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497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阐明的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大型船舶(尤其是远洋 船舶)压载水中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的处理,消除其对异地海洋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的破坏, 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压载水是船舶在空载或轻载航行时为了自身安全而携带的海水,压载操作是 指船舶对压载舱注入和排出压载水的操作。通过压载操作,可调整船舶吃水和稳性,减轻船 体变形和航行阻力,降低船体振动,改善船舶的适航性,压载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必备条件。随着航运业的发展,随之转移的压载水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估计每年有110亿吨 的压载水在全球转移,这些压载水主要是取自于船舶卸货港口及其附近水域,包含的生物 就有数千种之多。虽然,大部分水生生物无法忍受压载舱内恶劣环境在旅途中死亡,但是少 数“强者”却能顺利到达压载水排放水域,并能在当地水域立足繁殖,成为入侵者,这种外来 生物的入侵会造成港口国水域生态平衡的破坏,给当地经济带来损失,还可能带来具有地 域特色的病原体,导致流行病的传播,危害公众健康。2004年2月,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ter and Sediments) 0公约要求航行时,船舶应在深海、开阔水域并尽可能远离海岸处进行压 载水更换,需距离最近陆地至少200海里和水深至少200m以上。并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 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并对现有船舶执行追溯,在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需要安 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否则将不能驶入IMO成员国港口。按照公约要求,进行压载水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置换法。但压载水置换带来了两 个风险一是船舶比其设计时预计的压载水操作量几乎增加了一倍,那么压载水置换所产 生的交变应力必然给船体造成更多的疲劳负担,船体结构必然比其设计时的预期更早地进 入疲劳期;另一个是进行压载水置换操作均是由船员按照认可的计划进行,船员的人为因 素必将对实际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不善,经过多次违规操作,船体将更 加提早产生疲劳缺陷,这对大型或超大型油轮、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的运输来说,是个很大的 风险,尤其是集装箱船产生疲劳裂纹的概率偏大。同时,使用传统的置换方法还会使船舶在 深海中耽搁一段时间,对船东来说,是很不愿意看到的,使用压载水处理设备则可以减少在 中途的航程耽搁,对于营运周转快的船舶,特别是集装箱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 船舶压载水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生物入侵和人类健康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海水抽吸泵、海水排放泵、旋流分离
5器、紫外消毒器和压载水舱;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海水,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压载水,旋流分离 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进行杂质分离;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 活处理;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 ;旋流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 路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 ;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压载水 舱的出口通过管路4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 ;海水排放泵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紫外消毒 器的入口 ;紫外消毒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正常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 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进入压载水舱;正常卸载操作为管路4、5、6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 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排出本系统外。较佳地,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1、8导 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旋流分离器就进入压载水舱。较佳地,所述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时,压载 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紫外消毒 器就进入压载水舱。较佳地,所述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 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7导通,其 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较佳地,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 200海里时,卸载操作为管路4、9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 载水直接排出系统外。较佳地,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在压载操作初期,令管路1、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 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本系统外。较佳地,所述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 ;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令管路4、11和10导 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系统外。较佳地,系统中的管路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控 制运行。较佳地,所述海水抽吸泵和海水排放泵共用一个泵。较佳地,所述旋流分离器设计为去除粒径大于或等于50 μ m的存活生物。较佳地,所述紫外消毒器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在240nm 270nm范围内,且不产生臭氧。
6
较佳地,所述紫外消毒器中设置液位计,紫外消毒器的进水管路中设置浊度计,当 液位计采集信息显示液位达到预设值时,开启紫外灯管;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根据浊度计 采集的液体浊度进行调整,浊度越大,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越多。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对进入压载水舱的海水进行双重处理, 从而提高对海水中的微生物的去除率和灭活率;压载水排出船外之前,再次进行紫外消毒, 从而将降低海洋微生物光复活的可能性,保证排入海域的压载水满足《国际船舶压载水和 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压载水执行标准(D-2标准),极大的减少了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 康的危害。排入海域的压载水不产生活性物质,不会对海域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可以采用PLC控制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预先设置多套运行方案,实现过 程的实时控制和无人操作,满足一切海洋条件。(3)本发明采用的紫外线灯管,寿命超过13000小时,运行成本低。(4)各部件都是通过管路和法兰连接,安装方便。(5)海水抽吸泵和海水排放泵可以共用同一海水泵,管路也可以有复用段,从而使 得系统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符合船舶结构的特殊要求。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海水抽吸 泵、海水排放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和压载水舱。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海水,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压载水。旋流分离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进行杂质分离,使全部的海洋生 物、绝大部分的海洋絮体、藻类、浮游生物及部分微生物与海水分离,从旋流分离器的下部 排出,返回当地海域,经分离后洁净海水从上部流出。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本系统各组成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 ;旋流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 路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 ;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压载水 舱的出口通过管路4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 ;海水排放泵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紫外消毒 器的入口 ;紫外消毒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压载水排放口。正常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 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进入压载水舱;正常卸载操作为管路4、5、6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
