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微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8972发布日期:2020-06-05 19:5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微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内循环微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电解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fe2+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进一步氧化成fe3+,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

目前,微电解填料大多采用铁碳材料作为载体,在酸性以及氧化条件下容易形成三氧化二铁或其他垢型物,阻止微电解反应的持续进行,使得在长时间应用后反应器的效率越来越低。因此,需要对微电解装置的处理工艺进行改进,避免结垢,提高处理废水的稳定性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内循环微电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循环微电解装置,由微电解装置和内循环系统组成,其中:微电解装置由反应器筒体7、铁碳填料层8、进水管1和出水管2组成,铁碳填料层8布置于反应器筒体7内上部,反应器筒体7一侧顶部设有出水管2,反应器筒体7一侧中部设有进水管1,铁碳填料层8的底部高于进水管1的进水口;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泵3、导流筒4、加酸泵5和布水器6组成,内循环泵3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反应器筒体7上部,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布水器6,所述布水器6位于反应器筒体7中部,且位于铁碳填料层8下方;内循环泵3和布水器6连接的管道上接有加酸泵5,导流筒4自上而下插入铁碳填料层8内,且其底部位于布水器6上方;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内循环微电解装置中,与铁碳填料层发生微电解反应,氧化降解后由出水管排出;同时通过废水经由内循环泵实现内循环,并通过加酸泵调节废水的ph值。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循环系统,相对于废水进水量,循环比达到100%~30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酸泵调节废水ph值是通过添加硫酸调节废水的ph值为3~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增设内循环泵,通过是废水在反应器内部的循环,并通过加酸泵添加酸,可实现加酸反冲洗功能,使酸迅速与载体接触,从而达到冲洗垢物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反应器的持续反应效果。另外,内循环系统在正常废水与载体接触过程中也加强了反应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微电解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寿命长:由于能够避免铁碳微电解填料的结垢,微电解装置的使用寿命长。

2、效率更高:内循环系统在正常废水与载体接触过程中也加强了反应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微电解的效率。

3、应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微电解处理。

4、安全可靠:工艺简单,仅需增加内循环泵和加酸泵,无其他附属设施,运行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微电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进水管,2为出水管,3为内循环泵,4为导流筒,5为加酸泵,6为布水器,7为反应器筒体,8为铁碳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于化工废水的内循环微电解装置

如图1所示,本装置由微电解装置和内循环系统组成,所述的微电解装置由反应器筒体7、铁碳填料层8、进水管1和出水管2组成,反应器筒体7中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另一侧顶部连接有出水管2,铁碳填料层8位于反应器筒体7内上部,废水经由进水管1进入装置中,与铁碳填料层8发生微电解反应,氧化降解后由出水管2排出。所述的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泵3、导流筒4、加酸泵5和布水器6组成,内循环泵3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反应器筒体7上部一侧,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布水器6,布水器6水平布置于反应器筒体7内,内循环泵3和布水器6连接的管路上接有加酸泵5,导流筒4自上而下插入铁碳填料层8内,导流筒4底部位于布水器6上方,进水管1的位置位于铁碳填料层8底部和布水器6顶部之间,通过废水经由内循环泵实现内循环,并通过加酸泵调节ph提高处理效果。

所述的内循环系统,相对于进水量,循环比达到100%~300%。

所述的加酸泵调节ph是通过添加硫酸调节废水的ph范围到3~5。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电解装置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其cod在10000mg/l以上,利用该装置进行处理,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装置中,与铁碳填料发生微电解反应,氧化降解后由出水管排出。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泵、导流筒、加酸泵和布水器构成,通过废水经由循环泵实现内循环,其循环比为200%,通过加酸泵添加硫酸提高处理效果,ph调节到3~4。因而,可实现化工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长期稳定运行。

实施例2用于制药废水的内循环微电解装置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电解装置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其cod在8000mg/l以上,利用该装置进行处理,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装置中,与铁碳填料发生微电解反应,氧化降解后由出水管排出。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泵、导流筒、加酸泵和布水器构成,通过废水经由循环泵实现内循环,其循环比为150%,通过加酸泵添加硫酸提高处理效果,ph调节到3.5~4.5。因而,可实现制药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降解,以及微电解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循环微电解装置,由微电解装置和内循环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微电解装置由反应器筒体(7)、铁碳填料层(8)、进水管(1)和出水管(2)组成,铁碳填料层(8)布置于反应器筒体(7)内上部,反应器筒体(7)一侧顶部设有出水管(2),反应器筒体(7)一侧中部设有进水管(1),铁碳填料层(8)的底部高于进水管(1)的进水口;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泵(3)、导流筒(4)、加酸泵(5)和布水器(6)组成,内循环泵(3)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反应器筒体(7)上部,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布水器(6),所述布水器(6)位于反应器筒体(7)中部,且位于铁碳填料层(8)下方;内循环泵(3)和布水器(6)连接的管道上接有加酸泵(5),导流筒(4)自上而下插入铁碳填料层(8)内,且其底部位于布水器(6)上方;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内循环微电解装置中,与铁碳填料层发生微电解反应,氧化降解后由出水管排出;同时通过废水经由内循环泵实现内循环,并通过加酸泵调节废水的ph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循环微电解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反应器筒体、进水管、出水管、内循环泵、导流筒、加酸泵和布水器构成。所述的微电解装置由反应器筒体、进水管、出水管构成,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装置中,与铁碳填料发生微电解反应,氧化降解后由出水管排出。所述的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泵、导流筒、加酸泵和布水器构成,废水经由循环泵实现内循环,并通过加酸泵提高处理效果。与现有微电解技术相比,可通过内循环系统提高微电解的接触效果,有效避免反应器内部填料的结垢,进而提高微电解装置的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章明;郑勇;程琼;周佳雯;夏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明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