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7668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风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进行冷风通道的开闭的罩处设置引导机构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产生冷风的泄漏、罩的动作故障的风门装置。风门装置具有:支承体、在与支承体之间构成冷风通道的罩、以及在罩向从支承体分离的方向和靠近的方向直动时引导罩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具有从支承体沿罩的直动方向延伸的引导轴、和罩的引导孔。引导轴的外径随着从引导轴的根部侧朝向末端侧而变细。因此,即使在使罩向靠近支承体的方向直动时,也能够抑制冷风的泄漏。并且,在使罩向从支承体分离的方向直动从而使冷风通道成为开状态时,由于间隙大,因此罩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专利说明】
风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冷风通道的风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关于用于切换向冰箱内提供的冷风的供给量的风门装置,提出一种将帽(罩)盖住冷风的吐出口并通过使帽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来切换冷风通道的开度方式的风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一118317号公报
[0004]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方式中,在帽(罩)的内侧设置对帽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使帽直动时的姿势,优选设置沿移动方向引导帽的引导机构。作为该引导机构,虽然优选在帽和支承帽的支承体中的一方设置引导轴,并在另一方设置供引导轴嵌合的引导孔,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以不产生冷风的泄漏的方式使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变小。但是,如果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设定为较小,则存在以下的问题:引导轴成形时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收缩会使帽的移动不能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0005]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风门装置,其即使在进行冷风通道的开闭的罩处设置引导机构,也不容易产生冷风的泄漏、罩的动作故障。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涉及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体;罩,在其与所述支承体之间构成冷风通道;驱动机构,其使所述罩向靠近所述支承体的方向直动从而使所述冷风通道成为闭状态,并且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罩向从所述支承体分离的方向直动从而使所述冷风通道成为开状态;以及引导机构,其在所述罩向从所述支承体分离的方向以及向靠近所述支承体的方向直动时引导所述罩,所述引导机构具有:引导轴,其从所述罩和所述支承体中的一方沿所述罩的直动方向延伸;和引导孔,其形成于所述罩和所述支承体中的另一方,且所述引导轴嵌合于所述引导孔,所述引导轴的外径随着从引导轴的根部侧朝向末端侧而变细。
[0007]在本发明中,设置有在罩直动时引导罩的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使用的引导轴的外径随着从根部侧朝向末端侧而变细。因此,在使罩向靠近支承体的方向直动从而使冷风通道成为闭状态时,由于引导轴的根部侧位于引导孔内,因此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小。因此,能够抑制冷风从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泄漏。并且,在使罩向从支承体分离的方向直动从而使冷风通道成为开状态时,引导轴的末端侧位于引导孔内。因此,即使因冷风冷却引导轴而产生引导轴倾斜那样的变形、结冰的情况,由于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大,因此罩也可顺利地直动。因此,罩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0008]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驱动部,其被所述支承体支承;旋转体,其由所述旋转驱动部驱动而旋转,并配置于所述罩的内侧;以及丝杠机构,其在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罩之间构成,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转换为所述罩的沿所述旋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直动动作。
[0009]在本发明中,优选从所述罩的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机构配置于所述旋转驱动部与所述罩的外周侧端部之间,由于所述引导轴在所述末端侧的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形成为锥形,因此所述引导轴的外径随着从所述根部侧朝向所述末端侧而变细。根据该结构,即使因冷风冷却引导轴而产生引导轴向内侧(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倾斜那样的变形、在引导轴的位于内侧的部分结冰的情况,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也大。因此,罩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0010]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引导孔的、朝向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的第一方向的内径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内径大。
[0011]根据该结构,即使因冷风冷却引导轴而产生引导轴向内侧(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倾斜那样的变形、在引导轴的位于内侧的部分结冰的情况,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也大。因此,罩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0012]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所述引导孔在形成于所述罩和所述支承体中的另一方的筒部内形成,在所述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周向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开口的开口部。
