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1485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用于对汽车洗涤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之可以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属于环保节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用于洗车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洗车产生的废水大部分都是直接排放掉,而没能实现重复利用。不仅浪费了水,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面对水资源的紧缺,目前国内市场采用限制用水量、提高水价等措施来控制洗车用水。然而,从现实意义来说,节水并非只是限制、压缩用水,节约用水的关键是要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水的排放。目前有一些关于水处理技术的产品,但仅仅是对废水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如去除毛发、悬浮颗粒物等),而对漂洗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去除则没有效果。由于漂洗废水中含有细菌、病毒和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用于下次洗涤就可能会由于时间较长而发臭,也就很难再次重复利用。
经文献检索发现,申请号为0111537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洗车废水回用装置,该专利自述为洗车废水回用装置包括外壳、进水管、两级水力旋流器、双管式溢流管、底流管、生物过滤器、纳滤器。在一定的进水压力下,洗车废水通过两级水力旋流器、生物过滤器、纳滤器,分别将废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油、表面活性剂去除,最终出水能达到洗车水回用标准。使用该专利技术虽然可对洗车废水循环使用,节约用水,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生物过滤器,处理时间过长,不太适合洗车废水快速循环的要求;还需要经常对生物过滤器进行维护,给实际操作带来麻烦,并且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能除去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细菌和悬浮物,使处理后的水能够循环用于汽车洗涤。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提供的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水箱,废水进水管设在沉淀池顶部,沉淀池下部出口通过一个增压水泵连接过滤池,过滤池的出口连通水箱,沉淀池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隔筛和粗滤网筛,过滤池内部从左至右设置微滤膜和纳滤膜,沉淀池侧面及过滤池的底部设置排淤阀,过滤池的出口侧还设置反冲洗阀,在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置一个浮子流量计。
废水首先进入沉淀池,先后经沉淀池中的隔筛和粗滤网筛,去除废水中的沙砾等大颗粒杂质和体积较大的悬浮物,然后再经增压水泵进入过滤池,依次流经微滤膜和纳滤膜,去除废水中细小悬浮颗粒物以及细菌类物质,经微滤及纳滤处理后的水通过过滤池底部的出水口进入水箱备用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中的隔筛孔径为2mm,主要是为了去除1mm以上的沙砾沉淀物以及较大的水面悬浮物。粗滤网筛孔径为0.5-1mm,主要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毛发,泥沙等体积较大的悬浮物。废水通过重力作用流经隔筛和粗滤筛网,不需外加动力源。隔筛和粗滤筛网可选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制成。
所述微滤膜主要采用一种微孔陶瓷膜,也可采用其他有机材料制成的微孔膜,其孔径在0.1-2μm之间,其过滤方式可以是深层过滤、筛网过滤或表面过滤。微孔膜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可采取液体反冲、酸碱清洗或熬合剂清洗等物化办法进行再生。
所述纳滤膜采用单个复合纳滤膜元件,或者采用由多个复合纳滤膜元件串连或并联的组合方式构成,以增加处理效果和出水量。复合纳滤膜元件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液体反冲、酸碱清洗或熬合剂清洗等物化办法进行再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粗滤、微滤、纳滤多重快速过滤,可以使一次洗涤废水经快速处理后即时用于第二次清洗,依次类推。每次漂洗废水经处理后(去除细菌、病毒和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引入储水箱可用于下次洗涤,最终达到对漂洗废水零排放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和细菌,出水水质好、水质稳定,可以循环重复使用,节约用水可达50%以上,由此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同时对环境无污染。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洗车厂,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废水进水管,2为隔筛,3为粗滤网筛,4为增压水泵,5为微滤膜,6为纳滤膜,7为排淤阀,8为浮子流量计,9为反冲洗阀,10为沉淀池,11为过滤池,12为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沉淀池10、过滤池11和水箱12,废水进水管1设在沉淀池10顶部,沉淀池10下部出口通过一个增压水泵4连接过滤池11,过滤池11的出口连通水箱12,沉淀池10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隔筛2和粗滤网筛3,过滤池11内部从左至右设置微滤膜5和纳滤膜6,沉淀池10左侧底部及过滤池11的底部设置排淤阀7,过滤池11的出口侧还设置反冲洗阀9,在沉淀池10和过滤池11之间设置一个浮子流量计8。
