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7129发布日期:2020-06-17 00:4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显热发热量较大的工厂、变电站的工艺空调设计,如果采用冷水机组制冷,其运行费用巨大,而且投资也较大。夏天室内温度降低到30℃左右就满足使用要求,这么高的室内温度要求给采用“低温水源”直冷创造了条件,“低温水源”可通过地下水源和流动性水源两种渠道获取。由于显热发热量较大的工厂、变电站的工艺空调设计在冬季不考虑采暖,因此地下水源的使用冷热无法平衡,因此地下水源无法采用;只能采用流动性的水源(如江河水),但江河水的水温波动较大,尤其夜间与白天的水温差别较大,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免费江河水对工艺空调场所进行供冷的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包括

热交换设备:用于实现热交换;

供冷端水路系统:从将江河水抽取水源,之后直接或经蓄冷处理后通过热交换设备将冷量交换;

用户端水路循环系统:吸收供冷端水路系统的冷量,并将冷量输送至用户端。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设置了蓄冷水池,夏天夜间直接利用流动性的地表水源对显热发热量较大的工厂、变电站进行直冷的同时,利用蓄冷水池进行蓄冷,实现一边直冷一边蓄冷的运行模式。2、取消了冷水机组,增加了板式换热器,整体投资小且比冷水机组制冷更为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1-循环进水管、12-分水器、13-集水器、14-循环回水管、25-水泵、31-主进水管、32-主出水管、33-支进水管、34-支出水管a、35-支出水管b、36-蓄水池、41-阀门x、42-阀门y、43-阀门z、44-阀门u、45-阀门v、46-水泵x、47-水泵y、51-取水池、61-过滤装置、7-板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包括

热交换设备:用于实现热交换;

供冷端水路系统:从将江河水抽取水源,之后直接或经蓄冷处理后通过热交换设备将冷量交换;

用户端水路循环系统:吸收供冷端水路系统的冷量,并将冷量输送至用户端。

其中,用户端水路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11、分水器12、用户端设备、集水器13、循环回水管14;循环进水管11与循环回水管14与热交换设备连接,循环进水管11上设有水泵a25。

供冷端水路系统包括主进水管31、主出水管32、支进水管33、支出水管a34、支出水管b35、蓄水池36、阀门x41、阀门y42、阀门z43、阀门u44、阀门v45、水泵x46、水泵y47;

主进水管31、热交换设备、主出水管32连接形成水路循环;

在主进水管31上沿进水方向分别设有水泵x46、阀门z43和阀门x41,在阀门x41和阀门z4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支进水管33;

支进水管33的末端连接蓄水池36,蓄水池36还与支出水管a34连接,支出水管a34的末端连接于阀门x41和阀门z4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支出水管a34沿其水流行进方向依次设有阀门u44和水泵y47;

支出水管b35始端连接于蓄水池36和阀门u44之间,支出水管b35的末端连接主出水管32,在支出水管b35上设有阀门v45。

供冷端水路系统还包括取水池51,所述取水池与主进水管31连接,取水池51还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

供冷端水路系统在主进水管31处还设有过滤装置61。

所述热交换设备为板式换热器7。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模式含有以下几种:

1、直冷:开启阀门x41、阀门z43,关闭阀门y42、阀门u44、阀门v45,开启水泵a25、水泵x46,关闭水泵y47,此运行模式是在无其它运行模式时,江河水可直接利用,除了水泵用电外,几乎可以获得免费的冷源。

2、直冷加蓄冷:开启阀门z43、阀门v45,关闭阀门u44,调节阀门x41、阀门y42的大小,开启水泵a25、水泵x46,关闭水泵y47,系统可以在夜间一边直冷一边蓄冷,两者同时进行,夜间当江河水温度达到最低时运行,蓄水池水温降到最低时关闭阀门y停止蓄冷,需要说明的是,江河水温度最低可以根据当地水文报告获得,这样设定指定时间关闭阀门y达到停止蓄冷。

3、放冷:开启阀门u44、阀门x41,关闭阀门v45、阀门y42、阀门z43,开启水泵y47、水泵a25,关闭水泵x46。当江河水无法利用时启用放冷。

为了确保放冷用水足够,在设计蓄水池的时候,会充分结合当地气候,考虑最大用水量的情况下,设计蓄水池的大小。

在设计之初,考虑到流动性的地表水源无回灌问题,使用时可在夏天夜间直接利用流动性的地表水源对显热发热量较大的工厂、变电站进行直冷的同时,设置了蓄冷水池进行水蓄冷,供白天使用。

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系统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夏季,工厂、变电站负荷主要是显热负荷,新风负荷很小,可直接引入。假如工艺性空调室内温度为30℃,板式换热器1℃温升,正常江河水温18~22℃,夜间水温不大于19℃,通过蓄冷白天也可用到水温19℃,板换后,水温20℃,由于仅有显热,水温20℃通过空调器供冷满足室内30℃是没有问题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设备:用于实现热交换;

供冷端水路系统:从将江河水抽取水源,之后直接或经蓄冷处理后通过热交换设备将冷量交换;

用户端水路循环系统:吸收供冷端水路系统的冷量,并将冷量输送至用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用户端水路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进水管(11)、分水器(12)、用户端设备、集水器(13)、循环回水管(14);循环进水管(11)与循环回水管(14)与热交换设备连接,循环进水管(11)上设有水泵a(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供冷端水路系统包括主进水管(31)、主出水管(32)、支进水管(33)、支出水管a(34)、支出水管b(35)、蓄水池(36)、阀门x(41)、阀门y(42)、阀门z(43)、阀门u(44)、阀门v(45)、水泵x(46)、水泵y(47);

主进水管(31)、热交换设备、主出水管(32)连接形成水路循环;

在主进水管(31)上沿进水方向分别设有水泵x(46)、阀门z(43)和阀门x(41),在阀门x(41)和阀门z(4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支进水管(33);

支进水管(33)的末端连接蓄水池(36),蓄水池(36)还与支出水管a(34)连接,支出水管a(34)的末端连接于阀门x(41)和阀门z(4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支出水管a(34)沿其水流行进方向依次设有阀门u(44)和水泵y(47);

支出水管b(35)始端连接于蓄水池(36)和阀门u(44)之间,支出水管b(35)的末端连接主出水管(32),在支出水管b(35)上设有阀门v(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取水池(51),所述取水池与主进水管(31)连接,取水池(51)还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主进水管(31)处还设有过滤装置(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热交换设备为板式换热器(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它包括热交换设备:用于实现热交换;供冷端水路系统:从将江河水抽取水源,之后直接或经蓄冷处理后通过热交换设备将冷量交换;用户端水路循环系统:吸收供冷端水路系统的冷量,并将冷量输送至用户端。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设置了蓄冷水池,夏天夜间直接利用流动性的地表水源对显热发热量较大的工厂、变电站进行直冷的同时,利用蓄冷水池进行蓄冷,实现一边直冷一边蓄冷的运行模式。2、取消了冷水机组,增加了板式换热器,整体投资小且比冷水机组制冷更为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林卫东;戴文献;郑邦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