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04746发布日期:2019-03-27 10:1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中国产业新闻报道,2016年末,我国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数量为3552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79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对改善水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污水处理也属于高能耗行业,其能耗费用占运行费用的30-60%[1]。同时,我国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平均电耗为0.325kwh/m3,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初或者更早期的水平,节能潜力巨大[2]。如何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特别是在现有运行工艺基础之上挖掘节能潜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

(1)设置一种二段式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包括部分亚硝化池、中间池和厌氧氨氧化池,其中,厌氧氨氧化池用于培养厌氧氨氧化细菌。

(2)在(1)设置的厌氧氨氧化池的池内设置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厌氧氨氧化池的上方设置吊机和轨道,吊机与厌氧氨氧化培养箱通过吊索相连,轨道铺设至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池或者厌氧池上方。

(3)通过(2)设置的吊机以及吊索,将(2)设置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经(2)设置的轨道运送至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池或者厌氧池上方,并进行投放。

(4)在(2)设置的厌氧氨氧化培养箱的底部设置有阀门,底部开微孔,微孔大小由厌氧氨氧化细菌颗粒污泥的尺寸决定,或者,由固定厌氧氨氧化细菌后的填料的尺寸决定。

(5)通过(3)投放之后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通过(2)设置的吊机以及吊索,经(2)设置的轨道重新返回至(1)设置的厌氧氨氧化池。

(6)上述(1)-(5)步骤反复运行,即实现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

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耗氧量,从而有效降低鼓风机的消耗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整体能耗,同时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图2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标记:1-部分亚硝化池;2-中间池;3-厌氧氨氧化池。

图2中标记:3-厌氧氨氧化池;4-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5-吊机;6-缺氧池;7-好氧池;8吊索;9-轨道。

图3中标记:10-微孔;1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设置一种图1所示的二段式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包括部分亚硝化池1、中间池2、厌氧氨氧化池3,其中,厌氧氨氧化池3主要用于培养厌氧氨氧化细菌。

(2)在(1)设置的厌氧氨氧化池3的池内设置图2所示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4,图2中的厌氧氨氧化池3的上方设置吊机5和轨道9,吊机5与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4通过吊索8相连,轨道9铺设至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池6上方。

(3)通过(2)设置的图2所示的吊机5以及吊索8,将(2)设置的图2所示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4经(2)设置的图2所示的轨道9运送至图2所示的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池6上方,并进行投放。

(4)在(2)设置的厌氧氨氧化培养箱的底部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阀门11,底部开微孔10,微孔10大小由厌氧氨氧化细菌颗粒污泥的尺寸决定,其尺寸为1mm。

(5)通过(3)投放之后的如图2所示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4,通过(2)设置的如图2所示的吊机5以及吊索8,经(2)设置的如图2所示的轨道9重新返回至(1)设置的如图1所示的厌氧氨氧化池3。

(6)上述(1)-(5)步骤反复运行,即实现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

以桂林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的校园污水为例,通过上述(1)-(5)步骤3个反复之后,曝气量可削减20-30%左右,鼓风机的能耗降低20%左右。

参考文献

[1]楚想想,罗丽,王晓昌,章武首.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现状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07):70-74.

[2]杨凌波,曾思育,鞠宇平,何苗,陈吉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规律的统计分析与定量识别[j].给水排水,2008(10):42-45.。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的方法。设置一种二段式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包括部分亚硝化池、中间池、厌氧氨氧化池,其中,厌氧氨氧化池的池内设置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厌氧氨氧化池的上方设置吊机和轨道,吊机与厌氧氨氧化培养箱通过吊索相连,轨道铺设至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池或者厌氧池上方。将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经设置的轨道运送至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池或者厌氧池上方,并进行投放;厌氧氨氧化培养箱的底部设置有阀门,底部开微孔。投放之后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培养箱,通过设置的吊机以及吊索,经设置的轨道重新返回至厌氧氨氧化池。上述步骤反复运行可达到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能耗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金樾;张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17
技术公布日:2019.03.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