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模式切换阀、节流元件及储液器;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流路上设有节流元件;其还包括:模式切换流路,其中设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二流路上设有储液器,并且每个流路可控地开通或者关闭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式,其中,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模式切换阀、所第一换热器、第一流路、第二换热器、模式切换阀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或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模式切换阀、第二换热器、第二流路、第一换热器、模式切换阀到压缩机的吸气口。这有效避免了在制冷模式下使制冷媒介流经储液器而导致的冷量损失。
【专利说明】
热泵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及卫生热水供应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栗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标准热栗系统或具有热回收的热栗系统中,由于在不同功能模式下所需要参与循环的制冷媒介的量不同,为保证在不同功能模式下均能实现较高的性能,通常会在系统中布置储液器来调节实际工作所需的制冷媒介量。例如,美国专利US5551249公开了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热栗系统,其系统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该系统具有压缩机10、热回收冷凝器34、冷凝器134、蒸发器100、储液器28、及储液罐中的两个旁通阀52、58。其具有制冷、制热及制热水等多种工作模式,也采用了储液器28来调节制冷媒介,是一种典型的具有热回收的热栗系统。然而,在此类热栗系统中共同存在一项技术难题,即当其运行常规的制冷模式时,同样会有制冷媒介储存在储液器中,这会直接导致相当多的冷却能力衰减,从而直接影响到在制冷模式下的最终制冷量。但仅仅为了制冷模式的改善而去除掉储液器同样得不偿失,因为这将影响到制热模式及制热水模式等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性能。因此,期望能够设计出一种使制冷媒介在制冷模式下不流经储液器,而在其他模式下能够正常流经储液器的热栗系统。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热栗系统及其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栗系统难以避免在制冷模式下使制冷媒介流经储液器而导致的冷量损失问题。
[000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栗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模式切换阀、节流元件及储液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流路上设有所述节流元件;其还包括:模式切换流路,所述模式切换流路中设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上设有储液器,并且每个流路可控地开通或者关闭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式,其中,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000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热栗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热回收换热器、模式切换阀、节流元件及储液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热回收换热器任意两者之间的流路上均设有所述节流元件,其还包括:模式切换流路,所述模式切换流路中设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第二流路和/或所述第三流路和/或所述第四流路上,并且每条流路可控地开通或者关闭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式,其中,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在制冷热回收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在制热水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第四流路、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具有第一公共流路,所述储液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共流路上。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具有第二公共流路,所述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公共流路上。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在所述第二公共流路的下游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的通断的电磁阀。
[0009]可选地,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电磁阀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储液器的出口间布置旁通流路及位于所述旁通流路上的控制阀。
[0010]可选地,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电磁阀之间的流路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的出口间还设有第五流路,所述第五流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除霜电磁阀。
[0011]可选地,所述模式切换流路包括第一三通端口、第二三通端口、第三三通端口、第四三通端口及多通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流路为从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经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的流路;和/或所述第二流路为从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经所述第四三通端口、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的流路;和/或所述第三流路为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经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的流路;和/或所述第四流路为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经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到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的流路。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多通端口第一端连接,第一三通端口第三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三通端口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多通端口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端口第三端通过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多通端口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连接。
