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文档序号:4855757阅读:1068来源:国知局
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个牡蛎养殖池或鱼塭,引人经网滤过滤的海水,在放养牡蛎前向水中接种微藻和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然后按水体面积5%的比例将牡蛎吊养在养殖池或鱼塭中,并且每两周进行微藻和益生菌的补种;净化3-4个月,即可收获。在此净化期间,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同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促进水质的改善;同时显著提高牡蛎的增肥率,降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达到净化牡蛎提升牡蛎品质的良好效果。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得的净化产品达到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
【专利说明】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贝类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地 位。据统计,2010年我国海水贝养殖产量1108. 23万吨,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74. 76%。 海水贝类养殖面积130. 800万公顷,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的62. 86%。因此,贝类养殖的好 坏关系到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成败。
[0003] 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沿海地区 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水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贝类受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不 仅制约了我国贝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贝类养殖业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 带来了一系列的公众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因为我国出口贝类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很好的 解决,欧盟自1997年起便终止了进口中国贝类产品;1989年上海就有30万人因食用受病 毒污染的贝类而患病。
[0004] 一般而言,污染贝类物质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来源于工业污染物的重金属、农 药、石油烃等;来源于生活污水的微生物污染物;来源于赤潮的生物性毒素污染物 [3]。其 中,来源于工业污染物的重金属不仅具有生物富集、放大性、持久性等特点,而且特别容易 积累在牡蛎和贻贝等滤食性动物中。因此近年来贝类的重金属污染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 关注。王增焕等通过1997- 2010年对广东沿海近江牡蛎金属含量的监测发现近江牡蛎体 内的Cu、Zn含量分别达到了 72. 3mg/kg、203mg/kg,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体内的含量(农业 环境科学学报2012, 31 (3) :607-612)。程华胜等通过累积和排除实验发现近江牡蛎对Cu、 Pb、Zn、Cd四种金属的积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金属含量与暴露时间长短有显著地正相关 (广州:暨南大学,2004)。
[0005] 随着城市污水排放的增加,我国沿海贝类受来源于生活污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也 不断加重。蔡友琼等在1998-2001年通过对江苏、浙江、福建和青岛等沿海地区贝类微生物 污染的调查发现青岛贝类大肠杆菌超标率高达90%,其细菌总数在10 4-106之间,浙江、福 建等地的贝类细菌总数也达到了 1〇4左右(渔业现代化,2002(6) :7-9)。
[0006] 除了重金属污染之外,近年来随着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越来越 频繁赤潮的发生,生物性毒素污染也日益威胁到贝类的食品安全。当贝类滤食有毒微藻时, 微藻产生的毒素便会积累在贝类体内。例如,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便是 来源于产生赤潮的有毒甲藻,贝类通过摄食这些甲藻的细胞和胞囊,毒素在其体内累积并 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的生物传递。
[0007] 综上所述,贝类污染不仅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而且还制约着我国贝类 养殖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牡蛎净化技术提高贝类品质有着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目 前贝类净化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微生物污染所采取的臭氧法、紫外线法、氯消毒法等物 理化学方法,这些方法只能对水质起到消毒灭菌的效果,针对重金属污染以及从根本上改 善养殖水质的净化技术却鲜有研究。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牡蛎的 增肥率,降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达到净化牡蛎提升牡蛎品质的良好效果。净化产品达到 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
[0009]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牡蛎养殖池 或鱼塭;进水前,先消毒养殖池或鱼塭,而后经网滤引入海水,然后封闭进行牡蛎养殖;B) 进水后,向池中或鱼塭中接种微藻和益生菌制剂;C)在养殖池或鱼塭中吊养牡蛎:将牡蛎 固着于绳索上,吊养在养殖池或鱼塭中,按水体面积5 %的比例吊养3-4个月,此期间每两 周进行微藻和益生菌的补种,使微藻和益生菌的浓度保持稳定;D)经过3-4个月的吊养,牡 蛎可收获上市。
