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二背景技术:
氨氮是水体中重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化、焦化、冶金、畜牧养殖和城镇生活 污水等。过量的氨氮进入水体后会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恶化,毒害水生生物,甚至 危害人体健康。针对中高浓度氨氮废水(NH4-N > 100mg/L)处理方法较多,如蒸发结晶法、 反渗透、吹脱法、湿式催化氧化法、化学沉淀法等。其中化学沉淀法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 种氨氮处理方法。中国专利CN1223970A介绍了一种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的方法,其处理 过程为先测定废水中氨氮的浓度,向废水中投加Mg3 (PO4) 2、MgC03、MgCl2、MgS04、Mg (NO3) 2、 Mg (OH) 2或MgO沉淀剂和纯磷酸,溶解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8-9,搅拌、过滤分离,氨氮 去除率达90%以上。虽然化学沉淀法对各类氨氮废水都有较高的去除率,但由于废水处理 药剂成本高,其处理过程需要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难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因此寻找廉 价高效的沉淀剂及处理装置是目前化学沉淀法除氮的热点。
三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效价廉的苦土做沉淀剂,针对苦土提供一种高浓度 氨氮废水处理装置。技术方案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由苦土仓、反应釜、PAM储罐、磷 酸或磷酸盐储罐、计量泵、废水输送泵、压滤机、干粉输送机、PH值测定仪,所述pH值测定仪 设于反应釜上,苦土仓出口与反应釜的第一上进口相连,苦土仓与反应釜之间设有干粉输 送机,用以控制苦土的输送量,磷酸或磷酸盐储罐的出口与反应釜的第二上进口相连,PAM 储罐的出口与反应釜的第三上进口相连,磷酸或磷酸盐储罐、PAM储罐与反应釜的连接管道 上分别设有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氨氮废水储池的出口与反应釜的下进口相连,氨氮 废水储池与反应釜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输送泵,反应釜第一出口与压滤机相连,压滤机的出 口与鸟粪石收集罐相连,反应釜第二出口与生化反应池进口相连。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装置。本装置采用 搅拌的方式将废水与苦土、磷混勻,投加PAM加快沉淀速度,且通过pH值测定仪控制苦土 的最佳投加量,不需要额外投加氢氧化钠调PH值。该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氨氮,并回 收得到磷酸铵镁。
四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图中苦土仓1、反应釜2,PAM 储槽3,磷酸或磷酸盐储槽4,第一计量泵5a,第二计量泵5b,输送泵6,压滤机7,干粉输送 机8,pH测定仪9,废水储槽10,废水生化池11,磷酸铵镁储罐12。五具体实施方式—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由苦土仓1、反应釜2、PAM储罐3、磷酸或磷 酸盐储罐4、计量泵、废水输送泵6、压滤机7、干粉输送机8、pH值测定仪9,所述pH值测定 仪9设于反应釜2上,苦土仓1出口与反应釜2的第一上进口相连,苦土仓1与反应釜2之 间设有干粉输送机8,用以控制苦土的输送量,磷酸或磷酸盐储罐4的出口与反应釜2的第 二上进口相连,PAM储罐3的出口与反应釜2的第三上进口相连,磷酸或磷酸盐储罐4、PAM 储罐与反应釜2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计量泵5a和第二计量泵5b,氨氮废水储池10 的出口与反应釜2的下进口相连,氨氮废水储池10与反应釜2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输送泵6, 反应釜2第一出口与压滤机7相连,压滤机的出口与鸟粪石收集罐12相连,反应釜2第二 出口与生化反应池11进口相连。
权利要求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苦土仓(1)、反应釜(2)、PAM储罐(3)、磷酸或磷酸盐储罐(4)、计量泵、废水输送泵(6)、压滤机(7)、干粉输送机(8)、pH值测定仪(9),所述pH值测定仪(9)设于反应釜(2)上,苦土仓(1)出口与反应釜(2)的第一上进口相连,苦土仓(1)与反应釜(2)之间设有干粉输送机(8),用以控制苦土的输送量,磷酸或磷酸盐储罐(4)的出口与反应釜(2)的第二上进口相连,PAM储罐(3)的出口与反应釜(2)的第三上进口相连,磷酸或磷酸盐储罐(4)、PAM储罐与反应釜(2)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计量泵(5a)和第二计量泵(5b),氨氮废水储池(10)的出口与反应釜(2)的下进口相连,氨氮废水储池(10)与反应釜(2)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输送泵(6),反应釜(2)第一出口与压滤机(7)相连,压滤机的出口与鸟粪石收集罐(12)相连,反应釜(2)第二出口与生化反应池(11)进口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采用廉价的苦土做沉淀剂处理氨氮废水的装置。该装置由苦土仓、反应釜、磷酸或磷酸盐储槽、PAM储槽、计量泵、压滤机、干粉输送机和pH值测定仪组成。该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氨氮,并回收得到磷酸铵镁。
文档编号C02F1/56GK201678504SQ201020152429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7日
发明者刘云, 孙含元, 李志敏, 盛夏, 董元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