废水从进水管1进入沉淀池10,首先经沉淀池10中的隔筛2,去除废水中的沙砾等大颗粒杂质,然后再经粗滤网筛3进行粗滤,去除废水中体积较大的悬浮物。粗滤后的废水经增压水泵4进入过滤池11,依次流经微滤膜5和纳滤膜6,去除废水中细小悬浮颗粒物以及细菌类物质。经微滤及纳滤处理后的水通过过滤池11底部的出水口进入水箱12备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筛、粗滤、微滤及纳滤进行废水处理,使废水中的色度大大降低,废水表面活性剂及病毒类物质得到有效去除,净化后的废水可以重复使用,由此达到节水目的。
在使用一段时期后,可以打开过滤池11的出口侧设置的反冲洗阀9进行反冲洗,同时打开沉淀池10和过滤池11底部的排淤阀7进行排淤。
微滤膜5和纳滤膜6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液体反冲、酸碱清洗或熬合剂清洗这些物化办法进行再生。
浮子流量计8用于监测了解水的流量,以便控制水处理的进程。
本实用新型中,隔筛的孔径取2mm,粗滤网筛孔径取0.5-1mm,筛网采用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制成。
微滤膜采用孔径在0.1-2μm之间的微孔陶瓷膜,或者采用孔径在0.1-2μm之间的有机材料制成的微孔膜。
纳滤膜采用单个复合纳滤膜元件,或者采用由多个复合纳滤膜元件串连或并联的组合方式构成,以增加处理效果和出水量,操作压力控制在0.5-2MPa之间。复合纳滤膜元件体积长1-200m,截面积1-2000m2。纳滤膜主要是由带负电的磺化聚砜或者聚醚砜类物质组成,或者使用带正电或不带电荷的复合纳滤膜,复合纳滤膜材料是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芳香聚醚酰胺类、聚呱嗪酰胺类以及聚乙烯醇和聚呱嗪酰胺混合类物质,膜元件形状是平板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或管式,有效膜面积在0.1-1.0m2之间,耐pH在3-12之间,水温5-50℃,产水量在2-15L/min之间,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之间,过滤时间2-20分钟。
以下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装置对某洗车厂在洗车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的一个实施例废水的pH未调,水温未调。沉淀池面积10m2,隔筛由不锈钢制成,孔径2mm;粗滤网筛由不锈钢制成,孔径0.5mm;微滤膜材料由陶瓷制成,孔径2μm,采用筛网过滤方式;纳滤膜材料为带负电的磺化聚砜类物质,采用卷式膜元件,有效膜面积1.0m2,操作压力2MPa。
处理效果如下

处理后的废水完全可以继续用于汽车洗涤,如此循环处理使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0)、过滤池(11)和水箱(12),废水进水管(1)设在沉淀池(10)顶部,沉淀池(10)下部出口通过一个增压水泵(4)连接过滤池(11),过滤池(11)的出口连通水箱(12),沉淀池(10)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隔筛(2)和粗滤网筛(3),过滤池(11)内部从左至右设置微滤膜(5)和纳滤膜(6),沉淀池(10)左侧底部及过滤池(11)的底部设置排淤阀(7),过滤池(11)的出口侧还设置反冲洗阀(9),在沉淀池(10)和过滤池(11)之间设置一个浮子流量计(8)。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筛(2)的孔径为2mm,粗滤网筛(3)的孔径为0.5-1mm,微滤膜(5)采用孔径为0.1-2μm的微孔陶瓷膜或有机材料制成的微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6)采用单个复合纳滤膜元件,或者采用由多个复合纳滤膜元件串连或并联的组合方式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洗涤废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水箱,沉淀池内设置隔筛和粗滤网筛,过滤池内设置微滤膜和纳滤膜,沉淀池出口通过一个增压水泵连接过滤池,沉淀池及过滤池的底部设置排淤阀,过滤池的出口侧还设置反冲洗阀。废水首先经沉淀池中的隔筛及粗滤网筛进行粗滤,然后进入过滤池依次流经微滤膜和纳滤膜,去除废水中细小悬浮颗粒物以及细菌类物质,处理后的水通过出水口进入水箱。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和细菌,出水水质稳定,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由此可节约大量水资源。
文档编号C02F1/44GK2873766SQ20052004729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
发明者毛小慧, 饶品华, 杨娴, 何明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