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在普通家庭等中,为了将自来水等原水净化后作为饮用水进行利用,例如有效地使用了壶式净水器。该壶式净水器构成为具备主体容器,其具有位于上侧的原水室和位于下侧的净水室;以及净水滤筒,其介于原水室与净水室之间。并且,原水通过净水滤筒而生成净水,所生成的净水被储存到净水室中。另外,该壶式净水器一般形成为能够将主体容器储存到冰箱等中的大小,因此能够一次生成的净水的量是有限的。因而,通过反复使用来获取净水量,但是特别是在夏季等,作为饮用水该净水的使用量增加,因此期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净化原水的能力。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一种净水器在净水滤筒的过滤杯与盖之间配置圆顶状的布质嵌入物,并且通过使该布质嵌入物与活性炭等净化剂相接触地设置,来阻挡从筛状的入口导入的水的表面张力,从而抑制由空气的反压力引起的水流阻力。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76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初期能够降低水流阻力,但是水流集中到布质嵌入物的接触部,因此所接触到的净化剂有可能被逐渐冲走而变得接触不到净化剂,在使用后期水流阻力增大而不能顺畅地生成净水。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使用初期至使用后期都能够稳定且顺畅地生成净水的净水器。
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净水器,其具备主体容器,其形成有用于储存原水的原水室和用于储存净水的净水室;滤筒收容部,其设置于将上述原水室和上述净水室分隔开的分隔壁的底壁部,并且形成有将上述原水室与上述净水室相连通的开口部;以及净水滤筒,其内部形成有填充净化剂的净化室,并以覆盖上述净化室的方式配置过滤器,且在比上述过滤器高的位置处设置导水口,上述净水器能够在使上述主体容器的底壁部在下的状态下生成净水,该净水器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净水滤筒安装于上述滤筒收容部的使用状态下,以使上述过滤器相对于上述主体容器的铅垂轴倾斜的方式配置上述过滤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将净水滤筒安装于滤筒收容部的使用状态下,将净水滤筒的过滤、器相对于主体容器的铅垂轴倾斜地配置。因此,能够通过使净化剂与倾斜的过滤器的低侧相接触来确保流路,并且通过流通的水易于使汇集到过滤器的高侧的空气排出到外部,从而在整个使用初期至使用后期稳定且顺畅地生成净水。
图I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滤筒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净水滤筒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净水滤筒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器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下面的多个实施方式中包含相同的结构要素。由此,下面对这些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记并且省略重复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净水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I构成为壶式净水器,构成为具备类似有底筒状的主体容器2、同样形成为类似有底筒状的内容器(分隔壁)3以及净水滤筒10。并且,在主体容器2的筒内以朝向该主体容器2的顶壁部8的方式配置内容器3,由此将内容器3的内侧分隔为原水室4,将内容器3的外侧分隔为净水室5。在内容器3的底壁部3a上形成具有开口部3c的类似圆筒状的凹部(滤筒收容部)3b,该开口部3c将原水室4与净水室5相连通,大致圆筒状的净水滤筒10以从上方插入到深处的方式嵌合到该凹部3b中。另外,在这种状态下,净水滤筒10的下部IOb从开口部3c暴露并面向净水室5。并且,以使主体容器2的底壁部2a在下的状态将原水注入原水室4,并且原水通过净水滤筒10而生成净水,所生成的净水被储存到净水室5中。在原水室4的上方配置有形成有供水口 8a的顶壁部8。通过上开式的盖9能够打开或关闭地堵塞供水口 8a,该上开式的盖9通过铰链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顶壁部8上。在将盖9向上方打开的状态下原水经由供水口 8a提供到原水室4内。另外,在内容器3的侧壁部3e与主体容器2之间形成有从净水室5向上方延伸的通路7,在主体容器2或者顶壁部8上的成为通路7的上端部的位置处形成有注水口 7a。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主体容器2以注水口 7a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在图I中使主体容器2向顺时针方向倾斜),使储存在净水室5内的净水经由通路7从注水口 7a排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开式的盖体20打开或关闭来堵塞注水口 7a,该上开式的盖体20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主体容器2或者顶壁部8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构成为当使主体容器2倾斜时,通过自重、水的动压等使盖体20转动来打开注水口 7a。如图2所示,净水滤筒10的顶面开口,并且具备有底筒状的壳体14,其形成有填充有净化剂12的净化室S2 ;过滤器16,其覆盖上述净化室S2 ;以及盖15,其以覆盖壳体14的开口部14e的方式与该壳体14结合且在比上述过滤器16高的位置处形成导水口 11。