,另外,能够在该道路支撑拉出部的近前侧。因此,只要是与近前侧支承部处的轮轴高度和里侧支承部处的轮轴高度的高低差相当的厚度的地毯,就能够使脚轮在该地毯与地面之间上下,能够经由该地毯而在地面支撑拉出部的近前侧。因此,在载置储水容器时,脚轮最终与引导部一起支撑拉出部而防止框体的翻倒,能够防止对引导部的过大的负担。这样,无需由用户进行的脚轮的调节作业地赋予针对地毯的对应性,因此脚轮作为支承部而可靠地发挥功能。
[0015]在本发明中,当在由里侧支承部支承轮轴的时期,将储水容器载置于拉出部而框体欲向近前倾倒时,由于脚轮支撑拉出部的近前侧,从而能够以不使框体倾倒的方式限制框体朝向近前侧的倾斜即可。路径部具有用于将轮轴向上方引导的斜度,因此在脚轮支撑拉出部时,无法期待路径部作为支承该轮轴负载的部分。在轮轴由近前侧支承部、里侧支承部的其中之一从上方支承时,脚轮能够支撑拉出部的近前侧即可。
[0016]若具备对位移到路径部之外的轮轴朝向近前侧施力的弹簧,则即使在轮轴与路径部接触时,也能够利用与弹簧的强度相应的力来支撑拉出部的近前侧。
[0017]在将使用完毕的储水容器从框体的下部拉出的期间,无需拉出部的近前侧的支撑,在此期间,在脚轮在供框体立起的地面上滚动的使用条件下,若轻负荷的轮轴容易从近前侧支承部向路径部之外位移,则容易产生杂音,优选利用弹簧的阻力使得难以进行位移。
[0018]在轮轴位于近前侧支承部时载置较重的新储水容器的情况下,若轮轴容易向里侧位移,则即使能够防止框体的倾倒,也欠缺支撑的稳定感,因此优选将轮轴保持于近前侧支承部。越增大弹簧的弹簧常数,则脚轮碰撞时轮轴越难以位移至里侧支承部,因此优选仅在近前侧支承部附近抑制轮轴的位移性。
[0019]具体而言,使近前侧支承部与路径部在随着向里侧行进而逐渐下降的移动阻力区域中连续即可。在轮轴与轴承面的移动阻力区域接触时,在将轮轴向近前侧按压的方向上产生水平分力,因此轮轴难以从近前侧支承部脱离。将移动阻力区域的下限位置的高度设定得越低,则在脚轮沿拉出方向与地毯的边缘相撞时,轮轴越难以向里侧顺利地位移。若与弹簧相配合地采用移动阻力区域,则能够避免移动阻力区域的下限位置的高度变低,也抑制弹簧的弹簧常数,容易确保适当的轮轴的位移性。
[0020]若以在储水容器载置于拉出部时支撑近前侧的合理的轮轴的轴径为前提,则为了确保适当的轮轴的位移性,使近前侧支承部处的轮轴高度与移动阻力区域的下限位置处的轮轴高度的高低差在轴径的30%以下,优选处于20%以下。
[0021]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开来的地毯的厚度为1mm左右,并能够利用脚轮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若考虑上述内容,则若使里侧支承部处的轮轴高度与近前侧支承部处的轮轴高度的高低差在1mm以上,就能够在向一般家庭的普及中赋予足够的针对地毯的对应性。
[0022]如上述那样,本发明实现一种饮水机,其在使储水容器相对于框体的下部进出的作业中,不由用户决定载置了储水容器的拉出部的行进方向,防止在将较重的新储水容器载置于拉出部时拉出部随意移动,以不损伤地面的方式利用脚轮开支撑拉出部的近前侧而实现框体的翻倒防止,并且无需由用户进行的脚轮的调节作业地赋予针对地毯的对应性,因此进出作业性优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饮水机的整体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容器支架部附近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0025]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地面的框体近前铺设地毯并从框体将拉出部拉出的状态的纵剖主视图。
[0026]图4是图3所示的饮水机的横剖视图。
[0027]图5是图1所示的饮水机的横剖视图。
[0028]图6是图1所示的脚轮的放大图。
[0029]图7是图1所示的脚轮的放大横剖视图。
[0030]图8是图3所示的脚轮的放大图。
