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40992发布日期:2023-09-07 09:4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1、分离器,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用来将混合油液进行分离,从而方便油液回流的装置。

2、目前,在分离器使用过程中,混合液进入分离器内部后,由于润滑油的比重比制冷剂(如氟利昂)要小,润滑油是漂浮在液态制冷剂上层的,通过混合液自然分离出油液和制冷液,其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可能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3、例如,公告号cn108613444a公开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包括主体1,主体1上设有油液混合物入口101、制冷液出口102和液位控制器,主体1内安装有第一分离室2,第一分离室2的上端面安装有槽盖205,槽盖205上开有多个进液口204,第一分离室2的底端面上设有出液口202且安装有回油管3,回油管3的一端悬置在第一分离室2内,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用油设备相连接。

4、由上述公开方案可知,油液混合物通过油液混合物入口进入分离器内部后,通过本身的冲击力形成的搅动,进而等待油液与制冷液进行自然分离,大大的降低了分离速度,而且油液混合物缺少碰撞,大大的降低了油液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的混合进料管、增压头、叶轮和可旋转的轴杆,可以在混合液进入分离筒内时冲击叶轮带动轴杆自动旋转,从而形成乱流,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分离速度,具有主动分离的功能,并且通过设置的隔板和搅拌桨,可以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碰撞频率,从而大大的提高油液的分离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包括分离器本体,所述分离器本体通过管道连接有换热器、制冷剂泵和蒸发器,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压缩机、冷凝器和储液罐,所述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混合进料管,所述分离筒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所述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和叶轮,所述分离器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和回油管,该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的混合进料管、增压头、叶轮和可旋转的轴杆,可以在混合液进入分离筒内时冲击叶轮带动轴杆自动旋转,从而形成乱流,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分离速度,具有主动分离的功能,并且通过设置的隔板和搅拌桨,可以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碰撞频率,从而大大的提高油液的分离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筒的内部设有分离槽,所述分离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隔板,且环形等距分布的隔板沿着分离槽的高度方向等距分布,所述隔板的形状为扇形,可以增加混合液的碰撞频率。

5、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的形状为条形,所述搅拌桨沿着轴杆的轴向分布,所述搅拌桨的表面与隔板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6、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的表面均设有过孔,所述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的中心位置均固定套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内圈与轴杆的端面固定套接。

7、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的表面设有环形等距分布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叶片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可以增加对混合液冲击力的收集效果。

8、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和叶轮的中心位置固定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中心位置设有套孔,且套孔的内壁与轴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进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头,所述增压头的高度与叶轮的中间位置高度相同,增压头可以增加混合液的冲击力。

10、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筒与分离器本体的内壁合围有回流槽和收集槽,且回油管和出料管的一端分别与回流槽和收集槽相互连通。

11、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合围有搅拌槽,所述隔板与搅拌桨交错分布。

12、进一步的,所述回油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管程入口相互连通。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4、(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混合进料管、增压头、叶轮和可旋转的轴杆,可以在混合液进入分离筒内时冲击叶轮带动轴杆自动旋转,从而形成乱流,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分离速度,具有主动分离的功能。

15、(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隔板和搅拌桨,可以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碰撞频率,从而大大的提高油液的分离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包括分离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本体(1)通过管道连接有换热器(2)、制冷剂泵(6)和蒸发器(7),所述换热器(2)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压缩机(3)、冷凝器(4)和储液罐(5),所述分离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离筒(11),所述分离筒(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混合进料管(20),所述分离筒(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板(14)和下缓冲板(15),所述上缓冲板(14)和下缓冲板(15)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杆(16),所述轴杆(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桨(19)和叶轮(17),所述分离器本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2)和回油管(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11)的内部设有分离槽(12),所述分离槽(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隔板(13),且环形等距分布的隔板(13)沿着分离槽(12)的高度方向等距分布,所述隔板(13)的形状为扇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19)的形状为条形,所述搅拌桨(19)沿着轴杆(16)的轴向分布,所述搅拌桨(19)的表面与隔板(13)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板(14)和下缓冲板(15)的表面均设有过孔,所述上缓冲板(14)和下缓冲板(15)的中心位置均固定套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内圈与轴杆(16)的端面固定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7)的表面设有环形等距分布的叶片(24),所述叶片(24)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叶片(2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8)和叶轮(17)的中心位置固定套接有固定套(25),所述固定套(15)的中心位置设有套孔,且套孔的内壁与轴杆(16)的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进料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头(21),所述增压头(21)的高度与叶轮(17)的中间位置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11)与分离器本体(1)的内壁合围有回流槽和收集槽,且回油管(23)和出料管(22)的一端分别与回流槽和收集槽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隔板(13)之间合围有搅拌槽,所述隔板(13)与搅拌桨(19)交错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23)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换热器(2)的管程入口相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分离器本体,分离器本体通过管道连接有换热器、制冷剂泵和蒸发器,换热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压缩机、冷凝器和储液罐,分离器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离筒,分离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混合进料管,分离筒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该制冷系统中的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的混合进料管、增压头、叶轮和可旋转的轴杆,可以在混合液进入分离筒内时冲击叶轮带动轴杆自动旋转,从而形成乱流,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分离速度,具有主动分离的功能,并且通过设置的隔板和搅拌桨,可以增加分离槽内混合液的碰撞频率,从而大大的提高油液的分离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祥,管静,谢楷彪,高可林,齐学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凯新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