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9125发布日期:2023-07-18 18:1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冰格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冰模,涉及一种制冰格。


背景技术:

1、冰格是盛水之后放在冰箱里冻冰块的一种生活用具。普通冰格:平时用的冰格都是白色,制作出来的冰块都是方形的。现在,一些超市推出了各种鲜艳颜色的冰格,形状百变。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58496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冰块盒包括底壳、上壳与冰格板,所述底壳的上端设有上壳,所述底壳与上壳之间设有冰格板,所述底壳、上壳与冰格板通过锁扣结构连接,所述冰格板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硬壳块,所述硬壳块的底部固定连接软壳块。

3、上述装置采用冰格板挤压冰块可实现脱模,但在脱模时必须将冰格板翻转过来再按压,操作不便且对于边缘位置的冰块可能存在按压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再独立按压,脱模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冰格,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冰格脱模的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制冰格,包括冰模,所述冰模上具有挡沿和若干模孔,所述挡沿朝下设置,所述模孔的下端口处均连接有将模孔下端封堵封闭的软质模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下端口边缘的位置高于所述挡沿下侧边的位置,所述软质模碗的底面位置低于该挡沿下侧边沿的位置。

4、冰模用于使用户将待冰冻的饮品倒入其内,在低温环境冰冻后形成一个个尺寸一致的小冰块,便于用户享用,模孔内壁和软质模碗内壁配合形成底部封闭的模槽,可用于容置待冰冻的饮品,在脱模时通过按压软质模碗的底部能更容易地产生形变使内部冰块脱出,冰模上的挡沿可对冰模中部结构形成防护和遮蔽。通过设置模孔下端口边缘高于挡沿下侧边,软质模碗的底面低于该挡沿下侧边沿,这样冰冻完成后,用户可以将冰模取出在平整桌面上初步朝下压动整个冰模,此时软质模碗的底面会先受到挤压形变而使冰块松动,而软质模碗受压过度时挡沿可与桌面形成接触阻止继续下压,避免软质模碗形变过大影响软质模碗与冰模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避免冰块受力过大直接飞出,也不需要额外的脱模工具,保障稳定的条件下使冰格脱模更加便捷。

5、在上述的制冰格中,所述挡沿的下侧边沿的位置高于所述软质模碗内腔底面的位置。这样避免下压后仅软质模碗自身形变的现象,保障冰模在下压至挡沿与平面抵靠时冰块能真正相对冰模产生位移,使脱模便捷的同时脱模成功率更高。

6、在上述的制冰格中,制冰格还包括位于所述冰模下方的收冰盒,所述收冰盒的外侧壁上具有绕周向布置的支撑沿,所述挡沿呈环形,该挡沿套设于收冰盒的外围且支撑于所述支撑沿上。这样冰模上脱出的冰块可在脱模后倒入收冰盒内存储,更加卫生和便捷,在制冰过程中冰模上环形的挡沿套设于收冰盒外围并与收冰盒外侧壁的支撑沿抵靠,利于增加冰模与收冰盒接合处的封闭性,避免存储的冰块受到污染,更加卫生健康。

7、在上述的制冰格中,所述冰模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边缘具有朝下设置的环形翻沿,所述环形翻沿沿竖向与所述挡沿相对且定位支撑于所述冰模的顶面上。这样盖板可遮蔽冰模顶部,减少污染的概率,盖板的环形翻沿和冰模的挡沿竖向近似对齐,利于减少灰尘杂质在水平凸出结构上的堆积,提高卫生程度。

8、在上述的制冰格中,所述盖板的底面具有若干朝下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沿竖向与所述软质模碗的中心一一相对,所述凸台的下端面与所述环形翻沿的下侧边平齐或近似平齐。这样当冰模初步脱模后仍有部分冰块未脱出时,可翻转冰模并放置在收冰盒上,通过盖板下压使凸台作用于软质模碗的底面中心,此时软质模碗仅受到局部作用利于产生更大的形变,进而使脱模不彻底的冰块可以脱出。

9、在上述的制冰格中,所述凸台的下端边缘经圆角过渡处理。这样利于降低脱模过程中凸台对软质模碗底部可能造成的刮擦损伤。

10、在上述的制冰格中,所述盖板上具有若干竖向贯通并与所述软质模碗一一相对的插孔,所述插孔贯穿所述凸台的中心。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将干净的棍棒通过插孔插入格槽内,棍棒封堵插孔可降低冰块受污染的概率,脱模后棍棒可与格槽内的冰块固连,便于用户食用时通过棍棒徒手拿取,而凸台呈环形可对棍棒形成更好的位置约束,使脱模更便捷。

11、在上述的制冰格中,所述模孔的下端口处具有内缘与模孔内壁平滑过渡的环边,所述软质模碗套设于所述环边的外围且与该环边固连。这样增加软质模碗与冰模之间的连接面积,利于增加连接配合的强度,同时即使受到过大的作用力与环边脱开时也利于自行复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3、本制冰格在冰冻完成后,用户可以将冰模取出在平整桌面上初步朝下压动整个冰模,此时软质模碗的底面会先受到挤压形变而使冰块松动,而软质模碗受压过度时挡沿可与桌面形成接触阻止继续下压,避免软质模碗形变过大影响软质模碗与冰模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避免冰块受力过大直接飞出,也不需要额外的脱模工具,保障稳定的条件下使冰格脱模更加便捷。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冰格,包括冰模(1),所述冰模(1)上具有挡沿(11)和若干模孔(12),所述挡沿(11)朝下设置,所述模孔(12)的下端口处均连接有将模孔(12)下端封堵封闭的软质模碗(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12)下端口边缘的位置高于所述挡沿(11)下侧边的位置,所述软质模碗(2)的底面位置低于该挡沿(11)下侧边沿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格,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沿(11)的下侧边沿的位置高于所述软质模碗(2)内腔底面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冰格,其特征在于,制冰格还包括位于所述冰模(1)下方的收冰盒(3),所述收冰盒(3)的外侧壁上具有绕周向布置的支撑沿(31),所述挡沿(11)呈环形,该挡沿(11)套设于收冰盒(3)的外围且支撑于所述支撑沿(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模(1)的上方设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边缘具有朝下设置的环形翻沿(41),所述环形翻沿(41)沿竖向与所述挡沿(11)相对且定位支撑于所述冰模(1)的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底面具有若干朝下凸出的凸台(42),所述凸台(42)沿竖向与所述软质模碗(2)的中心一一相对,所述凸台(42)的下端面与所述环形翻沿(41)的下侧边平齐或近似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42)的下端边缘经圆角过渡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上具有若干竖向贯通并与所述软质模碗(2)一一相对的插孔(43),所述插孔(43)贯穿所述凸台(42)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冰格,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12)的下端口处具有内缘与模孔(12)内壁平滑过渡的环边(13),所述软质模碗(2)套设于所述环边(13)的外围且与该环边(13)固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冰格,属于冰模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制冰格脱模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本制冰格包括冰模,所述冰模上具有挡沿和若干模孔,所述挡沿朝下设置,所述模孔的下端口处均连接有将模孔下端封堵封闭的软质模碗,所述模孔下端口边缘的位置高于所述挡沿下侧边的位置,所述软质模碗的底面位置低于该挡沿下侧边沿的位置。本技术保障稳定的条件下使冰格脱模更加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许富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爵品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