盖15具备杯17,其内筒17d大致沿着净水滤筒10的中心轴Ax从外筒17a的顶壁17b向下方延伸;以及罩18,其通过使突出部18a插通到内筒17d的下端部而在内侧形成添加剂收容室SI。该添加剂收容室SI中例如收容直径几毫米左右的粒状钙等添加剂(未图示)。在杯17的周壁17c上,沿着周方向断续地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导水口 11。通过在该导水口 11上嵌入成形等而构成网格12,能够抑制添加剂从导水口 11泄漏。另外,在罩18的周壁18b上形成有从该罩18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槽状的切口 18c。切口 18c的宽度被设定得比添加剂的粒径小,由此,能够抑制添加剂从切口 18c泄漏。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盖15中,从原水室4经由导水口 11导入的水通过罩18的切口 18c流入添加剂收容室SI内,与添加剂接触后的水再次通过切口 18c流出到壳体14内。通过配置在沿着净水滤筒10的中心轴Ax的位置处的大致圆筒状的筒体19,将壳体14在径向上进行分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筒体19的外周侧作为收容净化剂(例如粒状或者粉末状的活性碳等)12的净化室S2,将筒体19的筒内作为收容过滤材料(例如倒U字 形地弯曲的中空纤维膜等)的过滤室S3。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过滤器16而导入的水依次经由净化室S2和过滤室S3,从下端部IOb的排水口 IOc排出。筒体19嵌入到凹部14b中,该凹部14b形成在壳体14的底壁14a的中央部且向下方凹陷,由此,沿着净水滤筒10的中心轴Ax在上下方向上竖立设置筒体19。净化室S2被壳体14的周壁14c、筒体19、底壁14a以及过滤器16包围,形成为具有大致圆环状的截面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6形成为环状且包围筒体19,以将其外缘部16a插入壳体14与盖15之间的方式进行固定。作为该过滤器16,最好能够应用无纺布、海绵等发泡体片材,能够可挠变形,但具有即使由于其自重也不会从平板形状发生变形的自保形性(弹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体19的上端安装罩18,通过从该罩18向直径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8d使过滤器16的内缘部16b不会由凸缘部18d向上方弯曲。根据上述结构,过滤器16被凸缘部18d卡定而堵塞缝隙,因此即使在由于将净水滤筒10从净水器I卸下而发生倾斜或者上下翻转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净化剂12从净化室S2泄漏到添加剂收容室SI、盖15侧。在筒体19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口 19a,通过该连通口 19a将净化室S2与过滤室S3相连通。在净化室S2内使净化剂12吸附并去除杂质而得到的水经由连通口 19a导入过滤室S3内。将作为过滤材料13的细麦杆状的中空纤维膜集束多个且以弯曲成大致倒U字形的状态收容到过滤室S3中。从过滤室S3内通过中空纤维膜的膜壁透过到膜内的水通过膜内向过滤室S3的下端部流出,从排水口 IOc流出到净水室5。当水通过中空纤维膜的膜壁时,能够过滤包含在水中的杂质。在连通口 19a的下方,作为过滤材料13的中空纤维膜通过粘合剂(未图示)来填补缝隙并且被固定在筒体19上,通过该粘合剂能够阻止水从过滤室S3不通过中空纤维膜而直接流出。另外,如果在净水滤筒10内的各部、特别是在过滤器16与净化剂12之间无意间存留了空气,则水的重力与空气的浮力平衡而导致水的流路被空气堵塞。因此,存在不能获得期望的流量而到获得净水需要花费时间的问题。因而,在这种结构的净水滤筒10中,一边使通水时存在于内部的空气顺畅地排出一边导入水的情况与在短时间内净化原水相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净水滤筒10安装于作为滤筒收容部的凹部3b的使用状态下,使过滤器16相对于主体容器部2的铅垂轴Aw(重力方向)倾斜地配置。具体地说,如图I和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b的周壁部3d相对于主体容器部2的铅垂轴Aw倾斜地形成,通过将净水滤筒10安装到该凹部3b中使整个净水滤筒10倾斜。即,净水滤筒的中心轴Ax相对于主体容器的铅垂轴Aw倾斜X度。另外,在作为盖15的顶壁的杯17的顶壁17b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孔17e、17f。该多个排气孔17e、17f被设置在高于导水口 11的位置处,且以使排气孔17e位于内筒17d的内侧且排气孔17f 位于内筒17d的外侧的方式贯通形成。因而,过滤室S3内的空气经由罩18的突出部18a、杯17的内筒17d的筒内而从排气孔17e排出。另外,净化室S2内的空气经由过滤器16、罩18的切口 18c进入添加剂收容室SI内,该空气在杯17的周壁17c与内筒17d之间上升并从排气孔17f排出。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整个净水滤筒10相对于主体容器2的铅垂轴Aw倾斜,因此能够对介于过滤器16与净化剂12之间的空气S进行置换。并且,通过使净化剂12与倾斜的过滤器16的低侧相接触,能够确保流路且易于使水渗透到净化室S2。另外,通过流通的水将汇集到过滤器16的高侧的空气S高效地推出到外部,从而能够使空气从排气孔17b排出。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I能够一边顺畅地排出通水时存在于内部的空气一边导入水,因此能够在整个使用初期至使用后期稳定且顺畅地生成净水。以上,如详细地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净水滤筒10安装于作为滤筒收容部的凹部3b的使用状态下,使净水滤筒10的过滤器16相对于主体容器部2的铅垂轴Aw倾斜地配置。因此,通过使净化剂12与倾斜的过滤器16的低侧相接触,能够确保流路且易于通过流通的水将汇集到过滤器16的高侧的空气S排出到外部。