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973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其特征是:嵌套式电极装置通过固定锚固定设置在曝气池中,嵌套式电极装置是由阳极、阴极、绝缘透水层和控制中枢构成;阳极和阴极通过绝缘透水层隔离设置,并通过导线相连接,在阳极和阴极所在的导线上设置若干绝缘焊接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串联设置控制中枢。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曝气能耗,提高污染处理效率、同时便于安装和构建、并降低构建成本。
【专利说明】—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曝气池和氧化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厂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曝气设备持续提供氧气,好氧和兼氧微生物将复杂有机化合物降解为简单化合物,并最终降解为C02,从而削减污水的COD和BOD浓度。在此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电子还原水中的溶解氧(电子受体)生成水。但是,水中的溶解氧基本上来自于曝气设备充入水中的空气,这些设备的运行需大量能耗。据统计,根据不同污水水质,曝气设备能耗占污水处理厂总能耗的30%~60%。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鼓风机等曝气设备的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采用微孔曝气技术)并显著提高了氧气的转移效率,降低了曝气能耗。但是,由于生物污垢堵塞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污水厂曝气所消耗的实际能耗仍然很高。[0003]生物电化学技术(简称BEC)是一种节能、经济、环保的强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由阳极、阴极和一导线连接的电路构成,各种类型的生物电化学技术设计和研究报告显示了其可以提高碳氢化合物、酚等其他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率。生物电化学技术也被大量应用于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并同时产电。
[0004]现有技术中,在阳极室厌氧区域,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产生并转移电子至阳极,这些电子被导线传输到阴极,与阴极区域的电子受体结合而消耗。氧气为阴极最好的终端电子受体。这些类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中阳极区与阴极区由质子交换膜或盐桥分离,这些质子交换膜或盐桥仅允许质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转移。同时,这些类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中还需尽量减少氧气与阳极的接触。然而,由于使用质子交换膜或盐桥,不仅增加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构建难度和成本,而且限制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构建规模,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生物电化学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能有效降低曝气能耗,提高污染处理效率、同时便于安装和构建、并降低构建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的结构特点是: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通过固定锚固定设置在曝气池中,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是由阳极、阴极、绝缘透水层和控制中枢构成;所述阳极和阴极通过所述绝缘透水层隔离设置,并通过导线相连接,在所述阳极和阴极所在的导线上设置若干绝缘焊接点;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串联设置所述控制中枢。
[0008]本实用新型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0009]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立式或卧式组合式结构,所述立式或卧式组合式结构为: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的外壁为阳极,内部为阴极,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绝缘透水层,在所述阴极中设置微孔曝气系统,所述微孔曝气系统是由放置在所述阴极中的微孔曝气管通过空气导管与空气收集器相连接。
[0010]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立式或卧式叠合式结构,所述立式或卧式叠合式结构为: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的下层为阳极,上层为阴极,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绝缘透吸水层,在所述阳极和绝缘透水层中嵌入设置有包围所述阴极外侧壁的吸水层,在所述阴极的上方设置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是由放置在所述曝气池中的微型水泵通过水管连接至设置在所述阴极上方的洒水喷头。
[0011]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独立式结构;所述独立式结构为:所述阴极单独设置在阴极池中,并通过盐桥连接于所述阳极所在的曝气池中。
