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830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中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中爆气装置。更详细来讲,涉及一种具有如下特
征的曝气装置在曝气装置并设散气装置,能够增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 量,特别是,通过将散气装置的起泡器的位置设置在靠近水流吐出口的 出口端的直前方来能够扩大气泡的扩散范围,并且能够可变地调节气泡 的大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根据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方法是通过增殖以包含在污水中 的以有机物作为铒食的需氧微生物来逐渐減少有机物的方法。
根据需氧微生物的净化操作需要造成持续提供作为微生物辨食的有 机物的同时适合于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因此需要增加污水内的溶解氧的 含量以建立需氧微生物适合生存环境的装置,这样的装置称为水中曝气 装置(或曝气机以下,称为"曝气装置,,)。这样的曝气装置是通过 由连接于水中电动机的叶轮的旋转力所产生的负压(negative pressure ), 从吸入腔的(suction housing )上部吸入处理水(污水)后向吸入方向的 反方向吐出,并4吏流入于扩散室(diffuser)内部的空气顺便向处理水的 吐出方向, 一同被吐出,由此,造成持续保持或增加处理水中的溶解氧 的含量并活化需氧^L生物的环境。
但是,这样的曝气装置的基本性能由于有限度,因此为了增加处理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或提高氧气传递率,只能设计多台曝气装置或换成大 容量的曝气装置,因而安装费和运转费增加。
另一方面,为了用同级别的动力来扩大氧气的扩散范围并提高溶解 氧的含量,虽然可以增加供气量,但是供气量过多,反而无法扩散,从 而产生气穴现象(cavitation:旋转的推进器等后側上产生的真空部)。 因此,单纯地增加供气量的方法对于扩大扩散范围、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来说有一定限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提出在专利文献l中的曝气装置上并 设散气管的方案。
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如图1所示,在通常的曝气装置上还设置散
气装置,通过从排列在排水腔l (discharge housing)的圆周方向的水流 吐出口 2排出的水流使从散气装置3的散气管3b排出的气泡扩散,从而, 除了爆气装置本身排出的气泡之外,还追加地从散气装置产生气泡,由 此增加气泡的产生量。
但是,上述文献l,由于从散气管3b排出的气泡的尺寸大,从而通 过吐出水流不能扩散到远处,而是通过浮力和供气压而直接漂浮在水面 上,因此增加溶解氧的含量的效果多少减弱了。
另外,由于吐出气泡的散气管3b的位置远离水流吐出口 2,因此吐 出水流的影响力减弱,从而扩散效果降低。另外,这也是限制增加溶解 氧含量的一个要素。
另外,看一下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膝气装置中的一例,如图2所示 的套管4由2层外壳构成,内部形成空气能够流通的空间,该套筒4上 形成有多个面向吐出口5的多个散气孔4a,套管本身起到散气管的作用。 而且,在吐出口 5的下侧形成有与供气管6相连通的散气体7,以将气 泡湘夂向上述吐出口 5。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2存在以下问题,即,从套管4排出的气泡和 从散气体7排出的气泡在吐出口 5混杂并冲突,因而气泡间产生緩冲现 象,从而减弱水流的吐出力,阻碍气泡的扩散效果。
另夕卜,经由供气管6向中央部扩散室8和散气体7共同供给空气时, 由于没有调节空气含量的装置,因此向片侧提供的可能性多,特别是, 供给散气体7的空气仅集中在供气管6的附近,发生使气泡无法均匀扩 散的现象。因此,相对大量的气泡被吐向特定的吐出口,少量的气泡被 吐向远离供气管6的其他吐出口 ,因而存在使气泡均匀扩散较难的问题。
还有,上述专利文献l、 2都没有可以调节气泡大小的功能。即,专 利文献1的散气管3a和专利文献2的套管4和散气体7上形成的散气孔 3b、 4a、 7a是一种不能够改变孔径的结构。因此,改变孔径的时候,须 将整个曝气装置改变,因此效率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注册第10-542865号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公4艮第10-2007-1742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 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并设散气装置来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含量的曝气装置。
本发明的另 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散气装置的起泡器的位置 设置在靠近水流吐出口的出口端的直前方来能够进一步扩大气泡的扩 散范围的曝气装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组装的方式设置多孔 板,从而通过多孔板的交替来能够任意调节气泡大小的曝气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若根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则该水中曝气 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曝气装置主体并设散气管,上述散气管的起泡器 位于靠近水流吐出口的出口端。
