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1、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它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正在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中,而服务器运算处理能力的提高,芯片的发热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2、传统技术中,针对于服务器的散热,一般是采用风冷或水冷加风冷的方式,但是,水冷系统占用空间较大、且安装不慎或者材料不佳时,容易发生漏水,进而损坏服务器内部的零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82009216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级计算机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中间换热器、液态金属泵以及贴设在超级计算机的待冷却部件上的集热器。
3、然而,上述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4、上述冷却系统通过液态金属循环回路来冷却级计算机中的待冷却部件,并通过制冷剂循环回路来冷却液态金属循环回路中的液态金属,但是,由于该系统的液态金属循环回路是直接与待冷却部件串联,即该系统的散热回路较为单一,使得散热效果较差、能耗低,另一方面,上述冷却系统没有加热回路,针对冷却温度不宜过低的设备,上述系统无法针对性地对进入待冷却部件的冷却液的温度精准控制,以实现有效的保护机制,即对设备使用环境的通配性较差。
5、因此,亟需一种散热效果较佳、能耗低,且能够适配于设备不同的使用环境的散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能耗低,且能够适配于设备不同的使用环境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及服务器。
2、本公开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包括:
4、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膨胀器及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膨胀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依次首尾相连,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压缩,并使制冷剂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膨胀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
5、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压泵及蓄冷储能件,所述第一压泵、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蓄冷储能件顺序连通,所述第一压泵还用于与设备的出液端连通,所述蓄冷储能件还用于与所述设备的进液端连通,以形成冷却液通过的冷却回路,所述蓄冷储能件内设有蓄冷储能介质,当冷却液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制冷剂换热后流入所述蓄冷储能件时,所述蓄冷储能介质使冷却液温度恒定;
6、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冷却机构对应,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液加热,以使进入所述设备的冷却液温度升高。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为加热水箱,所述第二换热器为丝管换热器,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加热。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二压泵及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压泵与所述第一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还与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压泵还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三换热器加热。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加热。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还包括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一回收管道及第二回收管道,所述第一流量阀安装于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回收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阀及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回收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流量阀安装于所述第二回收管道或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量阀为双通阀,所述第二流量阀安装于所述第二回收管道;及/或,
12、所述第二流量阀为三通阀,所述第二流量阀安装于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及/或,
13、所述第一流量阀为三通阀,所述第一流量阀安装于所述设备及所述蓄冷储能件之间的管路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节流膨胀器相连通;及/或,
15、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二储液器,所述第二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防反向保护件,所述防反向保护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设备之间;及/或,
17、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冷凝风扇,所述冷凝风扇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及/或,
19、所述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还包括流量器,所述流量器安装于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所述流量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液流量。
20、一种服务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2、1、上述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以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冷凝放热及节流膨胀器节流降压,以使进入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低温低压,由于第二换热器分别与第一压泵及蓄冷储能件连通,使得冷却机构的冷却液与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入设备,以对设备进行散热。进一步地,由于蓄冷储能件内设有蓄冷储能介质,根据蓄冷储能介质的相变原理,蓄冷储能介质的吸热或散热可使冷却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以确保从蓄冷储能装置进入设备的冷却液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保证散热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使得散热效果更佳,且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23、2、上述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针对于冷却温度不宜过低的设备,当由于环境温度过低导致进入设备的冷却液温度过低时,可启动加热机构对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进行加热,使得进入设备的冷却液温度升高,以快速实现系统的加热功能,更加适配于设备不同的使用环境。
1.一种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为加热水箱,所述第二换热器为丝管换热器,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对应,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二压泵及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压泵与所述第一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还与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压泵还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三换热器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还包括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一回收管道及第二回收管道,所述第一流量阀安装于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回收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阀及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回收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流量阀安装于所述第二回收管道或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回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阀为双通阀,所述第二流量阀安装于所述第二回收管道;及/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第一储液器,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节流膨胀器相连通;及/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防反向保护件,所述防反向保护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泵及所述设备之间;及/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冷凝风扇,所述冷凝风扇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及/或,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加热储能散热的液冷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