[0013]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风门装置具有将所述引导轴抵接于所述引导孔的内表面的方向的侧压施加于所述罩的侧压施加机构。根据该结构,即使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大,罩也不容易产生晃动。
[0014]在本发明中,优选当所述引导轴的所述末端侧位于所述引导孔内时,所述侧压施加机构施加侧压。根据该结构,即使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大,罩也不容易产生晃动。
[0015]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侧压施加机构从所述罩的外侧向所述罩施加侧压。根据该结构,即使在驱动机构设置于罩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设置对罩施加侧压的侧压施加机构。
[0016]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侧压施加机构具有产生所述侧压的弹簧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构成侧压施加机构。
[0017]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例如所述引导孔设置于所述罩侧,所述引导轴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侧。根据该结构,与引导轴设置于罩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罩的轻量化。
[0018]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风扇单元与所述支承体连接的结构。
[0019]在本发明中,设置有在罩直动时引导罩的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使用的引导轴的外径随着从根部侧朝向末端侧而变细。因此,在使罩向靠近支承体的方向直动从而使冷风通道成为闭状态时,由于引导轴的根部侧位于引导孔内,因此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小。因此,能够抑制冷风从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泄漏。并且,在使罩向从支承体分离的方向直动而使冷风通道成为开状态时,引导轴的末端侧位于引导孔内。因此,即使因冷风冷却引导轴而产生引导轴倾斜那样的变形、结冰的情况,由于引导轴与引导孔之间的间隙大,因此罩也可顺利地直动。因此,罩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附图说明】
[0020]图1(a)、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a)、图2(b)、图2(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3(a)、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的旋转驱动部等的说明图。
[0023]图4(a)、图4(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的引导机构的平面结构的说明图。
[0024]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的引导机构的说明图。
[0025]图6(a)、图6(b)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中,构成引导机构的引导轴的说明图。
[0026]图7(a)、图7(b)、图7(c)是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风门装置上的侧压施加机构的说明图。
[0027]图8(a)、图8(b)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风门装置上的侧压施加机构的具体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I风门装置
[0030]2 罩
[0031]3旋转体
[0032]5旋转驱动部
[0033]6支承体
[0034]7旋转直动转换机构
[0035]8驱动机构
[0036]9侧压施加机构
[0037]20旋转体配置孔
[0038]50减速轮系
[0039]59 马达
[0040]62支承框架
[0041]65引导轴
[0042]66加强框架
[0043]70丝杠机构
[0044]80引导机构
[0045]90弹簧部件
[0046]91 板簧
[0047]92螺旋弹簧
[0048]100冷风通道
[0049]101风扇单元
[0050]103轴流叶片
[0051]210引导孔
[0052]220 筒部
[0053]225 开口部
[0054]650 锥形
[0055]651根部侧
[0056]652末端侧
[0057]A第一方向
[0058]B第二方向
[0059]L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风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旋转体3的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中心轴线L方向)上,将罩2使冷风通道100成为开状态的一侧作为一侧LI;将罩2使冷风通道100成为闭状态的一侧作为另一侧L2来进行说明。[0061 ](实施方式I)
[0062](整体结构)
[0063]图1(a)、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I的立体图,图1(a)是罩2位于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罩2位于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a)、图2(b)、图2(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I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将罩2从支承体6拆下来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将风扇单元101从支承体6拆下来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c)是将罩2和风扇单元101从支承体6拆下来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a)、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I的旋转驱动部5等的说明图,图3(a)是将旋转体3从旋转驱动部5拆下来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旋转驱动部5的分解立体图。
