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散热风道以及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7956发布日期:2023-12-14 11:3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散热风道以及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风道,特别地涉及一种独立散热风道以及制冰机。


背景技术:

1、散热是当前制冷设备的一大重要问题,例如,散热是当前制冷设备的一大重要问题,例如,制冰机是一种用于在工业和家庭应用中制造冰块或冷却液体的设备,制冰机通过压缩式制冷技术实现制冷效果,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医疗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然而,制冰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制冰机的正常工作,需要将这些热量有效的排散出去。

2、现有的制冰机通常是利用风扇对制冰机的冷凝器进行散热,并在制冰机机身侧壁开设多个通风口进行空气对流散热,通过通风口与外部空气接触,利用热传导原理将制冰机内部的热量通过对流的方式排出。

3、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4、1、传统的通风口未设置导向风道,冷凝器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推力,使得空气很难集中流向冷凝器,影响散热效果;

5、2、传统的通风口在设在制冰机的机身侧壁,空气中的灰尘受重力影响会堆积在所述通风口位置处,且使得制冰机的内部直接与空气接触,可能导致制冰机内部元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灰,影响设备正常工作,并且进一步堆积热量,从而影响散热效果;

6、3、传统的通风口在设在制冷设备的机身侧壁,机身侧壁的多个开口影响产品的美观以及整体结构的强度,且容易藏污纳垢,滋生昆虫,从而影响制冰机的内部元器件寿命。

7、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独立散热风道以及制冰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一种独立散热风道以及制冰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散热风道与内部电子元器件直接连通、散热效果差、影响产品强度、影响产品美观以及容易积灰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独立散热风道,包括:进风罩以及与进风罩耦合连接的聚风罩;

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和所述聚风罩形成风道空间;

5、在所述聚风罩的侧方开口位置处设置有风扇;

6、通过风扇在所述风道空间内部产生散热回流。

7、优选的,所述进风罩的下方表面以及一侧的侧方表面为空白面;

8、在所述进风罩的下方表面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进风罩折边;

9、在所述进风罩的侧边位置处均匀设置有进风罩螺钉孔。

10、优选的,所述聚风罩为喇叭形结构;

11、所述聚风罩的下方表面以及一侧的侧方表面为空白面;

12、在所述聚风罩的下方表面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聚风罩折边;

13、在所述聚风罩的侧表面的侧边位置处均匀设置有聚风罩螺钉孔;

14、在所述聚风罩与所述风扇相邻的侧方表面位置处设置有风扇口;

15、所述风扇口为圆形结构,且所述风扇口的面积与所述风扇的面积相等;

16、其中,所述风扇紧贴所述风扇口。

17、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如上所述的独立散热风道的制冰机,包括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内可拆卸的设置有所述独立散热风道所述冷凝器下方设置有底座组件;

18、所述底座组件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独立散热风道。

19、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为多个翅片按照固定间距倾斜堆叠而成的方形结构;

20、所述冷凝器的迎风面尺寸大小与所述进风罩以及所述聚风罩的侧方空白面的相等;

21、其中,在所述冷凝器的前后表面部位均匀设置有冷凝器铜管。

22、优选的,所述底座组件的下表面四角位置处设置有支脚;

23、所述底座组件的内部位于所述进风罩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进风口;

24、所述进风口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过滤网;

25、其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迎风面的尺寸大小相等。

26、优选的,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凝器相邻的侧边以及所述侧边的对边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支撑位;

27、在所述进风口的后方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限位面;

28、其中,所述过滤网套设于所述过滤网支撑位以及所述过滤网限位面内侧。

29、优选的,在所述冷凝器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冷凝器铜管对应位置处套设有固定边板;

30、其中,所述固定边板的正表面上均匀开设有铜管过孔;

31、所述铜管过孔与所述冷凝器铜管一一对应;

32、所述冷凝器铜管穿过所述铜管过孔与所述冷凝器相接。

33、优选的,所述固定边板与所述进风罩相邻侧边位置处设置有进风罩配合面;

34、所述固定边板与所述聚风罩相邻侧边位置处设置有聚风罩配合面;

35、所述进风罩配合面和所述聚风罩配合面上均匀开设有固定螺钉孔;

36、所述进风罩配合面上的固定螺钉孔与所述进风罩螺钉孔一一对应;

37、所述聚风罩配合面上的固定螺钉孔与所述聚风罩螺钉孔一一对应。

38、优选的,所述进风罩配合面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孔和所述进风罩螺钉孔螺栓固定在所述进风罩的内部表面;

39、所述聚风罩配合面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孔和所述聚风罩螺钉孔螺栓固定在在所述聚风罩的内部表面;

