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5510发布日期:2023-12-26 00:1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空调是当今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调节气温等。而换热器是空调等涉及热量交换的装置经常要使用的部件之一。而换热器的性能的发挥,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换热器的流路的设计。但对于一些冷热兼顾型产品,比如热泵型,其换热器并没有单纯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使用,这就造成前期设计的换热器的流路存在偏制冷或者偏制热的问题,这种流路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2、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当前换热器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当前换热器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包括换热流路和干度调节部,所述换热流路的一个输送端通过第三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换热流路的另一个输送端与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三输送端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七输送端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四输送端通过第二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在所述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一阀门;

2、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成与所述干度调节部连接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干度调节部内部不同深度的位置连通。

3、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深连管、浅连管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深连管和所述浅连管连接;所述深连管和所述浅连管的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干度调节部内;且在所述干度调节部内,所述深连管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浅连管的端部的深度;或者,

4、所述流路结构还包括管路驱动部,所述管路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管路驱动连接;在所述管路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干度调节部连接的一端能够向所述干度调节部内部的不同深度的方向移动。

5、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干度调节部的底部还设有第八输送端,所述第八输送端通过第七管路与压缩机连接,且所述第七管路设有第四阀门。

6、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管流路和第二换热管流路,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第一输送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第二输送端通过所述干度调节部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三输送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第一输送端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四输送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第二输送端连接;

7、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第五输送端通过第三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第六输送端通过第四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七输送端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

8、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二阀门和/或加热器;并且/或者,

9、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阀,所述第一阀门设置成使得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七输送端单向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

10、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路结构还包括分液器,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第一输送端通过所述分液器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并且/或者,

11、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第六输送端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不设置分液器。

12、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数量;并且/或者,

13、单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中的换热管的数量小于单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中的换热管的数量。

14、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路结构还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设有第三阀门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接。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热器。

1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包括换热流路和干度调节部,换热流路的一个输送端通过第三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换热流路的另一个输送端与干度调节部的第三输送端连接,干度调节部的第七输送端通过第六管路与第三管路连接,干度调节部的第四输送端通过第二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在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一阀门;

18、第二管路设置成与干度调节部连接的一端能够与干度调节部内部不同深度的位置连通。

19、在本发明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中,在换热器蒸发换热时,制冷剂在经过干度调节部的过程中,气态制冷剂会通过第六管路直接进入到第三管路,其他的制冷剂则处于较好的干度状态,再进入换热流路再进入第三管路,可以有效的提升换热效果。并且本发明的第二管路与干度调节部连接的一端能够与干度调节部内部不同深度的位置连通,可以根据换热器蒸发换热或冷凝换热的不同状态,使制冷剂从干度调节部内部不同深度的位置进入或离开干度调节部,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流路和干度调节部,所述换热流路的一个输送端通过第三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换热流路的另一个输送端与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三输送端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七输送端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四输送端通过第二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在所述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一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包括深连管、浅连管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深连管和所述浅连管连接;所述深连管和所述浅连管的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干度调节部内;且在所述干度调节部内,所述深连管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浅连管的端部的深度;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度调节部的底部还设有第八输送端,所述第八输送端通过第七管路与压缩机连接,且所述第七管路设有第四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管流路和第二换热管流路,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第一输送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第二输送端通过所述干度调节部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三输送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第一输送端连接,所述干度调节部的第四输送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第二输送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二阀门和/或加热器;并且/或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结构还包括分液器,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第一输送端通过所述分液器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并且/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流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流路的数量;并且/或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结构还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设有第三阀门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接。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换热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器。本发明旨在解决当前换热器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包括换热流路和干度调节部,换热流路的一个输送端通过第三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换热流路的另一个输送端与干度调节部的第三输送端连接,干度调节部的第七输送端通过第六管路与第三管路连接,干度调节部的第四输送端通过第二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在第六管路上还设有第一阀门;第二管路设置成与干度调节部连接的一端能够与干度调节部内部不同深度的位置连通。本发明的用于换热器的流路结构在换热器冷凝换热及蒸发换热时,可以有效的提升换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良,何建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