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纵轴型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纵轴型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污水等被处理水的处理方法,已知有使用形成有循环水路的氧化沟槽的方法。作为该氧化沟槽中的曝气搅拌机,采 用纵轴型曝气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纵轴型曝气装置具备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轴、安装于该纵轴下端的叶轮、对纵轴的叶轮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用电动机。并且,纵轴型曝气装置通过叶轮的旋转形成搅拌流,并且通过进行表面曝气和无氧搅拌,能够进行被处理水的硝化、脱氮,其中所述表面曝气使叶轮在叶轮的局部露出被处理水的气液界面上的标准位置旋转,所述无氧搅拌使叶轮在叶轮没于被处理水中的状态下旋转。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290797号公报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氧化沟槽中设置有刻度板,通过该刻度盘调节被处理水的气液界面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纵轴型曝气装置中,没有特别设置用于对被处理水进行对位的明确的基准,若按照设计进行装配,则叶轮相对于被处理水的位置处于标准位置。但是,在实际装配中由于产品的误差或基础的误差或基座等的装配误差等种种误差,有时导致叶轮偏离标准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松且准确地进行叶轮的对位的纵轴型曝气装置。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其用于水处理设备的反应槽,纵轴的下部具有叶轮,通过叶轮的旋转对反应槽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并形成搅拌流,其中,纵轴上设置有标记,通过将该标记与被处理水的气液界面对齐而能够使叶轮置于最佳的曝气位置。本发明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中具备通过与气液界面对齐而能够使叶轮位于最佳的曝气位置的标记。由此,在装配后进行充水时(运行前),只要以标记置于气液界面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对位即可,因此能够轻松且准确地进行叶轮的对位。在此,反应槽为具备循环水路的氧化沟,纵轴型曝气装置可用于氧化沟。在此,优选所述纵轴型曝气装置具备基座,该基座设置成覆盖开口部,其中所述开口部在覆盖循环水路的盖板上开口且纵轴插穿该开口部,并且所述基座搭载有驱动纵轴的驱动部,在基座设置能够从上方观察标记的检查口。此时,由于能够从检查口观察被处理水的气液界面与标记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在设置覆盖循环水路的盖板时,也能够轻松地进行对位。并且,优选所述纵轴型曝气装置具备升降纵轴的升降装置。此时,即使在装配后也能够轻松地进行对位。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轻松且准确地进行叶轮的对位。
图I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的氧化沟的概要俯视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的局部侧视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的叶轮的形状及标记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的叶轮相对于气液界面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中I-氧化沟,4-循环水路,6-盖板,9-开口部,10-纵轴型曝气装置,12-叶轮,13-纵轴,14-驱动部,16-基座,17-检查口,20-标记,S-气液界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图I 图4,对本发明的纵轴型曝气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夕卜,各图中,对同一要件附加同一符号,省略重复说明。首先,参考图I,对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的氧化沟(反应槽)I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纵轴型曝气装置10的氧化沟I的概要结构图。氧化沟I具备有容纳污水等被处理水的氧化沟槽2和对槽2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并形成搅拌流的纵轴型曝气装置10。氧化沟槽2在俯视观察时呈马蹄形状,具有为了在槽2内形成环状循环水路4而对该槽2内进行分隔的分隔壁3。并且,在氧化沟槽2的周壁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被处理水的气液界面S的位置的刻度板5 (参考图4)。另外,在氧化沟槽2中分别设置有使被处理水流入的流入部及使被处理水流出的流出部,能够通过参考刻度板5的同时调整流量来调整液面位置。分隔壁3沿氧化沟槽2的周壁形成为俯视观察时的U字状。在氧化沟槽2的分隔壁3的一端(图示左上端)附近和氧化沟槽2的分隔壁3的另一端(图示左下端)分别各设置有I台纵轴型曝气装置10。另外,氧化沟槽2的除纵轴型曝气装置10以外的部分由形成氧化沟槽2的顶壁的盖板6 (参考图2)从上方罩住。如图2所示,纵轴型曝气装置10具备作为旋转叶片的叶轮12 ;下端具有该叶轮12并向铅垂方向延伸的纵轴13 ;驱动部14,该驱动部具备驱动该纵轴13并使叶轮12绕该纵轴13的轴线旋转的电动机及升降叶轮12的升降装置;搭载驱动部14的基座16。纵轴型曝气装置10通过驱动部14载置于基座16上而成为一体的单元。并且,叶轮12 (纵轴13)能够通过例如日本特开平11-290885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0-20335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升降装置升降。基座16设置成覆盖开口部9,所述开口部9在覆盖循环水路4的盖板6上开口,纵轴13插穿该开口部9并从该开口部9向下方延伸。