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黑臭水体快速治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740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无动力黑臭水体快速治理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船,尤其涉及一种无动力黑臭水体快速治理船。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水污染更是我国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大量的工业废水、农田径流和生活污水排入湖泊和河道中,使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从而导致一些湖泊、水库、河道以及公园景观水体等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水生植被无法生长,更有一些水体大规模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美化,目前,水体污染治理包括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往往是向水体中投放化学、生物或生态安全的药剂,药剂的喷洒需要借助大型机械或将机械设施整合到船只上才能完成,而大型机械成本昂贵,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便运输、耗能高,对于中小型水体不便进入,目前很多公园和社区的景观水体、河道、池塘以及天然狭小水体等同样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大量生长蓝藻、水体透明度低、水生生物无法生存等,水质严重恶化,急需处理,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运用于小型水体污染治理的成本低廉、环保节能的喷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动力黑臭水体快速治理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药室、支架、加药孔、虹吸筒、滤网、连接管,所述储药室顶部设有门,所述门与储药室转动连接,所述储药室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安装有n个虹吸筒,n≥4,所述虹吸筒与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虹吸筒与连接管连接处设有加药孔,所述虹吸筒入口处安装有滤网,所述虹吸筒内部依次设有入口收缩段、混药室、出口扩散段。

作为优选,本发明中所述虹吸筒数量为6个。

所述支架内部为空心结构。

所述储药室整体为光滑圆弧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为无动力黑臭水体快速治理船,设有储药室、支架、连接管、虹吸筒,打开储药室顶部的门,向储药室内部加注适量药剂,将装置至于水体中,污水自虹吸筒入口进入筒内,在入口收缩段逐渐加速,高速流动的水体通过混液室时,会在混液室形成真空,产生的吸力把药剂自加药孔吸入剧烈混合后形成液液混合体并进入到工作流体中,由出口扩散段排出,由于虹吸筒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均浸没在水位以下的水中,虹吸筒进口的位能大于出口的位能,从而促使水的流动,因此当虹吸筒内的空气吸干后自动生成虹吸排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及运输,对于一些小型水体同样适用,价格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a-a向剖视图。

如图,门-1、储药室-2、支架-3、加药孔-4、虹吸筒-5、滤网-6、入口收缩段-7、混药室-8、出口扩散段-9、连接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为无动力黑臭水体快速治理船,包括门1、储药室2、支架3、加药孔4、虹吸筒5、滤网6、入口收缩段7、混药室8、出口扩散段9、连接管10,储药室2顶部设有门1,门1与储药室2转动连接,储药室2整体为光滑圆弧型,储药室2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架3,支架3内部为空心结构,支架3底部安装有n个虹吸筒5,n≥4,作为优选,本发明中虹吸筒5数量为6个,虹吸筒5与支架3之间通过连接管10连接,虹吸筒5与连接管10连接处设有加药孔4,虹吸筒5入口处安装有滤网6,虹吸筒5内部依次设有入口收缩段7、混药室8、出口扩散段9。

本发明在使用时,打开储药室2顶部的门1,向储药室2内部加注适量药剂,将装置至于水体中,污水自虹吸筒5入口进入筒内,在入口收缩段7逐渐加速,高速流动的水体通过混液室8时,会在混液室8形成真空,产生的吸力把药剂自加药孔4吸入,经过剧烈混合后形成液液混合体并进入到工作流体中,由出口扩散段9排出,由于虹吸筒5的入口收缩段7和出口扩散段9均浸没在水位以下的水中,虹吸筒5进口的位能大于出口的位能,从而促使水的流动,因此当虹吸筒5内的空气吸干后自动生成虹吸排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及运输,对于一些小型水体同样适用,价格低廉,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无动力黑臭水体快速治理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药室、支架、加药孔、虹吸筒、滤网、连接管,所述储药室顶部设有门,所述门与储药室转动连接,所述储药室整体为光滑圆弧型,所述储药室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架底部安装有N个虹吸筒,N≥4,作为优选,本发明中所述虹吸筒数量为6个,所述虹吸筒与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虹吸筒与连接管连接处设有加药孔,所述虹吸筒入口处安装有滤网,所述虹吸筒内部依次设有入口收缩段、混药室、出口扩散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及运输,对于一些小型水体同样适用,价格低,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李庚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安宝利亨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8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