[0012]所述固定锚分为底座式固定锚和悬挂式固定锚,所述底座式固定锚的结构为:底座式固定锚由固定锚子扣、固定锚底座和固定螺丝组成;所述固定锚底座固定设置在曝气池中,所述固定锚子扣嵌套在所述固定锚底座并通过所述固定螺丝固定;
[0013]所述悬挂式固定锚的结构为:悬挂式固定锚由固定锚子扣、悬挂索、悬挂杆和横向固定螺丝组成;所述固定锚子扣通过所述悬挂索悬挂于所述固定杆上,并通过横向固定螺丝将所述悬挂索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
[0014]生物电化学技术中的电子转移机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率。首先,高导电电极的存在和阴极周围的空气可以维持一个快速的电子转移,加快污水中有机物降解过程产生的电子提取,阴极与空气的直接接触消除或减弱了污水处理过程曝气的必要性。其次,有机物降解过程产生的电子只有少部分被微生物自身利用,其余大部分可通过电极传输产生电能,因此,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相当于增加一个有竞争力的电子接收器,阳极捕捉电子并把电子通过导线输送到阴极,在阴极电子和氧气结合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刺激微生物,实现更高的有机物生物降解速率。因此,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0015]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6]1、本实用新型集电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于一体,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分子氧,完全替代或减少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曝气,采用平行、垂直或者斜交于水流方向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克服了曝气池运行过程水位变化的影响,以及阴极难以漂浮在水-气界面且保持湿润的难题,使得阴极能直接和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为电子受体,省去或减少曝气,有效降低水处理能耗;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电极寿命长、成本低。
[0017]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组合式嵌套电极,在阴极中加入微孔曝气管,可直接利用自然风来增加阴极表面氧气的含量,并解决了如何使阴极漂浮在水-气界面且保持湿润的难题,极大提高阴极反应速率。
[0018]3、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叠合式嵌套电极,可将阴极直接置于曝气池水面上方,并通过吸水层和喷淋装置为阴极提供水分,以保证其表面湿润,克服了如何使阴极漂浮在水-气界面且保持湿润的难题,极大提高阴极反应速率。
[0019]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叠合式嵌套电极,可将阴极独立于阳极安装于一个含有任何溶解的溶质的水中。一个由传到质子和例子作用的管状、片状或其他形状的非绝缘吸水或保水材料的连接体(盐桥)两端分别放置于阴极和阳极所在的水中。阴极容器中的水保证其表面湿润,解决了如何使阴极漂浮在水-气界面且保持湿润的难题,阴阳极之间的连接保证了质子的流通途径,可极大提高装置反应速率。
[0020]5、本实用新型采用片状、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材料作为阴极,具有良好透水性,并显著增大了阴极比表面积,提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水处理成本。
[0021]6、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水性好的片片状、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材料作为阳极,使阳极与污水接触充分,能快速及时收集和传输有机物降解过程产生的电子,并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提高曝气池微生物浓度,增大容积负荷率,提高污水处理速率和效率。
[0022]7、本实用新型采用嵌套电极,阴极和阳极之间省去了质子交换膜,不仅大大节约了构建成本,而且完全摆脱了构建规模的限制,解决了生物电化学污水处理技术难于规模化实际应用的难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在曝气池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卧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在曝气池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在曝气池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在曝气池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独立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或者立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在曝气池的俯视图;
[00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卧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或者卧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在曝气池的俯视图;
[00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片状阳极材料组装形式示意图;
[00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块状、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阳极材料组装形式
