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中池”或“塘中塘”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867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中池”或“塘中塘”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快速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围城”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储存过程中,由于自身发酵、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泡而滤出的污水。垃圾渗滤液具有复杂的成分,主要污染物种类多且浓度高。同时,垃圾渗滤液的另一特点是,填埋场运行年限越长,渗滤液的氨氮浓度越高,甚至达到5000mg/l。这不仅增加了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的负荷,同时导致碳源不足,微生物营养比例失调,产生的高浓度游离氨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路线一般采取“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预处理是为了除去其中的nh3-n和无机杂质,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主要方法有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电化学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生化处理主要是除去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nh3-n,主要有厌氧法、好氧法、厌氧+好氧的处理方法。深度处理主要是除去渗滤液中的较小悬浮物、胶体等,主要方法有:膜技术、活性炭技术。

上述处理技术在实际运用时,需要在垃圾填埋厂附近另寻土地设置预处理反应池、生化处理反应池和深度处理反应池,投入资金量大,占用土地多,建设周期长。而且垃圾填埋厂多处于山坳中,土地资源紧张,很难找到合适的土地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池中池”或“塘中塘”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构成本发明“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不需另占用土地建设,节约了土地;制造周期短;可移动、回收、重复使用,降低了设备投资;尤其是为没有土地建造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垃圾填埋场提供了一种处理渗滤液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池中池”或“塘中塘”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是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设置在垃圾填埋场已有的渗滤液收集池中,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或深度处理,构成“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处理方法。

优选的,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为应急池。

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为敞口池,池壁材料为刚性、半刚性和/或柔性材料。所述刚性材料为水泥混凝土和/或不锈钢;所述半刚性材料为塑料;所述柔性材料为tpu、pu、pp、pe、ps、abs、pom或pvc。所述的半刚性或柔性的处理场所可移动、回收、重复使用。

构成本发明“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可盛水容器,其在垃圾渗滤液收集池内的放置方式可以为任意方式,如漂浮、静置。

构成本发明“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可以有排污口,设置在反应池底部。

本发明排污泥的方式为:将导管与构成本发明“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场所的池底排污口相连,抽出污泥,或导管插到处理场所池底抽出污泥。

本发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中,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具体方式和所用药剂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技术手段实现。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构成本发明“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不需另占用土地建设,节约了土地;制造周期短;可移动、回收、重复使用,降低了设备投资;尤其是为没有土地建造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垃圾填埋场提供了一种处理渗滤液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为三种“池中池”或“塘中塘”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治理

该垃圾填埋场处于山坳中,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土地。经实地考察,发现该垃圾填埋场有两个渗滤液收集池,一个为调节池、一个为应急池。拟利用应急池作为处理场所处理垃圾渗滤液,于2016年5月1日开始治理。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在垃圾渗滤液应急池内进行微曝生化处理。在应急池中加入底改材料、营养材料、工程微生物等,在合适条件下,处理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测试指标。达标后,进入“池中池”高效物化处理阶段。具体地,将一个容积为1500吨的pvc柔性池放入调节池,漂浮在垃圾渗滤液面上。然后,将微曝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抽到pvc柔性池中。向柔性池中的污水加入特性催化材料、组合氧化材料、高效混凝材料,经过催化氧化、混凝沉淀后,抽取上清液,测试指标。指标达标,则进入城市污水排放管网;指标不达标,则重复该处理过程,直至达标排放。

本实施例中,作为垃圾渗滤液治理场所的pvc柔性池,设置在垃圾渗滤液应急池中,有效解决了没有合适土地建造反应池的问题,同时,节省了设备投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中池”或“塘中塘”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设置在垃圾填埋场已有的渗滤液收集池中,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或深度处理,构成“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处理方法。构成本发明“池中池”或“塘中塘”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场所,不需另占用土地建设,节约了土地;制造周期短;可移动、回收、重复使用,降低了设备投资;尤其是为没有土地建造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垃圾填埋场提供了一种处理渗滤液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朱守诚;程世林;孙庆红;张静;时丽;漆静秋;丁文俊;褚维发;杨宏星;胡茂俊;刘灏;刘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润道生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2
技术公布日:2017.09.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