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4427发布日期:2024-02-02 20:5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1、制冷剂蒸汽压缩式系统经过节流装置以后会变成气液两相态然后到达蒸发器入口,气液两相态的制冷剂发生气液分离会导致进入换热管的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有的管路内液体流量较少,过早蒸干,在管路出口出现过大的过热度;而有的管路内液体流量过多,出口造成过小的过热度,二者均使得蒸发器换热面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制冷剂两相流体特别是其中的液体能否均匀分配到每一路通道中进行换热是蒸发器设计和结构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2、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优化制冷剂的分配和提升第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进口管和第一换热管。

4、所述第一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进口管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多个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对应地插设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和所述第二管的管腔内,所述第一换热管插设于所述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流入口,所述流入口的一部分相对所述流入口的另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依据气液态的制冷剂密度不同的原理,通过第一换热管的流入口的一部分相对该流入口的另一部分在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从而利用高度较高部分的流入口将其中的气态的制冷剂及时的排出,进而减少气态制冷剂对液态制冷剂的搅动而出现气蚀的问题。由此,液态的制冷剂可以均匀的分布在较低部分流入口内。也就是说利用第一换热管的流入口的一部分相对该流入口的另一部分在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为第一管内的气态制冷剂的及时排出创造了条件。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具有优化制冷剂分配的优点。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沿所述换热器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插入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第二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入口低于所述第二流入口。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高于所述第二管,且所述第一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平齐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管腔的长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低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低于在所述第二管,且所述第一端部低于所述第二端部的高度,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平齐设置,且所述第一端部低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还包括第三分管,所述第三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第三流入口,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流入口低于所述第一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入口中的至少一者。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的所述第一流入口包括所述第一分管的端口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管上的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流入口包括所述第二分管的端口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管上的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分管上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流通孔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分管的端口。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之间的高度差为△h,所述第一分管的水力直径为d,满足1/12d<△h<d。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的流通通道总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分管的流通通道的总横截面积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5。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均包括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均具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均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弯折形成的弯折管,所述弯折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弯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端口相对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便所述一部分相对所述另一部分在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相对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管段,且所述第一管段具有平齐的端口,所述第一管段相对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便在所述第一管段的端口形成倾斜设置的所述流入口。

2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具有平齐的端口。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工作时,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水平面方向,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流入口的一部分相对所述流入口的另一部分在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沿所述换热器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插入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第二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入口低于所述第二流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所述第一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一管高于所述第二管或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插设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低于所述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一管低于在所述第二管或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平齐设置,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还包括第三分管,所述第三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第三流入口,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流入口低于所述第一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入口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的所述第一流入口包括所述第一分管的端口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管上的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流入口包括所述第二分管的端口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管上的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分管上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流通孔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分管的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分管插入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的长度之间的高度差为△h,所述第一分管的水力直径为d,满足1/12d<△h<d。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的流通通道总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分管的流通通道的总横截面积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5。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端口相对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便所述一部分相对所述另一部分在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4和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具有平齐的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器工作时,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水平面方向,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流入口的一部分相对所述流入口的另一部分在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进口管和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进口管与所述第一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多个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对应地插设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和所述第二管的管腔内,所述第一换热管插设于所述第一管内的一段具有流入口,所述流入口的一部分相对所述流入口的另一部分在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具有优化制冷剂的分配和提升第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曹爱萍,蒋建龙,金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