[0031]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0032]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0033]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水机。该饮水机具备:框体I ;配置于框体I的内部的温度调整箱2 ;在载置有更换式的储水容器3的状态下相对于框体I的下部进出的拉出部4 ;以及将载置于拉出部4的储水容器3以及温度调整箱2之间连通的储水供给路5。
[0035]框体I具有用于在水平面立起的外底面6。通常,框体I立于地面。框体I设置为在与外底面6垂直的上下方向上较长(以下,将该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框体I的下部是指框体I的下半部分。用于收纳储水容器3以及拉出部4的拉出口 7设置于框体I的下部。
[0036]温度调整箱2能够暂时存积利用包括泵8在内的储水供给路5而从储水容器3内汲取的饮用水,并具有对存积的饮用水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功能中的至少一方。
[0037]例如,温度调整箱2分开设置为:具有通过热交换来冷却饮用水的功能的冷水箱部9 ;以及具有利用加热器来加热饮用水的功能的热水箱部10。在冷水箱部9连接有将存积于其下部的低温的饮用水向外部注出的冷水注出路U。在热水箱部10连接有将存积于其上部的高温的饮用水向外部注出的热水注出路12。在冷水注出路11、热水注出路12分别设置有能够从框体I的外部进行操作的水龙头,通过打开该水龙头,能够将冷水箱部9、热水箱部10的饮用水向杯子等注出。利用储水供给路5汲取的饮用水向冷水箱部9的上部供给,若从热水箱部10注出饮用水,则与该饮用水同量的饮用水从冷水箱部9的上部流入热水箱部10内。冷水箱部9的容量比储水容器3的容量小,一般为2?4升左右。热水箱部10的容量一般为I?2升左右。
[0038]如图1、图2所示,储水容器3以使出水口 13向下的姿势载置于拉出部4。储水容器3的主体部14灵活地形成为随着残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这种储水容器3例如能够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乙烯(PE)树脂的吹塑成型而形成。新储水容器3为填充了饮用水的容器,其容量为8?20升左右。用尽至规定的汲取极限的储水容器3成为在其内部几乎没有残余水的使用完毕的状态。此外,为了在储水容器3内的收缩极限后也能够进行汲取,设置有使储水容器3与大气连通的吸气路。
[0039]如图1、图3?图5所示,拉出部4相对于框体I的拉出口 7在沿着水平一直线的方向上进出。水平一直线的朝向在图中相当于左右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简称为“进出方向”,特别是将从拉出口 7拉出拉出部4时的方向称为“拉出方向”,将向拉出口 7压回拉出部4时的方向称为“返回方向”,来进行区分。
[0040]拉出部4具有:从近前覆盖拉出口 7的面板部15 ;被固定于框体I的拉出口 7内的引导部16在进出方向上引导并在上下方向上被支撑的被引导部17 ;将面板部15与被引导部17连结的容器支架部18 ;安装于拉出部4的近前侧的脚轮19 ;支承脚轮19的轮轴20的轴承面21 ;以及挂架在轮轴20以及面板部15之间的弹簧22。这里,以拉出部4的进出方向长度来考虑,拉出部4的近前侧是指相对于固定在框体I的引导部16的进出方向的可动单元亦即拉出部4中的、拉出方向侧的一半(图中右半部分)的地方,拉出部4的里侧是指剩余一半的地方。
[0041]容器支架部18具有:从上方载置储水容器3从而拆装自如地与出水口 13连接的接头23 ;以及能够在进出方向上相对位移地与被引导部17组合的承受部24。
[0042]对接头23而言,成为储水供给路5的始端部,如图2所示,穿破出水口 13的顶盖而在出水口 13形成开封口,该开封口内周与自身的外周紧贴。容器支架部18以维持上述紧贴的方式保持储水容器3。
