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及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934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器及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器及由该多个净水器组合成的能进行多级净化的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供水系统的二次污染,现在的自来水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因此为了实现不同的用水目的,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净水器,例如,有的净水器可以通过磁场将自来水磁化;有的净水器通过设置活性碳滤芯,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放射性物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的功效;还有的净水器通过设置树脂滤芯来软化水,等等。现有的多功能净水系统是将多个净水器串联而成,来满足用户不同的用水需求。 然而该净水系统的各净水器要么是端进端出,要么是端进侧出,当用户需要其中某个净化环节的水时,必须用三通管连接该相邻净水器,而不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每一净水器的出水孔位置,因而使用极为不便。另外,由于净水系统中的每个净水器只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多个净水器之间串联形成一个净水系统,因而不能灵活实现各种不同净水器的组合连接以便得到不同净化质量的净水,使用方式单一,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选择使用不同出水孔的净水器及可随意选择多个净水器的连接方式以获得多种不同净化水质量的净水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滤芯及固定于壳体两端并与滤芯连通的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该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之一作为入水端,另一个作为出水端,该入水端上开设有一个作为入水孔的通孔。该净水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且该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中至少之一开设于出水端;水流从入水端的入水孔流入该净水器,自该出水孔中至少之一流出。该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均开设于出水端,水流从该入水端的入水孔流入该滤芯,经滤芯过滤后流至出水端以从该端的出水孔流出。该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中部分开设于该入水端,部分开设于出水端;水流从该第一端部组件的入水孔流入该净水器,部分直接从该入水端的出水孔流出,部分经滤芯过滤后由该出水端的出水孔流出。该净水器还包括密封结构,该第一端部组件包括将壳体一端封盖的第一盖体及套设于滤芯一端并收容于壳体内的第一端盖,该第二端部组件包括将壳体另一端封盖的第二盖体及套设于滤芯另一端并收容于壳体内的第二端盖,所述该第一端部组件上的通孔开设于该第一盖体,所述该第二端部组件上的通孔开设于该第二盖体;该密封结构在该第一端盖与其所在端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且该第一端盖开设有连通滤芯和第一盖体上的通孔的过水孔,该第二端盖与该滤芯及第二盖体上的通孔连通。该第二端盖开设有将滤芯和第二盖体上的通孔连通的过水孔并通过该密封结构与壳体内壁形成密封;或者,该滤芯侧壁开设有过水孔,该第二端盖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连通该滤芯侧壁的过水孔与该第二盖体上的通孔的空隙,且该第二盖体通过该密封结构与该壳体内壁形成密封。该密封结构包括多组内牙和与该内牙密封配合的外牙构成的密封结构,该外牙密封固定于该壳体的端部该内牙与对应端盖密封接触;或者,该密封结构包括多个V型密封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系统,包括多个净水器,每一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 收容于壳体内的滤芯及固定于壳体两端并与滤芯连通的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该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之一为入水端,另一个为出水端,该入水端开设有一个作为入水孔的通孔,各净水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该至少两个通孔中至少之一开设于出水端;该多个净水器相互连接,其中一个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外接自来水管, 其他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分别连通至其各自相邻一净水器的一出水孔。