[0013]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第二端之间设有第四单向阀;和/或在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
[0014]可选地,所述模式切换阀具有第一切换位置、第二切换位置、第三切换位置及第四切换位置;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热回收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热回收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
[0015]可选地,所述模式切换阀包括第一四通阀及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具有al端口、bl端口、Cl端口及dl端口,所述第二四通阀具有a2端口、b2端口、c2端口及d2端口;其中,所述a I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b I端口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所述Cl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dl端口与所述a2端口连接,所述b2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c2端口与所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d2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bl端口和所述Cl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b2端口连通,所述c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和/或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bI端口和所述cI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所述b2端口和所述c2端口连通;和/或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bl端口连通,所述C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b2端口连通,所述c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和/或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bl端口和所述Cl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所述b2端口和所述c2端口连通。
[00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一种用于如前所述的热栗系统的调节方法,其中,当所述热栗系统从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冷热回收模式或所述制热水模式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时,开启所述控制阀,使所述旁通流路导通,且将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冷热回收模式或所述制热水模式中残留在所述储液器中的制冷媒介引导回所述第一流路中。
[0017]根据本发明的热栗系统,通过制冷流路的布置,使得该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时,能够使制冷媒介不流经储液器,从而避免了冷量损失,有效提高制冷效率;与此同时,当该系统以其他功能模式运行使,使制冷媒介能够流经储液器,且按需将部分制冷媒介储存在储液器中,保持该系统在其他功能模式下的可靠性。因此,有效提高了本发明热栗系统各个功能模式的工作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热栗系统的调节方法,使该热栗系统在由任意功能模式向制冷模式切换时,将储存在储液器中的制冷媒介引导回在制冷模式下循环的系统流路中,大大改善其以制冷模式运行的效率,并因而提高整个热栗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热栗系统的系统示意图,以及图2是本发明的热栗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附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栗系统,该热栗系统包括压缩机11,模式切换阀12、第一换热器13、第二换热器14、热回收换热器15、节流元件1613及模式切换流路16。
[0020]其中模式切换流路16设有具有节流元件1613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以及第四流路,并且每个流路可控地开通或者关闭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式。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以及第四流路具有第二公共流路,其中节流元件1613设置在第二公共流路上。如此可实现四条流路共用一个节流元件1613,在达到节流效果的同时还大大降低零部件成本。此外,在第二流路、第三流路以及第四流路上设有储液器,而在第一流路不设置储液器,如此布置使得该系统在制冷模式下不会有制冷媒介流经储液器,避免制冷时较大的过冷损失,而在其他模式下仍存在制冷媒介流经储液器,实现所需的制冷媒介暂储功能。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流路、第三流路以及第四流路具有第一公共流路,而储液器1614可以设置在该第一公共流路上,如此实现了使用一个储液器来达成多条流路的储液效果,大大降低零部件成本。
[0021]应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栗系统,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经由模式切换阀12、第一换热器13、模式切换流路16的第一流路、第二换热器14、模式切换阀12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 ;和/或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经由模式切换阀12、第二换热器14、模式切换流路16的第二流路、第一换热器
13、模式切换阀12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 ;和/或在制冷热回收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经由模式切换阀12、热回收换热器15、模式切换流路16的第三流路、第二换热器14、模式切换阀12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 ;和/或在制热水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经由模式切换阀12、热回收换热器15、模式切换流路16的第四流路、第一换热器13、模式切换阀12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
[0022]其中,应当知道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及原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将这种在制冷模式下绕过储液器的流路设计应用于常规的、不具有热回收流路的热栗系统中。例如,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将布置热回收换热器15所在的流路去除掉,即可实现上述应用。
