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6596发布日期:2020-05-08 17:5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体环境治理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大部分都是水,水污染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河道、沟渠、池塘以及人造湖等水污染中,必定造成相关环境污染与水生物的存活以及大自然的破坏,在人造池塘、人工湖以及河道等地方很多均通过活水进行疏通,活水中会带有一定的污染源,对水质造成一定的破坏,在现有技术中,人工湖、池塘和河道上大部分均采用药剂除藻杀菌,进行改善水质,可想而知的是,采用药剂或者引入其他水源必定带来其他影响。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采用植物生长进行改善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一片适宜的空地,通过挖掘机对其进行挖土处理,根据所需要挖坑的深度进行挖土并超挖0.5-0.8m,超挖后对土基表面进行重锤夯实处理,夯实处理后土基表面下降不小于30-40cm;

s2、在夯实后的土基表面铺有素土,且素土中不能掺杂有机物、石块或者其他杂质,用夯机或压路机将素土进行夯实,形成表面平整的素土夯实层,素土夯实层的夯实系数大于85%;

s3、在素土夯实层表面铺设有透气且防渗透的膨润土防水毯,先沿着所挖的坑内壁进行铺设,然后对素土夯实层进行铺设,使得相邻的防水毯有重合的部分,对相邻防水毯的重合部分进行固定;

s4、对素土夯实层上的防水毯表面,进行填土处理,填土的厚度为300mm,然后通过夯机或压路机将所填的土进行夯实,填土夯实后的夯实系数为70%-80%;

s5、填土夯实后在其表面铺设有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在生态构建毯面进行回填土,填土的厚度为5mm,然后向所挖的坑内注入湖水即可。

优选的,步骤s2中素土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7mm,素土夯实进行分层夯实,每层铺设的素土的厚度为250-300mm。

优选的,步骤s3透气且防渗透的膨润土防水毯在铺设之前应对其进行检查,检测防水毯外表是否出现破损的情况,以及对其防水的效果进行测量。

优选的,步骤s3防水毯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膨润土层和编织布层。

优选的,步骤s3中位于所挖坑内壁上方的防水毯,其边缘处通过固定件与所挖坑的内壁内壁连接。

优选的,步骤s3中相邻的防水毯有重合部分的宽度不小于10cm。

优选的,步骤s5中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包括沉水植物种层、膨润土层和无纺土工布层。

优选的,步骤s5中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铺设时,是通过相邻的生态构建毯拼接进行铺设的,位于边缘处的生态构建毯通过连接件与防水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铺设的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其内部设置有相应的沉水植物种层,通过沉水植物的生长,对湖水内部的水质进行净化,避免采用引入活水或者通过药剂对水质进行处理,从而引发其他问题,湖水通过生态构建毯表面的土渗透到生态构建毯中,通过设置的膨润土层对渗透的水进行吸收,为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渗透过生态构建毯的水分继续向下层渗透,通过下层的填土渗透至防水毯处,通过设置的防水毯提高防水效果,减小了渗水隐患,设置有素土夯实层以及对所挖坑的底部进行夯实处理,尽量减小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所挖坑的底部渗入大量的水,使得所挖坑的底部出现大量淤泥以及所挖坑的底部出现变形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一片适宜的空地,通过挖掘机对其进行挖土处理,根据所需要挖坑的深度进行挖土并超挖0.5-0.8m,超挖后对土基表面进行重锤夯实处理,夯实处理后土基表面下降不小于30-40cm;

s2、在夯实后的土基表面铺有素土,且素土中不能掺杂有机物、石块或者其他杂质,用夯机或压路机将素土进行夯实,形成表面平整的素土夯实层,素土夯实层的夯实系数大于85%;

s3、在素土夯实层表面铺设有透气且防渗透的膨润土防水毯,先沿着所挖的坑内壁进行铺设,然后对素土夯实层进行铺设,使得相邻的防水毯有重合的部分,对相邻防水毯的重合部分进行固定;

s4、对素土夯实层上的防水毯表面,进行填土处理,填土的厚度为300mm,然后通过夯机或压路机将所填的土进行夯实,填土夯实后的夯实系数为70%-80%;

s5、填土夯实后在其表面铺设有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在生态构建毯面进行回填土,填土的厚度为5mm,然后向所挖的坑内注入湖水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素土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7mm,素土夯实进行分层夯实,每层铺设的素土的厚度为250-300mm。