该其他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该出水孔均开设于入水端或出水端;或者,该其他净水器中,部分净水器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出水孔开设于该相邻净水器的入水端,部分净水器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出水孔开设于该相邻净水器的出水端。当该其他净水器中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出水孔开设于出水端时,该相邻净水器至少于其出水端开设有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该其他净水器中各净水器第一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和第二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分别经连接件连接至相邻一净水器的第一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和第二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该两连接件中一连接件将所连接的两通孔导通,该被导通的两通孔即为该其他净水器中相应净水器的该入水孔和其相邻一净水器的该出水孔;另一连接件则将所连接的两通孔关闭。该多个净水器的滤芯包括超滤膜芯、颗粒活性炭滤芯、软化树脂滤芯、超低压逆渗透膜滤芯、纳米能量滤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用新型净水器通过于入水端开设有一作为入水孔的通孔,在出水端开设一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且该净水器还于该入水端和该出水端之一上开设有一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以方便用户灵活选择出水方向,从而方便用户用水和满足用户用水质量需求,且当该多个净水器相互连接成一净水系统时,通过其他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分别连接至其各自相邻一净水器的一出水孔实现相邻两净水器是并联或串联,进而可进一步实现净水系统各净水器并联或串联,或各净水器中部分并联,部分串联,因而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用水质量要求来组合该多个净水器,以提供各种不同质量的净化水,满足用户的多种用水质量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净水器较佳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净水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净水器较佳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净水系统并连使用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净水系统并联使用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净水系统串并联结合使用方式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净水器较佳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净水器10包括壳体11、设置于壳体11内的滤芯12、对称设置于壳体11两端的第一端部组件13和第二端部组件14及用于封堵水流的封堵件15。壳体11为圆筒体,以于其内形成收容空间。壳体11包括第一端111和从该第一端111轴向延伸形成的第二端112。第一端111的端部折弯形成折弯部1111。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为不锈钢圆筒体。滤芯12为超滤膜芯,其侧壁开设有多个贯通孔121。当然壳体 11不局限于采用不锈钢材料,其还可采用其他材料;滤芯12也不局限于采用超滤膜芯,还可采用活性炭滤芯、软化树脂滤芯等不同类型的滤芯,其可根据用户需求而定。第一端部组件13设置于壳体11的第一端111。第一端部组件13包括第一端盖 131、V型密封圈132、第一盖体、内牙嵌件135、硅胶垫136、密封圈137及底座138。第一盖体包括前盖133及后盖134。第一端盖131包括中空的圆筒形插入端1311、从该插入端1311端部垂直弯折向外延伸形成的肩部1312及从该肩部1312外缘轴向延伸形成的顶抵端1313。其中插入端 1311的外壁形成两个环形的凹槽(图未标),以分别用于收容密封圈137 ;肩部1312开设有多个过水孔1312a ;顶抵端1313靠近肩部1312外壁形成一环形的收容槽1313a,以用于收容V型密封圈132,且顶抵端1313内壁形成有一环形的台阶部1313b,以用于顶抵滤芯12 的端部。前盖133大致为一中空的圆筒体,其纵截面大致呈两个对称的L形,其包括一配合端1331和从配合端1331径向向内弯折形成的一抵接端1332。后盖134包括底部1341、从底部1341边缘轴向延伸形成的侧部1342、从底部1341 中部轴向延伸形成的插入部1343及贯穿底部1341中部及插入部1343的第一通孔1344。 