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片状阴极材料组装形式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块状、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阴极材料组装形式
示意图;
[0034]图12a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式固定锚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b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固定锚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曝气池、厌氧池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COD去除效果的对比图。
[0037]图中标号:1曝气池;2立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3卧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4立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5卧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6水流方向;7阳极;8阴极;9绝缘透水层;10控制中枢;11绝缘焊接点;12导线;13固定锚;14微孔曝气管;15空气导管;16空气收集器;17吸水层;18洒水喷头;19水管;20微型水泵;21盐桥;22阴极池;23片状阳极材料;24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阳极材料;25支撑箱体;26片状阴极材料;27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阴极材料;28固定锚子扣,29固定锚底座;30固定螺丝;31悬挂索;32悬挂杆;33横向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实施例中,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是通过固定锚13固定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I中或民用和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塘、沟等进行曝气的容器I内,可设置嵌套式电极装置平行、垂直或者斜交于水流方向,嵌套式电极装置由阳极7、阴极8、绝缘透水层9和控制中枢10构成;阳极7和阴极8通过绝缘透水层9隔离设置,并通过导线12相连接,在阳极7和阴极8所在的导线上设置若干绝缘焊接点11 ;在阳极7和阴极8之间串联设置有控制中枢10。
[0039]具体实施中,嵌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立式组合式结构2或卧式组合式结构3、立式叠合式结构4或卧式叠合式结构5以及独立式结构这五种结构形式,并可以以任意角度安装于曝气池I中;
[0040]如图1所示,立式组合式结构为:嵌套式电极装置的外壁为阳极7,内部为阴极8,在阳极7和阴极8之间设置绝缘透水层9,以防止出现短路;在阴极8中设置微孔曝气系统,微孔曝气系统是由放置在阴极8中的微孔曝气管14通过空气导管15与空气收集器16相连接;在整个立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式电极装置是通过底部的固定锚13进行固定;
[0041]如图2所示,卧式组合式结构3与立式组合式结构2相似;只是将底部的固定锚13分别设置在卧式组合式结构的嵌套式电极装置的两侧进行固定;
[0042]组合式嵌套电极装置的阳极7、阴极8和绝缘透水层9需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吸水性,以允许水流垂直穿过嵌套电极装置并保持电极的湿润;空气收集器16的开口朝向污水厂所在区域季风方向,在无风时也可通过鼓风机等设备促进空气循环。曝气池I中的水面可以是任意高度,组合式嵌套电极装置可以完全浸没于水中。
[0043]如图3所示,立式叠合式结构为嵌套式电极装置的下层为阳极7,上层为阴极8,在阳极7和阴极8之间设置绝缘透吸水层9,以防止出现短路;在阳极7和绝缘透水层9中嵌入设置有包围阴极8外侧壁的吸水层17,阴极8紧密设置于吸水层17的上方;在阴极8的上方设置喷淋装置,喷淋装置是由放置在曝气池I中的微型水泵20通过水管19连接至设置在阴极8上方的洒水喷头18,从而定期向阴极8喷水以保持阴极潮湿。在整个立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式电极装置也是通过底部的固定锚13进行固定;
[0044]如图4所示,卧式叠合式结构5与组合式结构4相似:只是将底部的固定锚13分别设置在卧式叠合式结构的嵌套式电极装置的两侧进行固定;
[0045]叠合式嵌套电极装置的阳极7、阴极8和绝缘透水层9需要具有良好的孔隙性,以允许水流穿过嵌套电极;曝气池I中的水位不能超过叠合式嵌套电极转账中绝缘透水层9的高度;为了提高阴极8的氧气含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并按照组合式嵌套电极装置的结构设置在阴极8中设置微孔曝气系统,利用季风或鼓风机来增加阴极表面氧气浓度。
[0046]如图5所示,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独立式结构;独立式结构为:阴极8单独设置在阴极池22中,并通过盐桥21连接于阳极7所在的曝气池I中。阴极8也可以独立于阳极安装于一个含有任何溶解的溶质的水中。阳极7和阴极8的结构与立式组合式结构2或卧式3组合式结构、立式叠合式结构4或卧式叠合式结构5的嵌套电极装置中的阳极7和阴极8 一致。阳极7和阴极8由盐桥21连接以传递质子;同时,由导线12依次串联连接阳极7,控制中枢10和阴极8 ;阳极7和阴极8通过绝缘焊接点11与导线12连接;阴极8也可以不连接曝气装置和/或喷淋装置,只要在阴极池22中维持较低水位,使得阴极8和空气能够充分接触并保持湿润即可。