[0043]如图1、图3?图5所示,引导部16由可接触区域构成,该可接触区域相对于框体I静止,与拉出部4接触而沿进出方向进行引导,并决定拉出部4的支承高度。图示例的引导部16成为在进出方向上具有长度、并在与进出方向成直角的水平直线方向上对置地配置为一对的槽状的轨道部。引导部16固定于在框体I的底部25立起的支承板部。被引导部17由拉出部4中的被引导部16引导、支承的可接触区域构成。图示例的被引导部17成为以具有微小间隙的方式嵌于引导部16、承受部24的轨道内表面的杆部,并位于拉出部4的最里侧。承受部24成为在进出方向上具有长度、并能够与引导部16的轨道内表面正对地配置的槽状的轨道部。
[0044]拉出部4从面板部15与框体I在进出方向上抵接的收纳位置向近前侧拉出。用户把住面板部15来进行拉出部4的进出操作。当拉出部4处于收纳位置时,被引导部17遍及全长地嵌于引导部16以及承受部24。通过从收纳位置向拉出方向拉动拉出部4,从而被引导部17相对于引导部16向拉出方向偏移前进,承受部24相对于被引导部17向拉出方向偏移前进。只要未进行特别的分解作业,被引导部17就不会从承受部24以及引导部16脱离。图3、图4描绘了将拉出部4向拉出方向完全拉出的状态、即被引导部17相对于引导部16向拉出方向偏移最大并且承受部24相对于被引导部17向拉出方向偏移最大的状态。通过从任意的位置向返回方向按压拉出部4而使其回到收纳位置,从而上述被引导部17与引导部16以及承受部24之间的偏移消失。为了能够将新储水容器3从正上方载置于容器支架部18,采用承受部24与被引导部17之间的进出方向上的滑动功能。
[0045]如图2、图3所示,被引导部17始终被沿着进出方向的下侧引导面16a与上侧引导面16b支撑在上下方向,还被将下侧引导面16a与上侧引导面16b连结起来且沿着进出方向的引导侧面16c从两侧限制,从而在进出方向上引导被引导部17。由于被引导部17和承受部24之间的滑动引导?上下方向上的支撑性与引导部16和被引导部17之间相同,所以不损害基于引导部16的拉出部4的引导性、支撑性。以使从容器支架部18的下方取出的储水供给路5在将拉出部4完全拉出的状态下不与地面A接触的方式,确定由引导部16的下侧引导面16a决定的拉出部4的支承高度。
[0046]图示例的拉出部4的进出方向长度由面板部15与被引导部17决定,但是因被引导部17与承受部24之间的相对滑动而变化。如图1、图6、图7所示,在始终属于拉出部4的近前侧的面板部15的里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脚轮19的轴承架26。轴承面21形成于轴承架26的轴孔内周。脚轮19由轮轴20、以及在该轮轴20具有旋转中心的轮部27构成。轮轴20成为能够松弛嵌入贯通轴承架26的轴孔并能够在轴承面21滑动的部件。在轮轴20的两侧设置有针对轴孔的防脱件。一方的防脱件与轮轴20成为一体形成的部件。另一方的防脱件成为相对于轮轴20的安装部件。通过使轮轴20穿过轴承架26的轴孔并安装安装部件,从而将脚轮19安装于拉出部4。
[0047]如图1、图6、图8所示,轴承面21构成为包含:在近前侧支承轮轴20的近前侧支承部28、在里侧支承轮轴20的里侧支承部29、以及从近前侧支承部28到里侧支承部29引导轮轴20的路径部30。近前侧支承部28从与轮轴20的轴心上方接触并使脚轮19的轮部27的最低高度为与框体I的外底面6相同的高度的位置28a,到在进出方向上在最近前侧与轮轴20接触的位置28b。里侧指示部29从在轴承面21中的最高处从轮轴20的轴心上方接触的位置29a,到在进出方向上在最里侧与轮轴20接触的位置29b。路径部30成为仅在近前侧支承部28与里侧支承部29之间允许轮轴20的位移的可接触区域。图示例的位置28a附近负担轴承架26的上下方向负载,因此形成为大致水平的部分,位置28b附近形成为沿着轮轴20的圆弧状。从图示例的位置29a到位置29b形成为沿着轮轴20的圆弧状。图示例的路径部30随着从近前侧支承部28沿进出方向朝向里侧行进而逐渐上升。
[0048]如图1、图6所示,当轮轴20被近前侧支承部28支承时,脚轮19在轮部27的最低高度处与框体I的外底面6成为相同的高度。如图3、图8所示,当轮轴20被里侧支承部29支承时,脚轮19在轮部27的最低高度处比框体I的外底面6高。不论轮轴20处于近前侧支承部28时或者处于里侧支承部29时,面板部15之类的拉出部4的其他部分都处于比外底面6高的位置。