同时,底部1341、侧部1342及插入部1343共同围绕形成一环形的腔体1345。此外,于底部 1341靠近第一通孔1344处开设有一与腔体1345连通的第二通孔1346,第二通孔1346内壁形成有台阶部(图未标)。于注塑成型后盖134的过程中将内牙嵌件135固定于底部1341 的第二通孔1346内并顶抵该第二通孔1346的台阶部。另外,于侧部1342开设有两对称的且与腔体1345连通的第三通孔1347及第四通孔1348。侧部1342的第三通孔1347及第四通孔1348内壁结构与底部1341的第二通孔1346的内壁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最后, 于侧部1342的端部开设有一用于收容密封圈137的收容槽1349。底座138大致呈一底部开放的圆台形,其从顶部向底部延伸形成有加强部1381, 以提高支撑强度,且底座138中部开设有一通孔(图未标),以便在封堵件15穿过该底座138的通孔与侧部1342的第三通孔1347配合时一同被固定于后盖134。第二端部组件14和第一端部组件13结构相似,其包括第二端盖141、前盖143、后盖144、内牙嵌件145、硅胶垫146、密封圈147及底座148,其不同在于第二端部组件14还包括内牙149a和外牙149b,且第二端部组件14的第二端盖141的肩部1412未开设有过水孔;此外第二端部组件14无V型密封圈132。其中外牙149b为一圆筒形的金属件;内牙149a也为一金属件,其包括一与外牙149b配合的圆筒部(图未标)和从圆筒部端部垂直折弯向外延伸形成的一插入部(图未标),该内牙149a的插入部用于抵接前盖143的抵接端1432。组装第一端部组件13和第二端部组件14于壳体11的两端时,将套设有V型密封圈132的第一端盖131套设于滤芯12的端部并使滤芯12的该端顶抵第一端盖131的台阶部1313b,同理将另一第二端盖141套设于滤芯12的另一端,然后一并装入壳体11内,此时,装配有V型密封圈132的滤芯12的这一端位于壳体11的第一端111,密封圈132在第一端盖131和壳体1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滤芯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1的第二端112,且滤芯 12外壁与壳体11内壁之间存在空隙17。请同时参阅图2,接着,将前盖133套设于壳体11的第二端112,然后移动到壳体 11的第一端111,并使前盖133的抵接端1332抵接于壳体11的第一端111的折弯部1111。 然后将密封圈137收容于后盖134的收容槽1348,再一并与前盖133的配合端1331配合, 并同时使第一端盖131插入后盖134的第一通孔1344内,最后用螺钉16将前盖133和后盖134 —并固定于壳体11的第一端111。此时收容于收容槽1348内的密封圈137与壳体 11的折弯部1111密封接触。最后,将四个硅胶垫136分别设置于一体注塑成型后盖134过程中固定于第一通孔1344、第二通孔1346、第三通孔1347及第四通孔1348的内牙嵌件135底部;然后用封堵件15封堵上第一通孔1344及可选择的封堵上第二通孔1346及第四通孔1348中其中的一个,而另一个则用于外接自来水管以用作该净水器10的入水孔,当然第二通孔1346和第四通孔1348可同时外接自来水管以用作入水孔;接着用封堵件15穿过底座138的通孔1382 与后盖134的侧部1342的第三通孔1347配合时一同将底座138固定于后盖134。组装第二端部组件14于壳体11第二端112的方法大致相同,其不同在于先将外牙149b焊接于壳体11的第二端112的端部,在将第二端盖141套设于滤芯12的端部并使滤芯12的该端顶抵第二端盖141的台阶部后,将前盖143套设于外牙149b外壁,接着将套设有密封圈147的内牙149a与外牙149b配合,此时内牙149a的插入部抵靠于前盖143的抵接端1432,套设于内牙149a的密封圈147与外牙149b端面密封接触;此外,后盖144的第一通孔1444外接排污组件(图未示),例如水管接头,以便冲洗滤芯12时将污水排出,当然也可直接用封堵件15,需排污时,取下封堵件15即可。第二端部组件14组装完后,收容于后盖144的密封圈147与内牙149a的插入部密封接触,且端盖143与外牙149b和内牙 149a之间存在空隙18以便经滤芯净化的水流从该空隙流入后盖144的腔体1445内。若用户选择第一端部组件13的第二通孔1346和/或第四通孔1348为入水孔以外接水管,选择第二端部组件14的第四通孔1448为净化水出水孔,则净化过程为自来水从第二通孔1346和/或第四通孔1348依次流经前盖133的腔体1345及第一端盖131的过水孔1312a,然后流入滤芯12,经滤芯12过滤的水从滤芯12的通孔121流至壳体11内壁与滤芯12之间的空隙17内,然后沿着该空隙17流经空隙18后流至第二端部组件14的后盖144的腔体1445内,最后从第四通孔1448流出。当然用户也可将第四通孔1448封堵上,而将第二通孔1446打开以让净化水从第二通孔1446流出,或第四通孔1448和第二通孔1446同时打开作为出水孔。 此外,用户也可选择第二通孔1446和/或第四通孔1448为入水孔以外接自来水管而将净水器10该端作为入水端,第二通孔1346和/或第四通孔1348为净化水出水孔而将净水器10该端作为入水端。由此可见,用户可灵活选择该第一端部组件13和第二端部组件14之一为入水端,另一个为出水端。当然,该净水器10的入水端可选择开设一个入水孔或多个入水孔,出水端至少开设两个出水孔,方便用户选择出水方位即可。若用户需要不需要净化的水,则可打开入水端的第二通孔1446或第四通孔1448即可,这样就不需要于外部水路分接水管接头。 