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404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剂增压装备,具体涉及了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栗。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的制冷设备的生产中需要定量充填制冷剂。通常将制冷剂通过增压栗增高压力,往制冷设备中充注,实际使用中由于增压栗换向时存在压力的下降跳变,制冷剂的压力不能平稳输出,多采用皮囊式蓄能器进行机械稳压,吸收和消化增压栗换向时的下降跳变和温度变化引起制冷剂膨胀上升压力,还能保证阀门开启瞬间的压力平稳性。
[0003]皮囊式蓄能器通过氮气包的压缩和膨胀来调节压力,压力响应快,成为理想的稳压装置,但是,皮囊式蓄能器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皮囊的材质必须要和对应的制冷剂兼容,也就是皮囊的橡胶要通过改性来实现配套,制造和工艺配方技术难度加大,尤其是不同的新冷媒对橡胶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配方不符,会导致皮囊材质的膨胀,分子间隙变稀,制冷剂和氮气互相渗透,导致皮囊功能失效,甚至破裂;再者,即使在材料兼容的状况下,皮囊固有的渗透率,也需要定期对皮囊式蓄能器进行充气维护,并且皮囊式蓄能器没有自动控压功能,使皮囊的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栗,其目的:自动控压,使制冷剂的压力能平稳输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电控双极增压栗,包括过液缸、传动缸、气缸、双极杆、与过液缸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一橡胶隔膜、与传动缸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二橡胶隔膜、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传动缸设置在过液缸的上部,且传动缸与过液缸相连通;
[0007]双极杆安插在传动缸的底部,且双极杆的一端延伸至过液缸内,双极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传动缸内,双极杆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支撑轮,第一支撑轮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起物,所述的第一橡胶隔膜通过第一凸起物套接在第一支撑轮的外侧面上;
[0008]双极杆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支撑轮,第二支撑轮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凸起物,第二橡胶隔膜通过第二凸起物套接在第二支撑轮的外侧面上;
[0009]第一橡胶隔膜和第二橡胶隔膜的边角均为圆弧形;
[0010]第一回流管设置在过液缸的侧面,第二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过液缸上部侧面,第二回流管的另一端设置在传动缸下部侧面;
[0011]气缸设置在传动缸的顶部,且气缸通过输气管与传动缸的顶部相连通;
[0012]气缸的顶部和传动缸上部侧面均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上均设有气体单向阀;
[0013]过液缸的底部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有液体单向阀;
[0014]气缸、气体单向阀和液体单向阀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5]优选的,过液缸的中下部设有与第一橡胶隔膜相应的档环,且档环处在第一橡胶隔膜的下方。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和气体单向阀的配合使双极杆能带动第一橡胶隔膜和第二橡胶隔膜,对制冷剂进行加压,再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上的液体单向阀,使加压后的制冷剂保持恒压,使制冷剂的压力能平稳输出;气缸、气体单向阀和液体单向阀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连接,实现了该电控双极增压栗自动控压。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0020]1.过液缸11.第一回流管12.第二回流管13.进液管14.出液管15.档环2.传动缸3.气缸4.双极杆41.第一支撑轮42.第二支撑轮5.第一橡胶隔膜6.第二橡胶隔膜7.通气管71.气体单向阀8.液体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栗,包括过液缸1、传动缸2、气缸3、双极杆4、与过液缸I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一橡胶隔膜5、与传动缸2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二橡胶隔膜6、第一回流管11和第二回流管12,传动缸2设置在过液缸I的上部,且传动缸2与过液缸I相连通。
[0024]双极杆4安插在传动缸2的底部,且双极杆4的一端延伸至过液缸I内,双极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传动缸2内,双极杆4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支撑轮41,第一支撑轮4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起物,所述的第一橡胶隔膜5通过第一凸起物套接在第一支撑轮41的外侧面上,确保了第一橡胶隔膜5能牢固的固定在双极杆4的一端。
