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含油污水处理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1506发布日期:2019-07-20 01:2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含油污水处理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滤芯,尤其是对含渣含浮油污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企业的车间中需要处理的油水混合物中常常含有大量悬浮物和颗粒型杂质,这样导致油水分离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使用膜材料进行分离的时候,膜孔很容易被堵。而涉及到对浮油进行收集的时候,一般会避免使用过滤器预先除渣,因为这个过程会涉及到机械泵的加压,使得浮油被机械乳化成为乳化油和分散油,不利于油水后期的处理。因此使用膜材料进行浮油收集过程中,经常需要人为频繁地对材料进行清理,或者设计反冲洗结构。人为清洗会使得设备使用极其不方便,加大工作人员负担;反冲洗的设计虽然节省人工,但又需要大量额外的水进行清洗,造成整个系统废水处理负荷增加。鉴于此,本发明设计一种滤芯,可以同时实现膜材料防堵和油水分离,而且清洗材料不需要额外水量。该滤芯使用时油水分离功能在含油废水和过水阻油材料接触过程中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含油污水处理滤芯。该滤芯采用膜材料防堵和油水分离的原理,使用简单,材料表面的清洁则是利用滤芯外壳体搭载的电动搅拌桨扰动水流来实现。这样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人员的维护次数和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含油污水处理滤芯,包括防堵滤芯壳体、压力表、电控系统,所述防堵滤芯壳体由外壳和内壳组成,所述防堵滤芯内壳和防堵滤芯外壳通过可拆卸快装密封圈连接,形成一个密闭体系,所述防堵滤芯由外壳底部搭载着电动搅拌桨,所述防堵滤芯内壳外部覆盖过水阻油材料。

所述防堵滤芯外壳上部为圆筒结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上部设有进液口,同时配备压力表,所述外壳体侧面设有排油口,底部锥形端设有排渣口。

所述防堵滤芯内壳为圆柱空腔结构,侧面由网孔板构成,孔径范围1mm-5mm,上部设有排水口,所述过水阻油材料在起支撑防堵滤芯内壳外部。

所述电动搅拌桨连接电线和电控系统。所述电动搅拌桨工桨叶长度占外壳体直径的1/4~1/3,旋转速度在30~500转/min。

所述防堵滤芯可拆分。

所述过水阻油材料具有过水阻油性能,当油水混合物带压接触材料时实现了油水的分离。电线和电控系统用来控制电动搅拌桨的启停和转速大小。这样当油水混合物从进液口进入后,由于电动搅拌桨的旋转使进液一直处于扰动状态,混合液中的渣质不易粘附在过水阻油材料表面,停留在表面的杂质会随着液体流动及时被冲刷下来,电动搅拌桨的转动还会带来一定的离心效果,使比重较大的杂质颗粒沉积在滤芯壳底,故滤芯使用结束后再将外壳体底部的排渣口打开进行排渣处理即可。这样整个系统的运行可以实现膜清洗自动化,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防堵滤芯可拆分,能实现对腔内的检修和维护。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结合了过水阻油材料,并结合液体的旋流,使得在实现油水分离的同时,膜材料表面的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这样使得材料清理周期变长,同时内部搅拌也起到了渣质的离心分离作用。解放了人力、使得整体的处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防堵滤芯外壳、2-进液口、3-压力表、4-排油口、5-电动搅拌桨、6-排渣口、7-防堵滤芯内壳、8-排水口、9-过水阻油材料、10-可拆卸快装密封圈、11-电线、12-电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防堵滤芯外壳体1上部为圆筒结构,下部为锥形结构,上部设有进液口2,同时配备压力表3,可以显示腔体内压力值。此外外壳体1侧面设有排油口4,底部还搭载着电动搅拌桨5,可以使腔内液体达到扰流状态,同时底部锥形端设有排渣口6,用于排放清洗膜材料后底部沉积的渣质。防堵滤芯内壳体7也为圆柱空腔结构,侧面由网孔板构成,孔径范围1mm-5mm,上部设有排水口8,同时防堵滤芯内壳体7对过水阻油材料9起支撑作用。由于过水阻油材料9具有过水阻油性能,当油水混合物带压接触材料时实现了油水的分离。此外防堵滤芯内壳7和防堵滤芯外壳体1通过可拆卸快装密封圈10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密闭体系。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电线11和电控系统12用来控制电动搅拌桨5的启停和转速大小。这样当油水混合物从进液口2进入后,由于电动搅拌桨5的旋转使进液一直处于扰动状态,其中工桨叶长度占外壳体直径的1/4~1/3,旋转速度在30~500转/min;混合液中的渣质不易粘附在过水阻油材料9表面,停留在表面的杂质会随着液体流动及时被冲刷下来,电动搅拌桨5的转动还会带来一定的离心效果,使比重较大的杂质颗粒沉积在滤芯壳底,故滤芯使用结束后再将外壳体底部的排渣口6打开进行排渣处理即可。这样整个系统的运行可以实现膜清洗自动化,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防堵滤芯可拆分,能实现对腔内的检修和维护。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技术手段来控制电动搅拌棒,具体技术手段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如下:

1将本发明设备放置在合适的处理位置,待处理的油水混合物通过进液口2进入防堵滤芯腔内,同时将电动搅拌桨5接好电源。

2根据油水混合物含渣质和悬浮物的情况,在电控系统12中调节电动搅拌桨5合适的转速在30~500转/min;其中要确保转速不要使得表面的浮油被搅入液体内部后分散为小油滴,不利于分散。

3油水混合液接触过水阻油材料9后,水穿过防堵滤芯内壳体7,最后从排水口8流出。而浮油和渣质被阻挡在外腔中,待油层积累到一定厚度打开排油口4将油排出。渣质由于电动搅拌桨5的离心作用,被分离沉积在防堵滤芯外壳体1底部。

4当进水压力稳定时通过压力表3的读数大小可以判断过水阻油材料9是否产生污堵,若压力表3读数在0.04~0.08mpa范围内,则说明内部有污堵情况,此时应将电动搅拌桨5转速调高,这样确保可以充分清洁膜表面,将压力读数降下来。若长时间使用后,压力表3读数一直维持在0.08mpa以上,无法降低,则说明膜材料污堵严重,需要更换。

5滤芯使用结束后再将外壳体底部的排渣口6打开进行排渣处理,必要时打开可拆卸快装密封圈10,取出防堵滤芯内壳体7进行过水阻油材料9的替换和内部的检修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自动化含油污水处理滤芯,尤其是对含渣含浮油污水的处理。本滤芯包括防堵滤芯壳体、油水分离部分、沉渣存储排放部分、电动搅拌桨、过水阻油材料、压力表、电控系统。外壳体侧面设有排油口,底部还搭载着电动搅拌桨,可以使腔内液体达到扰流状态,同时底部锥形端设有排渣口,用于排放清洗膜材料后底部沉积的渣质。防堵滤芯内壳体对过水阻油材料起支撑作用。本发明专利可以同时实现膜材料防堵和油水分离,而且清洗材料不需要额外水量,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人员的维护次数和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郝斌;李天罡;王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瑞尔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1
技术公布日:2019.07.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