[0049]图8所示的里侧支承部29处的轮轴高度Hl与图6所示的近前侧支承部28处的轮轴高度H2的高低差在1mm以上。轮轴高度Hl是从与外底面6接触的水平面到被里侧支承部29支承的轮轴20的轴心的高度。轮轴高度H2是从与外底面6接触的水平面到被近前侧支承部28支承的轮轴20的轴心的高度。因此,如图1、图3所示,高低差H1-H2相当于轮轴20所被允许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范围,并相当于脚轮19所被允许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范围。
[0050]不论处于收纳位置还是处于完全拉出的位置,拉出部4的整体的上下方向上的支承高度都由引导部16、被引导部17以及承受部24决定。因此,通常无需利用脚轮19来支撑包括储水容器3在内的拉出部4侧的重量。特别是在拉出部4处于收纳位置时,引导部
16、被引导部17以及承受部24大致遍及全长地重叠,并且拉出部4的近前侧也被引导部16支撑,因此脚轮19实际上成为不支撑拉出部4的状态。因此,在框体I的底部25设置有从外底面6向近前侧敞开的切口状的脚轮收纳部31,能够以与外底面6相同的高度收纳脚轮19。
[0051]如图6、图7所示,弹簧22由将近前侧的端部挂在面板部15并将里侧的端部挂在轮轴20的螺旋弹簧构成。在轮轴20被近前侧支承部28支承时,弹簧22成为作用有适度的张力的状态。该适度的张力是不因振动等原因而在近前侧支承部28附近产生晃荡的程度,并且即使在因老化而产生弹簧22的伸缩的情况下张力也不消失程度的轻微的大小。随着轮轴20向路径部30之外位移,弹簧22被轮轴20拉动而蓄能。该蓄能是对位移到路径部30之外的轮轴20朝向近前侧施力的力。此外,仅在轮轴20的一侧图示出了弹簧22,但是为了对轮轴20的两侧均衡地施力,也能够在轮轴20的相反侧设置相同的弹簧。另外,弹簧22并不限定于拉簧,也能够采用可得到相同的施力效果的来自相反侧的压簧。
[0052]如图1、图6所示,在轮轴20被近前侧支承部28支承时,脚轮19的轮部27在框体I的外底面6所接触的地面A滚动,并且能够在该地面A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在将储水容器3从上方轻轻地载置于容器支架部18时,即使被从上方按压的轮轴20滑动而欲向路径部30之外位移,也由于存在弹簧22的阻力,而将轮轴20保持于近前侧支承部28。因此,脚轮19与引导部16 —起在上下方向上支撑拉出部4,而减轻引导部16的负担。在粗暴地载置储水容器3时,即使因冲击而产生拉出部4的被引导部17的挠曲、被引导部17、弓丨导部16、承受部24之间的相对倾斜、框体I的朝向近前侧的倾斜举动,使轮轴20克服弹簧22位移到路径部30之外,也由于在面板部15撞上地面A前,轮轴20到达里侧支承部29,而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所以不会引起框体I倾倒或面板部15损伤地面A的情况。
[0053]如图1、图3、图6、图8所示,即使在将拉出部4从收纳位置完全拉出所需的轮部27的道路上存在高低差,只要是在高低差H1-H2的范围内的道路,就能够以使脚轮19追随道路的高低差的方式,利用路径部30将轮轴20向里侧支承部29或者近前侧支承部28引导。在轮轴20被里侧支承部29支承时,轮部27在比框体I的外底面6高的的道路滚动,并且能够在该道路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
[0054]若在地面A的框体I近前铺设有地毯B,则地毯B的边缘相对于地面A形成高度1mm左右的阶梯。当将处于收纳位置的拉出部4从拉出口 7拉出时,在轮轴20被近前侧支承部28支承的状态下,脚轮19的轮部27在拉出方向上(从图中左方朝向右方)与地毯B的边缘碰撞。该冲击传递至轮轴20,从而使轮轴20从近前侧支承部28向路径部30之外位移。若在使拉出部4向收纳位置返回的中途,轮部27从地毯B下至地面A上,或者供轮部27下至在地毯B上滚动的道路的凹凸的凹处,则利用蓄能的弹簧22使轮轴20向近前侧支承部28 —方位移。
[0055]在里侧支承部29支承轮轴20时,能够边以轮部27 —定程度地压缩地毯B边滚动。通常,地毯B的边缘不形成超过1mm的阶梯,但是若使高低差H1-H2在1mm以上,则能够在厚度稍微超过1mm的地毯B与地面A之间上下,因此能够在向一般家庭的提供中得到足够的实用性。