[0064]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2(c)、以及图3(a)、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I是在供冷却空气等冷风流动的通风管等冷风通道100(用双点划线示出)的一端切换冷风通道100的开度的装置。风门装置I具有支承体6、在与支承体6之间构成冷风通道的罩2、以及使罩2相对于支承体6直动的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使罩2向靠近支承体6的方向直动从而使冷风通道100成为闭状态,驱动机构8使罩2向从支承体6分离的方向直动从而使冷风通道100成为开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8具有旋转体3和驱动旋转体3绕其中心轴线L旋转的旋转驱动部5,旋转驱动部5被支承体6支承。罩2形成有旋转体配置孔20,旋转体3配置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侧,在旋转体3与罩2的旋转体配置孔20之间构成丝杠机构70 ο关于旋转体3、旋转驱动部5、罩2以及丝杠机构70的结构在之后叙述。另外,在风门装置I中,由后述的引导轴65和引导孔210构成引导机构80,该引导机构80在罩2直动时引导罩2。
[0065](风扇单元101的结构)
[0066]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I相对于支承体6—体地安装有风扇单元101。风扇单元101具有:安装于冷风通道100的端部的框体102;被框体10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流叶片103;以及使轴流叶片103旋转的风扇马达单元107。风扇马达单元107具有圆筒形的马达壳体108和容纳于其内部的风扇马达(未图示)。圆形的孔104形成于框体102,该孔104为连通冷风通道100的内部的状态。框体102具有形成有圆形的孔104的外框105和从外框105朝向孔104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四根支承框架106,通过支承框架106在沿中心轴线L方向与孔104的中央重叠的位置支承风扇马达单元107。各支承框架106具有从外框105朝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延伸的纵向框架106a和从纵向框架106a的末端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横向框架106b,横向框架106b与风扇马达单元107的外周面连接。在风扇马达单元107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的端部安装有能够旋转的轴流叶片103,轴流叶片103基于容纳于风扇马达单元107内的风扇马达的输出旋转而绕中心轴线L旋转。
[0067](支承体6的结构)
[0068]支承体6具有外框61和四根支承框架62,其中,外框61具有在中心轴线L方向与框体102的外框105重叠的形状,四根支承框架62从外框61朝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延伸后向径向内侧弯折。
[0069]并且,支承体6具有连接四根支承框架62的末端部的圆环状的密封板63、和形成于密封板63的中央部的圆筒状的马达保持部64。并且,支承体6具有从外框61的对角位置朝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延伸的两根引导轴65、和连接引导轴65与密封板63的加强框架66。在外框6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孔69,马达保持部64位于在中心轴线L方向与孔69的中央重叠的位置。
[0070]如果风扇单元101与像这样的结构的支承体6的中心轴线L的另一侧L2重叠,则支承框架106与支承框架62的中心轴线L的另一侧L2重叠,从而外框61与框体102重叠的同时,孔69与孔104重叠。在该状态下,如果通过螺钉(未图示)连接外框61与框体102,则支承体6与风扇单元101—体化。因此,孔69成为通过风扇马达单元107的孔104而与冷风通道100的内部连通的状态。
[0071](旋转驱动部5的结构)
[0072]如图3(a)、图3(b)所示,旋转驱动部5具有减速轮系50和保持于支承体6的马达保持部64的内侧的马达59。圆盘状的支承板57在马达59的中心轴线L的一侧LI保持于马达保持部64,并且有底筒状的保持架68在中心轴线L的一侧LI以覆盖支承板57的方式盖住马达保持部64,保持架68通过螺钉680固定于马达保持部64。在像这样构成的支承板57与保持架68之间将减速轮系50使用的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0073]减速轮系50具有:具有与马达59的小齿轮(未图示)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11的一号齿轮51;具有与一号齿轮51的小径齿轮部512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21的二号齿轮52;具有与二号齿轮52的小径齿轮部522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31的三号齿轮53;以及具有与三号齿轮53的小径齿轮部532啮合的大径齿轮部541的四号齿轮54。
[0074]在四号齿轮54处形成有朝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突出的筒部542,在筒部542的外周面的周向的多处形成沿中心轴线L延伸有凸部的锯齿543。在保持架68的底板部681的中央形成有孔682,四号齿轮54的筒部542从孔682朝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突出。
[0075](旋转体3的概略结构)
[0076]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2(c)、以及图3(a)、图3(b)所示,旋转体3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31、和在中心轴线L的一侧LI堵塞主体部31的开口的底板部32。主体部31从底板部32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突出。因此,在旋转体3上,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突出的旋转体侧凸条部311沿底板部32的外周缘呈圆环状延伸。
[0077]筒部33形成于底板部32的中央处,在筒部33的内周面的周向的多处形成沿中心轴线L延伸有凸部的锯齿330。因此,以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I覆盖保持架68和马达保持部64的方式盖上旋转体3时,四号齿轮54的筒部542插入筒部33的内侧,并使四号齿轮54的锯齿543与旋转体3的锯齿330结合后,如果从中心轴线L的一侧LI向筒部542的内侧固定住带垫片的螺丝56,则旋转体3成为能够与四号齿轮54—体旋转的状态。
[0078](罩2的概略结构)
[0079]罩2具有端板部21和从端板部21的外周缘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延伸的侧板部22。端板部21具有以下的形状:正方形的四个角中的三个角倒角为圆弧状,一个角倒角为直线状。端板部21的中央为从端板部21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I和另一侧L2突出的圆筒部23。并且,在罩2的端板部21形成有与支承体6的两根引导轴65各自嵌合的引导孔210。