[0047]阳极7可以为由碳布、不锈钢纤维、不锈钢丝网、石墨颗粒或石墨块、活性炭颗粒等导电材料加工成的单一或多种形状构造,比如但不限于如图8所示的片状23或如图9所示的粒状、孔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24的阳极材料,以求最大表面积和良好的孔隙透水性与吸水性,并可设置为单层或多层等结构;图8所示为片状阳极材料23的组装形式,导线12与片状阳极材料23通过绝缘焊接点11连接,片状阳极材料23通过固定锚13固定到曝气池I ;如图9所示,粒状、孔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阳极材料24需放置在支撑箱体25中,以保持立体形状;支撑箱体25通过固定锚13固定到曝气池I中。
[0048]阴极8可以为由碳布、不锈钢纤维、不锈钢丝网、石墨颗粒或石墨块、活性炭颗粒等导电材料加工成的单一或多种形状构造,比如但不限于如图10所示的片状26或如图11所示的粒状、孔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27的阴极材料,以求最大表面积和良好的孔隙透水性与吸水性,以保证电极表面湿润。并可设置为单层或多层等结构;图10所示为片状阴极材料26的组装形式,导线12与片状阴极材料26通过绝缘焊接点11连接。如图11所示的,粒状、孔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阴极材料27需放置在支撑箱体25中,以保持立体形状;支撑箱体25通过固定锚13固定到曝气池I。
[0049]绝缘透水层9可为由塑料、水泥、砾石、砂、陶粒等绝缘材料加工成的单一或多种形状构造,比如但不限于片状或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片状或粒状结构,具有良好透水性和绝缘性,并可设置为单层或多层等结构;绝缘透水层应当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适当的孔径,以防止阳极7和阴极8之间出现短路;
[0050]控制中枢10主要由可变电阻、电压表等构成。控制中枢10可以嵌套电极装置的上面或设置在曝气池I以外的岸边,可变电阻器的阻值在10?10000 Ω可以调节,以适应生物电化学系统不同运行期对外界电阻的需求。
[0051]绝缘焊接点11所在位置处采用环氧树脂或硅胶等具有绝缘性和粘性的材料密封,以保证电极和导线之间的连通性,以及绝缘焊接点11的绝缘性和密封性。
[0052]导线12中的导电体可由不锈钢、钛、铜、铝等导电材料制成。
[0053]微孔曝气管14为具孔管,可为塑料管、钢管、铁管、铜管、铝管和合金管等任意管状材料,在管上有小孔。
[0054]空气导管15可为塑料管、钢管、铁管、铜管、铝管和合金管等任意管状材料。
[0055]空气收集器16可由塑料、不锈钢、铁等任意立面硬质材料加工成喇叭状;通过空气导管15与微孔曝气管14连接;空气收集器16安装方向为污水厂所在地常年季风方向,也可以设计为360度旋转,以保证更大面积聚风;在无风时,可以通过微型鼓风机等设备为空气收集器提供风力,提闻空气循环速度。
[0056]吸水层17可由海绵、纳米材料等可吸水层或介质组成,以保证水分能够从下方曝气池运输到上方阴极8 ;吸水层17的吸水性能决定立式4或卧式5叠合式结构的嵌套电极装置中阳极7与上方阴极8之间的距离,以及喷淋装置喷水的间隔周期。
[0057]洒水喷头18可以由塑料、钢、铁和铝等材料加工成喷头形状或其他任何可喷水形状。[0058]水管19可为塑料管、钢管、铁管或者铜管等任意管状材料。
[0059]微型水泵20可为任何抽水装置,以通过水管19将曝气池I中的水运输到喷淋装置。
[0060]盐桥21是由可传递质子的管状、片状或其他形状的非绝缘吸水或保水材料构成的连接体。
[0061]阴极池21可以由混凝土、塑料、钢铁等材料加工制成。
[0062]支撑箱体25可由水泥、钢铁、塑料等立面韧性材料加工成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等任意形状,表面具有孔隙,具有透水性;内部放置片状、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阳极材料24或者片状、粒状、丝状、螺旋状、以及混合形状的阴极材料24。
[0063]固定锚13分为底座式固定锚和悬挂式固定锚两种,但不仅限于这两种固定方式,
[0064]如图12a所示,底座式固定锚的结构为:底座式固定锚由固定锚子扣28、固定锚底座29和固定螺丝30组成,各部件可以采用各种材料比如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固定锚底座29固定设置在曝气池I中,固定锚子扣28嵌套在固定锚底座29并通过固定螺丝30固定;固定锚子扣28和固定锚底座29可由混凝土、钢铁、硬塑料等坚硬、韧性强的材料组成;固定螺丝30可由硬塑料、钢铁等等坚硬、韧性强的材料组成。固定锚13可以制成任何形状,以固定嵌套电极到曝气池I。
[0065]如图12b所不,悬挂式固定锚的结构为:悬挂式固定锚由固定锚子扣28、悬挂索31、悬挂杆32和横向固定螺丝33组成;各部件可以采用各种材料比如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固定锚子扣28通过悬挂索31悬挂于固定杆32上,并通过横向固定螺丝33将悬挂索31固定在固定杆32上。固定锚子扣28可由混凝土、钢铁、硬塑料等坚硬、韧性强的材料组成;悬挂索31、悬挂杆32和横向固定螺丝33可由硬塑料、钢铁等等坚硬、韧性强的材料组成。固定锚13也可以设置为可任意方向移动形式。
[0066]具体实施中,立式组合式结构2或者立式叠合式结构的4嵌套电极装置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内应用如图6所示,沿着水流方向,立式组合式或者立式叠合式嵌套电极的个数逐渐增加,以保证所有过流的水都能与电极接触并发生反应。
[0067]卧式组合式结构3或者卧式叠合式结构5的嵌套电极装置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内应用如图7所示,沿着水流方向,卧式组合式或者卧式叠合式嵌套电极的个数逐渐增加,以保证所有过流的水都能与电极接触并发生反应。
[0068]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在曝气池I内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产生电子和质子,电子由微生物传递至阳极7,经导线12和控制中枢10或者少部分通过阳极直接传输至阴极8,质子通过扩散到达阴极8。在阴极(8)的表面,电子、质子和溶解氧化合生成水。嵌套电极装置和空气和水接触后,在装置中和周边的水中发生相应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能提高水中C0D、硝基氮、氨氮、磷和其他污染指标的降解速度,同时能减少污泥的生成和积累。
