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8900发布日期:2023-12-14 12:0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具体为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


背景技术:

1、不同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废热可以利用,所以在冬季供暖和除霜除雾时使用热泵系统已在行业内达成共识。如果不重新开发空调箱总成壳体,冬季室内侧加热采用的内部冷凝器需要适应空调箱总成内的空间布置,因此在结构上受到了限制,由内部冷凝器替代原有传统车体积较小的暖风芯体后如何在冬季提供更多的换热量,成为内部冷凝器的重要设计目标。目前对于车用热泵系统室内冷凝器的研究,多采用双层四流程结构,对于室内冷凝器的研究主要还是在系统性能的层面,关于提升单体性能的研究很少,但是现有的装置结构复杂,端部隔板容易脱落,在室内冷凝器工作时,进口为气态制冷剂,随着冷凝过程的进行,气相越来越少,出口为液态制冷剂,因此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双层四流程冷凝器每个流程的扁管数量应逐渐减少,但现有的四个流程散热扁管平均分布,因此换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在芯体大小相同的前提下,能够较大幅度降低流阻,提升室内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在换热性能要求相同的前提下,能够节约材料成本,减轻重量,节约芯体占用空间,且采用圆形过流孔能够满足冷凝器高耐压性能要求,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包括第一集流管、第四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前后固定,第四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前后固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均匀焊接有扁管,并且第四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也均匀焊接有扁管,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其封堵的连体隔板,并且第一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的上端和下端也均对设有对其封堵的连体隔板,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的下端之间设有过流孔组一,且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的下端之间设有过流孔组二,第一集流管的上端设有室内冷凝器进口,所述第四集流管的上端设有室内冷凝器出口,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部下端设有隔板一,隔板一位于过流孔组一的上端,所述第四集流管的内部上端设有隔板二,隔板二位于室内冷凝器出口的下端,所述第三集流管的内部设有隔板三,隔板三位于过流孔组二的上端,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的个数依次减少。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流管、第四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护板,并且第一集流管、第四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的下端之间也固定有护板。

4、进一步的,所述过流孔组一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上的通孔和第四集流管上的通孔,第一集流管上的通孔和第四集流管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过流孔组二包括设置在第二集流管上的通孔和第三集流管上的通孔,且第二集流管上的通孔和第三集流管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在芯体大小相同的前提下,能够较大幅度降低流阻,提升室内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在换热性能要求相同的前提下,能够节约材料成本,减轻重量,节约芯体占用空间,且采用圆形过流孔能够满足冷凝器高耐压性能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四集流管(4)、第二集流管(10)和第三集流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10)前后固定,第四集流管(4)和第三集流管(11)前后固定,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10)之间均匀焊接有扁管(12),并且第四集流管(4)和第三集流管(11)之间也均匀焊接有扁管(12),第二集流管(10)和第三集流管(11)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其封堵的连体隔板(8),并且第一集流管(1)和第四集流管(4)之间的上端和下端也均对设有对其封堵的连体隔板(8),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四集流管(4)的下端之间设有过流孔组一(2),且第二集流管(10)和第三集流管(11)的下端之间设有过流孔组二(14),第一集流管(1)的上端设有室内冷凝器进口(7),所述第四集流管(4)的上端设有室内冷凝器出口(6),所述第一集流管(1)的内部下端设有隔板一(3),隔板一(3)位于过流孔组一(2)的上端,所述第四集流管(4)的上端设有隔板二(5),隔板二(5)位于室内冷凝器出口(6)的下端,所述第三集流管(11)的内部设有隔板三(13),隔板三(13)位于过流孔组二(14)的上端,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10)、第三集流管(11)和第四集流管(4)的个数依次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第四集流管(4)、第二集流管(10)和第三集流管(11)的上端之间固定有护板(9),并且第一集流管(1)、第四集流管(4)、第二集流管(10)和第三集流管(11)的下端之间也固定有护板(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组一(2)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上的通孔和第四集流管(4)上的通孔,第一集流管(1)上的通孔和第四集流管(4)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组二(14)包括设置在第二集流管(10)上的通孔和第三集流管(11)上的通孔,且第二集流管(10)上的通孔和第三集流管(11)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层变四流程室内冷凝器结构,包括第一集流管、第四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前后固定,第四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前后固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均匀焊接有扁管,并且第四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也均匀焊接有扁管,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其封堵的连体隔板,并且第一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的上端和下端也均对设有对其封堵的连体隔板,在芯体大小相同的前提下,能够较大幅度降低流阻,提升室内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在换热性能要求相同的前提下,能够节约材料成本,减轻重量,节约芯体占用空间,且采用圆形过流孔能够满足冷凝器高耐压性能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马延苗,程艮强,邵庚博,高延良,张建民,王博,李勇辰,王瑞瑞,何丽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