[0080](丝杠机构70的结构)
[0081 ]圆筒部23的内侧为供旋转体3配置在内侧的旋转体配置孔20。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之间构成丝杠机构70,丝杠机构70与空转防止部一起构成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其中,所述空转防止部由引导轴65和引导孔210构成,所述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将旋转体3的旋转动作转换为罩2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直动动作。
[0082]丝杠机构70由在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呈螺旋状延伸的凸条部37、和在罩2的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呈螺旋状延伸的槽27构成,凸条部37为嵌合于槽27的内侧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构成槽27,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将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为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厚壁部26,将槽27形成于该厚壁部26。在这里,厚壁部26(槽27)在周向的两处形成。并且,厚壁部26从旋转体配置孔20的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I的开口边缘形成至另一侧L2的开口边缘。
[0083](止挡部件4的结构)
[0084]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I中,止挡部件4由罩侧凸部29和旋转体侧凸部39构成,其中,罩侧凸部29在罩2的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的端部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向径向内侧突出,旋转体侧凸部39在旋转体3的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并能够绕中心轴线L从逆时针CCW侧(绕中心轴线L旋转时的一方侧)与罩侧凸部29抵接。该止挡部件4通过旋转体侧凸部39与罩侧凸部29抵接来阻止旋转体3的继续旋转,从而规定罩2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的可动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部件4在周向的两处构成。
[0085]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侧凸部29由为了形成槽27而设置的厚壁部26的绕中心轴线L旋转时的逆时针CCW侧(绕中心轴线L旋转时的一方侧)的端部构成,并由从圆筒部23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构成。并且,旋转体侧凸部39由从旋转体侧凸条部31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构成。
[0086](冷风通道100的开度的切换动作)
[0087]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I中,如图1(a)所示,罩2在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在罩2的侧板部22与支承体6的外框61接触的状态下,冷风通道为闭状态。因此,由冷风通道100提供的冷风被切断。
[0088]在该状态下,旋转驱动部5的马达59动作从而旋转体3顺时针CW旋转时,由于该旋转动作通过具有丝杠机构70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向罩2传递,因此如图1(b)所示,罩2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I移动。其结果是,由于罩2的侧板部22从支承体6的外框61分离,因此冷风通道100成为开状态。因此,从冷风通道100提供的冷风如图1(b)的箭头C所示,通过风门装置I向冰箱的室内提供。那时,罩2向中心轴线L的一侧LI的可动范围通过止挡部件4中旋转体侧凸部39与罩侧凸部29的抵接来规定。
[0089]然后,旋转驱动部5的马达59反向旋转,而使旋转体3逆时针CCW旋转时,由于该旋转动作通过具有丝杠机构70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7向罩2传递,因此如图1(a)所示,罩2向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移动。其结果是,由于成为罩2的侧板部22与支承体6的外框61接触的状态,因此冷风通道100返回闭状态。
[0090](引导机构80的具体结构)
[0091]图4(a)、图4(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I的引导机构80的平面结构的说明图,其中,图4 (a)是引导机构80的俯视图,图4 (b)是放大示出引导机构80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I的引导机构80的说明图,在图5中,仅图示支承体6、旋转驱动部5、以及罩2,而省略旋转体3的图示。图6(a)、图6(b)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风门装置I中,构成引导机构80的引导轴65的说明图,其中,图6(a)是罩2靠近支承体6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b)是罩2从支承体6分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0092]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I中,引导机构80由从支承体6向中心轴线L方向(罩2的移动方向)的一侧LI突出的引导轴65和形成于罩2的端板部21的引导孔210构成,并在旋转驱动部5与罩2的外周端部(端板部21的外缘)之间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弓丨导机构80在隔着旋转驱动部5的两侧的两处构成,两处的引导机构80具有相同的结构。
[0093]如图5所示,引导孔210由与罩2的侧板部22—体地形成的筒部220的内部构成。在筒部220中,位于轴线方向的支承体6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周向的一部分朝向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开口的缺口状的开口部225。其结果是,引导孔210由在中心轴线L方向的一侧LI具有整周的内壁的圆环部211的内侧、和因开口部225而切去一部分的圆弧部212的内侧构成。
[0094]在像这样的结构的引导机构80中,如图6(a)、图6(b)所示,引导轴65的外径随着从引导轴65的根部侧651朝向末端侧652而变细。更具体地说,由于在末端侧652的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形成为锥形650,因此引导轴65的外径随着从根部侧651朝向末端侧652而变细。
