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932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沉淀-生物反应-沉淀而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
背景技术
由于水环境污染加剧且能源短缺,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区域水环境和卫生环境,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关注。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流程为进水-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反应池-二次沉淀池-消毒。目前,由于初次沉淀池、生物反应池及二次沉淀池大都采用管道连接,因此大多都存在建设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在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此问题尤为突显,严重制约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而且使用管道连接,会大大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头损失,造成污水厂水头损失增加,不利于节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整体结构占地小,且有利于节能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包括池体,该池体包括初次沉淀分区、生物反应分区和二次沉淀分区,其特征在于该池体内分别设置连接初次沉淀分区与生物反应分区的渠道,以及连接生物反应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的渠道。初次沉淀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分别位于所述池体的两侧,生物反应分区位于初次沉淀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之间。生物反应和二次沉淀区之间设有污泥外回流泵房与剩余污泥泵房,所述污泥外回流泵房与剩余污泥泵房合建。污泥外回流泵房设置在生物反应区内,靠近二次沉淀区一侧的中心位置,剩余污泥泵房设置在二次沉淀区,靠近生物反应区一侧的中心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污水的典型处理工艺中的初次沉淀、生物反应、二次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构筑物之间通过渠道连接,减小了典型污水处理工艺中以上功能区的总占地面积;不用设置管道及弯头,减小水头损失,使得水流更加顺畅;同时降低了构筑物施工开槽的难度和开槽边坡支护的复杂性。本实用新型在对运行中的管理和监测方面,也比常规方法更加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生物反应沉淀池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其池体I内设置有渠道2、3而将池体I分隔为初次沉淀区4、生物反应区5和二次沉淀区6。渠道2内设置渠道闸门,通过闸门启闭切换,实现对初次沉淀区4的超越。污泥外回流泵房7与剩余污泥泵房8合建,位于生物反应区5和二次沉淀区6之间;污泥外回流泵房7设置在生物反应区内,靠近二次沉淀区6 —侧的中心位置。剩余污泥泵房8设置在二次沉淀区6,靠近生物反应区5 —侧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池体可设置三个功能分区,分别完成初次沉淀、生物反应和二次沉淀的功能,采用渠道及池壁预留孔或堰孔实现污水依次经过各功能分区。整个池体布局为- n2 - n3”; “n.3 ”表示初次沉淀分区设置初次沉淀池的组数,“η2 ”表示生物反应分区设置的反应池的组数,“η3 ”表示二次沉淀分区设置二次沉淀池的组数;其中、η3为任意自然数,且、n3不同时为零,H,不为零。具体取值根
-MSmJ-MW-<Λμ·
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确定。初次沉淀分区出水通过渠道均匀配水至生物反应分区内的m2座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区出水通过渠道配水至二次沉淀区内 I3座二次沉淀池。各分区内池体均按照各自池体内水流方向对称布置。所述三个功能分区,池型均为矩形池型,三个功能分区在平面上有机的整合在一个矩形框架内。初次沉淀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分别位于所述池体的两侧,生物反应分区位于所述池体的中间。初次沉淀分区内水流方向与生物反应分区内水流方向垂直;生物反应分区内水流方向与二次沉淀分区内水流方向平行或垂直;初次沉淀池分区内水流方向与二次沉淀池内水流方向平行或垂直。污泥外回流泵房与剩余污泥泵房合建,位于生物反应区和二次沉淀区之间。污泥外回流泵房设置在生物反应区内,靠近二次沉淀区一侧的中心位置。剩余污泥泵房设置在二次沉淀区,靠近生物反应区一侧的中心位置。使用时,若水质发生变化或初次沉淀分区发生故障时,SPn3不等于零时,可通过初
次沉淀分区进水渠道设置的渠道闸门启闭,实现对初次沉淀分区的超越。初次沉淀分区进水直接进入生物反应池单元。使用时,可根据水质情况或场地情况,选择“初次沉淀分区-生物反应分区-二次沉淀分区”、“初次沉淀分区-生物反应分区”及“生物反应分区-二次沉淀分区”。即“n.3
幸 ο、η2 古 ο、.η3 关 0”、“ 13关 o、m2 关 o、n3 =0”及η3 =ο、 ι2 关 o> i3 ^ O,实现各功能单元的灵活组合。本实用新型池体结构可以避免各功能分区通过管道进、出水及配水,不用设置管道及弯头,减小水头损失;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小了池体的占地面积;同时降低了构筑物施工开槽的难度和开槽边坡支护的复杂性。下面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省和节能方面的效益污水处理单元的占地面积为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和构筑物周边道路面积的和,设污水处理规模为3万m3/d,采用常规布置,占地面积约S1=IieiOm2;采用本实用新型池体,占地面积约S2=10215m2。故采用本实用新型池体的占地节省率为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包括池体,该池体包括初次沉淀分区、生物反应分区和二次沉淀分区,其特征在于该池体内分别设置连接初次沉淀分区与生物反应分区的渠道,以及连接生物反应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的渠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初次沉淀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分别位于所述池体的两侧,生物反应分区位于初次沉淀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生物反应和二次沉淀区之间设有污泥外回流泵房与剩余污泥泵房,所述污泥外回流泵房与剩余污泥泵房合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污泥外回流泵房设置在生物反应区内,靠近二次沉淀区一侧的中心位置,剩余污泥泵房设置在二次沉淀区,靠近生物反应区一侧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初次沉淀分区、生物反应分区和二次沉淀分区均采用矩形结构,所述池体也为矩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沉淀池,包括池体,该池体包括初次沉淀分区、生物反应分区和二次沉淀分区,其特征在于该池体内分别设置连接初次沉淀分区与生物反应分区的渠道,以及连接生物反应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的渠道。初次沉淀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分别位于所述池体的两侧,生物反应分区位于初次沉淀分区与二次沉淀分区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污水的典型处理工艺中的初次沉淀、生物反应、二次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减小了典型污水处理工艺中以上功能区的总占地面积;不用设置管道及弯头,减小水头损失;同时降低了构筑物施工开槽的难度和开槽边坡支护的复杂性。
文档编号C02F3/00GK202744375SQ20122037924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金彪, 胡中意, 朱五星, 张辰, 张欣, 曹金亮, 张博晨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