[001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步骤B中,所接 种的微藻是选自:亚心形扁藻、小球藻、金藻和角毛藻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0011]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步骤B中,所接 种的益生菌包含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0012]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步骤B中,接种 后使微藻的数量达到100-150万藻细胞/ml ;益生菌制剂的使用量为2ppm。
[0013]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步骤C中,所吊 养的牡蛎为2龄的牡蛎,壳长为14-16cm。2龄左右的牡蛎是可以上市的成体牡蛎,尤其适 合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生态净化方法进行净化。对于1龄或以下的牡蛎,因为太小而没有市 场价值。
[0014]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所述微藻是选自:亚 心形扁藻、小球藻、金藻和角毛藻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0015] 在本发明所述的生态净化方法中,将微藻和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引入到牡蛎的生 产中,同时监测养殖水体中水质状况以及近江牡蛎净化后重金属含量、细菌含量、增肥率的 变化。结果表明,在此净化过程中,微生态制剂能够明显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化 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促进水质的改善。净化过程 中,对牡蛎的增肥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牡蛎的增肥率有显著提高。同时对牡蛎体内重金 属含量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
[0016] 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优点:
[0017] (1)本发明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封闭式水域,采用微藻和益生菌净化水质,抑制 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降解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使各项水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养殖水质标 准。
[0018] (2)在养殖池或鱼塭中接种、繁殖藻类和益生菌,使养殖水环境优良,降解水中和 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培育出的净化贝类达到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
[0019] (3)由于水质环境优良,并且具有充足的微藻和益生菌,牡蛎在3-4的月的生长过 程中不仅得到净化,同时增肥率明显提高,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牡蛎产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过程中氨氮浓度的变化。
[0021]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
[0022]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过程中化学需氧量的变化。
[0023]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0024]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过程中近江牡蛎增肥率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选用近江牡贩(Crassostrea rivularis)为例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牡贩养殖的生态 净化方法。对于其他种类的牡蛎,包括太平洋牡蛎、长牡蛎等,也可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生态 净化方法对这些牡蛎的养殖进行生态净化处理。
[0026] 首先,提供一个牡蛎养殖池或鱼塭,也就是,提供一个封闭的养殖场所。
[0027] 牡贩养殖采用海水。进水前,先消毒养殖池或鱼塭,而后经网滤引入海水。
[0028] 进水后,向池中或鱼塭中接种微藻和益生菌。微藻可选自:亚心形扁藻、小球藻、 金藻、角毛藻等。接种后使微藻的数量达到100-150万藻细胞/ml ;益生菌制剂的使用量为 2ppm〇
[0029] 所用几种微藻均分离于试验场,在试验场的水里本身存在多种微藻,发明人将这 几种微藻分离出来,再培养,使微藻密度更大,以便用于本试验。
[0030] 采用水滴法和微吸管分离方法。获得单种后,在室内用试管、三角烧瓶进行小型培 养;而后扩大到玻璃缸、塑料薄膜袋中培养,当密度增大后,再扩大到水泥池中培养。在微藻 培养中按营养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液。将培养好的微藻接种到牡蛎净化池中,使微藻数量 达到100-150万个细胞/ml为宜。
[0031] 益生菌为商业化制剂,例如购自广州绿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产品包含光合细 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0032] 在养殖池或鱼塭中吊养牡蛎。牡蛎购自附近海区,一般为2龄的牡蛎,壳长为 14-16cm。购回后,将牡蛎固着于绳索上,吊养在养殖池或鱼塭中,按水体面积5%的比例吊 养,一般吊养3-4个月。在此期间每两周进行微藻和益生菌的补种,使微藻和益生菌的浓度 保持稳定。
[0033] 经过3-4个月的吊养,牡蛎可收获上市。
[0034] 在此净化过程中,微生态制剂能够明显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化学需氧 量等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促进水质的改善。