[0095]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放大示出的那样,引导孔210是长孔,该长孔的、朝向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的第一方向A的内径Da比与第一方向A正交的第二方向B的内径Db大。
[0096]在像这样的结构的引导机构80中,如图6(a)所示,罩2靠近支承体6而使图1(a)、图1(b)所示的冷风通道100成为闭状态时,在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的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之间的间隙Ca比在与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间隙Cb大。
[0097]并且,如图6(b)所示,罩2从支承体6分离而使图1(a)、图1(b)所示的冷风通道100成为开状态时,在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的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之间的间隙Ce比在与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间隙Cb大,且比图6(a)所示的间隙Ca大。
[0098](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0099]如以上所进行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I中,引导机构80具有从支承体6沿罩2的直动方向延伸的引导轴65、和罩2的嵌合有引导轴65的引导孔210,其中,引导轴65的外径随着从引导轴65的根部侧651朝向末端侧652而变细。因此,如图6(a)所不,罩2向靠近支承体6的方向直动而使冷风通道100成为闭状态时,由于引导轴65的根部侧651位于引导孔210内,因此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的间隙小。因此,能够抑制冷风从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之间泄漏。
[0100]并且,如图6(b)所示,罩2向从支承体6分离的方向直动而使冷风通道100成为开状态时,引导轴65的末端侧652位于引导孔210内。因此,即使在由于冷风冷却引导轴65而产生引导轴65倾斜那样的变形、露水结冰的情况下,也由于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之间的间隙大,而使罩2顺利地直动。因此,罩2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0101]与此相对,罩2向靠近支承体6的方向直动从而使冷风通道100成为闭状态时,冷风不流动。由于不容易产生变形、露水的结冰,因此即使在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之间的间隙小的情况下,罩2也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010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末端侧652的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形成为锥形650,因此引导轴65的外径随着从根部侧651朝向末端侧652而变细。因此,即使在由于冷风冷却引导轴65而产生引导轴65向内侧(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倾斜那样的变形、在引导轴65的位于内侧的部分产生露水结冰的情况下,在内侧(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的间隙也大。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体6中,由于内侧的加强框架66与引导轴65连接,因此低温时引导轴65容易向内侧(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倾斜,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内侧(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的间隙也大。因此,罩2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0103]并且,如图4(b)所示,引导孔210是长孔,该长孔的、朝向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的第一方向A的内径Da比与第一方向A正交的第二方向B的内径Db大。因此,即使在由于冷风冷却引导轴65而产生引导轴65向内侧(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倾斜那样的变形、在引导轴65的位于内侧的部分产生露水结冰的情况下,在内侧(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的间隙也大。因此,罩2不容易产生动作故障。
[0104]并且,如图5所示,引导孔210由罩2的筒部220的内部构成,并在该筒部220中,位于轴线方向的支承体6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周向的一部分朝向旋转驱动部5所在位置侧开口的开口部225。因此,即使在支承体6中将加强框架66设置于引导轴65,罩2也不与加强框架66发生干扰。
[0105](实施方式2)
[0106]图7(a)、图7(b)、图7(c)是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风门装置I上的侧压施加机构9的说明图,其中,图7(a)是罩2靠近支承体6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b)是罩2从支承体6分离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c)是侧压施加机构9的改进例的说明图。图8(a)、图8(b)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风门装置I上的侧压施加机构9的具体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其中,图8(a)是使用板簧91作为弹簧部件90时的说明图,图8(b)是使用螺旋弹簧92作为弹簧部件90时的说明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对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0107]如图7(a)、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I中,设置有侧压施加机构9,侧压施加机构9将参照图6(a)、图6(b)等进行了说明的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向的侧压施加于罩2。作为该侧压施加机构9,能够利用从外侧对罩2的侧板部22施力的弹簧部件90。根据该结构,即使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之间的间隙大时,罩2也不容易产生晃动。