进一步的,步骤s3透气且防渗透的膨润土防水毯在铺设之前应对其进行检查,检测防水毯外表是否出现破损的情况,以及对其防水的效果进行测量。

进一步的,步骤s3防水毯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膨润土层和编织布层。

进一步的,步骤s3中位于所挖坑内壁上方的防水毯,其边缘处通过固定件与所挖坑的内壁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步骤s3中相邻的防水毯有重合部分的宽度不小于10cm。

进一步的,步骤s5中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包括沉水植物种层、膨润土层和无纺土工布层。

进一步的,步骤s5中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铺设时,是通过相邻的生态构建毯拼接进行铺设的,位于边缘处的生态构建毯通过连接件与防水毯连接。

通过铺设的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其内部设置有相应的沉水植物种层,通过沉水植物的生长,对湖水内部的水质进行净化,避免采用引入活水或者通过药剂对水质进行处理,从而引发其他问题,湖水通过生态构建毯表面的土渗透到生态构建毯中,通过设置的膨润土层对渗透的水进行吸收,为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渗透过生态构建毯的水分继续向下层渗透,通过下层的填土渗透至防水毯处,通过设置的防水毯提高防水效果,减小了渗水隐患,设置有素土夯实层以及对所挖坑的底部进行夯实处理,尽量减小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所挖坑的底部渗入大量的水,使得所挖坑的底部出现大量淤泥以及所挖坑的底部出现变形的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一片适宜的空地,通过挖掘机对其进行挖土处理,根据所需要挖坑的深度进行挖土并超挖0.5-0.8m,超挖后对土基表面进行重锤夯实处理,夯实处理后土基表面下降不小于30-40cm;

s2、在夯实后的土基表面铺有素土,且素土中不能掺杂有机物、石块或者其他杂质,用夯机或压路机将素土进行夯实,形成表面平整的素土夯实层,素土夯实层的夯实系数大于85%;

s3、在素土夯实层表面铺设有透气且防渗透的膨润土防水毯,先沿着所挖的坑内壁进行铺设,然后对素土夯实层进行铺设,使得相邻的防水毯有重合的部分,对相邻防水毯的重合部分进行固定;

s4、对素土夯实层上的防水毯表面,进行填土处理,填土的厚度为300mm,然后通过夯机或压路机将所填的土进行夯实,填土夯实后的夯实系数为70%-80%;

s5、填土夯实后在其表面铺设有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在生态构建毯面进行回填土,填土的厚度为5mm,然后向所挖的坑内注入湖水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素土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7mm,素土夯实进行分层夯实,每层铺设的素土的厚度为250-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透气且防渗透的膨润土防水毯在铺设之前应对其进行检查,检测防水毯外表是否出现破损的情况,以及对其防水的效果进行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防水毯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膨润土层和编织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位于所挖坑内壁上方的防水毯,其边缘处通过固定件与所挖坑的内壁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相邻的防水毯有重合部分的宽度不小于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包括沉水植物种层、膨润土层和无纺土工布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铺设时,是通过相邻的生态构建毯拼接进行铺设的,位于边缘处的生态构建毯通过连接件与防水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体环境治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实现水体生态系统化处理的实施方法,对所选区域进行夯实处理,然后铺设透气且防渗透的膨润土防水毯,对其表面进行填土后,再次铺设有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然后进行回填土,本发明铺设有沉水植物生态构建毯,通过沉水植物的生长,对湖水内部的水质进行净化,湖水通过生态构建毯表面的土渗透到生态构建毯中,渗透过生态构建毯的水分继续向下层渗透,通过下层的填土渗透至防水毯处,通过设置的防水毯提高防水效果,减小了渗水隐患,设置有素土夯实层以及对所挖坑的底部进行夯实处理,尽量减小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所挖坑的底部渗入大量的水,使得所挖坑的底部出现大量淤泥以及所挖坑的底部出现变形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莫焕法;莫焕注;丁齐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兰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