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水体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强化脱氮生 物接触氧化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人口膨胀,引起了 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大增,同时,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大量增加,导致了饮用水水源普 遍受到污染,饮用水质恶化,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必须要经过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才 可排放,在污水处理中引入生化处理方法,是目前较为经济,有效,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法。生化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SBR法等,因 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运营灵活方便,流程 简单,易于管理,抗冲击性能好等特点,故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生活污水的处理当中来。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 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 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 目的。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 效水处理工艺。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 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 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 较强的适应能力;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4.净化效率高;处理所需时间短;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强;不必进行 污泥回流,同时没有污泥膨胀问题。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一般生物膜法不尽相同。一是 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淹没式滤池。二是采用机 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供 微生物栖附的填料,也可称为曝气循环型滤池或接触曝气池。三是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 2 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具有活性 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目前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可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很好的分解,清除COD的效果 明显,但由于传统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内都有曝气系统,虽然在填料中形成的生物膜内部存 在一定的厌氧环境,可以进行反硝化过程,但由于整个体系因为曝气的作用,所以总体上属于好氧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好氧微生物占主导地位,有较好的分解有机物,即降低COD的功 效,但此好氧环境下反硝化菌的的作用较小,导致在此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脱氮效果 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 通过一定的空间组合和排列设置,可使水流沿着设定的布流路线依次经过过滤膜和组合填 料而充分混合作用,利用污水中已有的营养物质或者额外添加的碳源物质进行生长并代谢 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本装置可将初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和硝化后的 污水中的硝态氮反消化后形成氮气除去,从而在生物接触氧化的同时强化了整个体系对污 水的脱氮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池体 和过滤机构,其中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池体的两端,若干组过滤机构依次交错设置 于池体内。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填料网架、填料、支架和过滤膜,其中过滤膜固定设置于 支架内,支架固定设置于填料网架的一侧,填料固定设置于填料网架内。所述的正反交错是指相邻的两个过滤机构分别交错设置与池体的底部和顶部。本装置工作流程如下开启进水管,将待处理的废水引入到此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则水流根据水压差的 方向池体前方流动,在遇到了第一层过滤膜后,由于水流通过膜的阻力较大,其会经过经膜 下方空隙继续往前流动,然后再经过膜后方的立体填料层,充分混合作用后,再流向第二层 过滤膜,受到一定阻力后向上流动而经过第二块立体填料层,充分混合作用后再继续依顺 序往前流动,整个系统中的膜组件和立体填料组件经过一定的空间分布布置和顺序排列, 可使污水在流经整个体系的过程中,水体和膜组件及填料依次相互充分接触,附着在膜上 及立体填料中的微生物和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充分混合作用,达到了很好的去除污染物的效 果;此外此系统中为无曝气装置,在稳定处理一定时间后此系统处于微氧或微厌氧状态,在 此状态下好氧微生物占较小的部分,这部分好氧微生物可以消除污水中残留的C0D,而在这 种状态下厌氧微生物的比例上升,反硝化菌逐渐增多,作用增强,其可将前面处理过程中遗 留的硝态氮进行反硝化,从而使氮得到很好的清除效果,在池体末端的顶端连有一根排水 管,可以将处理完的水达标排放或者进入下一步骤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处理。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在此新型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处理之前,水体较理想的状态是 其中的氮大多为硝态氮,这样便于此反硝化步骤的进行,故在此新型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之 前,建议连接一个初级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在此系统中进行曝气增氧等过程,使其在进行好 氧消化的过程中,使水体中的氮素变为硝态氮,以便于此新型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系统 发挥更佳的效用。很多情况下,进入此新型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废水由于经过了前面诸多的处理过 程,其中的COD值已经很低,这表明其中供微生物生长和能量需要的碳源物质可能会不足, 而碳源物质的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此系统中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反硝化的作用效果,故在COD 过低或者碳源不足的情况下,或者在微生物挂膜培养的初期,可在系统的前端设置碳源添加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添加相应的碳源物质例如葡萄糖或者甲醇等,为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提供能量,从而更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以使整个体系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本装置中,由于未使用曝气系统,从而整个系统中的水流搅拌和混合强度比使 用曝气系统要小,故膜上及填料中的微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脱落量较小,这使整个系统的 出水SS更低,从而可以提高出水水质,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生物膜及填料中的微生物 膜和污泥更换速度较慢而逐渐加厚,可能较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池系统容易堵塞,所以这种 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处理效果不佳时,要定期进行 池体,膜组件和立体填料组件的清洗清理和疏导,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 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池体3和过滤机构4,其中进水 管1和出水管2分别设置于池体3的两端,七组过滤机构4依次交错设置于池体3内。所述的过滤机构3包括填料网架5、填料6、支架7和过滤膜8,其中过滤膜8固 定设置于支架7内,支架7固定设置于填料网架5的一侧,填料6固定设置于填料网架5内, 相邻的两个过滤机构3分别设置于池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的池体3内设有末道过滤网9,该末道过滤网9具体位于出水管2与过滤机构 3之间。所述的过滤膜9具体为贝尔膜。
权利要求一种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池体和过滤机构,其中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池体的两端,若干组过滤机构依次交错设置于池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 填料网架、填料、支架和过滤膜,其中过滤膜固定设置于支架内,支架固定设置于填料网架 的一侧,填料固定设置于填料网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正反交错是指 相邻的两个过滤机构分别交错设置与池体的底部和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池体内设有末 道过滤网,该末道过滤网具体位于出水管与过滤机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膜具体为 贝尔膜。
专利摘要一种水体净化技术领域的强化脱氮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池体和过滤机构,其中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池体的两端,若干组过滤机构依次交错设置于池体内。本装置通过一定的空间组合和排列设置,可使水流沿着设定的布流路线依次经过过滤膜和组合填料而充分混合作用,利用污水中已有的营养物质或者额外添加的碳源物质进行生长并代谢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本装置可将初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和硝化后的污水中的硝态氮反消化后形成氮气除去,从而在生物接触氧化的同时强化了整个体系对污水的脱氮效果。
文档编号C02F3/02GK201737763SQ2010202709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
发明者方绪亮, 景强 申请人:上海申兰环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