另外,该第一端部组件13的第三通孔1347和第二端部组件14的第三通孔1447可作为入水孔或出水孔,而第一端部组件13的第四通孔1348和第二端部组件14的第四通孔 1448分别与底座138、148配合以支撑净水器10。当然,也可不开设该第三通孔1347、1447, 直接通过后盖134、144支撑即可。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净水器较佳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净水器20与净水器10结构相似,其不同在于净水器20的第二端部组件M的第二端盖241的肩部M12 开设有多个过水孔M12a,滤芯22为颗粒活性炭滤芯,且净水器20的内牙和外牙M9b 与端盖Ml的肩部M12密封接触以阻止净化水流入壳体21内壁和滤芯22外壁之间的空隙27内。水流方向如图3所标示水流A方向流向。同理,入水端可为第二端部组件M,出水端为第一端部组件23,水流方向如图3所标示水流B方向流向。由上所述,该净水器的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都可通过由V型密封圈或由内牙和外牙组成的密封结构使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和对应端壳体内壁密封,相应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开设有连通对应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的过水孔即可;当然,也可该滤芯侧壁开设有过水孔,该第二端盖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连通该滤芯侧壁的过水孔与该第二盖体上的通孔的空隙,且该第二盖体通过由内牙和外牙组成的密封结果或由多个V型密封圈组成的该密封结构与该端壳体内壁形成密封,从而实现从壳体一端流入的水,可经滤芯过滤后, 从壳体另一端流出。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 其由图1所示的净水器10连接图3所示净水器20组成净水系统100,净水器10为本净水系统100的第一净水器10,净水器20为本净水系统100的第二净水器20,其中第一净水器 10的第二端部组件14的第三通孔1447和第二净水器20的第一端部组件23的第四通孔 2348通过一个隔离连接件F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螺纹连接),净水器10的第一端部组件13的第三通孔1347通过连通管G与净水器20的第二端部组件M的第四通孔M48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螺纹连接)。若用户选择第二净水器20的第一端部组件23的第二通孔2346为入水孔以外接自来水管,即第一端部组件23为入水端,第二端部组件M为出水端,第一净水器10和第二净水器20串连,则自来水从入水端23流经滤芯22净化之后再流至净水器20的出水端 24内,该净化水经第四通孔M48流经连通管G后流入第一净水器10,然后再经第一净水器10净化后从第一净水器10出水端14的第四通孔1448流出,当然也可选择从第二通孔1446 流出(将封堵件15移除,外接水管接头即可),根据用户需要来选择位置即可。这样,用户可获得同时经活性炭滤芯净化和经超低滤膜净化的水,该净化水可用于洗菜、煮饭和煲汤, 当然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用途。请参阅图5,若用户选择第二净水器20第二端部组件24为入水端,入水端M的第二通孔M46为入水孔以外接自来水管,即第一净水器10和第二净水器20并连,如此一来, 自来水在第二净水器20入水端M内分流,一部分流向第一净水器10的入水端13,经净化后,从第一净水器10的出水端14的第四通孔1448流出,另一部分则直接经第二净化器20 净化后,从第二净化器20的出水端23的第二通孔2346流出。这样,用户可分别获得经活性炭滤芯净化的水和经超低滤膜净化的水。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中标识为G的部件和图4中的连通管G结构相同,以让水流通过,标识为F的部件和图4中的隔离连接件结构相同,阻止水流通过(图7 图10中的标识F和G也一样)。该净水系统200是在图4所示净水系统100的基础上再连接第三净水器30而成。第三净水器30结构与第二净水器20 结构相同,其不同在于第三净水器30的滤芯为纳米能量滤芯。第三净水器30与第一净水器10的连接方式可选用如图4所示的串联方式,此时,第一净水器10出水端14的出水孔流出的经颗粒活性炭滤芯和超滤膜芯过滤的水可用于洗菜、煮饭或煲汤,而该经第三净水器 30的出水孔流出的经颗粒活性炭滤芯、超滤膜芯和纳米能量滤芯过滤的水则可用于健康直饮水。当然用户也可选用如图7或图8所示的连接方式,以获得相应所需用水。由此可见, 用户可根据自己对用水质量的要求来随意选用并联、串联或者串并联结合本实用新型净水器,并设置相应入水孔和出水孔,以获得不同净水系统及其净水路径和方式,方便快捷。此外,用户可根据自己对用水质量的要求,于任一净水器上选用出水孔,以获得满足质量要求的净化水。请参阅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施例三的示意图。该净水系统300是在图6所示较佳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再连接第四净水器40而成。第四净水器40与第二净水器20结构相同,其不同在于第四净水器40的滤芯为软化树脂滤芯。