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2645发布日期:2020-04-17 18:0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重金属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电解法、活性炭吸附法、硅胶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去除不彻底、费用昂贵、产生有毒污泥或其他废料等缺点。例如利用化学沉淀法时所用药剂量难于控制,且产生大量的污泥,增重后续处理的负担;离子交换法会产生过量的再生废液、周期较长、耗盐量大、有机物的存在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此外,对于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目的离子选用不同的树脂,普遍适用性差;电解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能降的很低,不适于处理较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废水;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等。

随着现代工业和人口增加,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城市水质较为严重。而目前污水处理设备效率低,或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难以得到真正实施,即使实施也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污水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处理,使得经过处理的污水还有难以去除的臭气产生,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同时,对污水中产生的臭气同时进行处理的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

一种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料口、导料管、过滤层、过滤网、沉淀层、底板、废料收集层、出料口、排液管、离心池、离心泵、软化水箱、排气管、投料槽、排风机、磁力阀。处理罐设置在整个设备的外端;进料口设置在处理罐上端相应位置;过滤层设置在处理罐上端;过滤网设置在过滤层下端,构成过滤层的过滤网;所述的过滤层左边贯穿设置有导料管,所述的导料管连接在过滤层与废料收集层之间;沉淀层位于过滤层下端,所述的沉淀池与过滤层之间通过过滤网间隔开来;底板设置在沉淀池下端,所述的底板中部设置有出料口;废料收集层设置在整个处理罐的最下端,用于接收过滤层与沉淀层内产生的废弃物。出料口位于废料收集层下端左边相应位置。排液管连接在沉淀层与离心池之间,离心池设置在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右边下端相应位置。所述的离心泵设置在离心池内,用于将离心池内的污水进行离心处理;软化水箱是在离心池尾端。磁力阀设置有吸附滤芯,设置在离心池左边侧面相应位置,用于吸附离心出来的重金属离子;排气管与排液管上下并立设置,位于沉淀层排液管上端相应位置,连接在排风机与处理罐之间;投料槽设置在排风机前端排气管上相应位置,用于除味剂的放置。

进一步,所述的过滤网成网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软化水箱与离心池之间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排液管上端还设置有控制阀,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液管。

本实用新型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通过使用,磁力阀中的吸附滤芯将离心处理后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在对污水中重金属进行一体化处理时,有效将污水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得外界空气质量有效得到提高,能逐步滤掉污水中杂质,过滤出来的废弃物与沉淀层内产生的废弃物统一由出料口进行处理,使用更加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罐1、进料口2、导料管3、过滤层4、过滤网5、沉淀层6、底板7、废料收集层8、出料口9、排液管10、离心池11、离心泵12、软化水箱13、排气管14、投料槽15、排风机16、磁力阀17。处理罐1设置在整个设备的外端;进料口2设置在处理罐1上端相应位置;过滤层4设置在处理罐1上端;过滤网5设置在过滤层4下端,构成过滤层4的过滤网5;所述的过滤层4左边贯穿设置有导料管3,所述的导料管3连接在过滤层4与废料收集层8之间;沉淀层6位于过滤层4下端,所述的沉淀池与过滤层4之间通过过滤网5间隔开来;底板7设置在沉淀池下端,所述的底板7中部设置有出料口9;废料收集层8设置在整个处理罐1的最下端,用于接收过滤层4与沉淀层6内产生的废弃物。出料口9位于废料收集层8下端左边相应位置。排液管10连接在沉淀层6与离心池11之间,离心池11设置在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右边下端相应位置。所述的离心泵12设置在离心池11内,用于将离心池11内的污水进行离心处理;软化水箱13是在离心池11尾端。磁力阀17设置有吸附滤芯,设置在离心池左边侧面相应位置,用于吸附离心出来的重金属离子;排气管14与排液管10上下并立设置,位于沉淀层6排液管10上端相应位置,连接在排风机16与处理罐1之间;投料槽15设置在排风机16前端排气管14上相应位置,用于除味剂的放置。

进一步,所述的过滤网5成网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软化水箱13与离心池11之间管道连接;所述软化水箱13侧面还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的排液管10上端还设置有控制阀,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液管10。

本实用新型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在使用时:将需要处理的废水由进料口2添加进入处理罐1内,过滤层4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沉淀层6内进行沉淀处理,排气管14将整个设备内的臭气排出,经过投料槽15时,除味剂将排气管14内的异味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臭气有排风机16排出整个设备外端。下端沉淀完毕的废水进入排液管10从而进入离心池11,在离心池11的作用下,通过离心池11的离心泵12将水进行离心处理,经过离心处理的重金属离子通过磁力阀17中的吸附滤芯将重金属离子吸收,打开软化水箱13控制阀,离心处理后的水进入软化水箱13进行软化处理后最终进入净水池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通过使用,磁力阀中的吸附滤芯将离心处理后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在对污水中重金属进行一体化处理时,有效将污水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得外界空气质量有效得到提高,能逐步滤掉污水中杂质,过滤出来的废弃物与沉淀层内产生的废弃物统一由出料口进行处理,使用更加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处理罐(1)、进料口(2)、导料管(3)、过滤层(4)、过滤网(5)、沉淀层(6)、底板(7)、废料收集层(8)、出料口(9)、排液管(10)、离心池(11)、离心泵(12)、软化水箱(13)、排气管(14)、投料槽(15)、排风机(16)、磁力阀(17);处理罐(1)设置在整个设备的外端;进料口(2)设置在处理罐(1)上端相应位置;过滤层(4)设置在处理罐(1)上端;过滤网(5)设置在过滤层(4)下端,构成过滤层(4)的过滤网(5);所述的过滤层(4)左边贯穿设置有导料管(3),所述的导料管(3)连接在过滤层(4)与废料收集层(8)之间;沉淀层(6)位于过滤层(4)下端,所述的沉淀层与过滤层(4)之间通过过滤网(5)间隔开来;底板(7)设置在沉淀层下端,所述的底板(7)中部设置有出料口(9);废料收集层(8)设置在整个处理罐(1)的最下端,用于接收过滤层(4)与沉淀层(6)内产生的废弃物;出料口(9)位于废料收集层(8)下端左边相应位置;排液管(10)连接在沉淀层(6)与离心池(11)之间,离心池(11)设置在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右边下端相应位置;所述的离心泵(12)设置在离心池(11)内,用于将离心池(11)内的污水进行离心处理;软化水箱(13)是在离心池(11)尾端;磁力阀(17)设置有吸附滤芯,设置在离心池左边侧面相应位置,用于吸附离心出来的重金属离子;排气管(14)与排液管(10)上下并立设置,位于沉淀层(6)排液管(10)上端相应位置,连接在排风机(16)与处理罐(1)之间;投料槽(15)设置在排风机(16)前端排气管(14)上相应位置,用于除味剂的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5)成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水箱(13)与离心池(11)之间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液管(10)上端还设置有控制阀,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液管(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料口、导料管、过滤层、过滤网、沉淀层、底板、废料收集层、出料口、排液管、离心池、离心泵、软化水箱、排气管、投料槽、排风机、磁力阀。过滤层设置在处理罐上端;过滤网设置在过滤层下端;沉淀层位于过滤层下端;出料口位于废料收集层下端左边相应位置。离心池设置在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右边下端相应位置。软化水箱是在离心池尾端。排气管与排液管上下并立设置;本实用新型重金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通过使用,在对污水中重金属进行一体化处理时,有效将污水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得外界空气质量有效得到提高,能逐步滤掉污水中杂质,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

技术研发人员:曾琳;曾蓉;赵林;熊伟;肖建辉;徐志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依科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0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