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制冷装置

文档序号:35625558发布日期:2023-10-05 22:1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吸收式制冷装置

本发明主要涉及制冷,具体涉及吸收式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压缩式制冷机是依靠压缩机提高制冷剂的压力以实现制冷循环的。然而,目前制冷空调行业中使用的制冷剂多为cfc(氯氟烃的统称)和hcfc(含氢氯氟烃),这些物质由于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并产生温室效应。同时压缩机的运行需要消耗电力或者燃油,不利于节能减排。

2、太阳能是清洁﹑廉价﹑环保能源,其储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切实可行且尤为重要。在太阳能利用中,由于太阳能资源自身的间隙性和不稳定性,很难满足建筑物﹑工商﹑民用的能源需求,能源储存为任何太阳能直接供热系统或间接利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吸收式制冷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模块、供冷模块、冷却模块、用冷模块;所述热源模块、供冷模块和冷却模块以及用冷模块之间通过各管道实现连接;所述热源模块包括有集热装置和供热装置;所述集热装置包括有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循环泵、集热罐,所述集热罐内盛有集热工质,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分别通过两个管道分别与集热循环泵和集热罐相连接,所述集热循环泵通过管道与集热罐相连接;所述供热装置包括供热泵、两个两通电磁阀组、蓄热组、供热换热器,所述蓄热组包括蓄热罐、蓄热换热器,所述蓄热罐内盛有相变储热介质,所述蓄热换热器位于蓄热罐的内部,所述供热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集热罐相连接,所述供热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蓄热罐内的蓄热换热器相连接,所述供热换热器通过两个管道分别与集热工质和蓄热罐内的蓄热换热器相连接,两个所述两通电磁阀组位于供热泵与蓄热罐连接的管道上。

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两通电磁阀组分别为两通电磁阀一和两通电磁阀二,所述两通电磁阀一位于供热泵和蓄热罐内的蓄热换热器连接管道上,所述两通电磁阀二位于供热泵和供热换热器连接的管道上。

5、进一步的,所述供冷模块包括有发生器、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吸收器,所述发生器内具有工质溶液,所述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之间通过多个管道相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节流元件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连接管道上,所述供热换热器位于发生器的内部。

6、进一步的,所述供冷模块还包括有蒸发器泵,所述蒸发器泵通过一个循环的管道与蒸发器实现闭合回路连接,位于蒸发器内顶部的循环的管道设置有雾化喷头。

7、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塔、水冷媒、水泵、冷凝换热器、吸收换热器、工质换热器,所述水冷媒位于冷却塔的内部,所述冷却塔、水泵、工质换热器、吸收换热器、冷凝换热器依次通过多个管道相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吸收换热器位于蒸发器的内部,所述冷凝换热器位于冷凝器的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供冷模块还包括有工质循环组,所述工质循环组包括吸收器泵、工质循环泵,所述工质循环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管道与吸收器和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工质换热器分别通过两个管道与吸收器和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吸收器泵位于工质换热器和发生器连接的管道上。

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有辐射制冷罐、辐射制冷换热器、辐射制冷泵,所述辐射制冷罐内具有辐射制冷媒,所述辐射制冷罐、辐射制冷换热器、辐射制冷泵之间通过多个管道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辐射制冷换热器位于冷却塔的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辐射制冷罐顶部涂覆有辐射制冷介质。

11、进一步的,所述用冷模块包括蒸发换热器、载冷罐、载冷循环泵、载冷换热器,所述载冷罐内具有载冷剂,所述蒸发换热器、载冷换热器、载冷罐、载冷循环泵通过多个管道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蒸发换热器位于蒸发器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发明中以相变材料为基础的相变储能,储能密度大,蓄﹑放热温度恒定,且性能稳定,可满足不需要的多余热量以相变储热形式储存起来,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的不匹配,此外,辐射制冷作为新型制冷技术,是指地球表面物体通过“大气窗口”波段向宇宙发射红外辐射以实现自身降温的过程,可用于提高现有制冷系统效率,同时通过热源模块可更好的利用太阳能,白天太阳能集热板111集热多,过多的热能不能完全利用,因此可将多余的热量存储起来,而晚上太能能集热板111不能集热,可将白天存储起来的热量释放出来,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