[0069]在运行过程中,控制中枢10中可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一般在0.01_300mV。BEC系统投入运行后的初始阶段,一般电压很低,表明产电微生物数量占曝气池内的微生物比例很少,或微生物不够活跃,随着控制中枢10中可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逐渐升高,表明产电微生物的数量逐渐增多,活性逐渐增强。因此,控制中枢10中可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可间接表明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微生物的活跃程度和数量。[0070]通常,在生物电化学系统安装和运行初期,调节控制中枢10中可变电阻至低值范围,以允许电路中的电流快速流动,激发产电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产电微生物的增值速率。当控制中枢10中可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至20mV以上时,调节控制中枢10中可变电阻至一个较大的电阻值,有助于在阳极7表面形成微生物膜。控制中枢10中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需要而增加或减少。
[0071]此外,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处理的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按COD容积负荷计算所需曝气池I的有效容积和阳极7的数量,并根据COD的去除总量计算所需阴极8的表面积,确定阴极8的数量和是否需要辅助曝气及曝气量。
[0072]如图13所示,BEC系统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小规模测试。在2000mL的广口玻璃瓶中,有3种处理形式:厌氧(不曝气,图13中的方块图标),正常曝气(图13中的菱形图标),以及生物电化学系统(图13中的三角图标)。实验进行了 11天,包括了开始的启动期,结果如图13所示。厌氧条件下,化学需氧量(COD)在第11天从约6000mg/L降到4000mg/L。这一条件模拟没有曝气的情况下COD降解速率(33% )。在正常曝气条件下,COD在第11天从约6500mg/L降到约2000mg/L。这一条件模拟一般污水处理厂正常曝气情况下的COD降解速率(69% )。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没有曝气条件下,COD在第11天从约6500mg/L降到约500mg/L。这一条件模拟污水处理厂在安装生物电化学系统但不曝气情况下的COD降解速率(92%)。本实用新型生物电化学系统在不曝气条件下降解COD时是无能耗的。在规模使用中,预计生物电化学系统可以替代或减少部分曝气,实现节能效益和增加的污水处理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通过固定锚(13)固定设置在曝气池(I)中,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是由阳极(7)、阴极(8)、绝缘透水层(9)和控制中枢(10)构成;所述阳极(7)和阴极⑶通过所述绝缘透水层(9)隔离设置,并通过导线(12)相连接,在所述阳极(7)和阴极(8)所在的导线上设置若干绝缘焊接点(11);在所述阳极(7)和阴极⑶之间串联设置所述控制中枢(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立式或卧式组合式结构,所述立式或卧式组合式结构为: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的外壁为阳极(7),内部为阴极(8),在所述阳极(7)和阴极(8)之间设置绝缘透水层(9),在所述阴极(8)中设置微孔曝气系统,所述微孔曝气系统是由放置在所述阴极⑶中的微孔曝气管(14)通过空气导管(15)与空气收集器(1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立式或卧式叠合式结构,所述立式或卧式叠合式结构为: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的下层为阳极(7),上层为阴极(8),在所述阳极(7)和阴极(8)之间设置绝缘透吸水层(9),在所述阳极(7)和绝缘透水层(9)中嵌入设置有包围所述阴极(8)外侧壁的吸水层(17),在所述阴极(8)的上方设置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是由放置在所述曝气池(I)中的微型水泵(20)通过水管(19)连接至设置在所述阴极(8)上方的洒水喷头(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嵌套式电极装置可设置为独立式结构;所述独立式结构为:所述阴极(8)单独设置在阴极池(22)中,并通过盐桥(21)连接于所述阳极(7)所在的曝气池(I)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生物强化污水处理的嵌套式电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锚(13)分为底座式固定锚和悬挂式固定锚,所述底座式固定锚的结构为:底座式固定锚由固定锚子扣(28)、固定锚底座(29)和固定螺丝(30)组成;所述固定锚底座(29)固定设置在曝气池(I)中,所述固定锚子扣(28)嵌套在所述固定锚底座(29)并通过所述固定螺丝(30)固定;所述悬挂式固定锚的结构为:悬挂式固定锚由固定锚子扣(28)、悬挂索(31)、悬挂杆(32)和横向固定螺丝(33)组成;所述固定锚子扣(28)通过所述悬挂索(31)悬挂于所述固定杆(32)上,并通过横向固定螺丝(33)将所述悬挂索(31)固定在所述固定杆(32)上。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668186SQ201420054347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陈亮, 屈伟, 李海林 申请人:李海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