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8147发布日期:2023-08-14 01:4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除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冻存样本除霜,尤其涉及一种除霜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生物医疗领域,采集的生物样本需要储存在容器中放入超低温环境中进行冻存,冻存的生物样本从超低温冰箱或其他低温环境中取出时,容器表面容易结霜,无法对其进行容器上的二维码进行批量扫码或其他工作,影响冻存样本的出库和记录操作。

2、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低温板架扫码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顶壁上设有风罩,风罩上设有穿透风罩侧壁的吹风孔,还包括输出端与风罩内腔连通的鼓风机,通过设置风罩及输出端与风罩内腔连通的鼓风机实现了对板架的吹扫,从而使其表面的霜冻能够在不改变板架温度的情况下被快速扫除。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通过朝向冻存容器表面吹风的方式进行除霜,效率低下,容易发生二次结霜,影响冻存样本的扫码操作。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霜装置,以提高除霜效果,降低再次结霜的风险,提高冻存容器的扫码效率。

3、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霜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部。壳体上侧壁设有除霜区;加热部设置于壳体内部,且加热部的上端面位于除霜区内;其中,存放生物样本的冻存容器可放置于除霜区内与加热部的上端面接触进行加热除霜。

4、可选地,加热部嵌设在除霜区内,加热部的上端面低于除霜区的上侧口沿。

5、可选地,沿竖直方向上,加热部的上端面与除霜区的上侧口沿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6、可选地,加热部包括:电热板和导热垫。电热板设置于壳体内部,且上端面位于除霜区内;导热垫设置于电热板的上端面;其中,存放生物样本的冻存容器可放置于导热垫的上侧壁进行加热除霜。

7、可选地,导热垫沿竖直方向上将电热板的上端面遮挡。

8、可选地,加热部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均匀分布于加热部的上端面,以对放置的冻存容器形成支撑。

9、可选地,相邻的凸起之间限定出过流间隙。

10、可选地,该除霜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供电模块设置于壳体内部,用于对加热部供电。

11、可选地,供电模块为蓄电池,蓄电池与加热部电性连接。

12、可选地,加热部的加热温度大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除霜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通过设置除霜区和加热部,加热部的上端面设置在除霜区内,将从低温环境中出库的冻存容器具有标识码的侧壁放置在除霜区内,使冻存容器的外壁直接与加热部的上端面接触进行加热除霜。冻存容器外壁的结霜能够快速去除,从而提高除霜效果,降低冻存容器外壁再次结霜的风险,提高冻存容器的扫码效率。

15、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2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冻存样本除霜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除霜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部。壳体上侧壁设有除霜区;加热部设置于壳体内部,且加热部的上端面位于除霜区内;其中,存放生物样本的冻存容器可放置于除霜区内与加热部的上端面接触进行加热除霜。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除霜区和加热部,加热部的上端面设置在除霜区内,将从低温环境中出库的冻存容器具有标识码的侧壁放置在除霜区内,使冻存容器的外壁直接与加热部的上端面接触进行加热除霜。冻存容器外壁的结霜能够快速去除,从而提高除霜效果,降低冻存容器外壁再次结霜的风险,提高冻存容器的扫码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戴蒙,顾顺申,戴涵清,任文广,滕培坤,薛立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