[0056]当在轮部27搭在地毯B上的状态下将储水容器3从上方载置于容器支架部18时,轮轴20位于里侧支承部29或者路径部30。这里,在轮轴20被里侧支承部29支承的情况下,即使粗暴地载置储水容器3,脚轮19也能够迅速地经由地毯B而在地面A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从而框体I不会倾倒。另一方面,在轮轴20位于路径部30的情况下,无法利用路径部30来支承上下方向负载。因此,在粗暴地载置储水容器3时,脚轮19能够与弹簧22的强度对应地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最终,在框体I倾倒前、轮轴20到达里侧支承部29,而脚轮19能够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
[0057]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使储水容器3相对于框体I的下部进出的作业中,载置有储水容器3的拉出部4的行进方向是由引导部16、被引导部17的引导、支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用户决定的。另外,引导部16在沿着水平的进出方向上进行引导,因此也能防止在将较重的新储水容器3载置于拉出部4时拉出部4随意移动。另外,在将拉出部4拉出时,在轮轴20被近前侧支承部28支承的状态下、脚轮19的轮部27在拉出方向上发生碰撞,从而使轮轴20从近前侧支承部28向路径部30之外位移,在框体I倾倒前且在拉出部4的近前侧撞上地面A前,轮轴20被近前侧支承部28或者里侧支承部29支承而能够利用脚轮19来支撑拉出部4的近前侧,因此无需由用户进行脚轮的调节作业,防止框体I的翻倒以便不损伤地面A。因此,能够成为其进出作业性优良的饮水机。另外,由于赋予了针对厚度1mm的地毯B的对应性,所以能够成为适合普及到一般家庭的饮水机。
[005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专注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叙述。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近前侧支承部28从位置28a到位置28b呈圆弧状连结。路径部30遍及近前侧支承部28的里侧的端部亦即位置28a、与随着向里侧行进而逐渐下降的移动阻力区域30a之间而连续。移动阻力区域30a成为曲率以及曲率中心与路径部30的残留部30b (随着向里侧行进而逐渐上升)不同的圆弧状。近前侧支承部28处的轮轴高度H2 (轮轴20的轴心上方在位置28a接触时)、与移动阻力区域30a的下限位置P处的轮轴高度H3 (轮轴20的轴心上方在下限位置P接触时)的高低差H2-H3设定为轮轴20的轴径D的20%。轮轴高度H3是从与外底面6接触的水平面到与移动阻力区域30a的高度为最低的位置P接触的轮轴20的轴心的高度。
[0059]在载置储水容器时,若从上方按压与移动阻力区域30a接触的轮轴20,则产生向拉出方向按压轮轴20的水平分力,因此轮轴20难以从近前侧支承部28脱离。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避免移动阻力区域30a的下限位置P的高度变低,能够抑制弹簧的弹簧常数。另外,由于高低差H2-H3在轴径D的30%以下,所以在轮部27与地毯B碰撞了时,不干涉轮轴20在移动阻力区域30a滑动的举动,能够确保适当的位移性。
[0060]另外,如图10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使包含移动阻力区域30a在内的单一圆弧状区域成为连接至里侧支承部29附近的路径部30。能够使从近前侧支承部28的位置28a到里侧支承部29附近平滑地连续,并且能够对轮轴20施加移动阻力。不像图9的例子那样使下限位置P形成为脊线状,从而能够防止轮轴20越过移动阻力区域30a时的碰
+立士
fe尸ο