14、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技术特征:

1.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模块(1)、供冷模块(2)、冷却模块(3)、用冷模块(4);所述热源模块(1)、供冷模块(2)和冷却模块(3)以及用冷模块(4)之间通过各管道实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两通电磁阀组(122)分别为两通电磁阀一(1221)和两通电磁阀二(1222),所述两通电磁阀一(1221)位于供热泵(121)和蓄热罐(1231)内的蓄热换热器(1232)连接管道上,所述两通电磁阀二(1222)位于供热泵(121)和供热换热器(124)连接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模块(2)包括有发生器(21)、冷凝器(22)、节流元件(23)、蒸发器(24)、吸收器(26),所述发生器(21)内具有工质溶液(28),所述发生器(21)、冷凝器(22)、蒸发器(24)、吸收器(26)之间通过多个管道相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节流元件(23)位于冷凝器(22)和蒸发器(24)的连接管道上,所述供热换热器(124)位于发生器(2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模块(2)还包括有蒸发器泵(25),所述蒸发器泵(25)通过一个循环的管道与蒸发器(24)实现闭合回路连接,位于蒸发器(24)内顶部的循环的管道设置有雾化喷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3)包括冷却塔(31)、水冷媒(32)、水泵(33)、冷凝换热器(34)、吸收换热器(35)、工质换热器(36),所述水冷媒(32)位于冷却塔(31)的内部,所述冷却塔(31)、水泵(33)、工质换热器(36)、吸收换热器(35)、冷凝换热器(34)依次通过多个管道相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吸收换热器(35)位于蒸发器(24)的内部,所述冷凝换热器(34)位于冷凝器(2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模块(2)还包括有工质循环组(27),所述工质循环组(27)包括吸收器泵(271)、工质循环泵(272),所述工质循环泵(27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管道与吸收器(26)和发生器(21)相连接,所述工质换热器(36)分别通过两个管道与吸收器(26)和发生器(21)相连接,所述吸收器泵(271)位于工质换热器(36)和发生器(21)连接的管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3)还包括有辐射制冷罐(310)、辐射制冷换热器(37)、辐射制冷泵(38),所述辐射制冷罐(310)内具有辐射制冷媒(39),所述辐射制冷罐(310)、辐射制冷换热器(37)、辐射制冷泵(38)之间通过多个管道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辐射制冷换热器(37)位于冷却塔(3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罐(310)顶部涂覆有辐射制冷介质(32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冷模块(4)包括蒸发换热器(41)、载冷罐(43)、载冷循环泵(44)、载冷换热器(45),所述载冷罐(43)内具有载冷剂(42),所述蒸发换热器(41)、载冷换热器(45)、载冷罐(43)、载冷循环泵(44)通过多个管道串联连接且形成闭环,所述蒸发换热器(41)位于蒸发器(24)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吸收式制冷装置,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包括热源模块、供冷模块、冷却模块、用冷模块;所述热源模块、供冷模块和冷却模块以及用冷模块之间通过各管道实现连接;所述热源模块包括有集热装置和供热装置;所述集热装置包括有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循环泵、集热罐,所述集热罐内盛有集热工质;所述供热装置包括供热泵、两个两通电磁阀组、蓄热组、供热换热器,所述蓄热组包括蓄热罐、蓄热换热器,所述蓄热罐内盛有相变储热介质,本发明中以相变材料为基础的相变储能,储能密度大,蓄﹑放热温度恒定,且性能稳定,可满足不需要的多余热量以相变储热形式储存起来,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尹宗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