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1882发布日期:2020-04-21 18:07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植生槽,尤其是一种在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应用于河湖生态修复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的水生态系统生物要素的恢复是发挥其水质改善净化功能的关键环节。河道水体中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等是在水质改善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要素。

城市河道特别是硬质护岸、硬质河底起到了防冲防浪和稳定堤坡的功能,然而却阻断了土壤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联系,破坏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的生境条件。

如何平衡硬质河底防冲防浪的安全防护要求,又能建立适合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的正常繁衍的生境条件,具有广阔的实践应用与需求背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可进行模块化制作,施工便捷的硬质河底生态种植槽。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包括:

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组件和生态组件,其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格网箱体,每个第一格网箱体中均填充有保护介质;

所述生态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格网箱体,每个第二格网箱体中设置有土工格室,所述土工格室的每个格室内通过功能介质种植有水生植物。

所述保护介质包括废弃浆砌石碎块、废弃混凝土块、天然块石或卵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废弃浆砌石碎块、废弃混凝土块、天然块石或卵石的石料粒径在70mm~150mm之间,石料强度等级≥mu30,填充后的孔隙率≤30%。

所述格网箱体高度≥300mm,所述格网箱体的铰合中心线的轴线距离为60mm。

所述土工格室的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

所述功能介质由碎石料与种植土混合组成,所述碎石料的粒径范围为4~8mm,种植土填充于所述碎石料的间隙中,种植土占功能介质总体积的30%。

所述碎石料包括废弃浆砌石碎块、废弃混凝土块、天然块石或卵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的根层高度≤300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进行模块化制作,施工便捷。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组件实现河底防冲防浪的功能,并对生态组件进行保护。通过生态组件实现硬质河底水生植物的恢复,并通过生态组件中的功能介质促进河道本底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来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保护组件中的填充材料及生态组件的功能介质及水生植物,也能发挥类似人工鱼巢的作用,促进河道水生动物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生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组件的结构大样图。

其中,1-保护组件;2-生态组件;

1-1-第一格网箱体,1-2-保护介质;

2-1-第二格网箱体,2-2-土工格室,2-3-功能介质,2-4-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包括保护组件1和生态组件2;所述保护组件1包括第一格网箱体1-1及保护介质1-2。所述生态组件2包括第二格网箱体2-1及填充在第二格网箱体内部的土工格室2-2,土工格室的每个格室内填充有功能介质2-3,功能介质中种植水生植物2-4。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格网箱体和第二格网箱体高度至少为300mm格网箱体。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格网箱体的铰合中心线的轴线距离为60mm。

所述保护介质1-2,采用废弃浆砌石碎块、废弃混凝土块、天然块石或卵石等。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介质1-2选用抗风化、不易水解、不易碎的卵石或块石,石料粒径以70~150mm为宜,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填充后的孔隙率≤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例,所述土工格室2-2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网格尺寸330mm×330mm,格室高度≥300mm且不超过格网箱体的尺寸;所述功能介质2-3由废弃浆砌石碎块、废弃混凝土块、天然块石或卵石与种植土混合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功能介质2-3选用种植土及粒径4~8mm的碎石,种植土填充于碎石的间隙中,种植土约占总体积的30%;所述水生植物2-4根据水深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例,所述水生植物2-4不宜选用根层高度大于300mm的芦苇等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根据功能不同分别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组装。

保护组件1:安装预先组装完成(不封盖)的第一格网箱体单元1-1,再将保护介质1-2进行填充,最后进行第一格网箱体单元1-1封盖施工;生态组件2:安装预先组装完成(不封盖)的格网箱体2-1,铺设并固定已拉开的土工格室2-2,再将预先混合好的功能介质2-3填充至土工格室2-2,后续进行格网箱体2-2封盖施工,最后种植水生植物2-4。

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组件实现河底防冲防浪的功能,并对生态组件进行保护。通过生态组件实现硬质河底水生植物的恢复,并通过生态组件中的功能介质促进河道本底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来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保护组件中的填充材料及生态组件的功能介质及水生植物,也能发挥类似人工鱼巢的作用,促进河道水生动物的恢复。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组件和生态组件,其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钢筋石笼网,每个第一钢筋石笼网中均填充有保护介质;

所述生态组件包括:多个第二钢筋石笼网,每个第二钢筋石笼网中设置有土工格室,所述土工格室的每个格室内通过功能介质种植有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介质包括废弃浆砌石碎块、废弃混凝土块、天然块石或卵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石笼网为高度≥300mm的绿滨垫,所述绿滨垫的铰合中心线的轴线距离为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介质由碎石料与种植土混合组成,所述碎石料的粒径范围为4~8mm,种植土填充于所述碎石料的间隙中,种植土占功能介质总体积的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料包括废弃浆砌石碎块、废弃混凝土块、天然块石或卵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根层高度≤3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质河底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槽结构,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保护组件和生态组件,其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格网箱体,每个第一格网箱体中均填充有保护介质;所述生态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格网箱体,每个第二格网箱体中设置有土工格室,所述土工格室的每个格室内通过功能介质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格网箱体的高度≥300mm。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王丽君;陈亮;张玉来;张瑞;夏明月;高健;杜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