[0035] 试验设置一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试验前在实验组水体中接种微藻和益生菌, 其中益生菌的使用量为2ppm,接种微藻后使水体中微藻的数量达到100-150万藻细胞/ml。 试验期间每两周对实验组进行益生菌和微藻的补种,使微藻和益生菌的数量保持稳定,同 时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的浓度。
[0036] 氨氮的测定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的测定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 法,化学需氧量(C0D)的测定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溶解氧的测定采用溶解氧电极法。
[0037] 由图1可知,实验组氨氮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氨氮浓度,由此可以看出微藻和益生 菌的投放对降低养殖水体氨氮有明显的效果。
[0038] 由图2可知,实验进行2周后实验组的亚硝酸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微生态 制剂对水体亚硝酸盐的移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0039] 由图3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化学需氧量(C0D)呈稳定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水 温升高与牡蛎生长有关,其中实验组的C0D在2. 11?3. 48mg/L间变化,而对照组C0D在 2. 65?3. 79mg/L间变化。实验组C0D浓度始终小于对照组的C0D浓度。
[0040] 由图4可知,除第二次采样以外,实验组的溶解氧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 和对照组的溶解氧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水温的升高以及贝类的生长提高了贝类的 新陈代谢水平从而导致溶解氧的下降。
[0041] 在此净化过程中,每两周对牡蛎的增肥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牡蛎的增肥率有 显著提高。
[0042] 增肥率测定:用百分天平(精确到0. 01g)称量近江牡蛎的总重,随后小心去掉贝 壳,称量近江牡蛎的软体重,并计算增肥率(软体重占总重的百分比)。
[0043] 由图5可知,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近江牡蛎的增肥率均随着育肥时间的增加 而增加,然而同一时间实验组的增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检验,P〈0. 05),并且随着育肥时 间的延长这一差距出现增大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实验组中的微藻和益生菌不仅吸收了水 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了近江牡蛎的养殖环境,同时还为近江牡蛎提供了更多的饵料。
[0044] 在此净化过程中,对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牡蛎体内重金 属含量显著降低。
[0045] 试验于2014年1月1日-2014年3月30日进行。试验前对购回的2龄牡蛎进行 重金属检测,而后分别吊养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水体中。试验期间每两周对实验组进行益生 菌和微藻的补种,使微藻和益生菌的数量保持稳定。对照组不投放益生菌和微藻。
[0046] 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牡蛎进行重金属检测(见表1)。
[0047] 按 GB17378. 6-2007 8. 2 检测镉,按 GB17378. 6-2007 5. 1 检测汞,按 6817378.6-2007 7.1 检测铅,按6817378.6-2007 6.3 检测铜,按6817378.6-2007 11.1 检 测砷。
[0048] 如表1所示,对照组近江牡蛎的镉、铜、汞含量在养殖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上 升,而实验组镉、铜、汞含量在养殖过程中都有显著的下降(t检验,P〈0. 05)。t检验表明实 验后实验组镉、铅、铜、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〇. 05)。然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铅、砷含 量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的下降(t检验,P〈0. 05),但是实验后实验组铅含量显著低于对 照组(t检验,P〈0. 05)。因此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移除近江牡蛎体内重金属。
[0049] 表1 :牡蛎生态净化效果
[0050]

【权利要求】
1. 一种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提供牡蛎养殖池或鱼塭;进水前,先消毒养殖池或鱼塭,而后经网滤引入海水,然后 封闭进行牡蛎养殖; B) 进水后,向池中或鱼塭中接种微藻和益生菌制剂; C) 在养殖池或鱼塭中吊养牡蛎:将牡蛎固着于绳索上,吊养在养殖池或鱼塭中,按水 体面积5 %的比例吊养3-4个月,此期间每两周进行微藻和益生菌的补种,使微藻和益生菌 的浓度保持稳定; D) 经过3-4个月的吊养,牡蛎可收获上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接 种的微藻是选自:亚心形扁藻、小球藻、金藻和角毛藻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接 种的益生菌包含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接种 后使微藻的数量达到100-150万藻细胞/ml ;益生菌制剂的使用量为2pp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养殖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吊 养的牡蛎为2龄的牡蛎,壳长为14-16cm。
【文档编号】C02F3/32GK104145863SQ201410382413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姚茹, 黎祖福 申请人:姚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