另外,若根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第2实施例,该膝气装置,对 由供气管供给的空气通过在扩散室的下端形成的间隙进行气泡化,该气 泡随从由多个水流吐出口吐出的水流在水中扩散,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爆气装置主体并设有与上述扩散室直接或间接连通的散气管,上述散气 管包括腔室主体,其以嵌入于上述供气管的吐出侧的外部的状态安装 在曝气装置主体的底部,并与上述扩散室连通;散气筒,其与上述腔室 主体以连通的方式连接,以气泡状排出由上述腔室主体供给的空气。
发明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通过在曝气装置并设散气装置,能够向水(污水) 中提供更多量的氧气。
另外,通过将上述装置的起泡器的位置设置在靠近水流吐出口的出 口端的直前方,能够进一步扩大气泡的扩散范围。
进而,以组装的方式设置多孔板,通过多孔板的交替来能够根据 情况调节气泡大小。


图l是现有散气装置所具有的水中啄气装置的一实施例图2是现有散气装置所具有的水中曝气装置的其他实施例。图3是本发明的水中曝气装置的整体装配立体图。图4是图3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散气装置的平面图。图6是将本发明的散气装置提取之后图示的立体图。〈附图标记〉
10:曝气装置主体
20:散气管
21:腔室主体
22:散气團
23:垫片
24:连接管
25:第一桥式管
26:第二桥式管
220:散气圈主体
221:腔室部
225:起泡器
226:穿孔部
227:多孔板
228:导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曝气装置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曝气装置的整体装配立体图,图4是图3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散气装置的平面图,图6是将本发明的散气装置提取之后图示的立体图。
本发明包括曝气装置主体10构成,该曝气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在扩散室12的下端形成的间隙12a将由供气管11供给的空气进行气泡化,使该气泡随着向多个水流吐出口 13吐出的水流在水中扩散。
在上述曝气装置10的下部并设有与上述扩散室12直接或间接连通的散气管20,以能够提高空气的扩散效率。此处,观察上述散气管20的一例的结构,其包括腔室主体21和散气圈22构成,其中,所述腔室主体以嵌入于上述供气管11的吐出侧lla的外部的状态螺紋连接于膝气装置主体10的底部并与上述扩散室12连通;所述散气筒22以连通的方式与上述腔室主体21相连接,并以气泡状排出由上述腔室主体21供给的空气。
上述中,腔室主体21形成有与形成在啄气装置主体10的底面10a的中央孔10b相连通的空气流入孔21a,该腔室主体21以使由供气管11送到扩散室12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能流入腔室主体21的内部的方式构成。此处,腔室主体21可以与扩散室12直接相连,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物间接地与扩散室12连接。
另外,在上述腔室主体21的底面21b上形成的下部孔21c的端部设有气体密封用的垫片23。上述垫片23以从与下部孔21c的供气管ll相接触的端部向供气管11方向长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并通过将上述腔室主体21从供气管吐出侧lla的上部向下嵌入,而^f吏从上述下部孔21c的接触端部延伸的垫片23的一部分向上弯曲。此时,上述垫片23通过腔室主体21内的内部压力使弯曲部23a被压在供气管11的表面側,从而能够保持气体密封性。
上述腔室主体21和散气筒22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连接管24。此时,上述连接管24和腔室主体21通过第1桥式管25以相互连通的方式连接,上述连接管24和散气筒22通过一个以上的第2桥式管26以相互连通的方式连接。因此,流入上述腔室主体21的空气,依次通过第1桥式管25、连接管24、第2桥式管26后,经由散气筒22排出到水中。
上述中,在第l桥式管25上优选设有控制该管开关的开闭阀25a。该开闭阀25a起到调节通过第1桥式管25的空气量或隔断的作用。
一方面,上述散气筒22包括散气筒主体220和起泡器225,其中,该散气筒主体220具有通过第2桥式管26与上述连接管24连通的腔室部221;该起泡器225设置于上述散气筒主体220,并对上述腔室部221内的空气进行细小气泡化。
上述起泡器225包括在上述散气筒主体220的上面222上形成的穿孔部226;安装在上述穿孔部226上并对经由穿孔部226而排出的空气进行细小气泡化的多孔板227。由于在上述多孔板227形成有用于使空气细小气泡化的气孔227a,因此要对气泡进行进一步的细小化或使气泡稍微变大时,只要用其他多孔板替换现在的多孔板就能够得到所希望大小的气泡。
上述起泡器225优选地紧贴于上述水流吐出口 13的出口端13a而设置,以较大地受到水流的影响。
另外,上述散气筒主体220的上面222优选地以与水流吐出口 13的倾斜方向相似的角度倾斜。其理由是,通过使从水流吐出口 14吐出的水流的前行方向和靠近于此的散气筒主体220的上面具有同样的倾斜角度,使水流顺利前行成为可能,由此使从散气筒主体的上面排出的气泡也通过顺利前行的水流的前行力尽可能地向远处扩散。