第四净水器40与第三净水器30可采用并联方式也可采用串联方式,第三净水器30、第二净水器20及第一净水器10之间的串、并联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用水质量的要求随意选择(即选用隔离连接件F还是选用连通管G),其原理和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一净水器10、第二净水器20及第三净水器30之间为串联连接,第三净水器30和第四净水器 40为并联连接,这样,用户可分别同时获得经颗粒活性炭和超滤膜芯过滤的水,该净化水可用于洗菜、煮饭和煲汤;经颗粒活性炭、超滤膜芯及纳米能量滤芯过的水,该净化水可用于健康直饮水;经颗粒活性炭、超滤膜芯及软化树脂滤芯过滤的水,该净化水可用于沐浴、 洗衣及冲洗卫生间等。请参阅图10,其为本实用新型净水系统较佳实施例四的示意图。该净水系统400 是在图9所示较佳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再连接第五净水器50而成。第五净水器50与第二净水器20结构相同,其不同在于第五净水器50的滤芯为超低压逆渗透(Reverse Osmosis, 缩写为R0)膜滤芯。第五净水器50与第四净水器40可采用并联方式也可采用串联方式, 第四净水器40、第三净水器30、第二净水器20及第一净水器10之间的串、并联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用水质量的要求随意选择,其原理和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在此也不再赘述。至于各种净化后的水的用途,可根据用户需求而定,并不局限于所举用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净水器通过于入水端开设至少一个作为入水孔的通孔,在出水端至少开设一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且该净水器还于该入水端和该出水端之一上至少另开设有一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以方便用户灵活选择出水方向,从而方便用户用水和满足用户用水质量需求;而由该多个净水器相互连接而成的净水系统,其中一个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外接自来水管,其他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分别连通至其各自相邻一净水器的一出水孔,以实现相邻两净水器并联或串联,进而实现净水系统中各净水器并联或串联,或各净水器中,部分净水器并联,部分净水器串联,以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用水质量要求来组合该多个净水器,即方便用户通过选择该多个净水器之间是采用并联、串联还是并串联同时具备的连接方式,来提供各种不同质量的净化水,满足用户的多种用水质量需求。可以理解,各净水器之间的连接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列,一净水器的第一端部组件可和另一净水器的第二端部组件连接,其中一净水器的后盖底部的通孔可通过连通管或连接件和另外一净水器的后盖的侧部的通孔连接。此外,由于净水器具有多个出水孔,其中一净水器可同时和多个净水器并联或串联。可以理解,净水器的前盖和后盖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示具体情形,其还可设计成其他形状或组合,例如,该盖体可以是一个不锈钢材料一体做成的盖体,其直接焊接于壳体两端,只要该盖体具有多个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以便可灵活选择出水方位或外接自来水管的方位即可。可以理解,隔离连接件和连通管均可采用连接阀来替换,以便将对应通孔隔离或连接,且可方便变换各净水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当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来选用隔离连接件或连通管或连接阀等连接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滤芯及固定于壳体两端并与滤芯连通的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该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之一作为入水端,另一个作为出水端,该入水端上开设有一个作为入水孔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净水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且该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中至少之一开设于出水端;水流从该入水端的入水孔流入该净水器,自该出水孔中至少之一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均开设于出水端,水流从该入水端的入水孔流入该滤芯,经滤芯过滤后流至出水端以从该端的出水孔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中部分开设于该入水端,部分开设于出水端;水流从该入水端的入水孔流入该净水器,部分直接从该入水端的出水孔流出,部分经滤芯过滤后由该出水端的出水孔流出。