[0023]如下将详细介绍热栗系统各个部分的构造。
[0024]首先介绍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流路16的具体构成。该模式切换流路16包括第一三通端口 1601、第二三通端口 1602、第三三通端口 1603、第四三通端口 1604及多通端口 1605。第一三通端口 1601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3连接,第一三通端口 1601第二端通过第一电磁阀1606与多通端口 1605第一端连接,第一三通端口 1601第三端通过第一单向阀1608与第二三通端口 1602第一端连接;第二三通端口 1602第二端通过节流元件1613与多通端口 1605第二端连接,第二三通端口 1602第三端通过储液器1614与第四三通端口1604第一端连接;第三三通端口 1603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14连接,第三三通端口 1603第二端通过第二电磁阀1607与多通端口 1605第三端连接,第三三通端口 1603第三端通过第二单向阀1609与第四三通端口 1604第三端连接;第四三通端口 1604第二端通过第三单向阀1610与热回收换热器15连接。
[0025]应当知道的是,本发明中模式切换流路16中所包括的各条流路并非一定为彼此从上游至下游完全独立开的流路。正如上文所述,其可具有第一公共流路和/或第二公共流路。此外,出于管路布置的成本、空间、流程及系统优化等方面的考量,还可以将这些流路设计成共用部分管路。例如,这些流路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布置如下:第一流路为从第一三通端口 1601经第二三通端口 1602、节流元件1613、多通端口 1605到第三三通端口 1603的流路;和/或第二流路为从第三三通端口 1603经第四三通端口 1604、储液器1614、第二三通端口 1602、节流元件1613、多通端口 1605到第一三通端口 1601的流路;和/或第三流路为从第四三通端口 1604经储液器1614、第二三通端口 1602、节流元件1613、多通端口 1605到第三三通端口 1603的流路;和/或第四流路为从第四三通端口 1604经储液器1614、第二三通端口 1602、节流元件1613、多通端口 1605到到第一三通端口 1601的流路。
[0026]如上所述,为保证每条流路均能够单独导通或切断,各条流路上均应设置控制其通断的电磁阀。此类电磁阀的位置优选地设置在第二公共流路的下游。然而,应当知道的是,并非需要在每条流路上均单独设置一个电磁阀来控制其通断,通过合理的流路设计和部件布置也可以实现用一个电磁阀或若干电磁阀来实现控制多条流路中任意一条的通断。例如,根据上文所述的工作过程可知,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1606和/或第二电磁阀1607这两个电磁阀的开闭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热栗系统中的模式切换流路16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中任意一条流路的导通和/或关闭。
[0027]此外,本发明还设有包括控制阀1615的旁通流路,此条流路可连接在节流元件1613和第一电磁阀1606/第二电磁阀1607之间的流路与储液器1614之间,也即多通端口1605的第四端与储液器1614之间,以用于通过压差将残留在储液器1614中的制冷媒介引导回流路中。
[0028]此外,本发明还设有包括除霜电磁阀1619的第五流路,此条流路可连接在节流元件1613和第一电磁阀1606/第二电磁阀1607之间的流路与热回收换热器15的出口之间,也即多通端口 1605的第四端与热回收换热器15的出口之间,以用于通过将特定模式下的制冷媒介引导至热回收换热器15吸收其热量来实现对第一换热器13的除霜。
[0029]其次,本发明的热栗系统的模式切换阀12具有第一切换位置、第二切换位置、第三切换位置及第四切换位置。在第一切换位置下,模式切换阀12分别连通压缩机11的出气口和第一换热器13,以及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第二换热器14 ;在第二切换位置下,模式切换阀12分别连通压缩机11的出气口和第二换热器14,以及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第一换热器13 ;在第三切换位置下,模式切换阀12分别连通压缩机11的出气口和热回收换热器15,以及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第二换热器14 ;在第四切换位置下,模式切换阀12分别连通压缩机11的出气口和热回收换热器15,以及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第一换热器13。
[0030]应当知道的是,本发明的模式切换阀12可以是单个阀件,也可是多个阀件的组合,例如,其可为五通阀或两个四通阀的组合。只要该模式切换阀12能够实现分别与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出气口、第一换热器13、第二换热器14、热回收换热器15连接即可。置于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存在多种,而本实施例所给出的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方式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不付出创造性劳动而对模式切换阀12各端口与压缩机11的吸气口和出气口、第一换热器13、第二换热器14、热回收换热器15等部件的连接方式作出修改或调整,此类修改或调整均应纳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1]如本发明附图2示意性所示,本文将详细说明一种优选的连接方式,此时模式切换阀12包括第一四通阀121和第二四通阀122,第一四通阀al端口 1211连接压缩机11的排气口,第一四通阀bl端口 1212连接热回收换热器15,第一四通阀Cl端口 1213连接压缩机11吸气口,第一四通阀dl端口 1214连接第二四通阀al端口 1221,第二四通阀bl端口1222连接第一换热器13,第二四通阀Cl端口 1223连接压缩机11吸气口,第二四通阀dl端口 1224连接第二换热器14。这种连接方式具体地给出了一种体现本发明本质的流路。
[0032]根据上文对模式切换流路16及模式切换阀12的具体介绍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其他常规制冷部件应有的理解,经由通断电来控制模式切换阀12的位置切换和模式切换流路16中的第一电磁阀1606和第二电磁阀1607的开闭,此热栗系统可以实现四种不同的制冷剂流动循环,并因此可以实现四种不同的空气调节和/或制取热水的工作模式。
[0033]优选地,部分常规电磁阀仅能保证单方向的完全关闭。因此,为保证本发明的热栗系统的通用性,还可在第一电磁阀1606和第一三通端口 1601之间、第二电磁阀1607和第三三通端口 1603之间、控制阀1615下游处的旁通流路上、储液器1614和第二三通端口 1602之间及除霜电磁阀1619下游的第五流路上分别设置第四单向阀1611、第五单向阀1612、第六单向阀1616、第七单向阀1617及第八单向阀1618。通过单向阀与电磁阀和/或控制阀的配合彻底地实现控制所在流路的通断。
[0034]可选地,还可在压缩机11的吸气口设置气液分离器17,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1从而造成液击现象。
[0035]可选地,为了实现节流元件1613的节流程度可调节,可以使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元件1613。
[0036]如下将对照本发明的热栗系统描述其工作过程及各个控制阀的控制方法:
