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双酸铝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178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合双酸铝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聚合双酸铝及其制造方法,涉及一种无机絮凝剂即水处理药剂。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无机絮凝剂多是聚合氯化铝,其制作方法是将铝矾土或铝酸钙水泥与盐酸进行反应,反应液经沉降后,或者一次成为产品或者经铝酸钙水泥调整盐基度后成为产品,其最大缺点是原材料选择单一,因为铝酸钙水泥国内只有河南巩义地区分布最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分布较广的材料即高岭土作替代物生产絮凝剂。
本发明的聚合双酸铝所用的原材料主要为盐酸、硫酸、软质高岭土(氧化铝含量要高于35%)及轻质碳酸钙;制造方法将软质高岭土打散后煅烧,温度在750~800℃之间,时间一小时;在煅烧后的高岭土中加入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液进行酸浸,混合酸按氧化铝/氢离子摩尔浓度比1∶5~6混合,酸浸温度控制在120~130℃,反应时间二小时,其中盐酸和硫酸以纯酸浓度计算,其比值为1∶1~2;酸浸后对混合液进行第一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轻质碳酸钙进行聚合,滤液温度在70~80℃下,用轻质碳酸钙调整盐基度,将盐基度控制在50~80%,然后在60℃下保温二小时;聚合后的混合液经第二次过滤后即制得本聚合双酸铝液体,液体产品经烘干后可得固体产品。第一次过滤的滤渣使用40%浓度的硫酸进行酸溶,按滤渣重量0.5~1%的比重加入催化剂氯化钾,在温度80℃下,反应一小时,过滤后烘干,可以得到二氧化硅含量超过85%以上的白炭黑,滤液可重复用于酸浸反应。第二次过滤的滤渣主要成份为硫酸钙,也是一种副产品。
本发明针对聚合氧化铝的缺点,使用我国广泛分布的高岭土和碳酸钙做原料,而且将原产品单一使用盐酸改为使用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这样不但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此外由于我们选用的是软质高岭土,还减少了原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粉碎。反应废渣还可以用来生产白炭黑,因而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没有废物排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将浓度为20%盐酸400公斤,浓度为25%硫酸600公斤在反应釜中搅拌混和,加入经750~800℃煅烧一小时后的高岭土矿粉(粒度为过80目)350公斤,升温到120℃,搅拌反应2小时,降温后用板框式压滤机过滤,滤液再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0℃,在搅拌下缓慢加入40%浓度的浆状轻质碳酸钙150公斤,反应完全后降温到60℃,继续保温2小时,然后用板框式压滤机过滤分离,即可得到液体聚合氯化铝1000公斤。在反应釜中加入40%浓度硫酸500公斤,在搅拌下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渣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80℃,加入氯化钾催化剂3公斤,反应1小时后,过滤,滤渣用清水洗到pH值超过5后,过滤,干燥,就可以得到白炭黑。二次过滤所得副产品为硫酸钙。
实施例二将例一中硫酸浓度提高到30%,加入量为500公斤,浆状轻质碳酸钙浓度为30%,加入量为150公斤,其它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聚合双酸铝及其制造方法,生产聚合双酸铝所的原材料主要为盐酸、硫酸、软质高岭土及轻质碳酸钙;其特征在于制造方法为将软质高岭土打散后煅烧,温度在750~800℃之间,时间一小时;在煅烧后的高岭土中加入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液进行酸浸,混合酸按氧化铝/氢离子摩尔浓度比1∶5~6混合,酸浸温度控制在120~130℃,反应时间二小时,其中盐酸和硫酸以纯酸浓度计算,其比值为1∶1~2;酸浸后对混合液进行第一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轻质碳酸钙进行聚合,滤液温度在70~80℃下,用轻质碳酸钙调整盐基度,将盐基度控制在50~80%,然后在60℃下保温二小时;聚合后的混合液经第二次过滤后即制得本聚合双酸液体,液体产品经烘干后可得固体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双酸铝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次过滤的滤渣使用40%浓度的硫酸进行酸溶,按滤渣重量0.5~1%的比重加入催化剂氯化钾,在温度80℃下,反应一小时,过滤后烘干,可以得到二氧化硅含量超过85%以上的白炭黑,滤液可重复用于酸浸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双酸铝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过滤的滤渣主要成份为硫酸钙,也是一种副产品。
全文摘要
一种聚合双酸铝及其制造方法,涉及一种无机絮凝剂即水处理药剂。本聚合双酸铝所用的原材料主要为盐酸、硫酸、软质高岭土及轻质碳酸钙;制造方法将软质高岭土煅烧后,加入盐酸和硫酸酸浸;酸浸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轻质碳酸钙进行聚合;二次过滤后即制得本聚合双酸铝液体。液体产品经烘干后可得固体产品。第一次过滤的滤渣再用硫酸进行酸溶,并加入催化剂反应,过滤后烘干,可以得到白炭黑,滤液可重复用于酸浸反应。第二次过滤的滤渣主要成份为硫酸钙。本发明使用我国广泛分布的高岭土和碳酸钙做原料,而且将原产品单一使用盐酸改为使用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反应废渣还可以用来生产白炭黑,因而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没有废物排出。
文档编号C02F1/52GK1762849SQ20051010249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5日
发明者丁杰, 孙利强 申请人:丁杰, 孙利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