[0025]双极杆4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支撑轮42,第二支撑轮42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凸起物,第二橡胶隔膜6通过第二凸起物套接在第二支撑轮42的外侧面上,确保了第二橡胶隔膜6能牢固的固定在双极杆4的另一端。
[0026]第一橡胶隔膜5和第二橡胶隔膜6的边角均为圆弧形,防止了第一橡胶隔膜5和第二橡胶隔膜6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有损伤。
[0027]第一回流管11设置在过液缸I的侧面,第二回流管12的一端设置在过液缸I上部侧面,第二回流管12的另一端设置在传动缸2下部侧面,第一回流管11和第二回流管12能使制冷剂的压力保持一致。
[0028]气缸3设置在传动缸2的顶部,且气缸3通过输气管与传动缸2的顶部相连通,气缸3的顶部和传动缸2上部侧面均设有通气管7,通气管7上均设有气体单向阀71,保证了传动缸2内的气体的压力不会过大。
[0029]过液缸I的底部设有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上均设有液体单向阀8,气缸3、气体单向阀71和液体单向阀8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连接,由PLC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实现了该电控双极增压栗自动控压。
[0030]过液缸I的中下部设有与第一橡胶隔膜5相应的档环15,且档环15处在第一橡胶隔膜5的下方,限制了第一橡胶隔膜5的活动范围,防止了第一橡胶隔膜5堵塞第一回流管11和第二回流管12。
[0031]以上就是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栗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效果,其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自动控压,使制冷剂的压力能平稳输出。
[00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栗,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液缸(I)、传动缸(2)、气缸(3)、双极杆(4)、与过液缸(I)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一橡胶隔膜(5)、与传动缸(2)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二橡胶隔膜¢)、第一回流管(11)和第二回流管(12),传动缸(2)设置在过液缸(I)的上部,且传动缸(2)与过液缸(I)相连通; 双极杆(4)安插在传动缸(2)的底部,且双极杆(4)的一端延伸至过液缸(I)内,双极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传动缸(2)内,双极杆(4)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支撑轮(41),第一支撑轮(4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起物,所述的第一橡胶隔膜(5)通过第一凸起物套接在第一支撑轮(41)的外侧面上; 双极杆(4)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支撑轮(42),第二支撑轮(42)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凸起物,第二橡胶隔膜(6)通过第二凸起物套接在第二支撑轮(42)的外侧面上; 第一橡胶隔膜(5)和第二橡胶隔膜¢)的边角均为圆弧形; 第一回流管(11)设置在过液缸(I)的侧面,第二回流管(12)的一端设置在过液缸(I)上部侧面,第二回流管(12)的另一端设置在传动缸(2)下部侧面; 气缸⑶设置在传动缸⑵的顶部,且气缸⑶通过输气管与传动缸⑵的顶部相连通; 气缸(3)的顶部和传动缸(2)上部侧面均设有通气管(7),通气管(7)上均设有气体单向阀(71); 过液缸(I)的底部设有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上均设有液体单向阀⑶; 气缸(3)、气体单向阀(71)和液体单向阀⑶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栗,其特征在于,过液缸(I)的中下部设有与第一橡胶隔膜(5)相应的档环(15),且档环(15)处在第一橡胶隔膜(5)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剂增压装备,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控双极增压泵,包括过液缸、传动缸、气缸、双极杆、与过液缸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一橡胶隔膜、与传动缸内腔的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第二橡胶隔膜、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通过气缸和气体单向阀的配合使双极杆能带动第一橡胶隔膜和第二橡胶隔膜,对制冷剂进行加压,再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上的液体单向阀,使加压后的制冷剂保持恒压,使制冷剂的压力能平稳输出;气缸、气体单向阀和液体单向阀均与PLC控制装置电连接,实现了该电控双极增压泵自动控压,其中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能使制冷剂的压力保持一致。
【IPC分类】F25B45/00
【公开号】CN204923609
【申请号】CN201520559858
【发明人】金鹤平
【申请人】常熟市捷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