7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排出本系统外,流入海洋。这些管路的导通和截止可以通过手动控制,较佳地,系统中的管路的导通、截止以 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都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从而实现系统管理的自动化。由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可见,本发明采用旋流分离器使全部的海洋生物、 绝大部分的海洋絮体、藻类、浮游生物及部分微生物与海水分离,从而将海水中的绝大部分 杂质去除;紫外消毒器对旋流分离器未分离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压载水 的纯净度。在压载水卸载时,还对压载水进行再次的紫外消毒处理,从而将降低海洋微生物 光复活的可能性,保证排入海域的压载水的纯净度。在实际中,在满足一些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设计管路,实现海水只经过 旋流分离器而不经过紫外消毒器进入压载水舱,或只经过紫外消毒器而不经过旋流分离器 进入压载水舱,还可以实现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而不经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以 适合不同的操作工况,兼顾节能。具体来说(A)海水只经过旋流分离器而不经过紫外线消毒器的压载操作条件为压载地和 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连接压载水舱的 入口。压载操作为管路1、8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 旋流分离器就进入压载水舱。(B)海水只经过紫外线消毒器而不经过旋流分离器的压载操作条件为压载地距 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海水抽吸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2连接紫外消毒 器的入口 ;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 通过紫外消毒器就进入压载水舱。(C)海水不经过旋流分离器器也不经过紫外线消毒的压载操作条件为压载地距 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 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压载操作为管路7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 从海域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为了适合不同的操作工况,兼顾节能,压载舱的压载水可不通过紫外消毒器直接 排放,这种卸载操作的条件(D)是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 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连接压载水排放 口。卸载操作为管路4、9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直 接排出系统外。在压载操作初期,也就是正式向压载水舱注水之前,经过旋流分离的海水可直接 排放,避免压载水舱的污染,也有清洗管路的作用。那么,如图2所示,旋流分离器的出口进 一步通过管路10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在压载操作初期,令管路1、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 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本系统外,流入海洋。在压载操作完成时,可用压载水舱中的已消毒水对旋流分离器进行反冲洗,降低
8其微生物残留。那么,如图2所示,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 入口 ;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令管路4、11和10导通, 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系统外。为了使得经过上述步骤之后得到的海水达到《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 理公约》压载水执行标准(D-2标准),旋流分离器设计为去除粒径大于或等于50 μ m的存 活生物。旋流分离器的上段为筒形进料段,进料段设置一切向进液口,旋流分离器的下段 为锥形旋流段;旋流分离器的顶部出口为出液口,出液口设置滤网板,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 口为出渣口,出渣口直接排放分离物或者出渣口处设置用于收集分离物的收集器。海水引 入旋流分离器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及本身的重力作用下,海洋生物和部分的微生 物从旋流分离器的下部的出渣口排出,与海水分离,而海水从上部的出液口流出。本发明紫外消毒器内部均勻排列着一定数量的石英套管,石英套管的一端密封, 另一端与海水完全隔离,在石英管内放置紫外灯管,紫外发射波长可以在240-270nm范围 内,且不产生臭氧。水路和光路的优化设计可保证海水中微生物接受到足够的辐射剂量,灭 活率在99. 5%以上。海水在外消毒装置内受紫外光线照射的时间可以设置为约30秒钟,那么微生物 总灭活率将提高到99. 5%。对排出压载水的再次照射时间也可以为30秒钟,有效地灭活光 复活和压载舱滋生的微生物。紫外消毒器中设置液位计,紫外消毒器的进水管路中设置浊度计等传感器,这些 传感器与PLC相连,当液位计采集信息显示液位达到预设值时,开启紫外灯。开启紫外灯的 数量根据浊度计采集的液体浊度进行调整,浊度越大,开启紫外灯的数量越多。为了减小系统体积,本发明的海水抽吸泵和海水排放泵可以共用同一海水泵,管 路也可以有复用部分。下面举一个较佳实施例来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由于管路出现复 用,因此打乱图1和图2的管路编号。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海水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管路和多个阀门。海水 泵从海水或压载水舱中抽吸海水。海水通过管路1进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1上设置阀门1 ;海水泵的排出口通过 管路2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管路2上设置阀门2 ;旋流分离器的上出口通过管路3接紫外 消毒器的入口,管路3上设置阀门3 ;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45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 路45上串联设置阀门4和阀门5 ;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6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6上 设置阀门6 ;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管路8上设置阀门8 ; 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压载水排放口,管路10上设置阀门10。正常压载操作为阀门1、2、3、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 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进入压载水舱。正常卸载操作为阀门6、8、4、10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 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排出本系统外。旋流分离器的上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当满 足上述条件(A)时,压载操作为阀门1、2、11、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 的海水仅经过旋流分离器的处理就进入压载水舱。
当满足上述条件⑶时,压载操作为阀门1、8、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 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经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就进入压载水舱。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路7上设置阀门7 ;当满 足上述条件(C)时,压载操作为导通阀门1、7,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 直接进入压载水舱。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接压载水排放口,管路9上设置阀门9 ;当满足 上述条件(D)时,卸载操作为导通阀门6、9,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 载水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压载水排放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在压载操作 初期,导通阀门1、2、11、10,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过旋流分离器后 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导通阀门6、2、11、10, 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经过旋流分离器后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 外。本较佳实施例中的各阀门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 控制运行。其中,阀门2、阀门7、阀门8和阀门9可以为调节型电动阀,其他阀门为电磁阀或 电动阀。调节型电动阀可以调节阀门开度,从而控制海水泵的出口压力,从而调节水质。其中,较佳地,阀门4、阀门5、阀门10和阀门11可以为单向阀,设置方向为防止海 水回流紫外消毒器和旋流分离器,从而保证紫外消毒器和旋流分离器的较佳工作状态。旋流分离器的下出口通过阀门12排出分离排放物。那么通过控制阀门12可以控 制排放物的排放频率,如果海水质量较差,可以令阀门2常开,如果海水质量较好,则可以 定时开放阀门2。经过本发明各阶段处理后的压载水的水质指标明详见表1。
权利要求
