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8214发布日期:2023-04-05 20:4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制冰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背景技术:

1、制冰组件是一种制冰模具。制冰组件通常包括可分离连接的制冷体和冰盒,其中,制冷体通常设有凹槽,用于盛放冰冻的水,冰盒用于密封制凹槽,形成密闭的镂空空间,当密闭的凹槽的水降温至冰点后即可变成冰块。

2、由于现有技术小型制冰机采用半导体制冷,半导体制冰机利用半导体材料珀尔帖效应实现温差制冷,由于半导体制冰机的制冷量小,设置在半导体制冷芯片上的制冷体获得冷量有效,制冰时间长,冰块成型差,再加上水变成冰块后体积变大,会对制冷体造成挤压,导致取冰时冰块难以与制冷体上分离。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冰机制冰时间长,冰块与制冷体分离较为困难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包括:

4、基板、第一凸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壁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有排气槽。

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横向宽度平均值为10毫米~25毫米。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比为0.3~0.95

7、进一步的,一种制冰组件,包括:上述的制冰机制冷体;

8、冰盒,所述冰盒与所述制冰机制冷体扣合后密闭所述凹槽形成镂空空间。

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0、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其第一凸起部的侧壁形成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上还设有排气槽。通过此种结构,用于制冰的制冷体,因冷交换面积增大,冷传导距离缩短,在制冰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本技术方案中的制冷体制冰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因为冰块与制冷体结合面积过大(主要是兼顾制冰速度),造成冰块虽然与制冷体结合面融化,但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闭合张力,使冰块依旧难以脱离制冷体,为兼顾制冰速度及脱冰的要求,设置排气槽,从而使第一凸起部形成非完全闭合的结构,破坏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的闭合张力,最终使得冰块更容易脱落。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制冷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横向宽度平均值为10毫米~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制冷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比为0.3~0.95。

4.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其第一凸起部的侧壁形成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上还设有排气槽。通过此种结构,用于制冰的制冷体,因冷交换面积增大,冷传导距离缩短,在制冰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制冰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因为冰块与制冷体结合面积过大,造成冰块虽然与制冷体结合面融化,但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闭合张力,使冰块依旧难以脱离制冷体,为兼顾制冰速度及脱冰的要求基板的侧壁设有排气槽,从而使第一凸起部形成非完全闭合的结构,破坏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的闭合张力,最终使得冰块更容易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潘彤彤,吴宝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东海(佛山)五金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