当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一电磁阀1606断电,第二电磁阀1607上电,第一四通阀121上电,第二四通阀122断电,高压高温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流出,经第一四通阀al端口 1211、第一四通阀dl端口 1214、第二四通阀a2端口 1221、第二四通阀b2端口 1222流入第一换热器13放热,而后流出高压中温的制冷剂,并依次通过第一三通端口 1601、第一单向阀1608、第二三通端口 1602,经节流元件1613节流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经多通端口 1605、第二电磁阀1607、第五单向阀1612、第三三通端口 1603流入第二换热器14中吸热,而后流出更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并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d2端口 1224、第二四通阀c2端口 1223和气液分离器17流回压缩机11吸入口,由此完成制冷模式运行。
[0037]当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电磁阀1606上电,第二电磁阀1607断电,第一四通阀121上电,第二四通阀122上电,高压高温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流出,经第一四通阀al端口 1211、第一四通阀dl端口 1214、第二四通阀a2端口 1221、第二四通阀d2端口 1224流入第二换热器14中放热,而后流出高压中温的制冷剂,并依次通过第三三通端口 1603、第二单向阀1609、第四三通端口 1604,经储液器1614储存部分制冷媒介后,通过第七单向阀1617流向节流元件1613,并经节流元件1613节流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经多通端口1605、第一电磁阀1606、第一三通端口 1601流入第一换热器13中吸热,而后流出更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并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b2端口 1222、第二四通阀c2端口 1223和气液分离器17流回压缩机11吸入口,由此完成制热模式运行。
[0038]当运行制冷热回收模式时,第一电磁阀1606断电,第二电磁阀1607上电,第一四通阀121断电,第二四通阀122断电,高压高温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流出,经第一四通阀al端口 1211、第一四通阀bl端口 1212、流入热回收换热器15中放热,而后流出高压中温的制冷剂,并依次通过第三单向阀1610、第四三通端口 1604,经储液器1614储存部分制冷媒介后,通过第七单向阀1617流向节流元件1613,经节流元件1613节流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经多通端口 1605、第二电磁阀1607、第三三通端口 1603流入第二换热器14中吸热,而后流出更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并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d2端口 1224、第二四通阀c2端口 1223和气液分离器17流回压缩机11吸入口,由此完成制冷热回收模式运行。
[0039]当运行制热水模式时,第一电磁阀1606上电,第二电磁阀1607断电,第一四通阀121断电,第二四通阀122上电,高压高温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流出,经第一四通阀al端口 1211、第一四通阀bl端口 1212、流入热回收换热器15中放热,并依次通过第三单向阀1610、第四三通端口 1604,经储液器1614储存部分制冷媒介后,通过第七单向阀1617流向节流元件1613,经节流元件1613节流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经多通端口 1605、第一电磁阀1606、第一三通端口 1601流入第一换热器13中吸热,而后流出更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并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b2端口 1222、第二四通阀c2端口 1223和气液分离器17流回压缩机11吸入口,由此完成制热水模式运行。
[0040]当运行制热和热回收模式时,断开第二电磁阀1607,连通第一电磁阀1606,先将第一四通阀121和第二四通阀122按制热模式或制热水模式的通断电状态进行供电,由此热栗系统先按制热模式或制热水模式运行,待满足用户设定的条件后,再将第一四通阀121和第二四通阀122按制热模式或制热水模式中的另一种模式的通断电状态进行供电,由此热栗系统再按制热模式或制热水模式中的另一种运行。
[0041 ]当从制热模式、制冷热回收模式或制热水模式切换至制冷模式时,打开控制阀1615,导通旁通流路。此时在其他工作模式中残留在储液器1614中的制冷媒介经由控制阀
1615、第六单向阀1616流入节流元件1613下游的流路中,并随同其他制冷媒介一起参与制冷模式的工作循环。
[0042]当因设备需要而运行除霜模式时,打开除霜电磁阀1619,导通第五流路。此时制冷媒介经由除霜电磁阀1619、第八单向阀1618回流至热回收换热器15中吸收其热量,从而达到对第一换热器13的除霜效果。
[0043]如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对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特征进行等同的改型或变型,毫无疑问,这些改变的实施方式也将落入权利要求书所覆盖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模式切换阀、节流元件及储液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流路上设有所述节流元件;其还包括: 模式切换流路,所述模式切换流路中设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上设有所述储液器,并且每条流路可控地开通或者关闭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式,其中, 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 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2.—种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热回收换热器、模式切换阀、节流元件及储液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热回收换热器任意两者之间的流路上均设有所述节流元件,其还包括: 模式切换流路,所述模式切换流路中设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第二流路和/或所述第三流路和/或所述第四流路上,并且每条流路可控地开通或者关闭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式,其中, 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 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 在制冷热回收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和/或 在制热水模式下,制冷媒介循环流向为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经由所述模式切换阀、所述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第四流路、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模式切换阀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 