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结构,该第一端部组件包括将壳体一端封盖的第一盖体及套设于滤芯一端并收容于壳体内的第一端盖,该第二端部组件包括将壳体另一端封盖的第二盖体及套设于滤芯另一端并收容于壳体内的第二端盖,所述该第一端部组件上的通孔开设于该第一盖体,所述该第二端部组件上的通孔开设于该第二盖体;该密封结构在该第一端盖与其所在端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且该第一端盖开设有连通滤芯和第一盖体上的通孔的过水孔,该第二端盖与该滤芯及第二盖体上的通孑L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盖开设有将滤芯和第二盖体上的通孔连通的过水孔并通过该密封结构与壳体内壁形成密封;或者,该滤芯侧壁开设有过水孔,该第二端盖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连通该滤芯侧壁的过水孔与该第二盖体上的通孔的空隙,且该第二盖体通过该密封结构与该壳体内壁形成密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结构包括多组内牙和与该内牙密封配合的外牙构成的密封结构,该外牙密封固定于该壳体的端部该内牙与对应端盖密封接触;或者,该密封结构包括多个V型密封圈。
7.一种净水系统,包括多个净水器,每一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滤芯及固定于壳体两端并与滤芯连通的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该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之一为入水端,另一个为出水端,该入水端开设有一个作为入水孔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各净水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该至少两个通孔中至少之一开设于出水端;该多个净水器相互连接,其中一个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外接自来水管,其他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分别连通至其各自相邻一净水器的一出水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其他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该出水孔均开设于入水端或出水端;或者,该其他净水器中,部分净水器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出水孔开设于该相邻净水器的入水端,部分净水器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出水孔开设于该相邻净水器的出水端。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其他净水器中净水器入水端的入水孔所连通的相邻净水器的出水孔开设于出水端时,该相邻净水器至少于其出水端开设有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其他净水器中各净水器第一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和第二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分别经连接件连接至相邻一净水器的第一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和第二端部组件上的一通孔,该两连接件中一连接件将所连接的两通孔导通,该被导通的两通孔即为该其他净水器中相应净水器的该入水孔和其相邻一净水器的该出水孔;另一连接件则将所连接的两通孔关闭。
11.如权利要求7、8或10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净水器的滤芯包括超滤膜芯、颗粒活性炭滤芯、软化树脂滤芯、超低压逆渗透膜滤芯、纳米能量滤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摘要一种净水器及净水系统,该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滤芯及固定于壳体两端并与滤芯连通的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该第一端部组件和第二端部组件之一作为入水端,另一个作为出水端,该入水端上开设有一个作为入水孔的通孔。该净水器还开设有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且该至少两个作为出水孔的通孔中至少之一开设于出水端;水流从入水端的入水孔流入该净水器,自该出水孔中至少之一流出;该净水系统由多个所述净水器连接而成。该净水器具有多个出水孔可方便用户选择使用方位,而由该多个净水器连接而成的净水系统则可方便用户通过变换各个净水器之间的连接关系来满足用户不同用水质量的要求。
文档编号C02F1/28GK201952294SQ20102067278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和建群 申请人:深圳市奥力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