其结果是,能够在整个使用初期至使用后期稳定且顺畅地生成净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结构,即通过使凹部3b的周壁部3d倾斜,而使整个净水滤筒10相对于主体容器部2的铅垂轴Aw倾斜。因此,能够使被填充到净化室S2中的净化剂12倾斜地接触过滤器16。因而,即使水流集中到接触部,也能够抑制净化剂12流走,从而能够稳定地使净化剂12与过滤器16相接触。另外,在这种使整个净水滤筒10相对于主体容器部2的铅垂轴Aw倾斜的结构中,流通的水集中到过滤器16的低侧(接触部),并且净化室S2的空气S集中到过滤器16的高侧。因此,通过有效利用水的重力与空气的浮力之差,能够使净化室S2内的空气S高效地排出到外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凹部3b的周壁部3d相对于主体容器部2的铅垂轴Aw倾斜。因此,仅使设置于内容器(分隔壁)3的底壁部3a的凹部3b倾斜即可,能够较为简单地进行制造。接着,参照图3和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滤筒1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滤筒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3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净水滤筒IOA在净化室S2中设置了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将净化剂12推向过滤器16。 具体地说,在本变形例中,施力单元由弹簧21和网格状的可动分隔板22构成,该弹簧21的其中一个端部被卡定在壳体14的底壁14a上,该网格状的可动分隔板22与该弹簧21的另一个端部相结合。并且,净化剂12被填充到可动分隔板22的上面。此外,壶式净水器I是利用水的重力进行净化的结构,因此净化剂(例如活性炭)12的粒径越细越有效、越利于性能提高。然而,如果将过于细的净化剂填充到可动分隔板22上,则存在流量下降的趋势,因此一般使用大约10网格至32网格左右(0. 5毫米至2毫米左右的粒径)的净化剂。其中,考虑到防止粉碎细颗粒的流出,期望稍微大尺寸的网格,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使用嵌入大约100网格左右(0.2毫米左右的内径的孔)的网格或者一体成型的可动分隔板2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在筒体19的内侧配置作为过滤材料13的细麦杆状的中空纤维膜的过滤室S3,因此即使净化剂12从可动分隔板22流出也不会泄漏到净水室5中。在上述结构的净水滤筒IOA中,通过将净化剂12·推向过滤器16的弹簧21和可动分隔板22,能够可靠地使净化剂12与过滤器16相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增加净化剂12与过滤器16的接触面积且易于使水渗透到净化室S2中。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作为施力单元使用可动分隔板22和弹簧2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可动分隔板和浮子等。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滤筒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4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净水滤筒IOB是在净化室S2内设置了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流通的水导向作为孔部的连通孔19a。具体地说,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引导部的集水板23横跨壳体14的底壁14a和周壁14c地与二者结合,由此将水导向作为孔部的连通孔19a。另外,如本变形例那样,在将净水滤筒IOB相对于主体容器的铅垂轴Aw (参照图I)倾斜地配置的结构中,流通的水有可能会滞留在成为其倾斜的低侧的壳体14的角部14g中。然而,在本变形例中,在该角部14g上集水板23以倾斜规定角的方式进行设置,因此还能够减少滞留在壳体14的角部14g中的所谓的死水。此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优选将集水板23相对于底壁14a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净水滤筒IOB相对于铅垂轴Aw的倾斜角度以上。在上述结构的净水滤筒IOB中,能够通过作为引导部的集水板23将水导向连通孔19a,因此能够抑制净化室S2内的滞留水,从而顺畅地生成净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是横跨作为净水滤筒IOB的底壁和周壁的壳体14的底壁14a和周壁14c而设置的集水板23,将该集水板23相对于底壁14a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净水滤筒IOB相对于铅垂轴Aw的倾斜角度以上。因此,通过使净水滤筒IOB倾斜地配置,能够减少滞留在壳体14的角部14g中的所谓的死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用横跨壳体14的底壁14a和周壁14b的其它部件来构成作为引导部的集水板2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壳体14的底壁14a倾斜来构成集水板。(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器的图。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IA在将净水滤筒10安装于凹部3b的使用状态下,使过滤器16相对于主体容器2A的铅垂轴Aw倾斜地配置。
