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0878发布日期:2023-03-21 23:1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的制作方法
一种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
2.

背景技术:
随着燃气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燃气供热、供冷及供电业务也依托于燃气一、二类吸收式燃气热泵、压缩式燃气热泵、直燃机及燃气轮机等设备进一步拓展。但伴随业务的发展,关于此类型项目工程建设相对孤立,不同类型设备的整合度较低。因此,如何对吸收式燃气热泵与锅炉、直燃机、燃气轮机的综合机组进行结构和布局优化来提高吸收热泵-锅炉燃机机组的使用效率已成为行业内研讨的热点话题。
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机组包括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燃气调压站、燃气热泵、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机组布局方法有: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和燃气调压站布置在ⅰ区,燃气热泵布置在ⅱ区,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布置在ⅲ区;其中,ⅰ区设备应设置于锅炉房内;ⅱ区设备因需与空气换热,应设置于外部;ⅲ区设备应单独置于地下或靠近用气设备的独立房间内。
5.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设备包括有v型换热器,所述v型换热器由第一单排换热器和第二单排换热器组成,两个单排换热器之间的夹角α为38度;所述第一单排换热器固定连接有左连接块,所述第二单排换热器固定连接有右连接块;所述左连接块设置有凸条,所述右连接块设置有与凸条相匹配的凹槽,凸条嵌套在凹槽中,所述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设置插孔,插条贯穿插入至所述插孔中。
6.进一步地,两个单排换热器之间设置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截面呈六边形状。
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设置有调节螺孔和调节槽,所述调节螺孔和调节槽之间的夹角呈直角状,调节螺孔和调节槽交叉贯通;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两个楔块,所述调节螺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位于两个楔块之间;所述调节螺栓一端为锥状,所述楔块一端设置有与调节螺栓的锥面相匹配的斜端面一,所述楔块另一端设置有与换热器的倾斜面相匹配的斜端面二。
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合理的布局会降低整体机组运行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整站布局。
9.2、通过优化换热设备,延长了翅片板结霜间隔时间,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
10.【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布局图;
图2是本发明v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流板另一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导流板的俯视图;1、第一单排换热器;2、第二单排换热器;31、左连接块;32、右连接块;4、插条;5、导流板;51、调节螺孔;52、调节槽;53、通风孔;6、楔块;7、调节螺栓。
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1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机组包括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燃气调压站、燃气热泵、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机组布局方法有: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和燃气调压站布置在ⅰ区,燃气热泵布置在ⅱ区,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布置在ⅲ区;其中,ⅰ区设备应设置于锅炉房内(除调压站外),(其设置于室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燃气安全风险,也降低了综合能源供给站的建造成本和为之后热泵补热系统的布置创造空间);ⅱ区设备因需与空气换热,应设置于外部;ⅲ区设备应单独置于地下或靠近用气设备的独立房间内。
1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设备包括有v型换热器,所述v型换热器由第一单排换热器1和第二单排换热器2组成,两个单排换热器之间的夹角α为38度;所述第一单排换热器1固定连接有左连接块31,所述第二单排换热器2固定连接有右连接块32;所述左连接块31设置有凸条,所述右连接块32设置有与凸条相匹配的凹槽,凸条嵌套在凹槽中,所述左连接块31和右连接块32均设置插孔,插条4贯穿插入至所述插孔中。在安装第一单排换热器1和第二单排换热器2时,先将左连接块31的凸条插入右连接块32的凹槽中,再将插条4插入左连接块31和右连接块32的插孔中,从而通过连接左连接块31的凸条插入右连接块32后直接将第一单排换热器1和第二单排换热器2连接起来。
14.进一步地,两个单排换热器之间设置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53,所述通风孔53的截面呈六边形状。
1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5设置有调节螺孔51和调节槽52,所述调节螺孔51和调节槽52之间的夹角呈直角状,调节螺孔51和调节槽52交叉贯通;所述调节槽52内设置有两个楔块6,所述调节螺孔51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7,所述调节螺栓7位于两个楔块6之间;所述调节螺栓7一端为锥状,所述楔块6一端设置有与调节螺栓7的锥面相匹配的斜端面一,所述楔块6另一端设置有与换热器的倾斜面相匹配的斜端面二;当调节螺栓7往里拧进时,调节螺栓7的锥面将推着两个楔块6往外顶出,楔块6直至紧抵着换热器的倾斜面。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合理的布局会降低整体机组运行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整站布局。
17.2、通过优化换热设备,延长了翅片板结霜间隔时间,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
18.以上所述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创作的精神范畴内,熟悉此技术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的各种简单的变相与修饰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机组包括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燃气调压站、燃气热泵、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机组布局方法有: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和燃气调压站布置在ⅰ区,燃气热泵布置在ⅱ区,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布置在ⅲ区;其中,ⅰ区设备应设置于锅炉房内;ⅱ区设备因需与空气换热,应设置于外部;ⅲ区设备应单独置于地下或靠近用气设备的独立房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包括有v型换热器,所述v型换热器由第一单排换热器(1)和第二单排换热器(2)组成,两个单排换热器之间的夹角α为38度;所述第一单排换热器(1)固定连接有左连接块(31),所述第二单排换热器(2)固定连接有右连接块(32);所述左连接块(31)设置有凸条,所述右连接块(32)设置有与凸条相匹配的凹槽,凸条嵌套在凹槽中,所述左连接块(31)和右连接块(32)设置插孔,插条(4)贯穿插入至所述插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其特征在于:两个单排换热器之间设置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53),所述通风孔(53)的截面呈六边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设置有调节螺孔(51)和调节槽(52),所述调节螺孔(51)和调节槽(52)之间的夹角呈直角状,调节螺孔(51)和调节槽(52)交叉贯通;所述调节槽(52)内设置有两个楔块(6),所述调节螺孔(51)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7),所述调节螺栓(7)位于两个楔块(6)之间;所述调节螺栓(7)一端为锥状,所述楔块(6)一端设置有与调节螺栓(7)的锥面相匹配的斜端面一,所述楔块(6)另一端设置有与换热器的倾斜面相匹配的斜端面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吸收热泵与锅炉燃机机组;机组包括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燃气调压站、燃气热泵、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机组布局方法有:燃气热水锅炉、直燃机、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轮机和燃气调压站布置在Ⅰ区,燃气热泵布置在Ⅱ区,换热设备、水泵、软水设备、配电箱和控制平台布置在Ⅲ区;其中,Ⅰ区设备应设置于锅炉房内;Ⅱ区设备因需与空气换热,应设置于外部;Ⅲ区设备应单独置于地下或靠近用气设备的独立房间内。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合理的布局会降低整体机组运行成本,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博 李少林 舒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3/3/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