[010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和图7(b)所示,在罩2从支承体6分离而使引导轴65的末端侧652位于引导孔210内时,侧压施加机构9施加侧压。与此相对,如图7(a)所示,罩2靠近支承体6从而引导轴65的根部侧651位于引导孔210内时,侧压施加机构9不施加侧压。因此,如图7(b)所示,仅罩2从支承体6分离从而使引导轴65的末端侧652位于引导孔210内,且引导轴65与引导孔210之间的间隙大时,侧压施加机构9施加侧压。因此,罩2不容易产生晃动。
[0109]作为这样的侧压施加机构9,例如如图8(a)所示,能够使用被支承体6保持的板簧91作为弹簧部件90。这种情况下,优选板簧91例如具有:被支承体6保持的两个基部911、连接两个基部911的连接部912、以及从连接部912突出并与罩2的侧板部22的外表面抵接的抵接部913。根据该结构,即使板簧91的尺寸小也能够对罩2施加大的侧压。
[0110]并且,作为侧压施加机构9,例如如图8(b)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固定于保持风门装置I的框架(未图示)的固定部921、从固定部921朝向罩2的侧板部22延伸的轴体922、配置在轴体922的周围的螺旋弹簧92(弹簧部件90)、以及保持在螺旋弹簧92的末端部的触点部件923。
[0111]并且,如图7(c)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使罩2的侧板部22的外表面倾斜,并随着罩2从支承体6分离而施加大的侧压。
[0112](其他的实施方式)
[01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构成引导机构80,将引导轴65设置于支承体6,将引导孔210设置于罩2,但是也可以在引导轴设置于罩2,引导孔设置于支承体6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
[01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构成丝杠机构70,将凸条部37形成于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将槽27形成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但是也可以将槽形成于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将凸条部形成于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并且,为了构成丝杠机构70,也可以将槽形成于旋转体3的外周面310和旋转体配置孔20的内周面200中的一方,而在另一方形成嵌合于槽的销状的突起。
【主权项】
1.一种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体; 罩,在其与所述支承体之间构成冷风通道;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罩向靠近所述支承体的方向直动从而使所述冷风通道成为闭状态,并且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罩向从所述支承体分离的方向直动从而使所述冷风通道成为开状态;以及 引导机构,其在所述罩向从所述支承体分离的方向以及向靠近所述支承体的方向直动时引导所述罩, 所述引导机构具有: 引导轴,其从所述罩和所述支承体中的一方沿所述罩的直动方向延伸;和 引导孔,其形成于所述罩和所述支承体中的另一方,且所述引导轴嵌合于所述引导孔, 所述引导轴的外径随着从所述引导轴的根部侧朝向末端侧而变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 旋转驱动部,其被所述支承体支承; 旋转体,其由所述旋转驱动部驱动而旋转,并配置于所述罩的内侧;以及 丝杠机构,其在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罩之间构成, 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转换为所述罩的沿所述旋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直动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罩的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机构配置于所述旋转驱动部与所述罩的外周侧端部之间,由于所述引导轴在所述末端侧的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形成为锥形,因此所述引导轴的外径随着从所述根部侧朝向所述末端侧而变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孔的、朝向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的第一方向的内径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内径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孔在形成于所述罩和所述支承体中的另一方的筒部内形成, 在所述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周向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开口的开口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孔在形成于所述罩和所述支承体中的另一方的筒部内形成, 在所述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周向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旋转驱动部所在位置侧开口的开口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侧压施加机构,其将所述引导轴抵接于所述引导孔的内表面的方向的侧压施加于所述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引导轴的所述末端侦■于所述引导孔内时,所述侦.施加机构施加侧压。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施加机构从所述罩的外侧向所述罩施加侧压。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施加机构具有产生所述侧压的弹簧部件。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设置于所述罩侧,所述引导轴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侧。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单元与所述支承体连接。
【文档编号】F25D17/04GK105937827SQ201610104211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5日
【发明人】坂本学, 仓谷大树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