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具有第一公共流路,所述储液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共流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具有第二公共流路,所述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公共流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在所述第二公共流路的下游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及第四流路的通断的电磁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电磁阀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储液器的出口间布置旁通流路及位于所述旁通流路上的控制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电磁阀之间的流路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的出口间还设有第五流路,所述第五流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除霜电磁阀。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流路包括第一三通端口、第二三通端口、第三三通端口、第四三通端口及多通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流路为从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经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的流路;和/或 所述第二流路为从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经所述第四三通端口、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的流路;和/或 所述第三流路为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经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的流路;和/或 所述第四流路为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经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三通端口、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多通端口到到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的流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多通端口第一端连接,第一三通端口第三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三通端口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多通端口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端口第三端通过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多通端口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三通端口第二端通过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一三通端口第二端之间设有第四单向阀;和/或在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三通端口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11.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阀具有第一切换位置、第二切换位置、第三切换位置及第四切换位置; 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 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 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热回收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 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下,所述模式切换阀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热回收换热器;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切换阀包括第一四通阀及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具有al端口、bl端口、Cl端口及dl端口,所述第二四通阀具有a2端口、b2端口、c2端口及d2端口;其中,所述al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bl端口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连接,所述Cl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dl端口与所述a2端口连接,所述b2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c2端口与所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d2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bl端口和所述Cl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b2端口连通,所述c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和/或 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bl端口和所述Cl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所述b2端口和所述c2端口连通;和/或 在所述第三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bl端口连通,所述C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b2端口连通,所述c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和/或 在所述第四切换位置下,所述al端口和所述dl端口连通,所述bl端口和所述Cl端口连通,所述a2端口和所述d2端口连通,所述b2端口和所述c2端口连通。13.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栗系统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热栗系统从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冷热回收模式或所述制热水模式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时,开启所述控制阀,使所述旁通流路导通,且将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冷热回收模式或所述制热水模式中残留在所述储液器中的制冷媒介引导回所述第一流路中。
【文档编号】F25B49/02GK105823267SQ20151000794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8日
【发明人】王微涓, 李海军, 申广玉, 付赢正
【申请人】开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