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93779发布日期:2024-03-13 20:4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具体是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1、压缩机在吸入冷媒的过程中,冷媒中或多或少都会含有未完全气化的液态冷媒。为减少液态冷媒进入气缸,在压缩机吸气管处设置气液分离器,来分离未完全气化的液态冷媒。

2、根据专利号为cn217988655u的专利公开了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筒体、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筒体上端和下端的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封头、下封头和外筒体之间合围形成有密闭腔体,下封头上与密闭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排水口,上封头与密闭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出气口,靠近上封头一端的所述外筒体的侧壁上与密闭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气口,位于密闭腔体内的所述上封头上固定有内筒体,外筒体的内侧壁上位于内筒体和下封头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与下封头之间形成有储水室,隔板上设置有气液分离板,隔板上位于气液分离板的一侧设置有落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小巧紧凑,气液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3、但是上述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气液是高压高速的状态进入到外筒体内,并且外筒体内没有对气液流速进行缓冲降低,使得进入的气液流速过快,会把已经碰撞着壁的液体以及内筒体内壁的液体重新带走,导致分离效率下降,易出现气液分离不完全的情况出现,难以保证气液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具有缓冲降低进入到筒体内气液流速以及提高了气液分离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进气管、排液管和排气管,还包括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固连在筒体内的第一阻流板和转动设置在第一阻流板底部的转筒,所述第一阻流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转筒的表面固连有第一气液分离板,且第一气液分离板的表面开设有集液槽,所述进气管位于第一气液分离板的一侧。

3、集液机构,所述集液机构包括固连在筒体内的集液斗,所述排液管连通在集液斗的底部,所述集液斗的内壁固连有隔板,且隔板与集液斗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液口。

4、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固连在筒体内的顶板和固连在顶板底部的集液筒,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排气管的底端延伸至集液筒内,所述集液筒的底部连通有集液管。

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筒的表面固连有分散板,所述第一气液分离板呈圆周阵列排列,且集液槽设置为若干个。

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第一阻流板与筒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顶板与筒体连接处。

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壁固连有气液分离斗,所述气液分离斗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口。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集液筒的内壁固连有第二气液分离板,所述第二气液分离板的底部固连有第二阻流板,且第二阻流板位于气液分离斗的正上方。

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集液管的底端依次贯穿气液分离斗、第一阻流板、转筒和隔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机构、集液机构以及排气机构之间的配合设置下,能够将高压高速的冷媒气液通过进气管输送至筒体内,将吹动第一气液分离板使转筒旋转,使气液冷媒充分的与第一气液分离板和分散板接触,并且也达到了降低气液冷媒的输送速率,以保证更充分的气液分离效果,由于第一气液分离板在旋转下,从而使第一气液分离板和分散板上的液体将朝筒体的内壁甩去,以保证对液体的收集,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效果,当气液上升至第一阻流板上方时,由于气液从第一阻流板的侧边处上升,因此使气液不会直接到达气液分离斗上方,会使气液在气液分离斗底部的周围进行气液分离,使气液中的液体会吸附在气液分离斗底部,并逐渐向下滴落,在通过第一阻流板向下导流,且气液分离斗底部的气液只能够通过中部的通气口向上输送,因此能够避免气液分离不够充分,当冷媒气液进入到集液筒内时,可继续对气液进行分离,以减少气液中的液体从排气管处排出,收集集液筒内的液体,使液体通过集液管流入集液斗内进行收集排出,并且在集液管的底端处也设置第二气液分离板,防止进入到到集液管内的气体进入到排液管内,最终使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保证了气液分离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进气管(2)、排液管(3)和排气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固连在筒体(1)内的第一阻流板(21)和转动设置在第一阻流板(21)底部的转筒(24),所述第一阻流板(2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2),所述转筒(24)的表面固连有第一气液分离板(25),且第一气液分离板(25)的表面开设有集液槽(26),所述进气管(2)位于第一气液分离板(25)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24)的表面固连有分散板(23),所述第一气液分离板(25)呈圆周阵列排列,且集液槽(26)设置为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2)开设在第一阻流板(21)与筒体(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开口(42)开设在顶板(41)与筒体(1)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固连有气液分离斗(51),所述气液分离斗(51)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口(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筒(43)的内壁固连有第二气液分离板(45),所述第二气液分离板(45)的底部固连有第二阻流板(46),且第二阻流板(46)位于气液分离斗(51)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44)的底端依次贯穿气液分离斗(51)、第一阻流板(21)、转筒(24)和隔板(3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冷媒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筒体、进气管、排液管和排气管,还包括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固连在筒体内的第一阻流板和转动设置在第一阻流板底部的转筒,所述第一阻流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转筒的表面固连有第一气液分离板。本技术能够将高压高速的冷媒气液通过进气管输送至筒体内,将吹动第一气液分离板使转筒旋转,使气液冷媒充分的与第一气液分离板和分散板接触,并且也达到了降低气液冷媒的输送速率,以保证更充分的气液分离效果,由于第一气液分离板在旋转下,从而使第一气液分离板和分散板上的液体将朝筒体的内壁甩去,以保证对液体的收集,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余仲琪,解立朝,方侠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森大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