另一方面,在上述散气筒主体220的起泡器225的两侧优选设置导板228,该导板228以在水流和气泡被吐出时使其不被分散的方式进行引导。上述导板228起到将水流和气泡引导至一定部位的作用,以免水流和气泡向四处分散,而使其具有直线性,从而能提高气泡的扩散性。
对如以上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的话,则如下。
经由供气管11而提供的空气流入到扩散室12的内部。流入到扩散室12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则经由在扩散室12的下端形成的间隙12a,随从吸入腔14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的水流,经由水流吐出口 13而被排出。
另一方面,上述流入到扩散室12的空气中的其他一部分则经由在曝气装置主体10的底面10a上形成的中央孔10b流入腔室主体21,流入到腔室主体21的空气依次通过第l桥式管25、连接管24、第2桥式管26之后,经由散气筒22的多孔板227排出到水中。
此时,通过将上述散气筒22的起泡器225紧贴于水流吐出口 13的出口端13a而设置,以能够较大地受到吐出水流的影响,从而使从起泡器225排出的气泡扩散到远处。另外,由于上述多孔板227以组装的方式设置,因此当判断为气泡大小不适合的时候,可以替换不同气孔大小的多孔板而设置。
另一方面,上述中,虽然例举出了水流从曝气装置主体10的上部吸入后从水流吐出口 13吐出的下吐出方式,但是从曝气装置主体10的下部吸入后从水流吐出口 13吐出的上吐出方式中也可适用本发明的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曝气装置主体并设散气管,上述散气管的起泡器位于靠近水流吐出口的出口端。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气管 与扩散室直接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中啄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气管 介由其他媒介物与扩散室间接连通。
4. 一种水中爆气装置,对由供气管供给的空气通过在扩散室的下端 形成的间隙进行气泡化,该气泡随从由多个水流吐出口吐出的水流在水 中扩散,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曝气装置主体并设有与上述扩散室直接或间接连通的散气管,上述散气管包括腔室主体,其以嵌入于上述供气管的吐出侧的外 部的状态安装在曝气装置主体的底部,并与上述扩散室连通;散气筒, 其与上述腔室主体以连通的方式连接,以气泡状排出由上述腔室主体供 给的空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腔室主 体和散气筒之间设有连接管,上述腔室主体和连接管通过第l桥式管而 连接,上述连接管和散气筒通过第2桥式管而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开 闭上述第l桥式管的开闭阀。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气筒 包括散气筒主体,其具有通过第2桥式管与上述连接管连通的腔室部; 起泡器,其设置于上述散气筒主体,当上述腔室部内的空气被排出时, 对空气进行细小气泡化。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起泡器 包括穿孔部,其形成在上述散气筒主体的上面;多孔板,其安装于上 述穿孔部上,并对经由穿孔部排出的空气进行细小气泡化。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 气筒主体的起泡器的两侧设有导板,该导板以在水流和气泡被吐出时使 其不分散的方式进行引导。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气 筒主体的上面以与水流吐出口的倾斜方向相似的角度倾斜。
11.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腔 室主体与供气管的接触端部设有垫片。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水中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垫片 以从上述接触端部向供气管侧方向长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通过将上述 腔室主体从供气管吐出侧的上部向下嵌入,使从上述接触端部延伸的垫 片的一部分以向上弯曲的方式变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曝气装置在曝气装置并设散气装置,能够增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特别是,通过将散气装置的起泡器的位置设置在靠近水流吐出口的出口端的直前方来能够扩大气泡的扩散范围,并且能够可变地调节气泡的大小。该装置,对由供气管供给的空气通过在扩散室的下端形成的间隙进行气泡化,该气泡随从由多个水流吐出口吐出的水流在水中扩散,其中,在上述曝气装置主体并设有与上述扩散室直接或间接连通的散气管,上述散气管包括腔室主体,其以嵌入于上述供气管的吐出侧的外部的状态安装在曝气装置主体的底部,并与上述扩散室连通;散气筒,其与上述腔室主体以连通的方式连接,以气泡状排出由上述腔室主体供给的空气。
文档编号C02F3/02GK101684018SQ20091017812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文燦镛 申请人:株式会社裕泉Enviro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