在此,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主体容器2A相对于该主体容器2A的铅垂轴Aw倾斜地形成,由此使过滤器16相对于铅垂轴Aw倾斜地配置。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主体容器2A的底壁部2a倾斜地构成,将该底壁部2a载置在水平面上,由此使整个主体容器2A相对于铅垂轴Aw倾斜。因而,内容器3a的底壁部3a以及作为滤筒收容部的凹部3b必然相对于铅垂轴Aw倾斜,通过将净水滤筒10安装于该凹部3b,能够使该净水滤筒10相对于铅垂轴Aw倾斜。即使是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1A,也能够通过使净化剂12与倾斜的过滤器16的低侧相接触来确保流路,且能够通过流通的水容易地将汇集到过滤器16的高侧的空气S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在整个使用初期至使用后期稳定且顺畅地生成净水。
另外,能够使填充到净化室S2的净化剂12倾斜地接触过滤器16。因此,即使水流集中到接触部,也能够抑制净化剂12被冲走,从而能够稳定地使净化剂12与过滤器16相接触。另外,流通的水集中到过滤器16的低侧(接触部),并且净化室S2的空气集中到过滤器16的高侧,通过有效地利用水的重力与空气的浮力之差,能够高效地将净化室S2内的空气S排出到外部。[第三实施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净水器的图。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IB在将净水滤筒10安装于凹部3b的使用状态下,使过滤器16A相对于主体容器2的铅垂轴Aw倾斜地配置。在此,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凹部3b的周壁部3d沿着主体容器2的铅垂轴Aw形成。并且,在将净水滤筒10安装于该凹部3b的同时使过滤器16A相对于铅垂轴Aw倾斜地设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形成在壳体14A的开口部14e周缘的圆筒状的凸缘部14f以及形成在盖15A的杯17A下部的同样是圆筒状的凸缘部17g相对于铅垂轴Aw倾斜地设置。并且,以在该一对凸缘部14f、17g之间插入过滤器16A的外缘部16a的方式进行固定。即使是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1B,也能够通过使净化剂12与倾斜的过滤器16A的低侧相接触来确保流路,且能够通过流通的水容易地将汇集到过滤器16A的高侧的空气S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在整个使用初期至使用后期稳定且顺畅地生成净水。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作为引导部的集水板23并不仅限应用于使整个净水滤筒10、10A、10B相对于铅垂轴Aw倾斜的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净水器I、1A,还能够应用于仅使过滤器16A倾斜的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净水器1B。这样,能够通过集水板23将水导向连通孔19a,因此能够抑制净化室S2内的滞留水,从而能够顺畅地生成净水。附图标记说明UlAUB :净水器;2、2A :主体容器;3、3A :内容器(分隔壁);3a :底壁部;3b :凹部(滤筒收容部);3c :开口部;4 :原水室;5 :净水室;10、10A、10B :净水滤筒;11 :导水口 ;12 净化剂;16、16A :过 滤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净水器,其具备 主体容器,其形成有用于储存原水的原水室和用于储存净水的净水室; 滤筒收容部,其设置于将上述原水室和上述净水室分隔开的分隔壁的底壁部,并且形成有将上述原水室与上述净水室相连通的开口部;以及 净水滤筒,其内部形成有填充净化剂的净化室,并以覆盖上述净化室的方式配置过滤器,且在比上述过滤器高的位置处设置导水口, 上述净水器能够在使上述主体容器的底壁部在下的状态下生成净水,该净水器的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净水滤筒安装于上述滤筒收容部的使用状态下,以使上述过滤器相对于上述主体容器的铅垂轴倾斜的方式配置上述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滤筒收容部的周壁部形成为相对于上述主体容器的铅垂轴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容器形成为相对于该主体容器的铅垂轴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滤筒收容部的周壁部沿着上述主体容器的铅垂轴而形成,并且上述过滤器相对于上述主体容器的铅垂轴倾斜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净水滤筒的净化室中设置有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将上述净化剂推向上述过滤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净水滤筒的净化室中设置有用于喷出流通的水的孔部,并且设置有将水导向上述孔部的引导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是横跨上述净水滤筒的底壁和周壁而设置的集水板, 将上述集水板相对于上述底壁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上述净水滤筒相对于上述铅垂轴的倾斜角度以上。
全文摘要
在将净水滤筒(10)安装于凹部即滤筒收容部(3b)的使用状态下,使净水滤筒(10)的过滤器(16)相对于主体容器(2)的铅垂轴(Aw)倾斜地配置。
文档编号C02F1/28GK102712504SQ2011800049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6日
发明者小玉诚, 平井利明, 西川寿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