40、其中,所述固定边板紧贴所述冷凝器的前后表面。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42、1、本发明中,进风罩、冷凝器以及聚风罩通过固定边板相连,在制冰机内部形成了散热风道,聚风罩上的风扇口位置处的风扇在工作时产生风力,风力将进风口附近的冷空气吸入进风罩内,通过进风罩的转向结构将冷空气推送至冷凝器的迎风面,冷空气通过与冷凝器的迎风面上的翅片接触,对冷凝器铜管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得到热空气,通过聚风罩的喇叭形结构将热空气排出风扇口,从而实现对制冰机的冷凝器高效散热,保证风向的单一流向,使空气充分地集中地流经冷凝器,可以保证制冰机的制冷效果稳定高效,同时还能与制冰机内部其他地方保持相对独立,防止与外界空气的直接接触;

43、2、本发明中,底座组件的支脚使得制冰机的底部与地面保持一段距离,且进风口的尺寸与冷凝器的迎风面的尺寸相当,进而保证了进风量的充足以及进风的通畅;

44、3、本发明中,过滤网支撑位的弯折结构既能承载过滤网,防止过滤网掉落,也能引导过滤网的抽拉方向,同时与过滤网限位面进行搭配,形成抽屉式结构,保证过滤网的装配到位;

45、4、本发明中,进风口开设于底座组件的内部,位于散热装置的下表面,进而提升了产品外观以及产品的强度,通过在进风口处设置过滤网,可以过滤掉吸入散热风道的空气中的灰尘,并将昆虫杂物隔绝在制冰机的外部,保障了制冰机内部的清洁;

46、5、本发明中,过滤网支撑位以及过滤网限位面的抽屉式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过滤网的抽拉与更换,在抽出过滤网后通过流水进行冲洗,可以方便地实现过滤网的清洁。



技术特征:

1.一种独立散热风道,包括:进风罩以及与进风罩耦合连接的聚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和所述聚风罩形成风道空间,在所述聚风罩的侧方开口位置处设置有风扇,通过所述风扇在所述风道空间内部产生散热回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的下方表面以及一侧的侧方表面为空白面,在所述进风罩的下方表面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进风罩折边,在所述进风罩的侧边位置处均匀设置有进风罩螺钉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罩为喇叭形结构,所述聚风罩的下方表面以及一侧的侧方表面为空白面,在所述聚风罩的下方表面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聚风罩折边,在所述聚风罩的侧表面的侧边位置处均匀设置有聚风罩螺钉孔,在所述聚风罩与所述风扇相邻的侧方表面位置处设置有风扇口,所述风扇口为圆形结构,且所述风扇口的面积与所述风扇的面积相等,所述风扇紧贴所述风扇口。

4.一种制冰机,包括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下方设置有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独立散热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多个翅片按照固定间距倾斜堆叠而成的方形结构,所述冷凝器的迎风面尺寸大小与所述进风罩以及所述聚风罩的侧方空白面的相等,在所述冷凝器的前后表面部位均匀设置有冷凝器铜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的下表面四角位置处设置有支脚,所述底座组件的内部位于所述进风罩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迎风面的尺寸大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凝器相邻的侧边以及所述侧边的对边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支撑位,在所述进风口的后方边缘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限位面,所述过滤网套设于所述过滤网支撑位以及所述过滤网限位面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器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冷凝器铜管对应位置处套设有固定边板,所述固定边板的正表面上均匀开设有铜管过孔,所述铜管过孔与所述冷凝器铜管一一对应,所述冷凝器铜管穿过所述铜管过孔与所述冷凝器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边板与所述进风罩相邻侧边位置处设置有进风罩配合面,所述固定边板与所述聚风罩相邻侧边位置处设置有聚风罩配合面,所述进风罩配合面和所述聚风罩配合面上均匀开设有固定螺钉孔,所述进风罩配合面上的固定螺钉孔与所述进风罩螺钉孔一一对应,所述聚风罩配合面上的固定螺钉孔与所述聚风罩螺钉孔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配合面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孔和所述进风罩螺钉孔螺栓固定在所述进风罩的内部表面,所述聚风罩配合面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孔和所述聚风罩螺钉孔螺栓固定在在所述聚风罩的内部表面,所述固定边板紧贴所述冷凝器的前后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散热风道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独立散热风道以及制冰机,包括:独立散热风道,其中,独立散热风道包括进风罩、聚风罩、风扇。通过进风罩、以及聚风罩在制冰机内部形成了散热风道,制冰机,包括冷凝器,冷凝器下方设有底座组件,底座组件上1独立散热风道,聚风罩上的风扇口位置处的风扇在工作时产生风力,风力将进风口附近的冷空气吸入进风罩内,通过进风罩的转向结构将冷空气推送至冷凝器的迎风面,冷空气通过与冷凝器的迎风面上的翅片接触,对冷凝器铜管上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聚风罩排出风扇口,保证风向的单一流向,使空气充分地集中地流经冷凝器,实现高效的散热,同时利用过滤网实现空间隔离,保证了散热风道内部的干净。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镔,李磊,康津,刘新炜,莫仲钊,车俊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