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R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025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br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档住宅小区已林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时在秀山丽水的风景区发展起一大批集休闲娱乐、食宿餐饮为一体的旅游豪华设施:旅游度假中心、高级酒店、高级别墅公寓区,将这些建筑群所排放生活污水经适当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使水资源得以保护或重复利用,此举是缓解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全国乃至全球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现已被大量应用在上述居民住宅小区、别墅区、学校、工矿企业、旅游区、生态保护区等人群密度较高或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

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对于曝气量、污泥回流和排泥也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br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mbr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口、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mbr池、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曝气风机、出水口,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内部设置了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mbr池均通过曝气管道连接曝气风机,所述曝气管道上均设置了调节阀门;所述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的进气管道连接曝气风机,进气管道上设置了自动调节阀门;所述mbr池的出水进入清水池,并且根据出水时的膜出水压力定期进行反洗。

进一步的,所述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排出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一部分排出去。

进一步的,污水处理设备主体上只设置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mbr池,缩短了整个设备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风机有两台,一备一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自主设计的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该装置通过控制进气时间和强度来控制排泥流量及排泥时间,达到自动排泥功能,并且该装置排泥畅、无堵塞、且构造简单、节能、排泥量任意调节、排泥点任意布置、容易操作、免维护,有效解决了重力及污泥泵排泥的问题能够保证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污水处理设备主体上只设置了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mbr池,缩短整个设备的大小;每个水池均设置曝气装置,曝气管道上设置调节阀门,调节每个水池的曝气量;气提装置进气管道设置自动调节阀门,根据污泥回流和排泥不同的需要,自动调节气量大小;风机采用一备一用,轮流工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更换,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mbr出水进入清水池,并利用出水根据膜出水压力定期进行反洗,整个装置节能环保,运行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mbr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口1、水解酸化池2、接触氧化池3、mbr池4、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5、曝气风机6、出水口11,所述水解酸化池2和接触氧化池3内部设置了填料。

所述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5的进气管道9连接曝气风机6,进气管道9上设置了自动调节阀门10,通过控制进气时间和强度来控制排泥流量及排泥时间,达到自动排泥功能,该装置排泥畅、无堵塞、且构造简单、节能、排泥量任意调节、排泥点任意布置、容易操作、免维护,有效解决了重力及污泥泵排泥的问题,能够保证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所述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5排出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2,一部分排出去。

本发明的主体上只设置了水解酸化池2、接触氧化池3、mbr池4,大大缩短了整个设备的大小。

所述水解酸化池2、接触氧化池3、mbr池4均通过曝气管道8连接曝气风机6,所述曝气管道8上均设置了调节阀门7,调节每个水池的曝气量。

所述曝气风机6有两台,一备一用,轮流工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更换,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所述mbr池4出水进入清水池,并利用出水时的膜出水压力定期进行反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MBR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口、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MBR池、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曝气风机,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内部设置了填料,所述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MBR池均通过曝气管道连接曝气风机,所述曝气管道上均设置了调节阀门;所述气提式污泥回流装置的进气管道连接曝气风机,进气管道上设置了自动调节阀门;所述MBR池的出水进入清水池,并且根据出水时的膜出水压力定期进行反洗。本发明具有自动排泥功能,排泥量任意调节、排泥点任意布置、容易操作、免维护,有效解决了重力及污泥泵排泥的问题,能够保证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并且占地面积小,整个装置的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檀有旺;钱德玉;吴浩;邹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德玉环境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6
技术公布日:2017.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