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卧式高效满液式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管壳式换热器,特别是一种卧式高效满液式蒸发器。
传统的卧式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见
图1所示,它是由壳体1和传热管2组成,在壳体内制冷剂气液混合体入口5处装有一小块缓冲板3,该缓冲板防止汽液混合体直接冲击传热管2,在壳体顶部回气口4处装有挡液板6,以阻挡液体,使纯气体通过回气口流,出,回气口设有两个。它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或工质在传热管外的壳体内发生沸腾相变而吸热,冷却(或冷凝)在传热管内流动的纯液态的载冷剂(或发生相变的另一工质)。这种蒸发器由于回气口、挡液板和缓冲板的结构不甚合理,不能保证容器内制冷剂沿壳体轴向沸腾均匀,回气口容易带液。因此,它的传热系数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使制冷剂沿着壳体轴向沸腾均匀导致传热系数高的卧式高效满液式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由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卧式高效满液式蒸发器,由壳体和传热管组成,传热管位于壳体内,其特殊之处在于在所述壳体内底部的入口处有一块均液板,该均液板上有许多小孔;在上述壳体顶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回气口;在壳体内靠近回气口一侧的分离空间内有一排或二排过热传热管。
上述结构具有如下作用1.多个回气口和均液板可防止进入壳体内的制冷剂汽液混合体直接冲击传热管,使制冷剂沿着壳体轴向沸腾均匀,液体高度相近。
2.多个回气口与传统的一个或二个回气口比较,制冷剂汽体在分离空间内的流向更垂直于蒸发器壳体轴向,因而,汽体的流速慢,气液容易分离。
3.用过热传热管代替传统的挡液板,既能挡液,使汽体流动分布均匀,又能与汽体换热,充分保证纯气体通向回气口,并且减少阻力。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术三个方面的作用,因而,该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在相同的传热管的情况下高于传统蒸发器传热系数10%~30%。例,采用一种表面多孔铜管传热管,传统蒸发器传热系数为2984W/m2·K而该高效蒸发器传热系数为3521W/m2·K。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是传统卧式满液式蒸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2,壳体1呈水平放置,传热管2沿壳体1的水平向安装在壳体1内,传热管2内通入载冷剂,壳体1内通入制冷剂汽液混合体,壳体1的入口5位于壳体的下方,在壳体的顶部有四个回气口4,制冷剂汽液混合体从入口5流入壳体1内,在壳体1内蒸发后,纯气体由四个回气口4流出。在壳体内靠近入口5处装有一块均液板7,该均液板7沿壳体轴向的长度大于相距最远两回气口4之间的距离,均液板7上开有许多小孔,以便制冷剂均匀地通过,在壳体内靠近回气口4一侧的分离空间9内装有一排过热传热管8,该过热传热管8与传热管2相通。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高效满液式蒸发器,由壳体和传热管组成,传热管位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1)在所述壳体内底部的入口处有一块均液板,该均液板上有许多小孔;(2)在所述壳体顶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回气口;(3)在壳体内靠近回气口一侧的分离空间内有一排或二排过热传热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液板沿壳体轴向的长度大于相距最远两回气口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一种卧式高效满液式蒸发器,由壳体(1)和传热管(2)组成,传热管(2)位于壳体(1)内,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内底部的入口(5)处装有一块均液板(7),该均液板(7)上有许多小孔,在所述壳体顶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回气口(4),在壳体内靠近回气口(4)一侧的分离空间(9)内有过热传热管(8)。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它能使制冷剂沿着壳体轴向沸腾均匀,从而导致它的传热系数大。
文档编号F25B39/00GK2205946SQ9423814
公开日1995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31日
发明者陈新建 申请人:陈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