该基座16上设置能够从上方观察叶轮12或气液界面(液面)S的检查口 17。并且,叶轮12的一部分位于比气液界面S更靠上方,该位置成为最适合用于进行好氧处理的叶轮12的标准位置。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氧化沟I使叶轮12在标准位置保持预定时间并进行曝气搅拌,从而使槽整体成为好氧区域,之后通过升降装置使叶轮12浸入水中预定时间并进行无氧搅拌,由此使槽整体成为无氧区域,反复进行这些操作。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纵轴13上设置有标记20。如图3所示,该标记20设置于纵轴13上的叶轮12的根部分的上方附近,更具体而言,设置于比纵轴13上的叶轮12的根部分更靠上方且比叶轮12的最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在该位置设置标记20,若将标记20对准气液界面S,则叶轮12位于用于进行好氧处理的最佳曝气位置即标准位置。另外,作为对纵轴13实施标记20的方法,例如能够采用黑色的瓷釉涂装。并且,除涂装以外,也可以在纵轴13上粘贴胶带或设置金属配件,以将这些用作标记20。并且,如图4所示,利用刻度板5来调节气液界面S的位置,将叶轮12浸溃于被处 理水中,通过升降装置调节上下位置的同时,使标记20的位置与气液界面S对齐,从而能够使叶轮12位于标准位置。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纵轴型曝气装置10中,在装配后进行充水时(运行前),由于只以标记20成为气液界面S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对位即可,因此能够轻松且准确地进行叶轮12的对位。另外,纵轴型曝气装置10由于在基座16上具备能够观察气液界面S及标记20的检查口 17,因此能够从检查口 17观察被处理水的气流界面S与标记20的位置关系,即使设置覆盖循环水路4的盖板6,也能够轻松地进行叶轮12的对位。此外,由于叶轮12能够升降,因此即使在装配后也能够轻松地进行对位。以上,基于其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叶轮12位于最佳的曝气位置的方式设置标记20,但也可以进一步设置无氧搅拌用的标记,通过使该无氧搅拌用的标记与气液界面S对齐,而能够成为使叶轮12完全浸溃于水中的最佳的无氧搅拌位置。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尤其优选的例子,对设置有升降叶轮12的升降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没有升降装置。即,在装配后进行充水时(运行前),即使在没有升降装置时,也能够通过使基座16根据例如千斤顶等上下移动或在基座16的下部夹入其他板状部件等来改变叶轮12的位置,从而将标记20的位置与气液界面S的位置对准。此时的无氧搅拌以使叶轮12维持在曝气位置的状态下缓慢且低速地旋转并避免氧气卷入的方式进行搅拌即可。并且,例如在图I所示的氧化沟I中,也可以将被设置的2个纵轴型曝气装置10中的一个设为上游侧,将另一个设为下游侧,通过上游侧的叶轮12进行如上所述的无氧搅拌,使上游侧的叶轮12至下游侧的叶轮12的区域成为无氧区域,通过下游侧的叶轮12进行曝气搅拌,使下游侧的叶轮12至上游侧的叶轮12的区域成为好氧区域,总之,对循环水路内具有无氧区域和好氧区域的氧化沟也能够适用。另外,以上对氧化沟槽2的循环水路4为马蹄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循环水路的形状形成为环状则无特别限定,除马蹄形外例如还可形成为椭圆形,另外,也不限定纵轴型曝气装置10的个数。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尤其优选的例子,将纵轴型曝气装置10使用于作为反应槽的氧化沟1,但 对水处理设备的反应槽也能够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纵轴型曝气装置,其用于水处理设备的反应槽,纵轴的下部具有叶轮,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对所述反应槽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并形成搅拌流,所述纵轴型曝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轴上设置有标记,通过将该标记与所述被处理水的气液界面对齐而能够使所述叶轮置于最佳的曝气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纵轴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槽为具备循环水路的氧化沟, 所述纵轴型曝气装置用于所述氧化沟。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纵轴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轴型曝气装置具备基座,该基座设置成覆盖开口部,其中所述开口部在覆盖所述循环水路的盖板上开口且所述纵轴插穿该开口部,并且所述基座搭载有驱动所述纵轴的驱动部, 在所述基座上设置能够从上方观察所述标记的检查口。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纵轴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轴型曝气装置具备升降所述纵轴的升降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纵轴型曝气装置,其能够轻松且准确地进行叶轮的对位。本发明的纵轴型曝气装置,用于水处理设备的反应槽,纵轴(13)的下部具有叶轮(12),通过叶轮(12)的旋转对循环水路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并形成搅拌流,其中,在纵轴(13)上设置标记(20),通过将该标记与气液界面(S)对齐而能够使叶轮(12)置于最佳的曝气位置,由此在装配后进行充水时(运行前),只要以标记(20)位于气液界面(S)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对位即可,能够轻松且准确地进行叶轮(12)的对位。
文档编号C02F3/16GK102910729SQ20121020527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丸谷昌平, 高井善幸, 佐藤英二 申请人:住友重机械环境工程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