[0061]另外,如图11的第四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将轴承架26趋向上方朝里侧倾斜角度α来进行安装,从而也能够设置移动阻力区域30a。轴承架26为决定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安装角度(相当于角度α),具有沿着面板部15的壁面的安装面(位于图中角度α的里侧拉出线的延长线上的面)。若将位置28a考虑为顺时针旋转的6点位置,则自此在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上形成有圆弧状部分。该6点方向为沿着上述安装面的方向。因此,通过倾斜了角度α的安装,位置28a处的法线方向朝向近前侧,该圆弧状部分所包含的下限位置P处的法线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因此,在位置28a与下限位置P之间设置移动阻力区域30a。在该情况下,不论轮轴20的轴径、剖面形状,若使角度α在5°以上,就能够施加将轮轴20保持于位置28a的阻力。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基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0062]附图标记的说明
[0063]1...框体;2...温度调整箱;3...储水容器;4...拉出部;5...储水供给路;
6...外底面;7...拉出口;16...引导部;17...被引导部;18...容器支架部;19...脚轮;
20...轮轴;21...轴承面;22...弹簧;27...轮部;28...近前侧支承部;29...里侧支承部;30...路径部;30a...移动阻力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饮水机,在框体⑴的下部收纳更换式的储水容器⑶,向温度调整箱⑵汲取该储水容器(3)内的饮用水,来对该温度调整箱(2)内的饮用水进行注水, 所述饮水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拉出部(4),其在载置有储水容器(3)的状态下相对于框体(1)的下部进出, 所述拉出部(4)的里侧(17)被固定于所述框体(1)的引导部(16)在沿着水平一直线的进出方向上引导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被支撑, 在所述拉出部(4)的近前侧安装有脚轮(19), 支承所述脚轮(19)的轮轴(20)的轴承面(21)构成为包含:在近前侧支承该轮轴(20)的近前侧支承部(28);在里侧支承该轮轴(20)的里侧支承部(29);以及从所述近前侧支承部(28)到所述里侧支承部(29)引导所述轮轴(20)的路径部(30), 当所述轮轴(20)被所述近前侧支承部(28)支承时,所述脚轮(19)与所述框体(1)的外底面(6)成为相同的高度,当所述轮轴(20)被所述里侧支承部(29)支承时,所述脚轮(19)比所述框体⑴的外底面(6)高, 当所述拉出部(4)从所述框体(1)的下部被拉出时,所述脚轮(19)在拉出方向上发生碰撞,从而使所述轮轴(20)从所述近前侧支承部(28)位移至所述里侧支承部(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弹簧(22),该弹簧(22)对位移到所述路径部之外的轮轴(20)朝向近前侧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前侧支承部(28)与所述路径部(30)在随着向里侧行进而逐渐下降的移动阻力区域(30a)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前侧支承部(28)处的轮轴高度(H2)与所述移动阻力区域(30a)的下限位置(P)处的轮轴高度(H3)的高低差在所述轮轴(20)的轴径(D)的3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里侧支承部(29)处的轮轴高度(H1)与所述近前侧支承部(28)处的轮轴高度(H2)的高低差在10mm以上。
【文档编号】F25D11/00GK104364186SQ20138003122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织田嘉范 申请人:株式会社宇宙生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