一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海水抽吸泵、海水排放泵、旋流分离器、紫外消毒器和压载水舱;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海水,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压载水,旋流分离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进行杂质分离;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旋流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路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4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海水排放泵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紫外消毒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压载水排放口;正常压载操作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进入压载水舱;正常卸载操作为管路4、5、6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后排出本系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器的 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1、8导通,其 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旋流分离器就进入压载水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抽吸泵的 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2连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时,压载操作 为管路12、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通过紫外消毒器就 进入压载水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抽吸泵的 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陆地 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管路7导通,其他管 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海水排 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连接压载水排放口;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 海里时,卸载操作为管路4、9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 水直接排出系统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流分离器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0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在压载操作初期,令管路1、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 经旋流分离器排出本系统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 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 ;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令管路4、11和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海水经旋流分离器排出系统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的管路的导 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抽吸泵和 海水排放泵共用一个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器设 计为去除粒径大于或等于50 μ m的存活生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消毒器采 用的紫外线波长在240nm 270nm范围内,且不产生臭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消毒器 中设置液位计,紫外消毒器的进水管路中设置浊度计,当液位计采集信息显示液位达到预 设值时,开启紫外灯管;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根据浊度计采集的液体浊度进行调整,浊度越 大,开启紫外灯管的数量越多。
13.—种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海水泵、旋流分离器、紫外 消毒器、管路和多个阀门;海水泵从海水或压载水舱中抽吸海水,旋流分离器采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海水 进行杂质分离;紫外消毒器对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压载水舱存储压载水;海水通过管路1进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1上设置阀门1 ;海水泵的排出口通过管路 2接旋流分离器的入口,管路2上设置阀门2 ;旋流分离器的上出口通过管路3接紫外消毒 器的入口,管路3上设置阀门3 ;紫外消毒器的出口通过管路45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路45 上串联设置阀门4和阀门5 ;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6接海水泵的吸入口,管路6上设置 阀门6 ;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8接紫外消毒器的入口,管路8上设置阀门8 ;阀门 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压载水排放口,管路10上设置阀门10 ;正常压载操作为阀门1、2、3、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 过旋流分离器和紫外消毒器的处理进入压载水舱;正常卸载操作为阀门6、8、4、10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抽吸的压载 水通过紫外消毒器的处理排出本系统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旋流分离器的上 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1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 路7接压载水舱的入口,管路7上设置阀门7 ;海水泵的排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9接压载水 排放口,管路9上设置阀门9;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并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阀门1、2、11、5 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经过旋流分离器的处理就进入压载水 舱;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时,压载操作 为阀门1、8、4、5导通,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仅经过紫外消毒器的处 理就进入压载水舱;当压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海里、压载水吸入点在海平面200m以下、卸载地距离陆地 至少200海里,并且压载地和卸载地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压载操作为导通阀门1、7,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直接进入压载水舱;当压载地和排放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或者当卸载地距离陆地至少200 海里时,卸载操作为导通阀门6、9,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直 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压载水排放口进 一步通过管路10接入阀门4和阀门5之间的管路上;在压载操作初期,导通阀门1、2、11、10,其他阀门截止,海水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经 过旋流分离器后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在压载水加载操作完成后对旋流分离器和管路进行清洗时,导通阀门6、2、11、10,其他 阀门截止,海水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经过旋流分离器后直接排放到本系统之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本 系统中的各阀门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由PLC程序控制器控制运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阀门2、阀门7、阀 门8和阀门9为调节型电动阀,其他阀门为电磁阀或电动阀。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效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阀门4、阀门5、阀 门10和阀门11为单向阀,设置方向为防止海水回流紫外消毒器和旋流分离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大型船舶尤其是远洋船舶压载水内海洋生物的处理,消除其对异地海洋环境及生物的影响和破坏,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系统主要包括海水泵、过滤器、紫外消毒器等;其中过滤器采用旋流分离器,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将海水中的海洋生物、藻类、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分离出去,紫外消毒器可将水中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杀死,出水达到《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D-2排放指标要求。本发明对压载水中的海洋生物、细菌、病毒等有较高的杀除效果,不产生活性物质,不会对海洋产生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C02F1/32GK101948204SQ20101027335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刘家勇, 原培胜, 李勇华, 白振光, 赵瀛, 韩志强, 马艳玲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